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长盈之路   2019-6-8 00:48   3884   0
2016下半年以后,众多可转债陆续发行,数量已经超过过去数年总和。一方面,供给增加毫无意外地降低了转债的溢价率;另一方面,可转债的再融资方式,比起定向增发,给了普通散户更多玩法。So,转债来了,量大,物美价廉!

专攻可转债的投资者,必有一番舞台!转债投资人,收益率超过高阶正股价投,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可转债的玩法有很多,比如参与AA+、AAA级别的转债申购(目前阶段)。在一个月左右的封闭期里,假设涨跌概率相同,如果涨则收获全部涨幅,如果跌也不会全军覆灭(受到转债的债性保护)——此实为概率型套利。除此之外,目前AA+、AAA级别,特别是网下机构大量申购的转债,在上市后还会有溢价(转债价格高于其转股价值),这使得转债申购的胜率更高。

除此之外,还有
1、针对回售事件的投资,比如近期的某广告业务上市公司转债。
2、针对转债利率的投资(投机)。比如,去年中时短期利率上升(大多数时候年中都有此类机会),许多债性较强的转债价格下跌。而度过年中关卡后,这些转债的价格又开始回升。
3、转股套利,对本就持有正股的投资人十分有利。
4、对下修转股价事件的投机。
5、……

本篇我们先跳过这些,重点讲讲以选股的角度来选转债的投资。随着转债陆续上市,种类越来越多,此类投资的可选面也会越来越广。文末,我们列比转债与正股的优劣。

相对正股而言,可转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债性保护,这相当于给了你犯错的机会。就目前来说,转债价格跌到80元左右,就具备很强的债性,此时许多转债的债性到期收益率达到5%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在100元价格附件买入转债,顶多也就让你亏掉20%。所以转债对强周期类股票非常合适,即使看错周期不至于全军覆没。比如现在某纸业业务的转债,转债价格100元附近,而对应的正股只有4PE+。

另外,因为转债可以下修转股价,这简直就是Bug级的神存在。许多正股跌跌不休,跌去了70%+,让正股投资人损失惨重,如果上杠杆还会有爆仓风险。虽说价投要淡定,买入时就要做好市值腰斩的准备(毕竟市场会犯错嘛)。但是深幅度的下跌,会给价投的换股带来很多不便,而且还会打击你的自信(重击)——这会不会是踩雷了,企业本身是不是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基本面永久性损失?也对应这只跌幅70%+的正股,如果其转债在延绵不绝地下跌中,多次下调转股价,相当于挽救了转债的转股价值——这就出现了悲喜两个极端,一是正股投资人深度浮亏,二是转债投资人小亏甚至小盈。

在这样一个时间定格之下,如果发现了更佳的投资机会,谁的换仓机会更优?正股投资人如果要换仓,那么深度浮亏变为实亏。我想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无法忽略这个沉没成本,最终还是会选择继续套牢。而转债投资人就不会有这个负担!

同样在这个时间定格之下,如果正股大涨50%,正股投资人也就是收获一些安慰。要知道浮亏70%后,完全回本需要上涨200%!真是个令人尴尬的数据。而转债投资人,在经历多次转股价下修后,面对正股大涨50%,已经获得大笔盈利,甚至可以考虑获利出局。

优势已经显而易见,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合适的转债,替代正股投资?
前面我们说到了两个关键点:
一个是债性保护;
另一个是下修转股价。

首先债性保护这一点,价格在100元左右的低溢价率转债是比较合适的。
这里划出两个重点,一个是价格在100元左右,一个是低溢价率。如果转债价格大幅高于100元,那么他的债性保护并不强。比如160元的转债,在正股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跌至80元左右(债底),已经遭遇腰斩!同样的,如果价格100元附近的转债,溢价率较高,比如转股价值只有60多元(许多AAA级转债就是此类),这意味着正股需要大幅上涨50%以上才能将转股价值提升到100元。所以笔者认为,高于100元的高溢价AAA级转债,其投资价值非常、非常、非常垃圾!一方面,其债性收益非常低甚至为负;另一方面,要收获其股性收益需要正股大幅上涨,机会成本非常高。如果此时正股的市净率低于1,又或者上市公司下修转股价的意愿低,那么几乎就是灾难了。

为何?这就要谈谈“下修转股价”了。

在港股也有很多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票据,跟A股的可转债类似,但其大多没有“下修转股价”的条款。(而且许多是面向机构或大户定向发售,并不上市,与普通投资者绝缘)。所以说,“下修转股价”是A股转债独有的Bug。但是,港股的转债发行者也十分聪明,它们会发行新的转股价更低的可转换票据,以替换老票据(发售新票据,偿还老票据),来达成类似A股转债“下修转股价”的目的。

与之类似,A股的转债要下修转股价,并不是转债持有人发起,而是由正股持有人发起,其主动权在正股持有者。如果正股持有人不愿意发起“下修转股价”,那个这个神级Bug就废了。

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对“下修转股价”更积极?或者换个思考方向,拥有话语权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长成什么样子,才会对“下修转股价”积极?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

首先银行是转股积极者,所以也是“下修转股价”的积极者。为什么呢?这是资本管理办法和上级监管压力,以及各家银行做大做强的思想等各方面因素决定的。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以后,可转债并不能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简单来说,这笔可转债在转股前,跟一笔存款无异,甚至转债的后期利率还会高于存款。很显然,银行辛辛苦苦准备发行资料,支付发行费用给券商,而后披荆斩棘通过级级审批,耗时耗力,并不是为了拿一笔低息负债。

上市银行简直要咆哮出声了:转股!转股!转股!曾经有上市银行大股东不惜溢价转股(承担了10%+的损失,也支持了上市银行的业务发展)。而几家城商行的转债,还未进入转股期就开始下修转股价,这些看似不合理的事,却又有合理之处。

为何?因为每1元转股,可以支撑其开展约10元以上的业务,你说人家急不急?对于上市银行来说,可转债没能转股,就好像洞房花烛不让摸一样难受。随着上市银行的利润积累,其转股价对应的市净率也会越来越低,越晚转股越不利。

但是下修转股价还有一根红线,就是不能低于上一个审计财报(年报)的每股净资产。在这根红线之下,转债已经不具备下修转股价的能力。这也是许多银行股面临的尴尬境地,因为它们现在的正股股价,已经是大面积破净。

第二类倾向下修的,是高ROE,高PB,高成长的类型股票(比如某生产厨房用具的转债,即将发行)。当转债发生转股时,相当于正股以转股价进行了再融资。这里有一个简单粗暴的逻辑,高估值的再融资对原股东是有利的,因为它会提高每股净资产。一只PB为4的正股,因为股价下跌至3倍PB,那么本着促进转股的目的,将转股价下修至3倍PB,又有何妨?这就好比,地上散落100元,你会很高兴捡起来。那下一次如果是50元,难道你就不捡了?

诸如此类高ROE,高PB,高成长的股票,非常适合成长型投资者。高成长型投资者最怕什么?一个是怕估值下移。上市公司本来好好的,竞争优势没有被削弱,也在持续增长着,可市盈率从32倍降低至8倍,都够你好好喝一壶。最近这一年来,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此后数年,仍保持8倍市盈率不变,保持20%的年化复合率增长,回本需要超过7年半的时间。

另一个,则是怕高成长不再继续,这比估值下移更惨。这是因为,高成长的神话一旦被打破,估值下移往往随之而来。而估值下移之后,又无法通过高成长的业绩来逐步修复股价,因而造成永久性的损失。高成长股的成长性中断,或永久性消失,可能是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被削弱,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或替代品;也可能是市场本身触及天花板,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增长性自然也被终结;又或者之前的高成长是伪成长,是通过非法假账的方法造出来的……类似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许多不利因素发生在未来,正股投资人不可能一一预见,而转债投资人则得益于“下修转股价”。正股投资人提出下修转股价,得意地捡起地上的50元,而转债投资人却收获了一片蓝天!

第三类倾向下修的,主要动力来自控股股东,此类股票正股更像是“垃圾股”,转债有投机价值,无投资价值。众所周知,转债到期需要还款,而转股以后就不需还钱了。控股股东的转股意愿更多来自“一笔钱进来了”+“不需要还”这两点,其股权是否被摊薄并不被看重,因为在控股股东看来,其股权本来就没啥价值(减持价值除外)。在控股股东控制之下,许多上市公司的老板也就是高管。除了高薪酬,其吃喝拉撒都在上市公司(报销),一笔钱进来了,不用还,何乐而不为?实际上许多上市公司到转债后期,钱都花掉了,没有可还,只能想办法转股。

要在此类转债上获利,更倾向于碰对概念炒作,涨一波就走。而如果转债价格低于90元,债性较强的,也可以赌下修事件投机获利。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