香港中资投行离华尔街还有多远?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叶檀财经   2019-12-22 00:55   3289   0





文/Aris



2017年,港股牛市及港交所拟推行的上市新政着实为香港金融市场吸睛不少。随着香港与内地联系更为密切,“沪港通”、“深港通”等逐步普及,一批中资券商也在香港快速布局,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近一两年,在部分领域中资投行已显出超越外资投行之势。

依靠香港这一国际枢纽的天然优势,许多香港的内地券商子公司都自诩为国际金融机构,然而其中不少都还止步于中资的圈子,他们离摩根史丹利、高盛这样的国际投行还有多远?国际化的这盘大棋又该如何走?




内地券商赴港博弈 战果各有不同


从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各中资券商已公布的2017年业绩来看,各主要券商都已经将海外业务纳入公司的核心业务结构中,其中不少券商已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已有的2017年业绩公告中,有6家港股上市中资券商公布其在内地以外市场的经营数据。其中,中金公司的年报中并未单独列出其在港业务的数据,在此姑且将其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业务的收入情况纳入对比。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通过总收入对比不难发现,2017年海通证券的香港子公司海通国际实现营业收入71.95亿港元,占母公司总营收比例最高,达20.4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5%,进一步查阅2012至2017年的记录可发现,在此期间其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44%;其次是中金公司的境外业务,实现总营收28.97亿港元,占中金总营收比例15.2%;中信证券国际以63.81亿港元为其母公司中信证券贡献11.80%的总营收,位列第三。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在净利润方面,海通国际依旧领先。去年,海通国际净利润为30.3亿港元,在同业中也称佼佼,占母公司净利润的28.16%,2012年至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可谓是母公司的一棵“摇钱树”。再看它2017年的派息比率,高达约50%,周息率6.12%,可以说海通国际对股东是相当的豪爽,把净利润的一半拿出来作为股东的分红,再次坐实了“摇钱树”的美称;接着是国泰君安国际,去年实现国际业务净利润13.36亿港元,占总净利润的10.84%;而华泰金控国际海外净利润达到7.71亿港元,占总净利润的6.64%。



目前看来海通国际在各中资券商的在港金融机构中表现最为抢眼,总收入及净利润均位列第一,其中净利润竟比在列的国泰君安国际、中信证券国际及华泰金控国际的净利润相加还要多。



以全球视野辨析真假“国际”


在香港中资中独占鳌头的海通国际,若是放在大陆甚至国际市场上看,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既然名字里都冠了“国际”二字,就先来看看这些在港中资投行在香港以外的国际市场是如何布局的吧:



图片来源:iStock


中信证券已借助旗下的中信里昂证券在亚洲、澳洲、欧洲和美国等地的20个城市设下网点;中金公司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旧金山五个国际金融中心设有分支机构。海通国际的运营网点目前也已涵盖了香港,东京,新加坡,孟买,纽约,伦敦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其母公司海通证券在全球范围内的14个国际和地区均有布局,是目前全球撒网最广泛的中资券商。

再来看看公司体量和运营效率:


就海通国际目前的体量而言,已相当于一家国内中型券商。若考量其运营效率的话,海通国际目前的ROE为12.8%,已超过国内一流券商及国际投行: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从海通国际近年的年报可以看到,这几年其资本扩张速度极快,从2015年的919亿港元,一年间迅速增长至2016年底的1315亿港元;到了2017年,其总资产较上一年减少了1%,然而营收及净利润却双双录得大幅增长,由此可见其资本运作能力之强。

最后来对比一下业务线和收入结构:


过去这些年许多中资投行业务能力都在提升,不过与外资还有些差距。外资投行的优势除了公司体量大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多年来形成的成熟的业务架构及流畅的联动体系。

以香港为例。与A股市场不同,港股是个机构投资者占绝对份额的市场,因此这里的投行业务结构应该更多元,更综合。要想抓住机构客户,就必须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参考高盛,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这三家综合性外资投行的业务结构不难发现,尽管他们的业务架构和模块不尽相同,可是业务的覆盖范围却大体类似,都包括了企业融资,证券经纪、股票研究,资产管理、个人财富管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海通国际不断调整业务结构,正在逐渐向外资投行靠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通国际CEO林涌在2017业绩发布会上说到,现在国际投行来自孖展利息的收入已不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过去中资投行主要从事孖展融资这些较简单的业务,但海通国际已早于同行进行相应调整,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如投行及资产管理等高技术业务,并继续做大资本中介业务。

观察其业务结构可发现,海通国际旗下主要有企业融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机构客户及投资业务五大板块,其中财富管理占据了总收入的大头30%,其次是企业融资占26%,第三名机构客户业务占比23%,且均在2017年取得全面增长,协同效应初现,在内部形成了一个良性闭环:

海通国际现已初步形成了贯通一级市场发售及二级市场做市交易的债券生态链,且目前看来该公司已在香港市场享有一定的定价权;同时不断完善集投资、发行、销售、交易于一体的股票生态链。这样一来即有助于吸纳更多的优质客户,又通过交叉联动拓宽销售渠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图片来源:iStock


要想真正与华尔街的投行巨鳄们比拼,仅仅复制粘贴他们的业务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懂得错位竞争,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

海通国际作为一家中资背景的金融机构,牢牢锁定了自己在吸引内地客户,巩固亚太市场上的优势。以备受关注的投行业务为例,据Wind资讯,2017年共有5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首发上市。其中海通国际所担任的承销中国公司港股IPO的数量最多,为9例。



数据来源:Wind资讯、彭博





金融科技时代到来 全球投行抢滩AI


AI在全球掀起的科技创新浪潮已经波及金融界。现在高盛、摩根大通等知名华尔街投行都纷纷将自己重新定义为科技企业而非纯金融机构。

据Pitchbook的资料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约218亿美金与AI相关的并购案,这一金额是2015年的26倍还多。除了参与收购,华尔街投行还在内部增加金融科技的投入。摩根大通的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软件COIN,几秒内就能将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需要36万小时做完的工作完成。

一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评论》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大约有85%的受访公司认为AI可为他们带来竞争优势,但仅有不到5%的公司已开始大规模使用AI技术。相较于其他领域的公司,许多金融机构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生成,因此更需要先人一步,研发独立的AI系统,来处理这些数据。有了AI的帮助,许多预测及判断将不再依靠直觉和估算,可以更快捷智能地处理数据。




图片来源:iStock


现阶段大多数公司都倾向于购买第三方开发的AI产品或服务,但真正了解AI技术的公司往往会选择独立开发自己的AI系统。

尽管地球那一端的华尔街在AI方面已经动作频频,许多的中资投行仍对AI的应用保持观望态度,甚至许多金融从业人士对于AI的认识都还停留在App阶段,以为一切就像装一个软件那么简单。其实,要想有效地利用AI技术,需要完善的数据整理,深入的算法监测,以及大量的定制化细节。


对比几家内地券商的海外子公司,只有海通国际专门在年报中重点提到了其业务在 AI 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规划,并率先独立研发了一款电子交易平台,专用于传统交易,组合交易,算法交易和直接下单。目前这一平台已覆盖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包括香港、美国和日本等,预计将于2018年扩展到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主要证券交易所。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

开弓没有回头箭。AI技术一旦广泛应用,就无法再止步不前。据海通国际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已为此专门成立了环球市场智能交易委员会,并将继续加大对量化交易,算法交易和智能交易技术平台的投入,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举行人工智能专题论坛。眼下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论坛在内地已经屡见不鲜;相比之下,在香港举办的国际级别论坛还属少见。据悉该论坛已经广发英雄帖,中美两国许多学界业界的意见领袖和创投界大咖届时都将现身香港,探讨AI的应用及发展机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00
帖子:6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