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接下来会如何发展?重点在于解决这3个问题!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华尔街伯乐实盘   2019-7-7 19:32   2336   0
全球宏观经济的严峻形势,金融风暴的严重程度不容低估。首先,此次危机规模非常大,已经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并从美国本土开始波及欧洲和世界许多国家;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能够给出确切的损失规模。
大家知道,2002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高增长周期,这个高增长周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受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回调、波动,目前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2002-2008年是长达5、6年的高增长周期,它呈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阶段性特点。如果把这些阶段性特点分析清楚了,我们对于把握中国经济的近期以及中长期走势,可能更有帮助,更便于把握其规律性。这个阶段,我想是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后期阶段特征 。总体来看中国的重工业化是处在中后期。对于一个大国的经济体,与小国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大国的经济体其共性的特征,就是更加地加速发展所谓的“重化工业”,简单的理解,2002年以后我国重化工业的比重一直增加,占比达到了70%。
第二个就是带头性产业和高增长产业的新特征。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维持了10%左右的GDP高增长,其重要的特点,就是高增长产业的交替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可以发现出不同的高增长产业。恰恰是由于这些高增长产业,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使得经济总量扩张,经济实现了高增长,其内在逻辑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那么影响不同时期出现高增长产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当前来看,是有三个:
第一个因素是消费结构的升级,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完全不一样,而且目前仍然处在一个升级过程当中,就是由80年代对“吃、穿”,到90年代“用”为主,到新世纪以“住、行”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相应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我们称之为“带头性产业”。比如,像“住、行”的升级,带动了房地产和汽车的发展。这两个产业,它又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对于上游、下游、旁侧产业等,都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这是跟前几轮的带头性产业十分大的不同。比如说汽车带动钢铁、石化,房地产的带动面更大了,比如说钢铁的消费量的6亿吨中,一半是用于建筑业。
第二个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国以每年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其城市化水平。就意味着一年有1000多万人进城,这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十分少见的。城市化的加快,创造了大量的内需,带动了相关产业、基础产业、建筑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
第三个因素,是经济全球化。今年是中国加入WTO十周年,经济全球化加速,恰恰是中国在入世十年过程当中最值得分析、研究的一个过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需非常大。比如说有一些产业,就是典型的外需导向型的产业,外需特征的产业像电子信息产业,其一半的产品出口占其产值的一半,是非常典型的外需特征的产品。
工业增加值方面,上游行业小幅扩张,尤其是是黑色和有色行业强于前12个月均值,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小幅上升,但其他制造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止涨甚至小幅萎缩的态势。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落,续创1999年以来新低。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被严格控制,导致基建投资持续下滑。制造业投资相对稳定。投资的下滑也成为了需求转弱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半年,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结构性去杠杆的主体,资金来源受限,也难以大幅的提升基建需求。
作为今年政策限制最严的房地产,反而表现出来极强的韧性。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在高位,土地市场火热。年初一直困扰的到位资金情况也获得了极大的缓解,无论是融资来源还是销售回款均有所改善。争议在于竣工面积,竣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出现背离,悲观观点认为房企资金链压力导致房屋迟迟未能完工。但我们认为,竣工面积减弱是对房屋销售市场限制的反应。房地产对于需求的拉动仍维持中性判断。
综上所述,二季度经济数据疲弱显示需求不旺,但在供给端环保限产题材不断,供求关系并未受到显著冲击。所以大宗商品市场中,受国内影响更为显著的黑色、化工等品种表现相对坚挺。有色金属受到外源风险影响波动幅度较大。但目前来看,国内外利空事件基本反应完毕。央行尽可能给予了稳定的货币环境,三季度财政刺激力度或有加强。股市方面,前一阶段股指破位下跌意味着市场逻辑发生了重要转变,在抄底过程中,注意市场逻辑的变化,诸如地产相关、医药行业等前期热门题材已出现盈利增长回落的情况,而公用事业、油气开采等行业今年以来盈利改善明显。在板块的选择上,轻题材重盈利。仍需关注宏观风险,国内刺激政策后能否改善供需情况,以及后续贸易数据对贸易问题的体现。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平稳
1-4月份,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3%,比去年同期增加6万人。5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低于5%水平。根据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连续每周跟踪记录的2个制造业行业,5个服务行业发布的职位数目来看,2018年上半年全国劳动力需求小幅波动。
1-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上涨2.02%,核心CPI上涨2.06%,涨幅平稳且略低于市场预期;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平均上涨3.72%,其中5月PPI同比上涨4.1%,涨幅比4月扩大0.7个百分点,为近4个月高点。
(四)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名义增速,货币供应稳中略降,但新增社会融资大幅萎缩
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112372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0.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5.8%;两项预算支出合计103678亿元,同比增长14.1%。今年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为10.2%,预计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名义增速。
2018年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金融监管力度加强,同时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社会融资等关键金融指标出现背离。第一,M2增速稳中略降,M1增速大幅回落。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人民币贷款增速稳中略降。5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比去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第三,新增社会融资大幅萎缩。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同比下降28.3%。1-5月份累计减少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5.5%。第四,近期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对于一级信用债融资产生较大压力。5月信用债融资总额3681亿元,环比减少4489亿元。
下半年存在经济下行压力
2018年一季度,外需拖累GDP负0.62个百分点,消费对GDP的贡献从2017年4季度的3.1%上升至5.3%,与去年同期相近,对冲了外需贡献下降的拖累。但从高频数据来看,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较多。考虑到季节性因素,端午节从去年5月份后移至今年6月份,导致今年6月份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贸易顺差可能继续收窄;消费品零售数据有望小幅改善。预计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略低于一季度,二季度及上半年经济增长6.7%左右。
下半年需求侧增速放缓可能传导至供给侧,预计2018三季度经济增长6.6%左右,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回落至6.5%,预计全年经济增长6.6%左右,这些预测结果会因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变化存在下调的可能。
工业生产持续走弱
2月中采制造业PMI录得49.2,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库存分项全面走弱,而与贸易相关的新出口、进口订单回落幅度较大。观察同期微观数据,发电耗煤同比增速持续下滑,高炉开工率走平,水泥价格回落,可见生产活动还处在一个偏弱的水平。
价格方面,PPI环比回升,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南华工业品指数延续一月以来的涨势。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大幅走弱、国内环保限产边际趋松的情况下,工业品价格维持强势,这可能和周期行业供应端存货调整有关。
合并来看,国内需求还在持续萎缩,一季度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由去年的“6.5%左右”,调整至“6%—6.5%”,同时上调赤字率、增发专项债、以及超预期扩大减税降费规模,这表明政府对经济下行有更大的包容度,并逐步发力进行逆周期调节。我们预计积极财政政策对GDP的拉动作用相比去年多增0.72个百分点。



新近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20.7%,较上月增速大幅回落30个百分点;美元计价进口同比-5.2%,较9月增速回落3.7个百分点。
由于春节因素对一二月的出口数据产生显著扰动,我们将一二月的出口数据合并考虑,一二月出口增速的累积同比与去年12月持平,仍处于偏弱水平。出口分项来看,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的出口均在走弱,这与年初以来全球经济超预期放缓有关,相应的韩国出口年初以来也出现大幅回落。中国出口美西集装箱指数从去年11月开始回落,目前已经回归历史均值水平,表明去年6月以来的出口抢运趋于结束。
往后看,随着中美贸易谈判期限的延长以及两国态度的短期缓和,未来出口抢运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趋弱,出口的表现将更多依赖于全球经济的走向。看起来全球经济仍在趋势性走弱,主要央行纷纷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并放缓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逆全球化升温、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政治不确定性增加,这些因素进一步对全球贸易活动产生压制,我国今年出口的走弱可能仍会延续较长时间。



进口方面,一二月的进口累积同比增速-3.1%,较去年12月小幅回升,但仍位于历史较低水平。分国家看,中国从美国、日本、欧盟和东盟的进口相对去年12月均有回升。分产品看,中国进口的大豆相对去年12月出现大幅回升,这可能与中美贸易关系短期转暖有关,此外汽车消费触底反弹对相应的进口也形成了支撑。
整体来看,国内需求还在持续走弱,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地以及经济的趋势性回暖尚需时间,进口在上半年可能将仍然承压。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