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么放弃了PPT。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曹将   2019-6-9 21:20   540   0

|  三十岁思考  |  第 8 篇文章  |

现在是 2019 年 5 月 18 日凌晨。

就在刚才,一位朋友微信留言,问我最近有没有什么 PPT 作品,可不可以发他学习一下。

面对这个问题,竟然有点不知所措。

因为,我已经两个月没有「认真」做 PPT 了。

这里的「不认真」有两层含义:第一,质量上,做的 PPT 达不到一年前的水平;第二,这两个月做的 PPT 加起来不超过 10 页。

很羞愧,毕竟自己身上还贴着一个「PPT 达人」的标签。




而这样的选择,也是「咎由自取」。

在刚工作的时候,其实也面临了一次选择。如果不进入公司,做一名 PPT 设计师,按理说也可以很好地养活自己。毕竟那时候刚出《PPT 炼成记》,积累了一点名气,收费金额也能保障,同时也有很多不错的案例在前。

但是,当时自己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进公司。

这背后有几层考虑:

[h1]第一,我不想浪费研究生的学历。[/h1]
这是一个不应该有的考虑因素,毕竟它属于沉没成本,但人就是这么不理智。

就如同面试了两家企业,第一家仅一面就通过,第二家经历三轮好不容易才拿到 Offer ,内心中总会更偏好第二家。

但其实,应该考虑的因素肯定不该是努力多少,而是企业和岗位的发展潜力。

回到学历这个维度。当时的考虑是,如果选择做 PPT 设计师,那自己本科毕业时就可以做啊,何必再读个研究生呢?

既然读了研究生,那还是尽量选择与之相一致的岗位,才对得起这多两年的求学生涯吧。

[h1]第二,在当时,我不看好它的发展潜力。[/h1]
这个相对理性客观一点。

任何工作,如果只看即期效应,那人很容易短视。在 2014 年的当时,我可以做到一页几百元的价格,这确实很爽。

但是,它有一个背景:当时做这个还不是特别多。但是,可以从各个渠道了解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当。而一旦供求关系开始回归理性,那么背后的溢价肯定会被剥离。

一个侧面的论证是,pptstore (一个模版销售平台)上的创作者数量增长在加速,但是前五的收入总和,则一直维持在固定的范围内。


[h2]第三,我不看好自己在设计上的造诣。[/h2]
看完了市场,再看自己。虽然我能写出一本关于 PPT 的书,之前也能出品一些还可以见人的幻灯片,但是,我知道自己跟阿文他们的差距很大。





这种差距,有来自于自己内在的驱动力,他们天生热爱设计,会主动去积累灵感,而自己更多是被动学习(比如有需求,再去寻找);也来自于对自己能力边界的理解,我相对而言更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在感性的设计上其实真的没那么多造诣。

一个是底层,另一个是表层,都不足以支撑自己继续深耕。

[h2]第四,我的需求到底在哪里。[/h2]
这一点就比较个人了。

我是一个归属需求比较强的人。具体来说就是,很希望融入一个环境,并在线下来往中汲取养料。而如果说做 PPT 设计师,更多时候是和自己打交道,或在网络上跟人打交道,这样的氛围下,我觉得自己会发疯。




↑ 过往作品

所以,无论是非理性的沉默成本(研究生学习),还是对行业的理解与判断、个人潜质与能力、个人的需求的理解,都不足以支撑自己继续这个方向。

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到企业工作。

这是当时的思考。

不过,当时也留了一个口子。虽然自己没有选择这个职业,但还是在公众号里,持续分享对 PPT 的理解,继续维持这个标签。

但又过了三年,我开始想要慢慢把它剥离出去。

为什么?

[h2]第一,我的注意力已经慢慢转移。[/h2]
在刚进入公司时,自己的标签还在,大家也会经常找我做幻灯片。在不能创造其他价值的时候,也只能靠老本发光。

不过,也因此积累了很多制作经验。把关键信息删除,提炼出制作思路,也可以为公众号提供写作素材。

但是,当进入到职场第四年的时候,我的工作开始更加聚焦到工作本身。

这也意味着, PPT 制作这件事,重要和频率程度大幅下降。如果还要写相关内容,就必须额外付出大量精力,这就太费力了。

说白了,还是懒。

[h2]第二,这一块内容开始饱和了。[/h2]
这种饱和,一方面是关于自己的写作方向。毕竟之前书里已经把大框架搭建得比较完整,后续的案例补充也相对比较全面,再继续写下去,就是炒冷饭,额……真的没意思。

另一方面,则是关于竞争环境。真的,太多太多的人在写相关的内容了!整个领域,充斥着太多雷同的东西,再去用雷同与雷同竞争,真的没意思。

[h2]第三,我发现了新的「增长点」。[/h2]
因为也有了几年的工作经历,认识了很多人,积累了很多基于工作的沉淀,我开始试水一系列新的选题,例如《如何快速熟悉新领域》、《如何制作思维导图》。




这些新版块,因为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思考,反而不会雷同;而且它们又可以与自己的相对优势「逻辑思考」结合,反而不会有太多的写作压力。

于是,我开始试水,在 PPT 文章间隙,插入这些内容,发现大家的反馈不错,阅读量普遍超出 20% 左右。这给了自己信心,于是之后慢慢地转型,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内容体系。

所以,这一次的转型,实现了平稳过渡。

回顾整个过程,如果要提炼出一些经验的话,有两个方面的感受。

[h2]第一,选择的维度。[/h2]
当时在选择是否要以 PPT 为职业时,重点考虑了行业趋势、自我潜质、个人能力和个人需求。这些内容其实也适用于各种择业情况。

· 行业真的很重要。同样的努力,在一个上升期的行业和平稳期的行业里,取得的效果不同。就如同早两年,进入互联网还是进入服装行业,个人收获的无论是金钱还是成长,大概率会千差万别。

· 自我潜质需要多去考虑。有的人就是更擅长与人打交道,有的人就是更擅长理性独立地思考,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需求自然不同。与潜质一致,工作也开心,效果也更好;不一致则相反。

· 个人能力是硬标准。这个没话说,这份工种自己能胜任,那自然自己和公司都开心;不能的话,迟早要再见。

· 个人需求是一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有的人就是希望朝九晚五,平衡工作和生活,那就没必要进入压力大的行业。但有的人就是要趁年轻去拼搏,那就受不了安稳。
[h2][/h2][h2]第二,平稳过渡。[/h2]
当一个人想要做某件事时,如果它与现有的安排有冲突,不要一味地非此即彼,其实大多情况下都有折中选项。

当时自己要转型,不是说马上停止 PPT 内容的更新,而是先试水新内容。当发现自己能写,大家接受度还行时,再不断调整与转换,实现最后的平稳过渡。

有的朋友想要转行,就直接 Say Goodbye,这确实很有勇气。但是,如果自己的经济实力不支持,这个方向也还没确认是否真的可行,那很可能跳槽转为跳糟。不如先用一些业余时间了解清楚,并试着去做一点小事,大概摸清楚套路,再做决定,结果可能会更好。

说了这么多理性的分析,最后还是要感慨一下:这条路其实并不轻松,我也一直想要过放弃。

在刚开始转型时,经常有人在评论里留言:你一个做 PPT 的,说这些有的没的干嘛?

但是,放弃前,也会给自己一个期限:再坚持三个月。

如果三个月到期,实在不行,那就是自己真的不行。

还好,最后没有被打倒。

如果要找一个不太科学的原因的话,还是潜质吧:狮子座的人,怎么能轻易服输呢?

晚安好梦。

- 更多《三十岁》系列文章 -










喜欢曹将文章 ,记得戳一戳右下的「在看」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