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0年经济发展史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必记本   2019-5-26 02:03   3285   0

读史以明智,我们所经历的现实,很多时候是历史的重蹈覆辙。

还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作者通过大量的阅读,为大家整理了中国40年的经济历史,以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作为分割点,分成1949~1978年、1978~1988年、1988~1998年、1998~2008年、2008~2018年等五段时间叙述中国崛起的过程。

文中的很多图表,都是作者整理额外的数据绘制而成,用于时代背景故事的印记。


一、1949~1978年 计划经济期


1949年建国,抗日和国共战后经济基础极差,一穷二白。

产业政策上,资源和资本匮乏,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内容是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计划和毫无自主权的经营机制;用行政手段来发展产业,靠国企。

结果很不理想:
1.1.1 产业结构上,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单一发展重工业,忽略劳动力充足,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导致城乡人民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

1.1.2 经济主体无经营自主权,劳动者干活没积极性;

1.1.3 产业布局没考虑区域规划,企业建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山区。导致资源浪费,产量低,效率差;

1.1.4 集体科研有一定成果,主要在国防领域。由于国际技术封锁,所以要短时间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但重工业优先,导致人民基本物质生活质量差。
时代特点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吃大锅饭,效率极低。其中,1966年开始十年文革,让全中国陷入灾难。









二、1978~1988年 经济恢复期

中国经济细胞开始复苏,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承认落后世界20年,开始同美国、日本建交,并对西方国家大量输送留学生。

产业政策上,三来一补的市场模式,国外提供设备+技术+管理,中国提供土地、能源、劳动力,赚取加工费。压缩重工业,鼓励轻工业,如纺织业。但随后,中国纺织品崛起,冲击日美市场,贸易摩擦开始。

南方设立经济特区,深圳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土地换现金,香港地产商开发东湖丽苑小区,在香港卖,价格仅为对岸香港1/11,霍英东广州投资首家五星级白天鹅宾馆。

吸引外资,可口可乐、松下、大众等来华。



主要学习日本为主:
1980年,日本GDP是中国4倍,而60年代中日两国持平。邀请松下、索尼来华投资,引进生产线,而欧美国家来华较慢。索尼表示,面向中国产品应“简单、实用、便宜”。

1985年前后,中国共引进105条日本彩电生产线。
但一些国外二手制造设备,由于配套不完善,无法使用,导致浪费。中国出现很多家电品牌,他们都最早引进国外生产线的国企。


由于日本最早投资中国,所以,1982年日本耐用品(汽车、电视、自行车、手表、自行车、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冲击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压力大,开始贸易保护。







中国民企成长路径是华西村式的乡村集体企业,或鲁冠球式的自主创业企业。

1980年,浙江、广东一带出现乡土工厂,很多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厂、小加工厂蔓延。部分靠走私进行原始积累。

1982年,经济整肃,打击投机倒把,八大王(如线圈大王、螺丝大王...)被通缉。民企害怕,不再敢和国企争夺原材料。义乌小商品产业出现,敲糖换毛,货多价廉款式新,前店后厂模式;义乌人均年收入88元。

跨区域流通套利,出现各种倒爷。很多日后成功大企业扎堆出现,如招行、平安、联想。

中国人才严重匮乏,高考刚恢复。

上海某内燃机研究所技师,平均年龄56岁,很难找到45岁以下,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工人散漫,没干劲,官员无知。工人把工作看成权利,可世袭,从没解雇。

国企素质比乡镇企业高,技术强,但经济效益低。国企效率极低,上级假装发工资,工人假装工作。国企没解决两权分离问题,大锅饭。人们对生活和工作普遍不满,都在打听赚钱门道和机会。

市场处于极度紧缺经济时代,解决吃饱饭问题。商品短缺但需求旺盛,产品质量过得去,包装稍有特色,配合营销手段便可迅速得到市场。

1987年达能来华生产酸奶,消费者无法承受3元/瓶,且商业街无冰柜,所以失败。1984年海尔砸劣质冰箱,商品短缺时期的质量意识开始觉醒。

老百姓80年代初婚姻四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后来出现新三大件,电视、洗衣机、电冰箱,并产生长达十多年家电热。人均GDP在400~1000美元区间,属于不稳定期。

1982年,工人工资30~40元/月。1985年,去高薪外企谋职及留学是时髦选择,出国留学达3.8万人,自费7,000人,十年后很多回国开公司。

1984年,PC机时代崛起,IBM PC/XT到岸价2万,到中关村要4万。

















三、1988~1998年 工业化初期

1989年,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国际政治风波影响中国,国内政治气氛紧张。邓小平表示稳定压倒一切。1992年邓小平南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988年,中央放开管制,取消物价双轨制,进行物价闯关。日用品价格大涨,导致全国性抢购潮。物价上涨让老百姓吃不消,无法维持生计,一些大学老师摆摊卖馄饨、面包等。经济发展降到1978年来最低,市场疲软,私营经济甚至倒退。大环境紧张,没人愿来私企工作。

1993年朱镕基上台,做三件事:
3.1.1 清理三角债;

3.1.2 分税制改革,梳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前中央33%,改革后55%;

3.1.3 让人民币大幅贬值,吸引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
在国家产业上,抓大放小,学习韩国大宇等为代表的财团模式,目标培养世界500强,但均不成功。

1991年,国企下岗潮,但没有思想准备或再就业能力。处理下岗难题。成千上万人下岗,一些地方员工跳楼自杀,或行凶报复。国企日薄西山,乡镇企业营收265.3亿超国企246亿。

破三铁,分别是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三角债出现,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造成资金链全面紧张。

1993年,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中国经济走上外贸拉动道路,直到2005年达巅峰。部分人通过创新方式在流通环节获利。全国出现办公司热潮,国企、民营、国际商业资本开始竞争。出现海南房地产泡沫。许多开发区吸引外资,土地出让交易,大量灰色交易。90年代全国假货泛滥,其中温州商品最劣,全国四大制假中心,包括中关村。

中国企业的贸工技和工贸技两大成长模式,市场派占上风,但面临国际化竞争和技术存在瓶颈。本土家电企业市场份额大,但技术空虚,其实是装配工厂,核心部件靠进口。中国制造严重冲击海外,欧美联手对彩电开征15~20%反倾销税。

产品技术概念炒作频繁,包括光触媒、无菌冰箱、数码景深、地瓜洗衣机。陷入形式主义和技术空心化。一直到2008年,仍无法完整制造100%中国彩电、冰箱、空调。

史玉柱靠IT崛起,联想柳传志走市场派获成功。90年代末,马云创办中国黄页,丁磊创办网易,都没找到盈利模式。



洋货袭击中国,冲击消费观念。营销创新,特别是保健品和饮料食品领域,某些产品靠策划一夜崛起;例如昂立一号,三株口服液。发明刷墙包柱战略等创新营销法。华为通过与当地典型组合资公司模式销售程控设备,大获成功。

资本市场畸形,股市设计目的拯救国企,通过融资搞活增强国企实力。大量国企债券变股权,很多上市资本分配给最困难国企,财务指标虚假。国企过去靠财政,接着靠银行,现在靠股市;“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现象普遍,融资、挥霍、亏损的循环路径。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低劣,给股市操作和故事会留下很大空间。

而在浙江地区开始产权量化改革,职工集体出资,解决资金和激励问题,改制为股份公司。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菲马印中产阶级财产缩水过半,很多金融机构倒闭,韩元贬值50%。中国消费预冷,工业库存结构性过剩,95%以上工业品供大于求。当时世界500强有22家中国企业,都是垄断国企。

居民生活上,1988年的物价上涨让老百姓吃不消,无法维持生计,一些大学老师摆摊卖馄饨、面包等。1993年中国消费者第一次过上情人节。取消粮票,90年代末告别物资短缺,进入供给过剩时期。
















▼  故事C1:贸工技”和“技工贸”两条发展路线的争斗
1994年,联想核心人物柳传志和倪光南产生严重分歧。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总裁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

柳还表示,并不是对技术创新不感兴趣,还是当时没实力,生存是第一位。柳倪之争后来被认为是代表了中国企业“贸工技”和“技工贸”两条路线的争斗。






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市场派占上风,但面临国际化竞争和技术存在瓶颈。

例如,2000年代,本土家电企业市场份额大,但技术空虚,其实是装配工厂,核心部件靠进口。仅有华为等极少数企业同时兼顾品牌和技术。美国制裁中兴通讯,全面禁售芯片后,马化腾表示:“中国基础学科薄弱 移动支付等只是表面辉煌”。

四、1998~2008年 工业化中期及城市化初期

1998年朱镕基主导经济,承诺:
4.1.1 人民币不贬值;
4.1.2 激活经济,启动内需;
4.1.3 三年让国企脱困。
政策背景是1997年中国消费预冷,GDP增长放缓,而居民存款高达5亿。启动内需方法是放松房地产,让大家买房。

措施是:
4.2.1  废除福利分房;
4.2.2  货币化安置;
4.2.3  取消房地产不合理收费;
4.2.4  贷款可到20年,首付30%。
结果导致长达十多年地产热,进而刺激内需和投资品。

地产行情启动从2003年开始。温州炒房团全国扫楼,当时,一线5500元/平,二线4000~5500元/平,三线2500~4000元/平。到2007年,房价大涨,特别是一线城市。年初0.7~1万,年底1.6~3万。老百姓抱怨房价过高,买不起。

福布斯中国百富榜,地产多达40人,前十大占6人。而全球百富榜中,前10无一靠房地产。富豪榜在2003年多了农业,多与土地有关。

中国制造结合房地产热,导致上游能源紧张,电荒。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2002~2004年出让金高达9100亿元,卖地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财政支柱。

国退民进运动从1997年开始,2003年进入尾声,长达5年。常用手法包括管理层MBO,导致暗箱操作。

后来新的国退民进战略,国企从完全竞争领域坚决退出,同时在上游能源型强势行业形成垄断,包括钢铁、能源、汽车、航空、电信、电力、银行保险、媒体、大型机械、军工。国资委成立,对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政府开始推动国企上市或分家。在垄断领域,以国家名义垄断,以市场身份盈利。资源性质行业,形成国企之间的内竞争格局。民营资本被完全排除在外,玻璃门,很多行业对民企名义开放,实际限制。

1998~2005年,国企利润节节攀升,国企不但脱困,前所未有的强盛。世界盈利强企业多集中在竞争行业,但中国集中在传统垄断行业。

冯仑表示,民营资本从来都是国有资本的附属或补充,最好离远点。民营资本以数量多,规模小,就业广,人数多为特征。上游国企利润大涨,下游民企工厂日子不好过。

此时,跨国企业特点:
4.3.1 进入完全竞争市场,而非垄断资源领域,如可乐、宝洁、日本彩电等;
4.3.2  金融投资变多;
4.3.3  独资化越来越明显。
2003年,GDP增长高达9.1%,人均GDP超1000美元,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出口额占GDP的50%,外需是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中国制造发威,物美价廉,上百种制造品产量居首位,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全部优势是价格低廉。贸易摩擦不断,多是针对中国,而沃尔玛80%供应商是中国。

制造见证大国兴衰,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东亚四小龙都是制造业开路。几乎所有品牌都在中国有生产。十年间,中国高耗能产业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中国制造在也经常遭遇信任危机,口碑差。

2003年,浙江许多企业开始造车,特别是吉利李书福。

2005年,家电行业销售渠道变国美苏宁,渠道商挤压厂商利润。家电行业经过价格战,利润很薄,仅2~3%。核心技术不足。




彩电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长虹挑起价格战。彩电面板占60-70%,芯片10%,占整机80%核心元器件来自国外,剩下空间只有20%,还要打价格战。

国产手机:该市场占有率超60%,战胜国外,但好景不长。手机核心零部件90%需进口。
中国互联网产业崛起,2000年初两个主流方向:
4.4.1 门户,包括新浪、网易、搜狐;
4.4.2 电商,如卖书。
阿里巴巴创立,免费信息发布平台,助力中国制造出口。互联网严冬期间,泡沫波及中国,网易没卖成,电商找不盈利模式。孙正义财富缩水95%。但随后,网易找到盈利模式,短信+游戏,成为首富,股票表现最好。

阿里非典后大为改观。当时,腾讯、百度还没现在强大,BAT单词还未出现。


2005~2007年大牛市,A股冲高6124点,随后跌去73%。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年间,买房的都赚钱了,买股票的基本都赔。
























▼  故事D1:中国零售渠道革命 —— 阿里巴巴的崛起
阿里巴巴成功开创中国电商,除了马云的天赋、能力和运气外,还得益于中国非常糟糕的批发和零售环节。

中国早期的商业流通环境非常恶劣,中国制造商品在美国价格比中国便宜很多。美国梅西百货的衣服大多是几十美元,而同款在中国却要三位数。一般男式衬衫毛利高达60%。

问题出在:
① 流通环境太多,且服务恶劣。集装箱从广东到北京运费,比去美国还贵。中国公路收费太高,而美国免费;

② 信用差。中国制造商宁可接受沃尔玛2%利润,也不愿更高价卖给国内批发商。因为沃尔玛不拖欠货款,而国内经常拖欠。综合原因,导致流通渠道成本大增。
阿里巴巴很好解决:
1) 信用问题,支付宝;
2) 供应商管理,B2B应用;
3) 物流,通过第三方合作;
4) 金融贷款,而小商家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可能性为零。



五、2008~2018年 工业化后期及城市化中期

2007年,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主导高铁建设,推动中部地区重新崛起。高铁技术来自日本,若干年后完全消化和掌握核心技术。

比对日本,1964年新干线开通,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出版《日本列岛改造论》,提出用高速公路+新干线把日本全部连接起来,推动地方工业化,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密,乡村人口过疏问题。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中国,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印钞机开动,及庞大产业刺激计划。资金90%以上流入国企,国进民退迹象。受益者是国企和银行,民企被边缘化。央行五次降准,GDP要保八。劳动合同法出台,打击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加企业负担。刺激地产消费,家电下乡计划缓解库存压力。经济复苏带来外汇激增+房地+农产品价格暴涨。

2014年,国内产能过剩,提出一带一路,输出经济能力到非洲等国家。投资非洲,贸易达2000亿美元,提供大量廉价消费品,参与基建。

总结2008~2018政策和经济特点:
5.1.1 政府对产业主导能力强;
5.1.2 过度依赖投资;
5.1.3 人口红利消失和城市化进入中期。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1364万辆,超美国。中国GDP总量超日本,世界第二。北京办奥运会投资2800亿建设,上海办世博会。

中国制造成本优势不再,内贸产能过剩,进出口增速下降,利润空间最好仅5%。部分制造往落后国家转移,有漂移属性。

受次贷危机影响,外贸出口订单大幅减少,特别是纺织业最困难一年。阿里巴巴受此影响,股价从40跌去10港元。服装产业败退,李宁匹克转型失败,关店潮。广交会订单大幅下滑。

国进民退下的民企融资难。消费并未真正意义上拉动内需。德国首先提出工业4.0,日本再振兴战略,中国制造2025。

原本强势外资开始衰弱,宝洁不能适应本地市场变化,市场份额下降,多轮裁员。百思买退出中国。经历大规模引进外资,某些领域被外资控制垄断。22个领域里,外资占70%以上控制权。南方一线城市大卖场,外资占90%。但2010年底末期,外资沃尔玛、家乐福也,乐购等也接连败退。

2000年初,强势家电渠道商国美苏宁受电商冲击,陷入业务瓶颈。

互联网带来冲击最大。中国移动支付开始普及,无现金成为可能。QQ在线人数破1亿,腾讯盈利超百度、阿里、搜狐、新浪之和。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每天每人3小时手机时间,特别是iPhone。Nokia全球市场占有率仍高达33%,但迅速衰败。





新闻门户三巨头新浪、搜狐、网易时代已过,向BAT时代转变;BAT地位稳固,进行很多并购。腾讯开发微信,模仿Kik。小米开发手机,在销售平台上予以赋能和整合,专注新兴的中产消费。

但到2015年左右,互联网流量,手机增长开始放缓。共享经济到来,打车,单车、团购网站出现。消除服务商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缩短交易路径。

中国游客赴日旅游购物,买很多消费品,马桶电饭煲。消费者愿意为品质和高性价比买单;书店复兴,类似诚品书屋。中国成为最大奢侈品消费国,但随后奢侈品消费也开始萎靡。

2009年,房地产复苏,很多高价土地拍卖。全国土地出让金1.5万亿,占GDP4.4%,比例惊人。中国前20大城市房屋市值,已超美国所有房屋之和。北京房屋市值比纽约高五倍。金融家租金超曼哈顿。

2015年,股市非理性大涨,没业绩支撑。短暂牛市,遭遇熔断,千股跌停。

实业投资意愿下降,企业家讨论孩子去哪留学,自己去哪移民。很多去往美加澳。调查发现,八成人认为幸福和房子有关,结婚必须买房。微博很火,成为舆论广场。传统百货商场开始没人,关店潮。




















▼  故事E1:政府大力扶持的诅咒 —— 光伏发电
2000年,施正荣回国创业,无锡政府出资650万美元,创办尚德电力。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的胜利。但中国光伏产业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90%原材料靠进口,90%出口,最重要的多晶硅被外国掌握。

2011年,欧美对中国光伏反倾销,导致行业雪崩。公司股价从98跌到1美元,公司倒闭。




▼  故事E2:四万亿计划的后遗症 —— 三一重工
2009年四万亿计划中,三一重工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当时,中国城市化空前,工地来不及建设。客户焦急等待工程车,只求尽快交货。据传,当产品出厂后,客户拿砖头砸破叉车玻璃,宣布这辆车是我的。谁也别抢。

随后两年,业绩指标增长超70%,营收超800亿元,市值达1,370亿元,梁稳根成首富。

但在2012年,随着基建降温,工程机械行业进入最为困难一年。上半年利润下滑18.6%,流动负债达307亿元,资金链断裂可能。全行业利润下降34%。梁表示:“调了五年,调的很深,市场调低了75%,真的没有想到”。




▼  故事E3: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结构 —— 雾霾污染
中国制造背后是产业结构的高耗能+污染,中国人口占世界1/5,但消耗世界1/2猪肉,1/2水泥,1/3钢材,1/3铝材,4/5铜材。

整个2010年代,空气、土壤、水都受不同程度污染。雾霾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北京冬季雾霾尤其严重,能见度有时不足20米。空气净化器热销。日本空气污染在1970年达高峰。




然而,环境污染严重不代表投资环保股能赚钱,社会价值不等于商业价值。检查过去14年间,A股27家公司的现金流表,发现虽然表明股价和账面利润是上涨的,但企业真实价值为负,给投资者带来-601亿的现金损失。



▼  故事E4: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
2015年,国家推出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计划。宏观背景是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源于需求端三驾马车的哑火,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传统三驾马车同时出现困难,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库存高起、企业负担过重、资本市场薄弱等问题接连出现。

中央给出四大处方:
处方1:化解过剩产能;
处方2:消化房地产库存;
处方3:降低企业成本;
处方4:发展股票市场。
其中,关于化解过剩产能,所谓一带一路,就是国家对落后国家发放贷款,并让中国企业把产能输出到国外。其中,对非洲的投资力度最大。

关于消化房地产库存,国家于2015年开始棚改,快速去库存,三线城市价格2015~2017年出现巨大涨幅。

关于发展股票市场,扶持双创、新三板、鼓励股权投资都是为解决此问题。

从2000~2014年,中国向全球140个国家提供了经济援助和贷款,累计金额高达3,620亿美元。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无条件贷款已对全球贷款体系产生了影响,迫使传统的援助国停止对受助国提出如此多的要求。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知乎,为传播而发,特此声明!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关注必记本和u press!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0
帖子: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