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病假条,引发的福州血案!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海峡都市报   2019-6-7 09:23   1739   0

周一到周五的我们,总是像陀螺一样,无法停歇,没法思考。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何不强迫自己静下心,慢下来。花几分钟时间,读一段文字,品一篇文章,相信你总能体味不一样的人生。


遇见你,遇见我,遇见最美丽的自己,聆听最动听的故事。这里是海都『慢读』,希望与你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N海都记者 郭大路


楔  子

   明嘉靖八年(1529),一个叫王尧封的官员,往上递了一张病假条。不久,批复下来了:皇帝给了他一顿臭骂。

   皇帝说,公事没交代清楚,就敢擅自请假?停职!

   明代的官员,工资很低,连后来的《明史》都感叹,“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而且很没有尊严,动不动就被皇帝喝令拉下去打屁股。

  这位王尧封,好歹也是“巡视浙江兼制福建沿海地方都御史”,堂堂中央都察院正二品官员,地方官见了会发抖的御史大人,生了病上头不加慰问,还被“革职闲住”,够委屈的。

  明代皇帝对官员请病假的处理,那是超级变态。比如天顺二年(1458),明英宗下令,“御史再不许养病、省亲”。之后有好些御史,因在京做官没有携带家眷,病重无人照料,孤零零死在京城。

   嘉靖六年(1527)颁布的规定刚缓和了一点,“京官告病者,吏部查验的实,照例放回。若托故诈病、扶同保勘、病痊不赴任者,一体罢职”。

  现在皇帝又翻了脸,下令说,王尧封的职务,让“浙江左布政使胡琏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代之”。




这是当年十二月的事情。

谁也没想到,这张病假条,
像“蝴蝶效应”的那对翅膀,
轻轻一扇,先引发了一桩福州血案,
再掀起东海上的大风波。



明世宗嘉靖皇帝




一张病假条,引发的福州血案


嘉靖九年(1530),正月将尽。

从永乐七年(1409)开始,上元节的假期从正月十一开始,到正月二十方才结束。此时,元宵的灯才收了几天,上班的人们也刚刚收心干活。年前才升了官的胡琏,要到福州来巡视了。

这天凌晨,天还没亮,福建布政司的布政使查约、参议杨瑀,福建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王翱,提刑按察使司的经历周焕,都集中到南察院,等候恭迎上头派来的御史胡琏。
南察院在哪呢?就在今天孔庙大成殿后面。



督府:即当时福建布政司署
院察:即文中提到的南察院


侯官县令黎文会没有来。他又喝醉了。

黎文会是江西临川(今抚州)人,上任前是个举人。乌山下的侯官县衙中,有知县宅。黎文会就住在这里,他那爱喝酒的脾气,大家都知道。连县衙中门外西边县狱里的狱卒,也都知道。

刚过完年,狱卒的荷包有些瘪。知道黎文会爱喝酒不管事,就大着胆子收了犯人的银子,要私下里放跑两个。

其中一个,叫林汝美,是原来县衙里办事的,也算老同事,杀了人(也有说他是杀妻)被抓起来了。另一个叫车小二,这人是当地黑社会老大,贼狠。狱卒们谁都不敢惹他。
银子入袋,枷锁也解了。夜黑风高,县令已醉,快走吧。

谁承想,这两位刚出了房门,居然从牢里地上的冬瓜里抽出刀来!

同伙被抓的一堆犯人,全让他们给放了。出去时,大概惊动了巡逻的,车小二林汝美一不做二不休,路过知县宅,剁了黎文会。按原定计划,他们要出南门兜赶海路逃亡。这一群越狱犯路过南察院,嚯,一大群官员!杀!

布政使查约,参议杨瑀,都指挥使王翱,按察使司经历周焕等等,就这么全给杀了。

这个血案,在万历《福州府志》中,是这么叙述的,大家可以看原文:

“嘉靖九年,侯官县狱囚反,时正月二十九日夜也。
初,侯官县令黎文会素酗酒,守狱者得囚金,纵之。有林汝美,故县吏也,以杀人论死;车小二,则郡剧盗也。二人私以兵器藏瓜中,遂率众斩关而出,杀侯官令,趋南门,将逃于海,适三司晨候御史于南察院,遂杀布政查约、参议杨瑀、都指挥使王翱、经历周焕,贼逸去,后颇追获。”

最后一句中的“颇”,该通“叵”,指“不可”的意思。是说他们逃走,没有被捕获。

清代郑祖庚的《侯官县乡土志》,也提到了这桩血案,版本略有不同,说他们“又破府狱,纵其囚。时诸司衙参皆被杀”。意思是不但把侯官县狱给开了,还跑到福州府的监狱大闹一场,把犯人都给放了。



井楼门古城墙遗址

还说,“贼由井楼门斩关,出趋连江,航海遁去,官军捕之,终不获”。

井楼门在哪?大约在今天龙山巷与井大路的交叉口。这些人出了井楼门,直奔连江,下海。

——如果不是王尧封因为请病假被停职,胡琏就不会取而代之,到福州来视察。福建的这些官员,包括正二品的福建最高军事长官、都指挥使王翱,包括布政司的查约(他是浙江海宁大族查家的,有可能是金庸的上祖),就不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形下束手被杀。



越狱杀人犯,逃哪去了?


明初,朱元璋上位不久,在各省设置了政府机构:

1.掌管民政的,叫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由文官担任,官衔是从二品。

2.掌管监察与刑狱事务的,是提刑按察使司。由三品文官担任。

3.掌管军事的,是都指挥使司,相当于各省军区。都指挥使是武官,正二品。

这三司分权而相互牵制,大权统归中央。地方如有大事,中央会空降官员,暂时主掌一切。

明初的福建,人口有380万+,算是大省。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在福建省设了两个军区,一个是福建都指挥使司,总部在福州;另一个是福建行都指挥使司,设在建宁(今建瓯)。

福州的军区,是在洪武四年(1371)正月就设置了福州卫指挥使司,第一任长官就是朱元璋的侄女婿、驸马王恭,为的是抗倭防倭。

史料有记,洪武三年(1370)六月乙酉,“是月倭夷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傍海之民,遂寇福建沿海郡县……”“洪武五年(1372)六月丙戌,倭夷寇福州之宁德县”“洪武五年八月癸巳,倭夷寇福州之福宁县,前后杀掠居民三百五十余人,焚烧舍庐千余家,劫取官粮二百五十石”……类似的记载不少,福州卫的任务还是挺繁重的。
接着设置建宁都卫指挥使司,是因为陈友定的流寇还在闽浙这一带活动。

到洪武八年(1375)十月,又“改都指挥使司……福州都卫为福建都指挥使司”,建宁那边也升级为“福建行都指挥使司”。



都司巷人家,门外还挂着海都报箱

按郭造卿《闽中兵食议》中说,“闽地有二都司,五水寨,旧额共马步官军四万八千二百余名”,明代福建的兵力,比浙江广东都要多。而福建都指挥使司,地点就在今天湖东路与鼓东路那一带。

这两条路之间的都司巷,就是因明代福建都都指挥使司设在此处,后来得名的。福建都司周边,当时驻有福州左、中、右三卫,每卫编制5600人,三卫总兵力,接近一万七千人。



福建都司,行政司辖区及卫所图,


这么多的兵,怎么就抓不住几个逃犯?

很巧,搜索资料时,大路在明代文学家郎瑛的著作中看到了逃犯的名字

郎瑛是杭州人,生于1487年,卒于1566年。福州惨案发生时,他40多岁,应该是听说过这事。

郎瑛在《七修续稿·国事·浙省倭寇始末略》写到:“嘉靖廿九年秋,福建林汝美、李七、许二越狱下海,诱引日本倭奴与沿海吴籍,结巢双屿,横行水上,行文于浙之宁、台。自称奥主,借银米于某地交割,否则引兵入界,官司尽空……”

假如郎瑛的记录正确,那么,这个越狱犯林汝美,从嘉靖九年越狱,到嘉靖二十九年,居然还活着!而且更加肆意妄为。“结巢双屿,横行水上”,成了大海盗。双屿在今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岛一带,正是明代走私商人及倭寇盘踞的地点。林汝美们公然以武装敲诈浙江的宁波、台(tāi)州官府,要银要米。

——福州这桩血案,除了本地的方志,大路没有看到其他的资料记载。当时朝廷如何处理,不得而知。现在,这群越狱犯在浙江海面掀起了大风波,真想看看,冷血的嘉靖皇帝,他还能不能淡定不理?



双屿港大捷


明朝廷当然不肯善罢甘休。朗瑛继续写道:“上命都御史朱公纨开府于浙,因调福建(行)都指挥(佥事)卢镗,浙江都指挥梁凤等捣其巢穴,严禁下海。”



朱纨

总指挥是朱纨。朱纨是谁?

来看《明史》中朱纨的传记。

朱纨是长洲(苏州)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明年七月,倭寇起,改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可见,朝廷调动朱纨,是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七月间的事情。这个时间,咱们不要理睬文人朗瑛,先以《明史》为准。

当时的双屿,并不简单。朱纨的列传中,提到“奸民阑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机诸国入互市”——人员很复杂。除了“倭人”,还有“佛郎机”,就是葡萄牙。还有“诸国”。



葡萄牙人在中国海上(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本1614年初版的《远游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是葡萄牙商人及冒险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Fernao Mendes Pinto)写的。

在书中,他写到“……至1540年或1541年,葡萄牙人已经在双屿建屋千余所……有居民三千人,其中葡萄牙人一千二百名”“双屿比印度任何一个葡萄牙人的居留地都更加壮观富裕”,和其他葡萄牙人一样自说自话,把双屿当作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当时,葡萄牙人还与走私商人许二、李光头以及日本倭人一起劫掠福建、浙江。

朱纨上任之后,先是设法管制沿海的船只,让载重三百石、长四丈、宽一丈二、吃水六尺以上的民船全部到官府登记注册,双桅以上的民间大船全部被官费买下,编号后由官府管制调用。这一来,海上的走私船基本跑不动了。

再来看他调用的将领。

浙江明明也有都司,朱纨为什么不都就地遣将,还要从福建调用卢镗呢?

这原因不好明说。但私下里谁都知道,沿海卫所的军队,与走私船向来有暗中勾连。卢镗的工作地点在闽北山区,与沿海的走私商人搭不上关系,不会走漏消息,这大概是第一个原因。

卢镗出身军人世家。他的高祖卢宝是平阳卫千户,祖父卢英是处州卫千户,嘉靖二十二年(1543),38岁的卢镗世袭做了福建镇海卫千户,《明史》说他“有将略”。卢镗因屡立军功,升福建都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七年(1548)三月,卢镗率领1000名福清兵,与浙江方面的千余名乡兵会合,带着轻重火炮以及火绳枪,下海攻打双屿港。

两方一接触,胜败立分。最能打的大盗李光头立刻被俘,日本倭寇的旗舰也被明军缴获。接着,朱纨亲自到达督战,封锁了双屿港的出入口。各国海盗先是顽抗,接着伺机出逃。当年四月初七,明军攻破双屿,将岛上的建筑群、港内的27只船一把火烧光。葡萄牙殖民者全部被驱逐出双屿。

双屿岛孤悬东海,易攻难守,朱纨于是下令以木石填塞港口,然后撤军。



走马溪之战与朱纨案


心有不甘的海盗们,屡次在海上发起反击,都被明军打败。逃走的葡萄牙海盗,跑到当年的另一个海商走私基地——漳州月港外的浯屿继续作恶。

嘉靖二十八年(1549)正月,葡萄牙海盗联合双屿残党,集结在福建诏安走马溪,准备反攻。明《备倭记》提到走马溪说“亦呼贼澳,为海口藏风之所,凡寇船往来,俱泊于此”。葡萄牙海盗侵入走马溪的岐下、宫前、山南等村庄打家劫舍,还在附近海域抢劫商船。

卢镗与福建巡视海道副使柯乔,命令福州左卫指挥使陈言等,率领福清兵和海沧兵,与漳州浯屿水寨、铜山西门澳水寨、诏安玄钟军等处的部队,一同进军诏安湾和东山岛。

二月廿一,海盗们手持火绳枪出战。卢镗早已在海陆要隘埋设伏兵,此时亲自擂鼓,指挥将士,在夷屿海面,将三艘葡萄牙大小战舰和四只叭喇唬船团团围住,激战三天,全歼葡萄牙等外国侵略者和海匪239人。所生擒的96名海盗,全部就地正法。朱纨大喜,向上报捷说,“全闽海防,千里清肃。”

然而,这些海盗,与当时浙闽两地的海上走私集团息息相关,走私集团有不少浙闽富豪甚至官员的股份。朱纨海上剿匪这几年,走私团伙损失惨重。对于“砸饭碗”的朱纨,他们放出谣言,说这96个“被擒者皆良民,非贼党”,买通御史陈九德、周亮等,弹劾朱纨“举措乖方,专杀启衅”,说卢镗、柯乔等“党纨擅杀,宜置于理”。

这么多人在嘉靖皇帝面前说尽朱纨的坏话,嘉靖这种皇帝听风就是雨,便下令撤了朱纨职务,让兵科都给事杜汝祯组织审讯。

消息传到,朱纨气得当场痛哭:“吾贫且病,又负气,不任对簿。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吾死,自决之,不须人也。”说自己做官多年,家贫如洗,现在又生病又受气,不想再到公堂上分辨是非了。

朱纨“制圹志,作绝命词,仰药死”,在官兵来逮捕他之前,写下墓志铭和遗书,喝下毒药,自杀了。

而跟随他转战三年的卢镗、柯乔,随后被革职、判了死刑,下狱待死。



抗倭名将卢镗,是否终结了福州越狱案?


对待外国侵略者,确实不能手软。朱纨一死,“罢巡视大臣不设,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于是海防松弛,倭寇大起,东南沿海告急。

嘉靖三十一年(1552)七月,明朝廷派出都御史王忬“提督军务、巡视浙江兼管福兴泉漳地方”。王忬启用泉州人、参将俞大猷及温州参将汤克宽等,赶赴浙江。

嘉靖三十二年(1553)春,明军在普陀岛大破倭寇。朝廷大喜,论功行赏。王忬乘机上奏,请求释放卢镗、柯乔等。《明史·卢镗列传》中因此说卢镗“寻赦免,以故官备倭福建,迁都指挥”。卢镗全力投入战斗,和俞大猷一起成为抗倭主力,立下不少军功。

然而,在抗倭拉锯战中,某些不上前线的御史们叽叽歪歪,说王忬在沿海抗倭不力,嘉靖皇帝便把王忬调走了事。




再后来,王忬因“积怨严嵩,遂下狱,次年斩于西市”。死得很惨。王忬有两个儿子,老大是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老二叫王世懋,后来做过福建提学。王忬的冤情,直到嘉靖皇帝死后,新皇登基的隆庆元年(1567),兄弟俩上京申冤,才得以平反。

嘉靖三十三年(1554),上头派兵部尚书张经总督浙闽军务。张经是福州洪塘人,知道卢镗的本事,升卢镗为参将,分守浙东。卢镗与俞大猷配合默契,屡败贼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海盗林碧川出没台州外海。卢镗遣都指挥王沛在大陈山海滩大败林碧川,生擒这个盗首。有资料说,林碧川就是林汝美。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嘉靖九年的越狱案,至此可以结案了。杀了福建都司指挥使王翱的越狱犯,终结在他的同事、福建行都司指挥使卢镗的手中。

嘉靖三十六年(1557),卢镗升任都督佥事。虽然他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因上司胡宗宪被劾又一次被拖累下狱,但好在朝廷上还有不少人为他抱不平,得以免罪遣归故里。卢镗活到1577年,他这一世,看到了戚继光、俞大猷们平定倭乱。

《明史》说,卢镗的抗倭功劳,仅“亚俞(大猷)、戚(继光)”。


补 记

   回到最初。那位请病假被撤职的王尧封,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又做了南京兵部尚书及户部尚书。第二年,65岁的他又被罢了官,被逼退休。他的老家河北保定定兴县有人给他立过牌坊,到上世纪60年代,这牌坊才因为当地拓宽公路被拆除。

   而胡琏,按照《胡氏族谱》中提供的资料,这位胡大人,在嘉靖九年之前,曾经做过闽广兵备道,还缴获西洋火器“佛郎机”,命人改造为“神机炮”,为剿灭倭寇起了作用。嘉靖十六年(1537),擢为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云贵二省粮饷,征讨安南。在嘉靖朝,胡琏看来混得不错。

   不过,在《明史·列传》中,提到胡琏,压根儿就没有说他嘉靖朝的风光,只有这么一句:“郎中胡琏,字重器,新喻人。正德六年进士,官刑部。尝谏武宗南巡受杖。”说他年轻时,一个小小刑部郎中,不过是五品官,还敢劝谏正德皇帝不要南巡,被狠狠打过一顿屁股。

  福州老城,湖东路“社会主义学院”的公交站牌后、海运大厦边,至今有都司巷。

  穿过这窄巷,能见到的,不过是水泥房、水泥路、水泥墙。走到巷子尽头,抬眼看,路对面是“鼓东一号”电梯房。闹市中密密的高楼大厦,掩覆了数百年历史的痕迹。

  今日(编者注:5月20日),小满未满。时隐时现的阳光中,有小小灰蝶翩翩飞过。薄薄的粉翅,不知会扇起何处的风波。

本文载于海峡都市报5月20日A09版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