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Q3私募证券基金盘点与展望:整体上涨、量化回撤,外资私募布局满三年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爱期权   2019-10-22 18:42   1744   0
文丨 朱必远 厉海强 赵文荣 姜鹏



3季度私募证券基金产品发行出现回落,量化产品发行仍维持较高热度。整体业绩小幅上涨,与股票资产相关策略上涨,但量化策略出现回撤。考虑到业绩小幅上涨和产品备案净增长,行业规模估测环比正增长。外资私募布局国内市场满三年,产品发行有所加快;证券期货基金业对外开放提速,国内资管业将迎来外资全面布局阶段


▍行业规模:估测3季度规模应有所增长
估计3季度行业规模应有所增长
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规模数据包括月度统计和季度统计的数据。其中《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月报》为月度统计的数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数据》为季度统计的数据。根据我们的观察,两者在季末时点上的数据存在差异,其中季度统计的数据发布相对滞后,但较为准确;月度统计的数据发布相对及时,但并未反映当季度业绩变动带来的规模变动以及存续产品资金申赎带来的规模变动。
本报告中历史数据采用季度统计的数据,由于季度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季数据采用最新的月度统计数据。由于最新的月度统计数据并不能很好反映当季实际规模,本报告中仅作为一定程度的参考,同时结合业绩涨跌和资金申赎情况对当季规模进行估计。受益业绩增长以及存续产品数量净增长,估测3季度规模有所增长。中国基金业协会月度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为2.35万亿元,相对于2季度末(2.41万亿元)小幅减少600亿元,但该规模数据未反映3季度以来业绩变动带来的规模变动以及存续产品资金申赎带来的规模变动。结合后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3季度业绩表现以及存续备案产品净增加数量,预计2019Q3行业规模有所增长。一方面,2019Q3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整体上涨约2%,另一方面,存续备案产品数量净增加近1500只,业绩表现和产品净发行两方面对行业规模均具有正面影响。如果不出现较大的资金净赎回,行业规模应大概率在2季度末2.41万亿元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注:[1]私募证券基金2019Q3规模数据截至2019年9月底,来自基金业协会每月统计的数据(可能与季度统计的数据存在差异)。公募基金2019Q3规模数据截至2019年8月底。
▍产品发行:整体有所回落,量化热度延续前季度冲高基础上3季度产品备案有所回落3季度新备案产品3337只,环比出现回落。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示信息,2019Q3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新备案产品数量为3337只,相比2019Q2(4115只)出现回落。从历史来看,当季新备案产品数量仍处于中等略偏高水平,在最近两年中仅次于2019Q2、2017Q4、2018Q1。从各月来看,7、8、9月新备案产品数量分别为1162只、1114只、1061只,发行数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为温和。从股票市场来看,5月份开始出现调整,三季度基本维持震荡和波动行情,对产品发行带来了小幅影响。截至第三季度末,今年以来累计新备案产品9853只,相较去年同期(8967只)增长9.88%,主要得益于2季度的新备案产品大幅增长。3季度累计存续备案产品数量净增长近1500只。截至9月底,累计存续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数量为40018只,相交6月底(38527只)净增加1491只。考虑到3季度新备案产品为3337只,意味着同时有约1846只产品清盘或者终止。
注:[2]2019年Q3数据截至2019年8月底,来自基金业协会每月统计的数据(可能与季度统计的数据存在差异)。
量化类私募产品发行热度不减
量化类私募管理人继续受到市场青睐。2019Q3新备案产品数量居前的20家私募管理人中,量化类管理人达到15家,占比为75%,延续2019Q2量化类私募管理人受市场青睐的态势。2018Q2~2019Q2,量化类管理人和主动类管理人的平均备案产品数量相差不大;而2019Q3量化类管理人平均备案产品23.5只产品,显著高于主动类管理人(15.7只),体现了近期量化类管理人在产品发行上的显著优势。从最近8个季度新备案产品数量居前的20家私募管理人的类型来看,2017Q4~2018Q2以主动类管理人为主,但从2018Q3开始,转为以量化类管理人为主,且量化管理人数量占比持续扩大。2018Q3以来量化类产品持续受欢迎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2018Q2股票市场出现回调,2019Q1虽然出现了快速上涨,但是2019Q2、Q3整体以震荡和波动为主;(2)2018Q3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量化类产品整体表现相对较好。

注:[3]管理规模为私募管理人管理的全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规模(与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外资私募:产品布局提速,备案数量环比增1倍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3季度新增1家,累计增至22家3季度新增1家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总数增至22家。中国基金业协会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季末,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累计备案数量达到22家,其中3季度新增1家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腾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共有6家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完成备案。其中,腾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全球知名量化资产管理机构Two Sigma在中国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多数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下,元胜投资超过20亿元。根据基金业协会公示信息,截至2019年9月底,22家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中,除了元胜投资管理规模在20~50亿元之间外,其他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

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产品布局提速3季度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产品布局显著加速,新增备案产品16只,环比增长1倍。中国基金业协会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19Q3,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累计备案产品54只,其中3季度新增备案产品16只,相较于2季度(8只)增长100%。整体而言,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但产品布局明显加快。惠理投资、元胜投资、瑞银资管、施罗德投资等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居前,均在5只以上。其中惠理投资备案产品数量最多,为7只;元胜投资、瑞银资管备案产品均为6只,施罗德投资备案产品5只,其他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均不满5只。
股票、债券策略产品仍占绝对多数,CTA、宏观策略等特色策略产品数量较少。从备案产品的产品策略类型来看,股票、债券等策略依然是外资私募管理人布局的主要领域,数量占比超过75%。从其他特色策略产品来看,元胜投资、英仕曼投资主要布局CTA策略,桥水投资主要布局宏观策略,瑞银资管、施罗德投资有布局FOF/MOM类产品。
▍业绩评述:股票策略小幅上涨,量化策略有所回撤结构性行情推升股票资产相关策略上涨,量化策略表现平淡股票市场整体微跌,科技股的结构性行情突出。3季度股票市场整体以震荡为主,前半季度以下跌为主,后半季度出现反弹;整个季度小幅下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指数分别下跌0.29%、0.19%、1.67%。多数行业出现下跌,但以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科技股强劲上涨,以医药、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泛消费股稳健上涨,其中电子元器件大幅上涨18.63%,医药和食品饮料分别上涨6.86%、3.57%。港股整体受反修例事件拖累,大幅下跌8.58%。债券市场整体小幅上涨,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小幅上涨1.40%,其中国债、信用债相应指数分别上涨1.47%、1.37%。商品市场整体出现下跌,Wind商品指数、南华商品指数分别上涨3.60%、1.02%。
受益于科技股、消费股结构性行情,与股票资产较为相关的策略出现上涨;以市场中性、CTA为代表的量化策略表现平淡。2019Q3虽然股票市场整体机会缺乏,但是布局科技股、消费股仍然取得不错的收益,混合型、股票型开放式公募基金分别取得5.24%、3.32%的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主要指数收益率;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平均上涨2.43%,不及公募偏股基金,但仍好于主要股票指数。与股票类资产较为相关的多策略、FOF/MOM、宏观策略分别上涨1.90%、0.60%、0.15%。量化类策略产品上半年表现较好,3季度出现微幅调整,市场中性、CTA策略分别下跌0.27%、0.12%。债券策略上涨1.18%,略小于主要债券指数涨幅。
注:[4]公募基金统计产品不包括封闭式基金、QDII基金、货币基金等;证券类私募统计产品不包括未能包含在上述八大策略中的其他策略产品,业绩统计可能受到净值披露偏差、统计样本有限、策略分类失当等因素影响,且统计区间并不严格季度区间或年度区间(前后允许15天偏离),可能导致上述统计与整体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今年以来主要策略私募产品均实现相对较好业绩。截至2019Q3,今年以来主要策略私募产品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受益于股票资产的大幅反弹,股票策略领涨各类策略私募产品,大幅上涨20.86%;与股票资产较为相关的多策略、宏观策略、FOF/MOM私募产品平均上涨15.44%、14.32%、13.67%,取得相对较好业绩;量化策略中,CTA、市场中性策略私募产品平均上涨11.44%、7.08%,在近三年中均属于较好水平;债券策略产品平均上涨5.88%,表现好于相应指数。

大中型私募管理人在股票策略、市场中性策略上表现相对较好股票策略产品中,“头部”私募管理人整体表现相对较好。2019Q3结构性行情中,“头部”私募管理人(50亿元以上)股票策略平均获得3.4%的收益率,在不同规模类型管理人中居首。今年以来,50亿元以上私募管理人股票策略平均收益率为22.84%,仅次于1~10亿元私募管理人(24.81%),也具有相对较好的表现。
除市场中性、FoF/MoM策略外,大中型私募管理人在其他多数策略上未体现优势。2019Q3市场中性、管理期货策略整体表现均有所回撤,但从不同规模类型的管理人来看,大中型私募管理人(10亿元以上)整体在市场中性策略上表现好于小型私募管理人(10亿元以下),但在管理期货策略上表现弱于小型私募管理人。今年以来业绩亦呈现类似分布。





▍行业展望:开放提速,资管业将迎来外资全面布局2020年取消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正式明确,证券期货基金业对外开放提速。2017年11月,财政部宣布国内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3年之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其中包括“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2019年10月11日,证监会进一步明确:自2020年1月1日、2020年4月1日、2020年12月1日起,分别取消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预示着届时外商将可在上述领域设立“独资”公司,与内资公司展开全面竞争。相对经济总量,国内公募和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发展滞后,未来潜在空间巨大,是吸引外资布局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经济第二大国,2018年GDP占到美国的64%,但是内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规模仅为美国的20~30%,而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规模占美国相应比例均不足10%。考虑到中美两国公募基金结构上的差异,若剔除货币基金,国内公募基金相对美国的比例更是不足5%;而从总资产口径统计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相对美国对冲基金的比例也不足5%。若比照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金融市场和资管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这应是外资资管机构战略布局中国的主要考虑。
注:[5]公募基金2为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规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标美国的对冲基金,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为按照总资产口径统计的规模(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总体杠杆较低,这里假设总资产口径与净资产口径相等)。外商独资私募国内展业满3年,平稳起步,未来发展有望加速。自2016年8月国内首家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登记以来,目前已有22家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首家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在国内展业已满三年。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底,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资产管理规模约60亿元,整体处于稳步起步阶段。从前文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产品备案数量来看,2019Q3备案产品数量达到16只,环比增长1倍;随着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前期的准备和积累,产品布局有所提速。但整体仍处于布局和积累期,除了元胜投资目前规模达到20~30亿元外,其他管理人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其中规模不足1亿元的管理人11家,占全部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的一半。外资资管机构短期仍面临熟悉国内市场、筹备和积累的过程,对国内资管机构影响相对有限,中长期而言不排除部分优势外资资管机构脱颖而出。相对于国内资管机构而言,外资资管机构发展历史较长,行业经验丰富,投资理念成熟,投资流程完善,资金实力雄厚,同时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拓展经验,但对国内市场的认识理解和本土化实践相对不足。从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近三年的发展来看,外资资管机构在国内的发展可能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布局和积累。国内金融和资管市场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别,外资资管机构既有优势在国内市场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国内投资人对外资资管机构的接受和认可可能还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中长期而言,一些专注且聚焦自身优势的外资资管机构,有望通过长期积累和坚持展示其在投研、策略、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逐步得到国内投资者的认可和青睐。比如:(1)在外资持续流入国内的背景下,注重深度基本面研究且投研能力得到验证的外资资管机构;(2)在策略研发上具有优势或者特色的外资资管机构,比如部分知名的头部量化资管机构;(3)产品布局具有特色、创新能力较强等在产品端或者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具有优势的外资资管机构。
▍风险因素部分产品无净值或者净值不完整导致业绩统计不准确、部分产品净值未扣除业绩报酬可能导致统计业绩高估、未能区分主从基金可能导致产品业绩的重复统计,部分产品策略分类可能失当。

▍相关研究
注:本文为《2019Q3私募证券基金盘点与展望一:整体上涨、量化回撤,外资私募布局满三年》的摘要,作者为中信证券量化策略与资产配置团队,更多内容请参阅报告全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135
帖子:455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