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懒得处理,他和妈妈的遗体同居一室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ELLEMEN睿士   2019-6-9 21:13   1516   0

平成“蛰居青年”成为“令和老人”


很多人都知道”蛰居族”,日本可以说是这一人群最集中,问题最显著国家之一。

他们大多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会出门,其他时间呆在家里,可以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有工作的人依靠电脑从事互联网方面的工作,没有收入的人则依靠父母,隐居家中。




日本到底有多少人在家里蹲?

日本官方给出的保守数字大概是100万人,标准是在家6个月以上不出门。但公共广播机构NHK旗下机构给出的统计数据比这个数字多了3倍,它们认为即便半年内在家,偶尔一两次出门的话,也有将近300万人蛰居在家。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在过去30年内里被人为是年轻人专利的”蛰居族“们,现在上了年纪。40岁-60岁的“中高年蛰居族”们开始增加,蛰居本身也成了一种可以传染的“病”,他们的孩子也开始成为新一代的“蛰居族”......

平成年代的蛰居青年,已经成了令和老人。


不想依靠他人生活
结果饿死在家中


去年1月6日,日本北海道札幌的一间公寓内,警察发现一位82岁母亲和她52岁的女儿死在家中,邻居对此没有丝毫察觉。

据警察调查,母亲和女儿在前一年的12月中旬分别死亡,死因都是因为缺乏营养和低体温症。注意到异样的是入冬上门来检修的煤气公司职员,因为长期无人开门,他们从邻居阳台进入后发现尸体。





室内的电暖气里装满了油,但因故障无法开启。冰箱里空无一物,地板上散乱着零食袋和方便面调味料,房间内还留有9万日元(约人民币6000元)现金,估计是取回的当月养老金。

附近的公共浴室老板说母女俩每周会来浴室洗一次澡,圣诞节后第二天在公寓附近的自动贩卖机旁看到过女儿买饮料。当时她步伐不稳,他过去扶她回家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本人。

邻居说这家人的丈夫死后,女儿就从外面搬了进来。当时,两人就靠着母亲的养老金生活,也没有接受当地政府的福利支援。女儿高中毕业后,虽然找到了工作,但是因为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25岁辞职后一直到去世前几乎不出家门。

二十多年前,有朋友劝说母女二人申请当地的生活保护。这种制度类似于国内的最低生活保障,根据地区生活水准的不同,申请人可以每月领取到相当于人民币几千元的补助金。



”孤独死“的清理现场

然而,母亲给出的回复是:“不想依靠他人生活。”之后两人就避免和邻居来往,不聊天,也不打招呼。

“不想依靠他人生活”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两代蛰居族们内心共同的秘密。父母一代想极力隐藏子女的存在,认为不愿意出门的子女是见不得人的秘密,希望社会和亲戚朋友忽视。极端的例子就是在日本常见的社会新闻,父母将不愿意出门或患有精神疾病的子女常年囚禁在家,最终致死。

时间一长,平时就很难接触社会的蛰居族们,更难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这一社会问题难以解决。


8050问题


在这300万蛰居族当中,有将近6-8成人是男性,大多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

一位住在东京的44岁大叔杉本,已经在家中蛰居13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和自己的母亲住在一起。

母亲在年轻时和丈夫离婚后,就作为单身母亲抚养儿子。当时,她唯一出门的机会就是去市场买菜,但害怕自己单身母亲的身份被邻里指点,她减少了外出次数,母子二人渐渐消失在了东京的居民区里。



日本插画家绘制的两代人蛰居场景

平时,母子二人在家中不怎么说话。儿子杉本唯一能够倾吐心声的是自己的日记。35岁时,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实在不能忍受妈妈老的这么快,每次看到她衰老的背影,从心底里感觉很害怕。

离婚后的父亲时常回来看望母子二人,但每次都会转化成一场纷争:“怎么还不找工作!”杉本每次都会焦虑不安,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一直躺到傍晚天黑后再出来。

在日记中,杉本还担心母亲去世后,他不知道要通知谁、如何处理丧事等等。这些事几乎每天都要在脑海中过一遍,非常沮丧。



日本NHK节目海报《老人漂流社会》海报
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啃老族需要抚养

而84岁的母亲则向《朝日新闻》透露,每天晚上儿子都要跟她吵架,经常叫喊”干脆把我杀了吧“,甚至被儿子指责为什么要生下他。

长时间不出门还造成一个致命的后果:垃圾屋。

杉本的家位于东京一安静居民区,每周他会分三次去附近的24小时便利店买生活必需品,给家里“补货”。出门的时间都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因为不想出门扔垃圾,吃剩下的泡面和饭盒就留在房间里。久而久之,整个房子从玄关到客厅变成了垃圾堆,清扫都成了一件让自己羞耻的事情。





日本的”垃圾屋“

杉本原是东京一所著名私立大学的毕业生,毕业时因为没有找到工作,遇到了挫折。他面试了将近20家广告公司,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去了一家业绩还算不错的证券公司,但这份工作跟他当初的设想完全不同,工作了几年后,杉本决定辞职。

母亲说当时儿子只告诉他:“不想再去公司了”,就回到房间整日不出家门,之后在便利店打工不长时间后最终辞职回家。

如今已经44岁的杉本已经很难找到工作,每天靠母亲的养老金生活。




去年,母亲患上轻度阿兹海默症,但她拒绝了社区护工的治疗建议,说“想把钱留给儿子”。

这样继续下去的后果让人不堪设想。

就在去年8月,日本长崎市一位48岁蛰居族男性守着自己母亲的遗体在家过了一周时间。这位男性说自己没有注意到母亲已经去世,只知道自己有好几天没有吃饭了。

他对母亲唯一的照顾就是,从身边的垃圾堆里捡起被子盖在了母亲的身上。

当警察将他以”遗弃尸体罪“逮捕时,他已经在家蛰居了8年时间。


蛰居真的是因为懒吗?


早在上世纪,日本就有学者开始研究“蛰居族”这一社会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日本进入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失去的10年”,经济萧条引起的失落感向年轻人渗透。当时发生了不少18岁-20岁年轻蛰居族犯下的杀人事件。人们通常将“蛰居”这个词和犯罪分子联系在一起。

1998年,精神科医生斋藤环出版了专著《社会性的蛰居族》,“蛰居”(hikikomori)这个词才开始引起注意。斋藤认为,在当代社会中,正因为各种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随时联系,“真正的孤独”才会出现。

不论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通常无法建立起1对1的接触,就连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中,也是一人面对多人,大家在交换的顶多是一种“貌似是亲密”的情绪而已。



斋藤环认为,沟通能力低、对他人欲求忍耐度高的人最容易蛰居在家

“这种情绪如同在抚慰一只猫的皮毛”,斋藤认为这种浅薄的亲密表象在职场尤其显著。尤其是那些无法融入社会关系的人,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引发内心的沮丧和焦虑感。

在日本,由于职场要求个人消除个性,保持集体一致,不适应的人就会被排除在集体之外。尤其在一些大公司当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深深陷入这种状况的人们,最终失去了和社会的连接,越来越不想跨出家门。




不少人从公司辞职后失去了找新工作的信心,或是因为一时的经济不景气,陷入就业难的情况后最终放弃就业。在家的时间就越来越长,找工作的机会也越来越渺茫,自身也没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也许蛰居在家的人可能早已习惯只身一人,说不定活的更开心?但斋藤认为这种人几乎不存在。陷入这种情况的人,几乎都不会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运动、暴饮暴食、或者不进食,昼夜颠倒生活规律混乱,最终都患上了各种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

有人认为,两代蛰居族共存的现象和日本曾经的发达和富裕有很大关系。



日本工薪阶层年收入从90年代后就没有显著增长,甚至有下滑趋势
(数据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年次统计)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成长过后,又进入泡沫经济时代。将一生奉献给大公司然后退休是很多人的既定人生路线。于是,工作有保障,收入稳定成了“懒虫”们的温床,父母的庇护也给独生子女们设下了潜在的生存危机。

但也有人认为,仅仅因为如此就被看做啃老和懒惰未免带有歧视的意味。

其实这些蛰居族中很大部分人在工作中是非常努力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感性和创造力。正因为不愿意麻烦社会和其他人,他们对外界的看法和视线非常介意,才会更容易心理疲劳,更容易受到挫折。

针对这样的现象,已经有日本公司开始组织专门的部门,招聘具有技术技能的蛰居族们。他们不需要上班,每天在家中通过网络打卡沟通。




在一家公司远程上班的35岁蛰居人士平野说:“因为免去了在办公室和他人接触的烦恼,自己更容易专注于工作内容了。”

每天清晨8点一过,在公司群里的员工都会主动报告自己上班的时刻,同时还会写上他们的身体状态以及当天的工作进度。




平野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上班的方式,为了不打扰父母,他已经父母家搬了出来。

“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但能够上班挣钱,已经是一件让自己充满自信的事情了。”




编辑 Sebastian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0
帖子:4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