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癫狂的新生代资本游戏:炒币、炒鞋、炒裙、炒盲盒……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智博方略   2019-10-27 12:47   1374   0

潮流或许你永远不懂,这不是戏言,而是切实发生在身边:

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比特币,最高达到2万美元,疯狂得都不需要理由去阐释,财富故事满天飞,只不过是“曾经”,最终会是什么结局,鬼才知道;
一双鞋子,抽奖式发售,炒来炒去,十倍于原价,还抢不到,感情这鞋子不是用来穿的,因为或许没有人舍得穿这上万元的奢饰品,关键还是资本品;
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卡哇伊类型的裙子,限量、限购再加预售,一夜之间就飙升到1.2万元,貌似全是熟悉的套路,但却实实在在火起来了;
一套呆萌可爱的具有IP版权的玩具,找个盖头藏起来,让忠诚粉丝参与玩猜谜游戏,这哪里是艺术,明明是经营彩票理念的移植,结果连黄牛都惊呼炒不起;
全是90后甚者00后的游戏,年纪稍微大一点的,都是懵懂无语以对,甚至都在暗自纳闷:这世界怎么了?
一个段子很形象:70后希望80后接盘股市,结果80后去炒房了;80后希望90后接盘房子,结果90后去炒币了;90后希望00后接盘比特币,结果00后去炒鞋了。




疯狂到难以理喻

每个时代的资本市场总有自己独特的烙印,只不过深浅不同而已。远的如国外的郁金香泡沫、南海事件、密西西比惨剧,几百年过去了,还被当成反面教材;近的如国内的炒兰花、炒普洱茶、“蒜”你狠、“姜”你军等,稍微影响大一点则有囤积稀土、钢铁,甚至炒房、炒股也算,都是疯狂不一的财富故事,均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但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尘归尘,土归土。
拿炒鞋为例,其模式就是源自疯狂已久的比特币。几个世界级的官方制鞋企业,用限量版的方式锁定了该款商品的稀缺性,不管是承诺可以随时退货也好,还是代为保管也罢,对商家来说,把鞋卖出去就行。


    先前众人熟知的低价促销,如今早就没有新鲜感了,用“造富+游戏”的模式吸引参与者。玩家如同小白鼠,被“躺着赚钱”的奇迹吸引到这个笼子来了。造势者自然免不了给头一批吃螃蟹者以甜头:搭建几个网络平台,伪造出一些活跃的买家,是谁根本不重要,反正除了几个痴迷的粉丝就是托。几轮买卖下来,发财的大有人在,自媒体一宣传,财富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如今流传虎扑网上的一个励志故事:一个小伙把家里给的100万元买房首付用来买鞋,一年之后转手净赚400万,直接全款买房。
“当大家都认为它有价值之后,它就有了价值。”这就是资本游戏的真谛。
你知道有多疯狂?有时只能感叹“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上个月苏富比拍卖会,一双1972年的耐克鞋成交价300万人民币;

全球最贵的一双鞋子是Air Yeezy2(Red October)以1700万美元在网上成交;
明星“椰子2”(阿迪达斯与坎耶·韦斯特的合作款)发售价不过1999元,次日就有人出价3万收购;
8月19日,仅统计成交量前100的鞋市,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达到4.5亿元,完全碾压同一天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总成交金额;
说实话,看到这些,没有人不心动。身边有些人陆陆续续地参与其中,慢慢地有定力的也开始按捺不住了,试一试又何妨?这好似吸食毒品,这一试就来事了,其实谁都知道这东西不好,只不过“好奇害死猫”,沾染上就不能自拔,忘记当初只不过是尝试的初衷,沉沦其中不能自拔,还在为自己找各种理由。


有个潮流在悄然兴起:现在不少初中生都开始热衷穿上千元的网络热销鞋,相互攀比。至此恍然大悟,百思不得其解的接盘侠,原来是祖国的花朵。

至于炒裙、炒盲盒,甚者炒扭蛋等稀奇古怪的,都是类似套路,要么是打造一个赌徒式的游戏,要么是编制一个无人可以抗拒的财富神话。
从小众到大众,市场逐步完善,自然吸引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介入其中:借鉴期货的预售模式早就是常态;个别交易平台收取的银行转账费用0.4%,是股市交易佣金的十倍;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操作更是家常便饭;已经诞生了三大炒鞋指数(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甚至一些专注股市的基金经理都要盯着看,标准化的炒作合约已经是一步之遥……
连“币圈”也震惊了,绝对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试问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此处泼点冷水:辉煌使人膨胀,膨胀使人癫狂,癫狂最终招致灭亡。




理智与疯狂仅一线之隔

大家都去玩炒作游戏了,谁还会潜心做实业?尤其是作为未来希望的年轻人,一门心思去玩这种财富分配游戏,绝非社会之福。毕竟任何人都明白,财富是所有人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些怪状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知道郁金香泡沫之所以发生在荷兰,是因为当时的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是典型的“钱多心慌”,土豪遍地!
而对国人来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之前,吃饱就是最大的事,哪有心思去玩这种游戏?七八十年代到上世纪末,拼命赚钱才是本分,手中无闲钱,进入门槛又高,玩得起的人都是少数有钱人;新世纪以来,吃不愁穿不愁,腰包慢慢鼓起来,用脑挣钱和用钱挣钱成为主流,不经意间就可能引发一种社会潮流。


如今赚钱越来越难,有钱无处去的尴尬非常明显。做实业的倍感艰辛,做投资的同样在迷茫,矛头全指向:经济车轮滚滚向前的动力在减弱。

想方设法激发出赚钱效应,就会吸引到社会资金的持续投入,这才是一个经济还有活力的体现。假如全社会资金都沉淀下来,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流通效率低下,经济就会慢慢陷入一潭死水。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做事情的激情。
所以这种看似无厘头的炒作,既然已经是潮流,是客观的存在,总有其道理,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刻意压制。从积极的意义来说,这种炒作,也在创造一种新需求,甚者可以算是无奈的创新,说不定还是刺激经济活力的鲶鱼。


一个现实的例子:比特币的炒作由来已久,自始至终就被世人诟病。没想到区块链这个崭新行业因之受益匪浅,已经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提并论了,假如没有比特币的炒作,区块链还能有今天这般风光?

必须肯定,经济也不可能指望如此炒鞋、炒裙等行为来拯救,天然的小众化格局也决定了其不过是带着玩耍性质的游戏,引导不了社会财富的有效凝聚,关键是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官媒早就坐不住了,舆论风头明显趋强,已经上纲上线到非法融资的大是大非的层面了。
鼓励创新永远是时代前进的动力,刻意压制则是时代倒退的掣肘,有底线地宽容和适度地教训并重才是上策,尺度是最难把握的,但说不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激情和冷静都不能少

一个流传于华尔街的故事:两位炒手交易一罐沙丁鱼罐头,每次交易,一方都以更高的价钱从对方手中买进这罐沙丁鱼,不断交易下来,双方都赚了不少钱。有一天,其中一位决定打开罐头看看,了解一下为什么一罐沙丁鱼要卖这么高的价钱?结果他发现这罐沙丁鱼是臭的。他以此指责对方卖假货。对方回答说:“谁要你打开的?这罐沙丁鱼是用来交易的,不是用来吃的!”
任何事情,一旦疯狂起来,挡是挡不住的,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而交易,本质就是找下家高价接盘,然后赚取差价。在这个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价值,只不过是财富的转移或再分配,所以不考虑手续费,这是个零和游戏。要让别人相信,并锲而不舍参与,得找个好剧本,讲个动听的故事,慢慢地,市场越来越大,参与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趋势。

比如钻石,唯一的元素就是碳,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元素之一,天然钻石与人造金刚石别无二致,但被冠以“钻石=美好+永恒、爱情=美好+永恒”的标签,就成为这个世界最昂贵的商品。此时你选择独树一帜还是随波逐流呢?
如今的炒鞋、炒裙之类的也差不多的本质,哪怕是近几年成为期货交易品种的鸡蛋、苹果、大枣等不过是增添了期货交易者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的意义多大?


假如你一味抵触,那么财富肯定与你无缘。潮流的形成,就是资金的汇聚,也是财富再分配最高效的时刻。置身事外,相当于彻底与财富划清界限。其实从有钱人身上都可以看到一个共性:对新事物的浓厚兴趣,勇于探索的雄心和意志力。当然失败的大有人在,但这是通向财富的唯一路径。不尝试,肯定不会成功。

任何的炒作行为,一旦形成趋势,都不要用自我的道德去评价,得重视客观的存在,勇敢去面对,去接受,甚至去拥抱。但也要时刻警惕着,不可预知的风险会随时来临。花无百日红,任何事物都有从诞生、成长、成熟到衰退的过程。急流勇退真的需要智慧,绝大多数人失败的根源就在于退出太慢,最终成了悲惨的接盘侠。
索罗斯感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这句哲理值得体味,几百遍也不为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