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程序化先驱彼得菲:成功的秘诀在于运气、努力和优越的创业环境!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屋   2019-5-19 20:59   2489   0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01



1944年,托马斯·彼得菲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家医院的地下室里出生。
彼得菲很小就显现出了做生意贴的头脑。中学期间,他便开始走私口香糖、倒卖邮票来挣钱,到1965年,他抓住了逃离匈牙利的机会到纽约,开始了他在美国华尔街的传奇之旅。
初到纽约时,彼得菲不会讲英语,他在房东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在一家工程公司做制图员的工作。他的公司买了第一台计算机时,由于当时计算机刚刚普及,公司中没有人会使用它。
对于彼得菲来说,学习电脑语言要比学习英语简单多了,于是他毛遂自荐地学习编程,不久他便编写出了一个简单的勾股定理的算法,帮助工程师得出道路的半径和斜坡。当时,彼得菲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程序员。
02


1967年,彼得菲跳槽到为华尔街客户建立计算机系统的Aranyi公司。在Aranyi公司期间,彼得菲编写了一个可以帮助投资者快速比较不同股票特点和价值的算法交易代码,也是在Aranyi的三年,使得Peterffy对金融市场开始了解,并成为当时华尔街为数不多的程序员中的佼佼者。
1969年,彼得菲加入了纽约金融市场知名的参与者Henry-Jarecki的Mocatta-Group,Henry-Jarecki是个医生,也是华尔街期货市场上的传奇人物,特别在以后对Hunters兄弟的白银交易中获利甚丰,名扬天下。
在Mocatta里,彼得菲如鱼得水,得到了Jarecki的赏识,在同年创造出华尔街首个所谓的黑盒,一个通过读取行情数据,经过一系列的算法处理后,产生交易买卖指令的系统。正是这个系统,让Mocatta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03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货交易量开始增加,Mocatta也开始参与,期权交易最难的是期权的定价,当时还没有Black-Scholes公式可供参考。
于是凭着交易员的感觉,Jarecki和Peterffy总结出了当时影响期权定价的几个因素:期权行使价,期权到期日,波动率以及无风险利率。
彼得菲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编写出来一套运用所有上述参数来定价期权的算法。Mocatta开始使用这个算法来交易期权,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04
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芝加哥交易市场的建立,彼得菲认为这是股票期权市场兴起的标志,而且股票期权将有更多的利润空间,Jarecki并不如此认为,所以P彼得菲自己花钱买了台电脑,白天在Mocatta工作,晚上在家里编写算法程序,为有一天进入股票期权市场做准备。
1977年,Peterffy积蓄了20万美金,花了3.6万在美国股票交易所买下了自己的交易席位(美国股票交易所也可交易期权),从此开始创业之路。



初期,彼得菲的期权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他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好,要和其他交易员们比拼叫喊,争抢单子,到最后还是会失败而不得不回到Mocatta。
一开始,彼得菲进行的每一笔交易都非常谨慎。有时他几个小时不做一笔交易,有时一天只做一笔交易。他的交易完全依靠自己算法提供的定价,如果一个期权合约没有在他保守的利润区间内,他是绝不会交易的。
05
尽管他交易得如此小心,还是免不了失手。一次,他发现一个化工公司杜邦的一个期权以31美金在交易,而按照他的模型计算该期权仅值22美金。
Peterffy以为自己找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马上卖掉了200个看涨期权,就等着看该期权跌下来大捞一把。没想到收盘后,这家公司季报公布好于预期的消息,股价应声大涨,彼得菲一下子损失了十万美金,这对一个只有十六万积蓄的年轻交易员几乎是致命的打击。这次交易之后,彼得菲发誓再也不进行方向性的交易,只做对冲性的。
这次惨痛的教训来并没有把彼得菲打倒,他重新振作,一步一步慢慢地积累资金,扩大交易团队,扩大交易量。
但由于他的英语不好,他无法像其他交易员们一样和市场庄家们闲聊、交流,庄家们也不喜欢同这个英语带有浓重口音的匈牙利人打交道,因此他的单子很多不能被庄家成交。
于是,彼得菲有了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想法,来增加自己交易的成交比例。当时的美国金融市场是男人统治的天下,彼得菲却反其道而行,雇佣了身材诱人的金发女郎来做他的交易员,反正这些金发女郎只是按照他的程序指令来交易,不需要任何交易盘感的。
这一招却让彼得菲一直不乐观的报单流起了戏剧化的转变。市场庄家们的眼球一下子就被这些金发女郎们吸引。
自然而然,她们的单子也很快地全部被庄家们接收。这些庄家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做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在赔钱。



06
考虑到基于自己的算法程序,更高的成交量可以降低风险并增加收益。于是,彼得菲决定在AMEX加入做市商的行列。在彼得菲利用他的算法和金发美女创造利润的半年后,他的交易开始引起了市场庄家们的注意。
这些和彼得菲交易的庄家们和场内交易者们,几乎就没有赢过他的美女杀手们。从技术上讲,无论市场往那边波动,做市商需要持续保持买卖两边的报价。
可是彼得菲扭曲了这条规则,他只挑出值得做的交易。庄家们早就受够了持续被彼得菲击败滋味,警告他必须在一部分期权上同时保持买卖两边的报价,否则就取消他的做市商资格。
可是要保持期权买卖两边的报价就要求他的交易员时刻关注市场的走势,这对一直以来依靠计算机算法彼得菲团队来说是不现实的。他也不能要求他的交易员一直都紧贴着电话等待下一个交易指令。
彼得菲的交易再次受阻,他的大脑又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最终一个埋藏已久的想法呈现在他脑海:掌上电脑。
经过一系列AMEX官方的争辩,最终AMEX只允许彼得菲的交易员们带小型便携式电脑进场所。可是最大的问题是,IPAD诞生的30年前根本没有什么便携式电脑。
07


就带着一个朦胧的想法,彼得菲找来了在纽约大学的物理博士帮忙设计。
他们在一个大小为8x12英寸、厚度2英寸的黑色盒子里,嵌入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板,用金线连接起电路板和顶端屏幕,做成了一部触摸式的平板电脑。
这些平板电脑通过连接Quotron行情数据机器——通过电话线接受行情数据,经过算法程序计算后,产生交易指令,并以短波无线方式回传到平板电脑上,那些美女交易员们拿到指令后再报价到庄家。
这时彼得菲的竞争对手使用的是每天只更新一两次的公平价值定价单。
08


从那开始,彼得菲赚到了超过100万美金一年的丰厚利润。彼得菲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规模,他考虑进入CBOE市场。但因交易场所禁止携带电脑之类的设备进入遭到了拒绝。
最终彼得菲转到了NYSE扩大他的股票期权业务。为了更好的帮助他的交易员们提高效率,彼得菲设计出一些带光的彩棒。系统产生的不同交易指令,会通过不同的颜色示意给场所的交易员们。



慢慢地,彼得菲的交易量越来越大,盈利也开始直线上升,1986年,交易所变成了P彼得菲交易大军的取款机。公司从1986年1百万的初始资金,到年底的5百万,取得了400%的年回报。同时他在股票期权上的交易,必须在股票市场进行对冲,让他在股市的交易量也直线上升。
09
1987 年的一天,一位纳斯达克工作人员到彼得菲在世贸中心的办公地例行检查,查看他的交易运行,他预想的是骚动的人群、吵闹的电话声、打印机的声音,还有交易员向纳斯达克交易终端输入交易指令时此起彼伏的叫买叫卖声。可这场景并未出现在他眼前。
实际上,他只看见一台IBM电脑连接着纳斯达克终端机,而且仅靠这台IBM电脑来完成彼得菲如此庞大的交易量,顿时感到不可思议。电脑里装有指示交易品种、交易时间和交易数量的代码。这位纳斯达克职员没有想到,他刚刚见到的是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算法交易系统。
彼得菲的设备可不只是像过去的交易系统那样提示交易品种,也不仅是简单地弹出需要人来执行的交易单。这台电脑悄悄潜入纳斯达克交易终端,全权决定并执行交易,不需要人的参与。虽然它的对手是人,但他们却都被打得一败涂地。
从纳斯达克终端得到的交易数据不断涌来,彼得菲的代码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市场,轻易通过买家出价和卖家售价的不同来开出买单和卖单。
这种价格上的不同成为交易差价,那时候纳斯达克交易市场差价每股可达25美分,那么进行一对1000股的交易(比如在$19.75价位开出买单,在$20.00价位开出卖单),就可以无风险获利250美元。
对彼得菲来说,他利用机器执行交易,风险成本可以更低。那时候交易员频繁开出挂单1,他们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在经历一波市场动荡后,仍然可以将原来的挂单高高挂起。
大多数做市场交易的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只能和交易员一样,交易员必须不断地从电脑屏幕读取新的报价,研究报价信息,重新制定交易计划,撤销老订单,再用纳斯达克终端键盘输入新的报价。
交易员要是多吃了几口金枪鱼三明治,或是和同事开了句玩笑,就有可能被交易市场甩在身后了。彼得菲的电脑是不需要吃午餐的,它能紧紧咬住交易市场的波动起伏,大大降低风险,这可是人做不到的事情。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彼得菲的交易机构开启了华尔街的新篇章。
从此,电脑程序员、工程师和数学家开始了对金融市场长达20年的大举进攻,所使用的利器就是算法和自动化交易,算法有时无比复杂精密,几乎智能化到可以取代人成为金融市场的决定性力量。
当纳斯达克工作人员得知彼得菲通过外接或者更恰当地称此为偷取纳斯达克行情数据来实现IBM电脑的自动化交易时,他立即要求彼得菲停止这样的运作,因为纳斯达克的软件是给人工看行情且手工键盘输入交易指令用的,但彼得菲却破译了行情和交易数据,用来做自动化交易。

在被纳斯达克要求停止外接行情数据,且交易必须通过纳斯达克终端键盘执行后,彼得菲在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彼得菲和他最好的工程师忙着焊接金属、编写代码、焊接数据线。
他们在纳斯达克终端屏幕前安装了一个大型菲涅耳透镜,放大屏幕字体。又在离透镜一英尺远的地方安装了一部相机。从照相机牵出一根数据线连接到旁边的一台电脑上。
彼得菲和他的程序员仅用了几天时间就编写出了一套软件,可以解码照相机传来的可视化数据。那些数据从特定程序软件流到彼得菲已经做好的算法里,就是那些曾经通过数据线和纳斯达克终端直接相连的算法。
现在IBM电脑有了一根新的连接线,它不是接入到纳斯达克终端机箱,而是连接到了悬在终端键盘上空的那一堆密密麻麻的金属棒、金属塞和手柄上。
如果说照相机和读屏设备略显奇怪,那么彼得菲设计出的这部分悬空的系统就是怪异得超乎寻常了。它让人想起工业大革命之初复杂精细的机械设备。这个装置是一个从零组装的自动化打字机。
手柄断断续续敲打着键盘,执行从电脑传来的交易指令,不到30秒就有几十个交易单输入终端。纳斯达克说交易单必须得输入终端,可也没有规定谁来完成输入。彼得菲的团队花了六天时间创造了一种输入交易和指令的半机器人。
当一星期后纳斯达克人员回来复查,他仿佛置身于儒勒凡尔纳笔下的科幻小说所描述的场景。就在这时候,交易市场活跃起来了,机器也跟着忙碌起来。彼得菲的程序交易速度如此之快,输入设备就像一把全自动机关枪不停开火。
交易单不断涌入,手柄噼里啪啦打在键盘上,噪音如此之大,甚至淹没了谈话声。机器每次停下来,仿佛要安静一会儿,谁知转瞬之间再次启动,更加气势汹汹地弹出比上次还要多的单子。这整个交易是华尔街的聪明人对规则的又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绕行。
最后纳斯达克人员摇摇头,彼得菲扮了个鬼脸。他造出了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交易机器,他也预料到这个交易机器可能面临被拆卸的命运。这位纳斯达克职员沉思了几分钟,然后一言不发地走出了彼得菲的办公室。彼得菲做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纳斯达克禁止他的发明参与交易。但是琼斯没有再回来,而且彼得菲担心的那个电话也没有打来。他的交易所完好无损。
就是这套自动化交易系统帮助彼得菲在1987年一年里赚到了2500万美金。之后彼得菲设计了更多的系统和算法,进行了许多技术创新,进入了更多的交易品种和市场。他尤其喜欢那些新的市场,因为这些市场存在更多的机会,而且竞争也少。
10


在1990年,彼得菲改名他的公司为Interactive-Brokers(盈透)。在盈透,工程师就是公司的一切,公司内75%的人员是程序员和工程师。
1993年,彼得菲将他日渐完善的交易系统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服务。因为价格便宜,交易品种多,地域全,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尤其适合专业的交易公司和职业交易员。现在按公布的每日平均收入交易衡量,盈透证券是最大的网络经纪商。



1999年,高盛出价9亿来收购彼得菲的业务,但彼得菲要价30亿。最终高盛放弃了这个收购,花费5亿收购了当时的Blair Hull的自动化交易业务。
11
2007年5月4日,盈透证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在开市的钟声敲响后,他的公司被市场估值为120亿美金,成为当年美国第二大的IPO。
虽然盈透证券最低注资要求是10,000美元且不适合休闲投资者,但在国际交易和专业交易者所渴望的低成本佣金领域,盈透证券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而且盈透提供一个全能账户,客户可以在24个不同国家的100多个市场中心交易股票,期权,ETFs(交易所交易基金),期货,外汇,债券以及CFD(差价合约)。
总的来说,彼得菲的发明(不管是敲打键盘的金属塞还是窃取数据的传输线)引发了一场革命。
今天,60%的交易由电脑在无人实时监管或很少监管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彼得菲在华尔街演绎的故事是独一无二的。他不是有先见之明雇用程序员来扩充自己统治领域的金融大亨,也不是自学编程期待在金融市场获得优势的华尔街玩家。
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是个程序员,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就这样,彼得菲用自己的编程技能、数学知识和编写复杂代码的能力,创造出了分层算法,从而颠覆了一个对他而言很陌生的领域:华尔街交易所。
这种颠覆性的黑客范式在20世纪末风行于世界各地,并开启了21世纪:先是一个技术熟练的电脑代码和算法工程师对某一新的领域产生了兴趣,培养自身在该领域的技能,然后应用计算机科学,让代码片段模仿前人的操作,并战胜了无数的公司,破坏了行业标准,击败了行业的老旧势力,从而颠覆了整个行业。
11
纵观彼得菲的成功,他的成功跟他的心中没有任何条条框框很有关系,没有环境,他便创造环境,没有现有的工具,他便自己制造工具。
不受当时的技术和人为的监管束缚,一直专致于算法和交易技术,以及强烈的成功欲望,是他成功的原因。
一次在美国期权业的年会上,彼得菲得到了终身成就奖,以肯定他对美国期权行业的贡献。
会中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彼得菲提到运气,努力,和美国优越的创业环境。
对于一个经历过二种不同社会制度,在美国凭自己努力实现美国梦的人,彼得菲尤其感激美国对他的厚待,给予的机会,让他可以不用担心潜规则,不用担心自己财富的安全,可以日复一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得到了金钱上和名誉地位上的丰厚回报。
12
这几年,因为高频交易的兴起,新的一批人开始对传统的做市商产生冲击,彼得菲最近也在公共场合中抨击目前的市场结构和高频交易商。
许多高频交易商的回应是他们所做的和彼得菲二、三十年前所做的技术创新没什么不同,只不过现在彼得菲成为捍卫传统的既得利益者了。真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了。
来源:网络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2478
帖子:257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