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鬼周刊】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后十年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赌个大单边   2018-4-28 23:29   4015   0

【写在前面】
本文尽量减少感情色彩,客观的谈谈后十年的行业发展。

【历史沿革】
首先搞清楚风险管理是个啥。根据本人一贯的文风,尽量口语化,案例化,尽量简短的介绍清楚。

为了把思路理顺,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现货贸易讲起。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与消费。比如,农民种植大豆,卖给工厂,工厂加工大豆,制造出豆油,豆渣,再卖给下游的消费者。
生产与消费环节存在许多的错配。第一,是时间上错配,比如粮食类,播种收货都是根据季节决定的,具有集中的特性,但消费是分散的,我们不可能把一年365天需要吃的粮食在1天内全部吃完,剩下的日子啥都不吃;第二是地域上错配,比如全球高品位的铁矿石大多数集中在澳大利亚,而消费地遍布于全球各地。
正是因为大宗物资有这样的特性,在生产商与加工商之间才出现了中间角色,贸易商。
贸易商建立仓库,发展物流,筹措资金,将粮食集中收购,存放于仓库,分散出售,又将A地的矿石运输到B地。通过各种手段,赚取买卖价差,配送费用,仓储费用,资金利息等,作为自己的利润。

举个例子,澳洲矿山A想把矿石卖到中国,贸易商B以每吨500元的价格与矿山A签订买卖合同,同时以每吨520元的价格与工厂C签订销售合同,赚到20元每吨的利润,提供了垫资,运输,撮合等等服务。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贸易商本身是没有风险。买入价与卖出价都已经确定,利润也是确定的。
这,便是最基本的贸易。也是一切业务的基础。

事情总不会那么一帆风顺。贸易商要面对许多其他的风险,比如,铁矿石的价格走高,导致工厂C成本上涨,生产利润长时间为负,长期亏损导致工厂C倒闭。那么贸易商就失去了下游的客户,贸易的盈利模式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为了保护好贸易商自身的下游渠道,迫不得已,才对下游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比如,在工厂C产成品订单价格锁定的情况下,贸易商以固定的价格供应铁矿石,锁定了加工利润。在成本上涨时,工厂C就不会破产。

一切的原理就是这么简单。只有一句话,贸易商为了保护好自身的上下游渠道,被迫的(注意是被迫的)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但本质上,贸易是一切的基础。

为了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我们创造了很多金融工具。比如,财产保险,放在仓库里的货物或多或少会发生损失,这个问题由保险公司来解决;再比如,商品期货,锁定远期矿石的价格,可以通过与矿石签订固定价格的长期采购协议,也可以做多商品期货,这个问题通过期货公司解决。
这些都只是后话了。

前面讲到,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主体是贸易公司,且贸易公司是被迫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这就注定了,风险管理这项业务不是主营业务,只是一个辅助功能。风险管理部门,跟财务部,资金部的地位相仿。

最后,我才回过头来讲我们国家的期货公司子公司制度。2013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期货公司成立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一系列风险管理服务。
本质上,风险管理子公司一开始的角色只是大贸易链条中的一个风险管理部门罢了。
这几年,风险管理子公司发展速度快,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问题。传统贸易商的资金大多数来自银行贷款,在大宗商品牛市的时候,资产负债率都在80%左右,随着经济下滑,风险度提升,银行开始减少对贸易公司的贷款,导致传统贸易公司资金紧张,行业洗牌。这才让期货子公司有机可乘。
毕竟,期货公司再怎么说也是金融公司,资金实力比不上银行券商,但应付大宗贸易也是绰绰有余。再加上本身对商品期货工具运用娴熟,赚了一把快钱。
站在2018年,再来看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发展,我本人是非常堪忧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贸易公司资金问题渐渐得到解决,再加上外资贸易公司的进入,通过国际信用证贴现拿到的低成本资金也占了的不少市场,工厂方面也通过上市等手段筹措到了足够的资金,慢慢建立自己的嫡系贸易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毕竟,回归本源,生产加工,传统贸易才是根本。而风险管理只是工具。而业务的发展,本质上还是资金推动的,这毕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但资金的优势也在慢慢消失。

【还能干点什么?】
上面的讲解或许不太专业,不太全面,但理清思路已经足够。
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业务,如果不建立在贸易的基础上,那在将来的几年内,就是没有业务,没事可干。

我们来看看几项业务,贸易融资,资金不够便宜,体量不够大;期现交易,只要有钱就能干,上下游、贸易商有钱了,完全可以自己干,为啥要把这块利润让给你;衍生品服务,所谓的技术含量最高的风险管理业务了,又怎样?工厂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衍生品团队。
所以,在传统贸易,服务实体这一块上,几乎已经没有风险管理子公司的生存空间了。
读者中可能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没有交易经验,也没有商业常识。这是一个商业社会,利益导向,一切都是高效冷酷的,需要你的时候可以给你业务做,可以给你利润,但是不需要你的时候,你会被无情的淘汰。这是非常现实的,没有任何情面。

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许多非常优秀的风险子公司已经开始深耕贸易渠道,建立起自己的基础业务。但在你自身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的大环境里,这种业务拓展模式会非常艰辛。

【又回到金融业务】
最终,风险子公司又回到了期货公司的老路,只能开发金融业务。比如,拉更多的投机者参与场内,场外市场交易,再比如,发行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我并不是说金融业务不重要,相反,它很重要。我们市场需要流动性,需要更多的参与者,需要更聪明更高效的资本参与定价,才能服务好产业。
但现在的问题是,金融业务已经产能过剩,但需求已经被挖掘的七七八八了。再加上现在监管越来越严格,业务开发成本很高。
就拿场内豆粕期权来讲,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种,参与门槛低,只要10万元即可,通过实战交易慢慢了解学习新的投资工具。非常平滑,完美的业务。
但是开户流程非常复杂,开户,入金,验资,考试,模拟,整个流程需要一个多月,客户还不能网上开户,要跑好几趟。
本来可以开100个户,募集1000万资金的,现在只能开发10个户,募集100万资金,相应的业务人员奖金也是大大缩水。技术劳动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把期权当做我的主要业务,因为我作为一个没有资本没有资源的从业人员,只能依靠技术来维持一定的市场地位。如果我开发财富业务,可能连入门都困难。

【未来十年怎么办】
在我看来,未来十年的形式很复杂。
经纪业务是特许经营业务,如果牌照不收紧,市场就那么大,那会陷入长期的低迷之中。期货公司总资产约1000个亿,总资金量也就4000多个亿,总体的杠杆率只有4倍。按照8%的准备金计算(即吸收100元客户权益,需要期货公司8块净资本),总体杠杆率要在12倍左右才是正常,但目前只有4倍,可见经纪业务层面资本过剩程度有多大。
场外业务,目前还不是特许经营业务。一方面,私募可以借期货公司通道成为实质上的做市商,这种做法已经被窗口指导,未来出台政策规范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证券公司也是可以商品场外业务的,这一点不同于证券期货的IB业务,IB业务中,证券公司是在为期货公司介绍客户,最终的业务还是会落在期货公司身上,但是场外业务,证券公司会把业务活生生的抢走,最可悲的是,这不仅完全合规,而且证券公司的优势更大。
财富业务,也是特许经营业务,但是银行证券,以及一些独立第三方机构都更加有优势。期货公司的财富业务,也仅仅是消化自身CTA策略产品的通道罢了。好的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创投资金,轮不到你来销售。其他的标的,比如固定收益类,保险类,境外资产类,更是没有优势。

再谈谈我们从业人员发展的问题。
一说到个人发展,很多人就会不自觉的分类,有的人是有资源的,有的人没资源只有技术。
但在这个行业,在目前的背景下,屌丝与二代在这个行业的发展都存在一定危机。这个行业,目前是严重的资本过剩,就算是富二代,不拿个一两亿砸进市场,杀一条血路,基本是没有效果的。屌丝也无法通过分析师,技术等等行业实现空手套白狼,因为人太多了,业务又是同质化的,标准化的,基本没有机会。
也正是这种特性,才让我这样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工,有机会接触到这个业务的上层大佬,因为大家都沦陷了,都陷入危机了。只有在这种时候,大佬们才会坐下来跟你一起商量对策。可见,有钱人活的也并不舒服。

未来,期货公司子公司必将有一波行业洗牌,大多数期货子公司没有业务可做。子公司的几项业务最终会因为供给过剩,沦为下一个“经纪业务”。
如果有子公司能够趁着这几年,打入产业,转型为具备风险管理能力的传统贸易商,这样的公司,才值得考虑把自己的利益跟公司捆绑在一起。
否则,大家都是混社会的,要么趁机赌一把,赚到快钱,拍屁股走人。要么当个戏精,薅着羊毛,能捞一点是一点,反正没有几年可以做了。
在这种看不到前景的行业里还是少谈理想,多谈钱。这不是势利,毕竟再过几年我们都要奔四了,多少都要为自己的家人考虑考虑,要薅羊毛大家一起薅,要赌一把一起赌,赌完要分钱。这年头,大家看鬼周刊,都学聪明了,谁都不会给谁当小弟,当炮灰的。

最后放一个二维码,尽量别留言了,留言我也不会选择公开的。要吐槽,换个地方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