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宏观 | 哪些产品容易转嫁关税?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文话宏观   2019-6-7 06:14   3545   0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张文朗  刘政宁  郑宇驰


要点

中美贸易关系再起波澜,2019年5月中旬美国发布了针对中国301调查的第四批拟征税商品清单。到底哪些产品比较容易转嫁关税呢?一般而言,那些难以被替代的产品将具有更强的关税转嫁能力,因此我国对美出口产品的替代性就是关键,不容易被替代(替代性低)的产品比较容易转嫁关税。通过多个维度分析,我们发现纺织、服装、非金属矿制品、金属制品、电气设备及仪器、办公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对美出口中的议价能力相对靠前,转嫁关税的能力相对较强。从数据来看,加征关税后,美国对某些中国商品的需求似乎出现转移的迹象,但对于替代弹性较低的中国商品来说,在加征关税前后美国从中国进口份额变化不大,有的甚至上升。


正文
2019年5月14日,USTR发布了针对中国301调查的第四批拟征税商品清单。根据2018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数据计算,第四批清单商品的海关价值约为2673亿美元,占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比重为49%。四批清单总值为5249亿美元,占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比重为97%(图1)。
从产品来看,第四批清单中集中了大量的消费品。排名第一的是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其中就包括了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仅手机(HS:85171200)一项,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量就达到了448亿美元。此外,第四批清单中的玩具、游戏品、运动用品对美国敞口较大,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海关价值占中国出口比重为47%(图2)。



谁来承担加征关税的成本?最近有研究[1]显示,在美国加征关税后,美国不含税的进口商品单价没有明显变化,但含税的商品价格上升,且上升幅度与税率变化幅度相当,从而说明关税基本由美国进口商承担或者消费者承担。但也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问题。关税上升可能导致商品篮子的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带来“幸存者偏差”。比如,关税上升可能导致美国进口商放弃那些质量较差、不具竞争力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又往往较低,因此排除这些产品后,计算所得到的价格不一定会下降。
二是进口价格具有一定的粘性,调整或有时滞。从去年6月宣布对500亿美元商品征税起,双方贸易关系出现过反复,不确定性极大。由于需要维护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调价。
到底哪些产品的出口商容易转嫁关税呢?对中国的生产商来说,一部分商品的成本可以转嫁给美国方面,而另一部分商品恐怕就需降价才能维持竞争力了。一般来说,那些难以被替代的产品转嫁关税能力更强,而Armington替代弹性系数正反映了这种替代关系。Armington 替代弹性的正负值域表示了国内外非同质产品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的关系;其数值大小则反映了进口商品对本国产品可替代性的强弱[2]。
有研究根据GTAP编码将美国制造业分成17大行业,并匹配到ISIC编码,按UNIDO的分类标准,将各行业按科技含量分为低端、中端、中高端三类。在此基础上(研发强度定义为研发费用占增加值比重),罗列出这些行业对整体进口商品的Armington弹性系数。从各行业的Armington弹性系数[3]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其系数相对大小基本按低端——中端——中高端排序,说明美国在低端、中端制造行业对外的依存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制造业外流”,导致国内在这一环节的供给弹性较低,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商品的供给。
由于不同进口国家的商品也存在差异性,所以即使在同一行业中,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的替代弹性也有所区别。通过比较美国各制造业对中国进口商品的Armintgton替代弹性,可以大致判断中国各制造业商品在美国可替代性程度(图3),附录的表1列出了图3中各行业所包含的细项。比如非金属矿物包含了盐硫酸石料、石料制品、陶瓷产品、玻璃制品等,而金属制品包括了锅炉、刀具、锁等。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饮料及烟草制品、电气设备及仪器、办公及电子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和有色金属的替代弹性较低,且低于美国相应各行业整体水平;而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非金属矿制品、金属制品、服装以及其他运输设备的Armington替代弹性虽然与行业整体水平相当,但由于整体弹性较低,所以其可替代性也处于较低水平;而其余行业,从中国进口的Armintgton替代弹性大幅高于行业整体水平,说明中国商品更容易被其他国家替代,竞争力相对不足。
除了替代弹性之外,还要看美国从中国商品进口比重,也就是美国对这些行业的依赖。虽然有些行业替代弹性较低,但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很小,如汽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和其他运输设备行业,中国商品仅占美国该行业总进口5%左右,饮料及其烟草制品行业的占比更是低于1%。对于这类行业,消费者比较容易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得到替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中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而电气设备及仪器、办公及电子设备、纺织服装和非金属制品这类行业,不仅替代弹性较低,而且其在美国进口占比很高,中国是美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国,短期内较难被替代。
基于以上分析,在纺织、服装、非金属矿制品、金属制品、电气设备及仪器、办公及电子设备这几个制造行业中,中国在整体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议价能力较强,可替代性较低(图4)。



由于各行业的进口替代弹性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比较近十年来,美国这6个行业的主要进口国占行业总进口份额的变化趋势,来进一步判断美国是否仍然对中国的这些行业依赖程度较高。2017年美国这六个行业的五大进口国见表1,其变化趋势如图5-10所示。



在纺织行业中,中国在近十年都以绝对优势位居美国第一进口国,且其占比平稳,长期维持在接近40%的高水平;虽然近几年第二大进口国印度的占比有所上升,但仅达到中国份额的四分之一(图5)。说明美国对中国纺织产品的进口依存度仍较高,短期内中国在美国市场的地位难以被取代。
在服装行业中,中国商品在美国进口的占比从2010年后持续下降,2010-2017年间其占比下降幅度超过6%;与此同时,第二大进口国越南的占比却从低位持续攀升,2007-2017年间,其占比从5.88%上升到14.51%,增长近2.5倍(图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服装类产品在美国市场中的可替代性在逐渐上升,其对相对价格变动将比以往更加敏感,这使得该行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冲击较以往更大(不过越南出口美国的服装可能部分是中国厂商在越南生产的)。



在金属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电气设备及仪器和办公及电子设备行业中,中国均以较为明显的优势长期位居美国第一进口国,且其占比在高位仍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图7-10)。说明这些行业在美国市场的可替代性仍保持较低水平,美国市场对这类中国商品的偏好仍较为明显,短期内其他国家可能难以撼动中国的优势地位。





简而言之,中国的纺织、非金属矿及制品、金属制品、办公及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及仪器这五大行业,其在美国市场的可替代性较低,且市场份额长期以绝对的优势位居第一,美国市场对这些行业的依赖度较高且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这些行业转嫁关税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强。中国的服装行业虽然在以往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近几年其市场地位逐年下滑,和其他几大进口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对中国该行业的替代弹性可能已逐渐上升,该行业对相对价格变动比以往会更加敏感,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冲击可能比以往大。
对于剩余的行业,我们将Armington弹性分为低组和高组,发现Armington弹性较低的中国商品在美国进口中的占比大多处于上升趋势中(图11),而Armington弹性较高的中国商品在美国进口中的占比处于下降趋势中的种类更多(图12)。这也说明过去10年来,美国对这些替代弹性低的产品仍然比较依赖,而对替代弹性高的产品,依赖程度确实可能下降。



加征关税后,美国对某些中国商品的需求似乎出现转移的迹象。从三批关税清单实施前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清单中商品占其总体进口的比重有下降的迹象,当然不排除也有临时扰动的因素(图13)。对于图11中替代弹性较低的中国商品来说,例如其他运输工具、汽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化工、橡胶制品等,在加征关税前后从中国进口份额变化不大,有些甚至有所上升(图14)。



注释:


[1] Amiti, Mary, Stephen J. Redding, and David Weinstein. The Impactof the 2018 Trade War on US Prices and Welfare. No. w25672. National Bureau ofEconomic Research, 2019.
[2] Armington替代弹性的基本定义式如下:


其中,分别表示国内外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 分别表示国内外商品需求和价格变化百分比。
[3] Zhang, Xiao-guang, and George Verikios. Armington ParameterEstimation for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brium Model: A Database ConsistentApproach.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Economics, 2006.


附录:




光大宏观组团队介绍
张文朗 首席宏观分析师 13811233375
黄文静 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 18611288099
郭永斌 财政与固定收益 15120034181
周子彭 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 13699222628
刘政宁 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 13761178275
邓巧锋 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13810828167
郑宇驰 实体经济和产业研究 17621950127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20
帖子:24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