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账本技术在支付、清算与结算领域的应用:特征、机遇与挑战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腾讯研究院   2019-10-27 06:17   2352   0
编译:巴洁如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金融科技泛指金融领域的技术创新,近年来受到金融行业广泛关注。其中,分布式账本技术(DLT)被业界普遍认为能够改进支付、清算与结算流程,将对资金转移以及证券、商品和衍生品交易的清结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的支付与清结算系统每天处理约6亿笔交易,金额超过12.6万亿美元,这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对于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也是美联储的核心监管目标。


考虑到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对支付清结算体系带来的变革性影响,美联储成立研究团队,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技术企业等核心市场参与者开展沟通与交流,持续关注并跟踪该技术创新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综合前期调研情况,美联储发布了《支付、清算与结算领域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分布式账本技术及其在支付、清算与结算领域的应用、机遇及面临的挑战等问题。本文对报告中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编译与整理。







一、分布式账本技术特征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分布式账本是由网络中各个节点共享的一种数据库。由于在金融领域的潜在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美联储将分布式账本技术作广义界定,即该技术是点对点网络、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技术等多种技术要素的组合,并具备改变存储、记录和数字资产转移方式的潜力。可以将分布式账本技术各要素以不同方式组合,解决应用场景中的特定问题。


(一) 参与者可以通过节点实现点对点连接
在分布式账本技术中,节点是运行软件、共同维护数据库记录的设备,通过节点之间相互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验证,理论上,这种结构可以实现让每个拥有节点的用户,以点对点方式直接共享数据库管理责任。分布式账本技术还可以使单一主体跨多个节点维护其数据库记录,进一步增强操作弹性。除了计算能力之外,参与者在分布式账本中的参与能力还取决于账本的设计模式,开放式系统允许所有具备技术能力的实体运行节点,封闭式系统需满足一定额外标准(如流动性、信用等)才可运行节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属于开放式系统,金融行业设计的分布式账本一般属于封闭式系统。


(二) 参与者可以在分布式账簿中发挥不同作用或功能
根据分布式账本技术参与者被允许发挥的作用或功能,可将分布式账本分为“无需许可”(permissionless)系统和“需经许可”(permissioned)系统,前者允许参与者开展全部活动,后者则对参与者活动施加一定限制,比如部分参与者仅能进行现有资产的交易,另一些参与者可以发行新资产;部分参与者仅能验证交易,另一些参与者可以将交易记录同步到账本中;部分参与者仅能读取账本数据,另一些参与者则可以写入数据。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属于“无需许可”系统,金融行业主要致力于“需经许可”系统的开发,以实现对重要功能的有效控制。



(三) 资产所有权可以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
分布式账本中的资产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既可以是在账本中发行和交易资产,也可以是账本外资产的表现形式。无论何种形式,资产的所有权信息可以存储在账本中,通过账本维护系统中全部参与者的所有权状态。分布式账本技术中的资产所有权人可以是银行或券商,如果在完全去中介的场景中,资产则可以直接由家庭或企业持有。


(四) 通过加密技术保障支付、清算与结算流程
通过加密技术的应用,分布式账本可以实现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功能。比如,在资产交易过程中,交易验证以称为公钥的加密技术为基础,交易发起方通过非共享的加密证书(即私钥)创建数字签名,作为交易验证方的参与者,通过算法和公钥对账本记录进行解密,验证资产权属的真实性。此外,加密技术可用于对账本中的交易信息进行加密,仅使某些参与者能够获得交易的具体信息。由于分布式账本技术一般要求在账本中公布交易记录,因此加密技术是实现必要隐私保护的重要工具。最后,加密技术也可用于实现共识机制。


(五) 交易历史记录和所有权状态分布在账本的节点中
在分布式账本中,所有权和交易记录等信息可以分布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记录交易和所有权信息的账本,经参与者同意,作为共同账本在网络中共享,这种分布式概念正是技术的基础。在账本的设计上,需规定哪些信息应当包含并在账本中共享,并规定哪些参与者能够在账本中读写信息。一般来说,即便所有节点都拥有账本的完整副本,仍可以通过技术对账本中的部分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经授权的参与者才可以解密并读取基本信息。


(六) 通过协议定义资产交易的必要流程
协议是一种定义账本参与者之间交互方式的语法和程序,将支付、清结算流程中的各类条件进行编码放置在协议中,以实现各类交易的支付、清算与结算。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协议和流程上的核心差异在于结算过程,分布式账本中的结算是将相关对手方新的所有权状态更新到共同账本中。在分布式账本中,交易及其后续的所有权状态向所有持有账本副本的节点公布,并最终形成新的账本被各节点接受。节点接受新的账本的过程称为共识,是点对点网络中共享共同账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个参与者都可以在共同账本中添加记录,因此可能出现两笔看似有效的交易同时在网络中公布的情况,产生“双花”问题。通过共识算法或其他类似流程,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优先处理一笔有效交易,确保只有一笔交易被接受并同步到共同账本中。在交易验证的协议和流程中,通过共识算法可避免系统接受无效交易,并强化账本的防篡改性。分布式账本协议的设计,可能影响系统整体的可扩展性和性能特征,因此,行业目前正在对多种共识算法进行研究,以期减少延迟并提高分布式账本的可扩展性。


(七) 通过API提高分布式账本的可用性
API是用于构建软件应用程序的一组例程、协议和工具。API规定了软件要素之间的交互方式。在分布式账本技术中,API可以实现新功能的添加或改进。比如,API可以直接与分布式账本的底层协议通信,实现交易和信息收集。API 还可以提供用户友好界面,令分布式账本技术更易于使用。这些应用还可以根据特定资产类型和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随着使用不同协议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数量不断增长,API在提高不同协议之间、协议和原有系统之间的可用性和互联互通性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八) 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某些交易的自动执行
智能合约是基于一致同意的合同条款,用于自动执行预先设定条件的交易的编码程序。与传统合约类似,智能合约以参与者对条款的一致同意为基础。智能合约可与分布式账本技术结合,基于账本接收的信息进行自动执行。比如,一些公司正探索使用智能合约模拟公司债的发行,发债机构规定合同参数,如债券面值、期限和息票支付结构等,债券发行后,智能合约将自动进行所需的息票支付直到债券到期。


(九) 除技术角度外,也应从法律实体角度考量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
为确保支付、清结算活动的正常开展,特定的法律实体的出现存在必要性。随着新技术的涌现,这些实体的功能和运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调整。在分布式账本技术中,决定哪些实体可以在账本中发行哪种金融工具,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法律基础。此外,由于发行者数量众多、范围广阔,可能需通过托管机构等实体,对账本中数字资产的发行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支付、清算与结算领域一个尤为重要和传统的问题是,需要在众多公司和个人之间进行协调,以降低清结算成本和风险。部分承担协调职能的规则制定机构、清算所等多边组织,逐渐演变成为金融中介。尽管技术是支付、清结算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但协调方面的基础性需求,也决定了需通过新的或原有的法律实体,规范市场的组织和治理结构。从技术角度上看,金融中介等实体并非必须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开展业务,但经济性和监管合规等方面的需求,成为中介机构研发和部署技术应用的动机。另外,新的技术应用方式也产生了对中介机构的新需求,目前在加密数字货币领域,已经出现向比特币用户提供服务的交易所等新型中介组织。



二、在支付、清算与结算领域的应用机遇


目前,各类市场主体正积极研发部署分布式账本技术在支付、清算与结算领域的应用。在应用模式上,既可以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改进原有系统运行效率,也可以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完全替代现有金融中介机构。分布式账本技术模式可能改变或削弱金融中介机构的部分作用,但仍存在对中介机构部分协调或中心化功能的需求。美联储认为,支付、清结算领域仍需必要的可信中介机构,以解决无法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的市场摩擦。现阶段,大部分机构倾向于将分布式账本技术整合进现有的系统和机制中。


(一) 技术发展路径
任何新技术的发展一般需经过概念验证(PoCs)、试点、生产和普及等主要阶段。在概念验证阶段,将技术在可控环境中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性应用,以帮助研究者理解技术的潜力和制约因素。具有发展潜力的概念证明将进入试点阶段,将技术应用于真实交易场景。在试点阶段获得成功的技术随后进入生产阶段,技术将具备全部必要功能。最后一个阶段是市场参与者对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在美联储进行研究时,分布式账本技术大多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


(二) 潜在应用动机和方向
美联储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在分布式账本的开发和部署方面具有几个普遍动机:
1. 降低复杂性(尤其在多方、跨境支付领域);
2. 提高端到端处理速度,以及资产和资金的可用性;
3. 降低跨多个基础设施中的交易对账需求;
4. 提高交易记录的透明度和不可篡改性;
5. 通过分布式数据管理,提高网络弹性;
6. 降低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


分布式账本技术本质上与资产类型无关(asset-agnostic),即能够应用于所有类型资产的存储、记录和交易,潜在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美联储分析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四个潜在应用领域:



1. 证券、商品和衍生品交易: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传输次数,提高影响结算周期长度的操作速度和效率。理论上,以分布式和共识机制为核心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实现多个主体在所需时间内对交易条款的一致同意。此外,分布式账本技术能降低清算流程中的其他摩擦,比如跨多个独立管理的账本的对账,使得市场参与者减少结算延迟和操作成本。而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降低证券清结算流程中的摩擦,能够有效降低证券交易的中后台操作成本,如手工操作和机构间对账成本。目前,一些大型交易所正探索应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改进现有交易所模式中的交易后清结算流程。


2. 跨境支付:目前的电子跨境支付是通过代理行模式,实现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资金转移,一般涉及多重费用。且报文通信处理和结算时间较长。麦肯锡的报告显示,跨境支付的结算时间可长达五天,费用和结算时间的明确性不足。而跨境支付中的成本一般会转嫁给终端用户。一些创业公司尝试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减少跨境支付流程中的步骤,在对手方之前建立直接交互关系,缓解现有跨境支付模式中的摩擦。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某些特性,比如跨时空共享账本的能力,可以减少跨境支付中所依赖的中介机构数量,让中小银行直接接入网络,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成本结构的透明度。此外,跨账本协议(ILP)可以实现交易在不同账本之间的流动,并在两个以上的账本之间建立连接点。未来,ILP可作为开放标准,进一步提高互联互通性,并简化数字资产的交易过程,推动分布式账本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3. 普惠金融:部分机构尝试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普惠金融领域的挑战。分布式账本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优势,有助于解决跨境汇款领域的挑战,并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渠道。高昂的账户服务费用和交通等间接成本,导致低收入群体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移动运营商等技术企业可以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扩展传统银行机构未覆盖到的群体获取服务的渠道,为零售消费者降低成本,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4. 信息共享:分布式账本技术维护记录防篡改的能力,为跨机构(审计和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比如,将分布式账本设计为允许审计或监管机构以“只读”方式,读取共同账本中的部分信息,以满足监管报告等合规要求。开发者认为,赋予监管机构读取账本信息的权利,有助于提升监管机构对于资产来源和参与者之间交易情况的信任和理解。监管机构可以作为一个节点,实时接收广播至网络中的交易数据,进一步简化监管合规流程,并降低成本。但同时,由于服务商与客户之间的交易或客户信息可能不是全部存储在账本中,仅通过提供对账本的访问渠道,可能难以满足某些监管要求。


(三) 行业应用推进策略
截至目前,分布式账本技术在金融行业的研发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市场主体采取不同策略,推动技术在支付、清结算领域的应用和普及。


  • 金融机构独立研发:许多全球性金融机构已着手部署和开发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成立专业团队或创新实验室,进一步理解技术应用的潜在收益和成本。
  • 技术企业独立研发:部分技术公司独立进行分布式账本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试验,比如以加密技术发行证券并在共享平台进行安全交易等技术解决方案。
  • 技术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采取投资或直接与分布式账本技术领域的初创企业直接合作方式,采取优势互补策略,共同推动技术应用研发。
  • 区块链即服务(BaaS):BaaS是提供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或服务的一种模式,由技术公司提供基于云端的底层计算基础设施以及代码库,让其他企业以更低成本和更简单的方式部署和测试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目前IBM、微软等大型技术公司正在BaaS服务领域开展竞争。
  • 成立联盟:以联盟形式开发分布式账本技术,参与者可以共同分摊相关成本和风险。此外,多边合作联盟有助于推动共同账本操作标准的建立和概念验证项目的测试。通过加入联盟,企业能降低开发成本,共同进行项目测试。一些联盟收取会员费并以开发商业化解决方案为目标,另一些联盟则侧重于开发统一代码库和开放标准。
  • 支持创业公司项目:一些金融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项目或赞助,包括提供资金、咨询服务或设备,尝试在市场发展初期阶段主导一些优秀创业公司的发展方向。


三、面临的四大挑战


金融行业目前处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研发的早期阶段,在技术成为支付、清算与结算领域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之前,仍有来自以下几方面的挑战需业界共同探讨解决。


(一) 商业挑战
1.成本收益:在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中,挑战之一是如何确定适当的应用场景,实现投资成本和潜在收益之间的平衡。此外,与现有或其他替代技术相比,分布式账本技术运营的长期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需结合具体应用案例进行对比评估。


2. 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网络中每一个新增用户都将提升现有用户的效益。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参与者,网络中早期应用者的净收益往往是负的,导致应用率较低。分布式账本技术在支付、清结算领域的广泛应用,取决于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参与者采用该技术,许多参与者将网络效应作为影响技术应用和普及的关键因素。成立行业联盟,推动相关领域沟通合作,有助于解决网络效应带来的挑战。


(二) 技术挑战
1. 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开发和应用中,分布式账本技术需实现足够的处理规模和互联互通性,以满足支付、清结算市场需求。


(1)可扩展性:美国的支付、清结算系统每天需处理数亿笔交易,共识算法和加密验证带来的延迟和处理笔数上的限制对系统运行效率带来一定挑战。此外,账本中不断添加的交易数据也对系统存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部分可通过共识算法等机制的设计得以缓解。另外,电子支付技术也应具备可扩展性,以提供快速、可靠的服务。


(2)互联互通性:行业主体普遍认为,未来市场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分布式账本技术方案,而部分原有系统可能也将继续运行。随着不同系统之间的连接和应用的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新旧系统并存客观上也增加了复杂性和碎片化程度,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性,将成为决定技术应用和普及中的重要因素。系统运营商之间的协调、沟通有助于解决这些挑战,而标准化的API和互联互通协议也可作为新旧系统衔接的桥梁。


2. 标准化:标准对于建立不同系统的底层互联互通性而言是重要因素,开放的行业标准有助于降低应用和整合成本,并确保分布式账本构建和访问方式的一致性。由于目前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开发和测试阶段,行业缺乏充分信息以建立适当的通用标准。此外,通过API的应用,机构可以在不大幅改变IT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分布式账本技术方案的运营,建立行业通用的开放API标准语言,有助于降低进入分布式账本技术领域的门槛。


3. 密钥和访问数据管理:在分布式账本技术方案中,对密钥和访问证书的有效管理是尤为重要的问题。与其他加密技术的应用不同,如果密钥或访问证书遗失或损坏,用户将遭受即刻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且没有救济和追索措施。维护私钥的私密性并实现公钥加密的安全性,是较为复杂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密钥的使用和密钥管理系统的设计方面,标准制定组织和监管机构出台了指引和最低要求。将这些指引和要求应用于分布式账本技术方案,是技术推广和应用中的重要环节。除密钥管理问题之外,部署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市场主体还需考虑信息安全问题。


4. 信息管理:分布式账本的参与者在账本中共享信息,且几乎不可能对信息进行更改,因此确保共享信息的正确性是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如果许多参与者都可以在账本中进行记录,则很难确保信息的正确性。此外,分布式账本技术设计者还需决定如何处理和解决错误和欺诈问题。另一个挑战来自于确定哪些信息可以在账本中共享,特别是当参与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时。参与者需就信息共享范围形成一致意见,并确定是否需中心化机构保管账本完整信息。此外,信息管理还需符合隐私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 金融设计挑战
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金融工具的设计方式,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金融中介的作用和必要性等基本问题。


1. 金融工具:一些市场主体正考虑将分布式账本技术引入证券交易流程中。在设计模式上,需确定证券是否直接向最终持有者发行,或是通过中介机构持有和交易证券。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可能对传统证券的设计、持有和流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令牌化”概念的出现,以编码数据代表证券资产,实现账本中的证券交易。证券仍为最终发行人的负债,而令牌不等同于证券,也不代表证券所承载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令牌的定位成为了新的问题。另外,在分布式账本技术中,各银行维护自己的账本,实现客户之间直接支付,无需通过银行发送支付指令。当交易涉及多个银行,客户需进行跨行支付时,需建立机构间的交易结算机制,而传统的跨行结算需通过专业化金融中介实现。


2. 金融中介:传统监管框架规定了哪些机构可以发行债务,哪些机构可以作为中介机构,并为发行和交易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设计了相关机制和规则。部分观点认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淘汰金融中介机构。长远来看,金融市场中中介机构的作用、职能和需求将会发生变化,但金融中介在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提供安全金融工具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中介的职能和作用是否会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而逐步淘汰,从目前的市场结构来看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 风险管理挑战
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也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框架带来了新的问题。法律、结算、操作性和金融风险是支付、清结算领域的固有风险。根据目前金融市场结构,这些风险集中于银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中介机构。因此,中介机构成为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核心主体,通过中心化治理结构建立有效风控措施。政策和监管框架多以确保核心中介机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为目标设计。对任何分布式账本技术方案的应用和评估,需考虑其对支付、清结算流程造成的变化,是否会带来风险在市场主体间的传导,或导致市场整体风险的提高。


1. 法律问题
规范金融市场和支付、清结算业务的法律框架已较为完善,大部分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根据目前的金融市场结构设计的。适用于支付、清算与结算领域的法律法规,将对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和程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应用场景中,应充分考虑法律框架可能发生的变化。


(1)分布式账本技术中各要素的法律基础
随着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日益成熟,部分技术构成要素的法律基础,尚未涵盖在目前的支付、清结算法律框架中,需市场主体仔细考量。
  • 一是账本中同步并向参与者公布的记录,其法律效力如何认定,是否可以作为确定基本义务和履行义务的依据;
  • 二是与数字令牌和数字资产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行法律框架中并未明确界定,需通过详细分析确定法律适用问题;
  • 三是智能合约的执行需具备健全的法律基础。合同法确立了合同订立、修改、终止和争议处理等领域的基本原则,其中一些经典原则与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相冲突。
  • 此外,智能合约的应用可让传统组织机构通过编码规则运营,这类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责任承担问题尚未明确。



(2)牌照问题: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出现可能引入新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扩展现有市场结构。部分新兴市场主体是技术或软件公司,一些通过与金融中介机构开展合作,开发分布式账本技术;另一些则可能取代金融中介的部分业务。对于从事传统金融中介业务的新兴企业,可能需获得某些类型的牌照或许可,才能从事资产交易相关业务。牌照或许可的性质和形式仍未明确,是沿用现有金融机构牌照种类,或是发放新类型牌照。在加密货币领域,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颁发的比特币牌照是为提供比特币服务的机构发放新牌照的例子。在分布式账本技术方案中,中介机构从事金融资产的存储、记录和交易业务,不涉及贷款等传统银行业务,可考虑对这类机构发放特殊银行牌照。


(3) 银行保密法(BSA)和反洗钱(AML)合规:遵守银行保密法(BSA)和反洗钱(AML)要求是银行、货币服务商和券商等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义务。反洗钱合规包括交易监控、了解你的客户要求,以及向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报送可疑交易。随着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中介类型的变化,相关政府机构需就法律适用问题提供指引。FinCEN曾就虚拟货币交易所适用银行保密法的相关问题发布指引。


2. 治理问题:透明、有效和可追责的治理机制是支付、清结算系统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定功能、风险管理、网络接入方面的规则,以及由哪些主体负责维护和修改协议,分布式账本技术方案中仍需健全的治理机制。治理机制根据分布式账本的设计而有所不同。开放和“无需许可”系统可能需要分布式治理模式,使用共识算法确定网络协议或功能的更改。但目前仍不清楚这种治理模式能解决多少重大问题,或是否需要对重要规则进行调整。缺乏明确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的治理机制,尤其在开放和“无需许可”的分布式账本中,将会对网络以及金融系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2016年对DAO的攻击事件反映了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存在的挑战。相反,封闭系统,特别是对参与者的作用和功能进行区分的系统,可以创建较为中心化的治理结构,更类似于传统公司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治理模式,降低了责任和可追责性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治理结构调整上的灵活性。


3. 结算最终性问题:金融交易中的一个核心风险是结算未如期发生的风险,导致结算未发生的原因包括对手方违约、操作问题或无法确定结算最终性。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带来无法确定结算最终性的问题。在交易后清结算中,结算最终性是一个法定或约定时点,交易双方及各自的中介机构依据最终性的定义和时间,更新各自账本以实现结算、确定资产所有权并衡量和监控相关风险。在分布式账本技术中,多个主体可以更新共享账本,并通过共识机制确定账本的特定状态,结算最终性取决于概率。通过概率确定最终性,法律责任可能难以分配或较为模糊,且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参与者的资产负债表及其客户和债权人的权利都会产生影响。如果同时考虑资产交割和资金交付两方面,结算最终性问题就更为复杂,比如DvP结算方式,资产与资金同步进行结算并互为结算条件。此时,如果资产交割和资金交付不是在同一个网络、平台或账本中发生,且没有中介机构提供结算最终性担保,那么这种相互依赖性就成为了新的挑战。


4. 金融风险:在支付、清结算过程中,交易对手方还面临信用或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是对手方无法完全履行结算义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对手方没有充足资金履行义务,这两种风险之间往往具有相关性。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对手方之间的信用和流动性风险,由支付、清结算领域的金融中介机构集中承担及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包括在支付账户中预存足额资金,或者提供担保等方式,这些要求都可能影响参与者的流动性。在分布式账本技术方案中,对手方信用风险的处理方式,同样可能会对参与者的流动性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5. 操作风险:无论支付、清结算流程是通过金融中介还是去中心化、自动技术平台实现,操作风险都会对金融交易的成功结算构成威胁。操作风险包括处理错误或延迟、系统中断、容量不足、欺诈和数据丢失或泄漏。系统弹性和安全性是操作风险管理中的核心要素。与传统中心化系统相比,分布式账本技术中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有望提供更高的系统弹性和数据完整性,账本中的某些节点产生风险,其他未受影响的节点可以维护账本的准确性,从而实现系统的持续运行。此外,利用分布式账本存储原有系统的数据备份副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攻击的防御能力。与其他软硬件都可能出现漏洞的系统一样,分布式账本技术存在端点安全性问题,其分布式结构使端点更易遭到攻击。分布式账本技术中的加密强度和密钥安全管理是另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随着风险和安全威胁不断变化发展,分布式账本系统安全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应持续对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开放式、“无需授权”系统而言存在一定挑战性。传统的操作风险管理措施需进一步调整和修订,以适应分布式网络环境。在大规模投入市场应用之前,需持续分析并妥善处理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四、结论


分布式账本技术为支付、清结算业务中的数字资产交易、信息存储、身份管理等方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借助点对点网络、节点之间的分布式公共账本以及加密技术等核心要素,分布式账本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作为新近涌现的创新,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将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和调整。由于目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对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将随着产业主体技术研发和测试项目的持续深入推进而逐渐清晰。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潜在应用范围,及其与金融市场结构变化之间的联系,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报告下载地址: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econresdata/feds/2016/files/2016095pap.pdf



微信名:腾讯研究院
微信ID:cyberlawrc
网聚智慧 连接未来
研究合作:tencentresearch@qq.com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公众号搜索“腾讯研究院”收听研究院及各子中心账号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55
帖子:11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