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坏”,都能从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聚焦思想   2019-6-8 08:48   756   0


都说电视剧《都挺好》看到今天,只觉得苏家,没一个“正常人”。

三个男人更是组成了一幅《中国奇葩男子图鉴》,一个比一个奇葩,一个比一个讨人厌,联手搅得几个家庭天翻地覆。


网友们都在乞求苏家两个儿媳赶紧离婚,和苏明玉一起三个女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而在这背后,在我看来,或许这部剧应该改名叫《原生家庭之罪》。


在各方人物的对比下,你会发现:


每个人的性格和问题,都能从他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1
苏家子女的奇葩,就是完全由父母导致。

苏母是全剧第一大“毒瘤”:重男轻女,独裁专制

从小开始,苏母就无限偏袒两个儿子,尤其是二儿子。

为了让大儿子能出国读书,卖掉了家里两间房,为了给二儿子买房,将女儿的房间也卖了。




给二儿子花钱买“本科”,什么都不让他做,衣服袜子都要女儿帮他洗。




而她的女儿,甚至连买一本资料书的资格都没有,清华的苗子却逼着她去读省钱的师范,二话不说给二儿子2000块旅游,却不愿拿1000块给女儿去上尖子班辅导班。






最终,在争吵中,大二的女儿和家人彻底决裂,再也没回过家,再也没拿过家里一分钱。

可对苏母来说,女儿和家庭决裂,离家出走三天不吃不喝快要昏厥,独自在外边读书边赚钱,除了让她“丢人”,她并没有任何心疼之感,十几年,她就像忘了这个女儿,依旧无止境的贴补着她宝贝的二儿子。

这种偏心直到苏母死亡,才就此终结。

而苏家不仅有一个奇葩母亲,还有一个窝囊又作总爱到处挑事的爹


其实本剧,最大的搅屎棍,就是苏父。

在孩子们还小时,苏父就是最窝囊的那个。看不出他偏袒哪个孩子,但是懦弱的他在妻子面前大气都不敢出。遇到家庭纷争,只会立刻逃避。




而是在苏母死后,他的坏就慢慢显露了出来。

其实他也偏心,偏心的是他的大儿子。

十几年未见的女儿给他老婆又操办丧事又买墓地,带着他买了特别多昂贵的衣服,一件都3000多块。可他老本里的四万块钱,都要躲着女儿,生怕女儿抢走。




这些年唯一一个待在他们身边的二儿子,他也要躲,害怕这些钱被二儿子搜刮去,偷偷的把钱塞给大儿子,想让他帮忙保管。

一心想跟着大儿子去美国,在二儿子家各种挑事,挑完事后又给大儿子打电话卖惨,搞得好像是自己被虐待了一样。




如果说苏家前期都是因为苏母的偏心,那后期的幺蛾子全都是因苏父的作,自私的他完全不为子女着想,搅得三个孩子心生间隙,矛盾日渐加深。





2

看着这样的一对父母,再看苏家的三个孩子,其实一切就“理所应当”了。

都说“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有这样的妈,怎么会没有一个偏激幼稚的妈宝儿子呢?

从小苏明成就知道,只要把母亲哄好,他什么都能得到。所以他只要一回家,就围在母亲身边甜言蜜语,即使是母亲的错,他也站在母亲那边,指责妹妹。

而看多了母亲对妹妹的态度,他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使唤着妹妹去帮他洗衣服洗袜子,故意欺负妹妹,即使是自己无理,也仗着母亲偏爱有恃无恐。




而这样的人,你会发现,慢慢的他会觉得父母对他的“好”,是理所应当。

苏母死后,苏父的账本被翻出,有关二儿子的厚厚一叠,房子车子都是老人帮他买的,每月还要贴补他们,夸张的一月:老夫妻两人只花600块,却贴补给了他7000多。

可他看到账本时只觉得不可思议,他没想到,自己居然花了父母这么多钱。而在妻子要求赚钱还债时,他是反对的,因为他早已习惯母亲对他的“付出”,在他心中:这些都是父母主动给我的,凭什么要还?

我们都说苏明成脾气大、偏激、幼稚、自我感觉甚好,但其实他的性格,不就是父母惯出来的吗?


苏明成就是许多家庭子女中被偏爱的那一个的最真实写照。

幼稚无能、有恃无恐。


3

苏母对苏明成的爱,唯一的牺牲者就是女儿苏明玉


从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面对着母亲的偏心,父亲的窝囊,反抗了无数次却都是无疾而终,她甚至在自己家连住的地方都不配拥有。


所以就算她外表看起来再独立强大,本质严重缺乏安全感。

偌大的别墅,她却要睡狭窄的浴缸。
石天冬餐厅的沙发,都比大别墅的床要好
石天冬表达关心爱意时,她下意识的反应是躲


对于家人、家庭这两个词她早已伤透了心。连本该最亲的父母都不爱她,她又怎么还敢轻易的相信别人呢?

但是她表面上看起来强硬,却也从小细节里能看出她渴望被爱;


所以她会将石天冬的餐厅作为每天固定饭店

所以她即使嘴上无数次说着“苏家的事不要来烦我”,但每次遇到事情还是都会出现,出钱又出力,却又执拗的不想让他们知道。

都说原生家庭中,最不被善待的那个孩子,往往是最孝顺的那一个。

一方面,她们总想通过出钱出力的方式去证明和讨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讨好他们希望能分一点爱给他们。




但是往往现实残酷。

苏明玉无论做了多少,苏家却无一人感恩。而现实里那些咽下委屈讨好的孩子,又有几个能得到善待和道歉?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往往都是深入骨髓一生都无法改变的。

而这又是无措的,因为无论过了多久,大多数的他们除了原谅,因为好像别无选择。

因为原生家庭的伤害根本无法治愈,只能释怀,一种自我开解,为了放过自己,而放过他们。



4


和苏明成苏明玉相比,大哥苏明哲好像是“最好”的那一个。

成绩好又懂事,努力做着这个家的和事佬,毕业定居美国,工作、娶妻生子,完完全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模板。

可其实随着剧情发展,苏明哲的毛病也暴露了出来。

固执、好面子、装逼、懦弱、愚孝......样样都被他占了!

而这和苏父,就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一开始,苏明哲就对父亲保证,将他接去美国养老,可他失业了。

一家人包括孩子日常巨大开销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别人都可以边找工作边做零工赚钱,而他自视甚高,坚决不肯去做那些“配不上他”的工作。

而就在这时,失业的他还固执的要接父亲来美国,完全不为妻子孩子考虑,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那个能力照顾一大家人,他就是要“孝顺”!




但你说他孝顺吧,这十几年,除了打电话他好像并没有做任何实质的事。

妈宝苏明成好歹一直陪在二老身边,苏明玉也至少出了钱,可他除了远程打电话指挥弟弟妹妹,骂弟弟妹妹不孝顺、没照顾好父母,他又做过些什么?

好像除了打嘴炮,什么也没有吧?




什么也没做,而自始至终,他都在装逼。

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不肯正视自己的问题。每每谎言被戳穿,又恼羞成怒的拿别人撒气。





看着苏明哲在妹妹面前,那一通吹牛,这和苏父在自己的老友面前吹嘘自己子女争气、孝顺又有什么区别?




看起来,苏明哲这类人好像是一个没什么脾气,处处都做的特别周到的老实人。

可其实这种人自卑而又自尊心强,丢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丢面子。错误都是别人的,他全是委屈。他们那突然爆发的烂脾气,根本无法沟通。


5


看看苏家这一家。


大儿子和父亲一个样
二儿子和母亲一个样


唯一一个稍微正常一点的,还是被伤透了心早早逃出原生家庭的女儿。


她能稍微“正常”一点,其实在我看来是因为她遇到了自己的师傅老蒙,是他慢慢的为她建立了信心,告诉她很多道理,一步步帮着她走到了今天。




而对比苏家这三个孩子,苏家的两个儿媳正常多了。

两个儿媳看起来好像都“不讲理”“矫情”,但其实都是特别拎的清的人。


明玉这些年为这个家庭所牺牲的,在两个哥哥心里,根本就无足轻重,他们甚至还在埋怨明玉“不懂事”“不孝顺”“脾气坏”。

但作为局外人的两个嫂嫂,她们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她们无法想象明玉的遭遇在现实中真的会发生,所以她们一点也不受老公的洗脑,一眼看出明玉这些年受的委屈和不容易。






大嫂看不惯苏明哲到处装逼,屡次阻止,屡次劝他改变。二嫂看不惯苏明成毫无愧疚感的啃老,主动承担抚养老人职责并且节衣缩食要还这些年啃来的钱。




两个儿媳的明事理和两个儿子的偏执形成鲜明对比,而在反过头看看父母其实一切都明了。

苏母为了不去国外照顾大儿媳月子,假装说苏父做不了飞机。而大嫂的妈妈,为了照顾女儿提前退休。

苏父苏母的胡搅蛮缠,而二嫂朱丽吵架回家时,父母却耐心的劝诫。

你看,这或许就是原生家庭不同所给孩子带来的不同影响。

父母是影响孩子最大的老师,无论好坏,到最后,我们的性格中总会多少长成了和父母相似的模样。

而原生家庭的坏不仅仅是会伤害那个孩子,更在于它会轻易的影响到一个人。让他下意识的就做一样的事,成了一样的人。

而最可怕的点或许就在于:那是原生家庭,你想逃却逃不掉。

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至少还能选择未来。


只有足够强大,才能逃出来。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