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墙推荐!外汇、期货、期权以及股票…这位宏观交易员把交易真谛全说透了!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和讯期货   2019-10-2 18:39   3387   0





你内心无形中放大机会的胜率,往往可以导致你不自觉的增加仓位,加大破产率。


这些都是交易中导致走向恶性循环的一些例子。


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稳定盈利的关键是在于如何保持始终纪律的执行。


这里我说几点我的经验:


1.行为习惯的改变能力


《幽灵的礼物》这本书里面讲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操作,第二部分是行为习惯的改变,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对第一部分操作很感兴趣,但是过了几年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第二部分才是核心内容。


有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交易者里面大家性格各异,性格差异性造成了多彩的世界。有个性,这个没错,我们彼此交朋友,只要人的人品不坏,性格有棱角都可以相互包容,也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但是在交易的世界,如果你的性格有一点点棱角,都可能造成亏损,赤裸裸的亏损,所以市场迫使交易者必须对自己的性格经进行调整,我们不能骗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100%的忠诚。


我们必须谨小慎微,一只眼睛盯着市场,一只眼睛盯着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审视自己,有没情绪失控,频繁交易,不按照计划进行,放大盈利预期从而加重仓位。。。。。。


虽然我们成人了,但是我们必须像小孩子一样对待自己。


从改掉坏习惯的角度来看,小孩子其实挺幸福的,犯了错误,老师和家长一定会很快出来指责或者惩罚,让小孩子很快就能记住这件事是错误的,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交易者中,没有人监督自己,规则是自己定的,可以随意修改,所以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纵容自己,这就造成了我们总是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吸烟有害健康,烟民大部分都有戒烟的经历,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自己制定的规则对自己的约束力不足。


如果有一条法律,吸烟的人只要决定戒烟要去公安局备案,如果发现再次吸烟,拉出去枪毙。我估计戒烟者99%能戒掉。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成年了就了不起了,其实我们的内心一样需要约束和监管。


具体方法还是要自己去找,适合自己最重要。


比如我戒掉频繁操作的过程,我每天提前写好交易计划,并且规定交易次数,然后打印出来,然后签字送给老婆监督,然后第二天让老婆检查账户,看看符合不符合昨天的内容,如果不符合当面罚跪。怎么样我也是一个好面子的男人,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屈辱,这件事坚持了半个多月,我就彻底戒掉了频繁交易的习惯,交易次数到了以后主动关电脑,出去散步。


小插曲是为什么老婆监管半个多月就不监管了呢,不是我意志力不强,是我老婆看到我账户的盈亏波动后受不了,女人嘛。总是和我吵架,所以中止了,但是我发现我的习惯已经改过来了。


记得一本书上说一个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要21天,还是有道理的。


我见过的想改变自己行为的方式还有很多,甚至有的很残忍,我见过一个做交易的朋友,总是抄底摸顶亏损,结果他犯一次错误就拿烟头烫一次胳膊,想改变这个坏习惯,最后在他胳膊有6个烟疤以后他彻底改变了。


不管什么方法,记住不要指望自己的自控力有多么高,找到一些类似适合于自己,甚至类似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让自己彻底改变。


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不好的行为习惯,因为盈亏同源,你要想稳定盈利,不光要盈利,还要控制亏损。我做了2年大概1400多笔交易的记录,我发现我只要把抄底摸顶,频繁交易,重仓交易,情绪不稳定时候的交易造成的亏损去掉,我的账户将大幅盈利。所以行为习惯的改变直接造成了你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


正如我上面提到一个小故事,那位号称期货交易做了18年,鸡汤和大道理给你讲一堆,结果一问18年亏了600万,到现在还没有稳定盈利,我从细节看得出,他在讲道理的时候什么都知道,一开始交易,不良习惯就总是伴随着他,也就是他始终没有把这些道理,具体到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上去,从而造成了18年的亏损,可悲的是,他现在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其实做交易是一个“认知”需要不断提升的行业,和交易的年龄真的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提升认知,你的”思维能级“和交易2-3年的新手是一样的,而且他们还容易产生一种”倚老卖老“的思想,动不动以”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想法自居,让自己的思想进一步固化,这是很危险的。类似于这样的交易者其实很多,请大家引以为戒。


2.操作的一致性


麻将高手不是每天都能赢钱,但是他(她)知道依靠自己的打牌规则,累积下来的一个时间周期内,打的牌局数量如果足够多,赢钱是大概率事件,他要做的就是保持每一局的牌,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去打就是了,也就是关键是保持操作的一致性。做交易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来你计划交易10次,3次较大赔率的盈利就可以覆盖7次亏损。但是如果交易开始就出现连续3次亏损,那么这个交易者的心态是不是还能保持平静,而不怀疑自己?你还能坚持原来的计划吗?


这里有一个例子:


《海龟交易法则》中作者在1998年交易可可期货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他利用海龟交易法则,在1998~1999年的10个月当中做了28笔可可交易,在前6个月,他连续交易17次都是亏损。结果最终10个月里面,他大幅获利。交易28笔,胜率14%,赔率(盈亏比3.5),亏损22355美金,盈利78256美金,净利润55903美金。


如果换作是你,你能在6个月亏损17次还继续坚持你的交易系统吗?


所以拥有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也许很重要,但是能坚持操作的一致性更为重要。


在你不保证你的系统预期一定为正的验证阶段,你一定要降低破产率,充分的验证,保证样本空间数量的足够,然后根据概率的思维去统计自己的数据。不然如果破产率较高,一旦连续亏损几次,即使这种情况在正常的概率范围内,也会干扰你的判断。


等系统成熟以后,你才可以尝试慢慢加大破产率,从而使得自己的交易风险可控并且收益最大化。


3.沉没成本,赌徒谬论和心态归零


沉没成本是指你无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亏损了账户的5%,你开始痛心疾首,开始自责,早知道不开这个仓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开电脑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


你要知道,不管你怎么责怪自己,这5%是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叫做“沉没成本”,如果你想继续心态平静的交易下去,你必须接受它,让自己的情绪马上回复正常,因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赚多少钱或者亏多少钱毫无关系。


赌徒谬论是指一部分赌博的人相信运气,上一次亏了钱,那么这一次大概率就能赚钱。其实这是个谬论,就和抛硬币一样,其实每一次是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说每一次赌博的结果,和上一次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做交易也是一样。所以不要让上一次的结果影响到你。


知道了上面的两个原理,就要学会心态归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赚还是大亏,总结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后,把原理记住,然后忘掉这次事情,重新开始,要做到心态归零,千万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结果对心态的影响,带入下一次交易。


4.时间框架的选择问题


有的人喜欢做短线,有的喜欢中长线,但是不管做什么周期,都要保持操作周期的一致性。


比如我喜欢做中长线,我就喜欢看日K线,周K线和月K线,只有决定具体进场当天的时候,我才会参考30分钟K线。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周期是混乱的,比如做短线的,本来看的是5分钟K线,做多结果被套住了,然后就开始看日K线,从日线上找支持自己的做多的理由,然后死扛,这样跨周期操作是很危险的。


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时间框架也是减少亏损,稳定盈利的关键。


5.避免交易系统的程序化历史回测陷阱


胜率和盈亏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系统的预期是正还是负一定是通过你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


这里再强调一下,是“自己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不是把你的系统编个程序去跑历史回测。你以为这样能偷懒,很快算出你的系统预期为正还是负?错了,历史回测的结果和实盘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过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过度拟合,时间框架跨度不同,模拟和现实成交价格偏差,滑点等等问题。所以自己的交易系统必须放进实盘去检验,然后自己做出统计。


我修改一次系统往往要实盘检验3个月以上才算可靠。


根据实盘统计,你要从概率上挑出高胜率加高赔率的操作,看看有没有共性和重复交易的可能性,然后也要挑出低胜率,大幅亏损的操作,并想办法克服掉这样的操作。你计算一下,如果去掉这些大幅亏损的,情绪化,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单,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么就已经得到了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优势操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种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做单习惯。如果真的做好了这一切,你的系统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个性,这个系统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的,别人效仿不了的系统,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说白了,还是一个提升认知,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偷懒,必须去实盘验证。


如果能把上述五点做好,就有了比较好的纪律感,那么做交易就进入了1%的绝对盈利者的范围了。这些朋友交易风格很稳定,收益也很稳定,已经在市场中是很不错的交易者了。但是他们离大师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大师的境界,是怎么样的呢?


5
大师的境界---信念


普通交易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体悟,实践,约束,能达到大学的阶段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要达到大师的级别,不光要通过学习,还要通过哲学的升华,这种鬼才往往不是努力的结果,是天生的能力,没有几个人能达到,全世界屈指可数。

索罗斯在1992年做空英镑的时候,他的助手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说:“我觉得机会来了,我们应该下重注,55亿。”索罗斯在听完他的解释之后,他说:“你没问题吧?这是二十年不遇的机会,我们应该把200%的身价都赌上。”最后他们动用150亿美元,把曾经历史上最强悍的银行——英格兰银行,给彻底打趴下了。

这种操作即使你达到了纪律良好,稳定盈利的层面,你反而不敢做出这样全押的操作,因为不断的良好纪律习惯告诉你不能犯错误,会破产的,这种赌上所有身家性命的操作和所有的交易原则是相互违背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几十年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统稳定交易,慢慢积累财富,但是大师的不同就在于这里,他们在关键时刻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在关键时刻可以放弃本来的一切原则去做自己认为是非常确定的事情,背后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这种信念会成为为强大的意志力,从而扭转时空格局改变现状。

你早晚会明白,其实没盈利的人和稳定盈利的人的差别,归根结蒂是信念的问题,没盈利的人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如果你决定相信你自己一定成功,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了,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剩下的只是一个“走流程”的过程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

近代物理科学家也通过量子力学证实了这一点:

量子力学中的著名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科学家惊讶的发现,人类的观察竟然可以改变电子的形态,如果观察它,实验显示电子会变为粒子,如果不观察,电子会变为波。也就是人的意识可以改变量子的形态。

为此著名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尼尔斯·波尔和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争论了30多年,爱因斯坦不信这一套,认为量子的形态在人们观察之前就已经确定,怎么可能由人的意识改变?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然后在1955年离世。

爱尔兰天才物理学家约翰·贝尔终于在1964年想出来一个办法证明谁是对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提出只要根据量子缠绕理论设计一个实验仪器,通过实验数据就可以证明到底是波尔对还是爱因斯坦对,结果1972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克劳泽(John.Clauser)和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分别根据光量子纠缠的偏振原理设计出了实验仪器,经过实验数据的验证,证实了波尔是对的,也就是量子的塌缩状态确实是由观测者的意识而改变的,上帝不光会掷骰子,而且无时不刻都在掷骰子,爱因斯坦错了。

甚至在最新的实验中,2017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量子力学实验中,竟然发现在放入光栅之前,量子的状态已经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未来的意识行为可以改变历史。

世界的物理学家通过实验不断的被量子力学震撼,不禁常常回想起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尼尔斯·波尔说过的那句名言:”如果量子力学没有让你深感震惊的话,说明你还没真正了解它。“

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微观粒子组成的,而量子是他们的基本单位。

然而量子的状态竟然可以被人的意识改变,也就是说世界是由人的意识构成的。

如果推论下去,历史不存在,时间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意识的产物,而信心引导着意识,叫做信念。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做成一件事,关键是看他的信念够不够强大。

纵观周围,为什么牛B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信念很足的人,可以参考马云,看看他演讲就知道了,因为他相信自己,他就已经成功了。

马云在2016年公司年会中说,忽悠和自信的区别:

忽悠是自己不信,而要让别人相信。自信是自己相信,别人信不信不知道。

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困难的时候,革命为什么能成功也是这样的道理。装备差,人少,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念没有动摇,最终改变了一切。

只有彻底明白了这个道理,融入到你的血液里,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

哲学和科学早晚会在山顶汇合的,而早点明白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好处。

大师和成功交易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信念是一般人不可比拟的。获得交易信念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两个改变:

1、发现逻辑的欺骗性(逻辑陷阱)

先讲一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离谓》

故事是说春秋时期一个叫邓析的人(据说是历史上律师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郑国有个富人的父亲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被一个人渔夫打捞了上来,渔夫向富人要了极高的价格卖给他尸体,富人很不满便去找邓析寻求解决办法,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卖给你,还能卖给谁呢?”富者依计行事。过了几日,渔夫着急了,尸体腐烂发臭,他也去找邓析寻求意见,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到你这儿买,还能到哪儿呢?”最后尸体烂在路边,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从逻辑上看,两套说法都没有错,但是为什么造成了很坏的结果。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逻辑是为意识服务的。哲学家奥修在他的《天下大道》中做个一个比喻:“逻辑其实是个妓女,谁给钱就为谁服务”,虽然不太好听,但是很有道理。

其实想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先有个念头(意识),然后才开始给它匹配一堆逻辑,或者说是借口。所以说逻辑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为意识服务的。

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那就是所谓的各种分析师,评论家,专家在新闻中的逻辑,其实都不一定是真的事实,只是他们念头的副产品。你会发现他们“马后炮”水平很高,欧元兑美元今天涨了,他们会找到一堆逻辑和理由为今天的大涨做出一堆解释(什么美国加息预期降低,什么欧洲CPI通胀增加,什么欧洲退出QE预期可能提前。。。)。不明白这个原理的朋友很可能会认真学习这些逻辑,但是你会发现,这些逻辑永远只能事后解释,并不能用来预测行情,这些专家也会有预测,但是大部分都不准,即使准确,也是概率,偶尔猜对了罢了,因为下一次预测他就会失效。

《海龟交易法则》的丹尼斯知道这个道理,他在挑选优秀交易者的时候有一条原则,就是如果这个交易者没有主见,听从了经纪商或者分析师的建议而改变自己的主意,那么他立刻会被交易团队开除。

逻辑还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你过于相信逻辑,逻辑会在交易中自我强化,你会在交易中变得固执,你的逻辑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开始下跌,你就会搬出自己的逻辑,然后检查一遍,感觉没有错,然后就是盲目坚持,甚至还逆势加仓,最后造成亏损越来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逻辑的时候,亏损已经很大了。

这条原则告诉我们:

  • 逻辑真的不重要,因为分析逻辑需要时间,逻辑对不对还需要检验,所以索罗斯有句名言叫做:”有行情先入场,后分析。”


  • 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王道,甚至不需要逻辑交易,出现信号就入场。


2、自信的沉默

在“小学生”的层面,我描述过80%的人都处于一种盲目的自信,以为学习了技术指标,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后,就可以实现稳定盈利了,其实不然。

这里面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学生的层面,盲目自信,以为自己知道,其实自己不知道,还到处高谈阔论,讲的都是看似深奥实际没用的东西,他们没有理解各种技术指标背后的意义,技术指标只不过是对最原始的交易数据进行二次加工而已,过度的解读技术指标,其实还不如看最原始的K线。

高手不同,高手在别人谈论行情的时候,更多的是“沉默”,为什么会沉默?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他要做的只不过是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预案而已。

比如高手在听两个人争论明天的黄铜期货行情到底是涨还是跌,就感觉跟两个人讨论明天的天气到底是下雨还是晴天一样无聊。

对于高手,不会考虑明天下不下雨,而是考虑明天带不带伞的问题(预案)。

高手实在是懒得和别人争论,因为在高手的思维里,没有必然性,只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预测明天的行情,他只会说:“明天行情会波动。”

而沉默其实是一种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现,也显示出了高手的理解问题的方式,当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预案以后,你已经波澜不惊了,甚至会感觉交易其实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只需要做好计划,然后看行情走就是了。

所以,想要在市场中成为最终的赢家,最核心的问题,其实看你有没有足够的信念,你要坚信自己可以成功。

大道至简,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理解的程度,最终决定了你能在市场里走多远。

关于信念的问题我想做一些补充。

第一

有些朋友和我过分讨论量子力学的问题,我觉得有点舍本逐末,我的核心观点是信念,其实我不太关心量子力学,因为信念是一切的根本,量子力学只是旁证,有没有无所谓。如果你不喜欢量子力学,不看这一段就是了,不影响我对信念的表述。

稳定盈利其实还是靠信念,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物理问题。

第二

我所说的从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交易状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几乎每个交易者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是不可跳跃的。

有的朋友以为看到了大学阶段,就觉得不需要经历小学和中学了,其实是不行的。

原因就涉及到”知识“和”智慧“本质性区别的问题,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智慧只能通过体悟和实践获得。

而且“熟知”不等于“真知”。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时候外婆住是民房,冬天北方家里要生炉子取暖,然后过几个小时要往炉子里加煤,炉子的盖子用一个钳子拿下来,放在地上,那个盖子是很烫的。然后家里有只小狗,总喜欢在炉子旁趴着取暖,外婆怕它被盖子烫着,就先把它赶走,结果有一次,小狗趁外婆不注意,还是跑过来,结果趴在了盖子上面,然后我就听着一阵惨叫还有一股焦糊味道。

从那以后,小狗只要看到外婆加煤,它就跑的远远的,再也不敢靠近炉子。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体会是不会深刻的,除非你自己亲身经历一遍,对于小狗,外婆赶他走,是”熟知“,知道烫 是“真知”。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行,其实这样的孩子是没出息的,还不如告诉他有坑和后果,然后允许他去踩,只要后果不太严重就行,这样实践过以后的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要远强于“温室里的花朵”。

即使你把我今天写的内容看10遍,你可能都不一定真的明白,你一定要去实践,不实践始终是纸上谈兵,没有通过实践得到感悟,就无法形成你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一种说不出的大道,这也是为什么《金刚经》里面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因为智慧真的很难说出来,只能通过比喻讲给别人。

做交易需要的是智慧,所以还是需要自己去验证的。那有人可能会说,既然都要自己实践,那干嘛还要看你的文章呢。答案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人引导你摔倒了就马上知道对错,没人引导你可能要在一个地方摔倒多次还无法自拔。但是引导不代表你不需要走路了,路还是要自己去走(实践)。

第三

关于信念我多说几句,信念的坚定其实是中庸之道,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容易犯左倾冒进(冒险)主义,或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如果具体想搞清楚“左倾”和“右倾”的定义,可以研究下党史的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错误的表现)。

  • 左倾冒进主义


提起信念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像天平天国的士兵一样,加入拜上帝教,然后给你念几句咒语,然后士兵就大喊着“刀枪不入”的口号往英军的步枪大炮底下冲,那不叫信念,那叫有勇无谋。

我在交易中也犯过这样的错误,盲目自信,导致在做盘的时候太执着,而不会变通。扛单,频繁交易,重仓交易,赌气交易,这些错误我都犯过。其实都是盲目自信的结果,觉得自己最牛逼,人定胜天,结果最后损失惨重。

  • 右倾投降主义


我看过有个论坛的网友帖子,说现在只要一下单就手抖,他被亏损搞怕了,心理已经有阴影了,面对机会不敢下单了,很确定的行情结果最后只下了一个小单。我把这种人叫做“残疾人”,他已经向这个市场投降了。

我们做交易其实要么是太左倾冒进,盲目放大胜率的可能性,表现往往是重仓操作,频繁操作,因为怕错过机会。要么就是太右倾,做单太谨小慎微,明明是很好的机会,不敢下单,眼看机会错失,又开始后悔不已。或者不管什么情况,都用很小的单操作,甚至锁单套利,觉得这样永远不会爆仓,非常安全,交易了很久收益不多但是稳定,但是一旦遇到黑天鹅行情,或者大单边行情,最后的亏损还是大于盈利,“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

或者有的交易者不断的在左倾和右倾之间摇摆,变成了“冒进(重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冒进(重仓或者频繁交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这样的恶性循环。

所以左倾和右倾的思想都要值得警惕,要始终保持中庸。

所以信念不是钢铁,而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不得志,不得不周游列国,他去拜访老子,问老子如何用礼乐安抚天下,老子不说话只是张开嘴让孔子看看他的牙齿和舌头。孔子马上就明白了,牙齿虽然坚固,但是已经烂了,舌头柔软,但是完好无损。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地图上看看,从江西瑞金出发到延安,直线距离也就1000多公里,但是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为什么,因为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不四渡赤水,不强渡金沙江,不绕行松潘草原,强翻雪山,不南辕北辙,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的甩开国民党几十万部队的围剿,怎么才能最终胜利到达延安,估计早都被全歼了。

做盘也是一样,行情永远没有直线进行的,即使再好的上升趋势,也是上5个台阶,下2个,然后再上,所以目标是明确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就是百折不挠,但是还懂得变通,曲线救国的一种持续力。

所以引用我自己的交易打油诗中的一句作为小结吧:”左倾会冒进,右倾会投降,控制好情绪,走大道中央。”


来源:汇商传媒
作者:不二哥 全球宏观交易员

版权声明:和讯期货除发布期货市场行情评述、行业要点解读等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661
帖子:57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