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ostgo 于 2016-3-14 12:39 编辑
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之一报告,由国内著名厦大学者陈蓉完成,敬请下载阅读!
隐含波动率偏斜与风险中性偏度能预测尾部风险吗?
以1987 年股灾为界,股票期权市场的隐含波动率曲线从原先的波动率微笑(Volatility Smile)转变为波动率偏斜(Volatility Skew)1。Rubinstein (1994)等人最早指出了这一点。在他们之后,许多论文研究了这一持续存在的市场现象。 其中,波动率偏斜究竟意味着什么,迄今为止的主要观点有二:(1)波动率偏斜意味着市场投资者认为左尾事件(即暴跌)发生的概率远大于右尾事件(即暴涨)发生的概率,在Bates (1991, 2000) 和Pan (2002) 等经典论文之后,这一观点几乎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波动率偏斜的产生可能还源于市场摩擦和市场微观结构等因素导致的市场期权定价偏误,持此观点的包括Bollen and Whaley (2004)的“套利限制”论、Evans et al. ( 2009) 的“卖空成本”论和Garleanu, Pedersen andPoteshman (2005) 的“净需求压力”论等。 本文试图对第一个观点进行研究。由于在图形上,波动率偏斜的形态意味着市场隐含的左尾(暴跌)概率大于右尾(暴涨)概率,因此第一个观点是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由此,人们很容易进一步将其解读为“波动率偏斜或可用于预测未来的暴跌(左尾)风险”。这一想法非常具有吸引力。准确预测未来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别是暴涨暴跌的尾部风险2,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能力,亦是金融研究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如果真能运用期权市场的波动率偏斜信息对未来的暴跌风险加以预期,就将在“黑天鹅事件”的极端风险管理方向上迈进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