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文章《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   2018-10-15 23:43   4806   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JeWelryC  3级会员 | 2018-10-15 23:43:04 发帖IP地址来自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流中"

某报记者潜入病房拍摄遗体确实是丧失道德人性冷漠的行为,但《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地等待着她的死亡》这篇文章对整个记者群体的拷问,却显得太过无知幼稚强词夺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大多数新闻都是悲伤的,绝大多记者面对它们时有着如常人一样的悲悯和痛心,但如果无法在现场控制这种个人情感,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信息,那不仅是对职业的失敬,更是对公众的失德。如果报道新闻时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甚至不进行报道,那信息要如何被传播给大众?如果记者在镜头前表露自己的痛苦或惋惜,俯下身子去安慰亲属,难道不是一种用悲情贿赂大众的猩猩作态,一种有违职业道德的极为不专业的表现?


如果记者及时准确地报道事件,让关心事件发展的人能尽快得到可信赖的信息,让人们因为这些信息而反思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让社会因为这些声音而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这才是记者的公益之心。相反,若是被情绪所绑架,或是用情绪绑架大众,则是这个职业里的短识者,投机者和懦夫。

记者当然必须有悲天悯人之心,但那都必须存在于镜头之外。我不知道这位作者是否真的是新闻从业者,若是,TA不应当拷问记者在镜头前的情绪表现,也不应怀疑记者在现场等待时的良心。

只要是新闻从业者,或读过相关传记/纪实/报道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怀疑。要知道,职业要求记者的所有情绪都必须隐藏在镜头之后,镜头只能记录新闻中的人与事;要知道,记者的职业生涯要多少次亲临现场,等待/寻找他们也不愿面对的事件,但正因为亲历,他们往往承受更大的痛苦和自我拷问;要知道,记者在现场等待寻找的不是一个噩耗,而是当悲剧发生时,能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大众;要知道,作为新闻人,情绪是这个行业的大忌,任何记者都不应用悲情贿赂观众,用悲情取悦自己。离开工作,你可以痛哭,可以自责,可以拷问自己的良心,但一旦你拿起笔/站在镜头前,所有的情绪都必须吞咽下去,因为作为记者,你拥有向大众传播信息的权利和义务,你站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对得起这个职业赋予你的权利,就必须给出信息--及时全面地给出准确真实的信息。


就姚贝娜的离世而言,报道这个信息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记者的社会义务,如果没有记者,喜欢她的人们如何知晓她的情况,如何送上惋惜与祝福?如果没有记者,人们如何通过这个悲剧反思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记者,人们又如何知道这个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在弥留之际仍亲口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造谣者可耻,但及时和真实的报道却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事件的真实情况。


凯文卡特因为拍摄秃鹫吃小孩背负骂名而自杀,尽管他解释当时的情况完全不允许他施以援手;柴静因为悲情的采访风格而曾被广为诟病,尽管那些被称为做作的镜头常常是摄影师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的。

这里只是举了2个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实际上记者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道德困境,无论冷静还是悲悯,总会收到骂声。记者们也总会遇到痛苦的境地,在镜头前忍住泪水,只有关上镜头才能宣泄各种惨剧带给自己的震惊和痛心。

非典时有多少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天井拍摄,为不健全的防护治疗措施而痛心,汶川时有多少记者夜里在临时居住点痛哭干呕,因为白天听到太多生命在呼救但记者却无法抬起厚重的石板,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逝去。只要去看看一些新闻从业者的传记随笔,就不难知道,面对悲惨的事件,记者们往往因为亲历,而比观众有着更大的悲痛,但他们必须忍受悲痛,极力自持,才能保证客观报道。

确实有些记者欠缺作为人应有的道德和怜悯,也许有人怀疑记者这个职业是否具备职业道德,是否具有社会公益之心。

其实,记者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和公益,就是准确及时地传播信息给大众。记者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就是准确,这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学生进入行业后学到且必须终身贯彻的的第一个职业准则。柴静的书里有句话很对:"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流中。"

我想,作为人也作为记者,只有在报道时对新闻中的事冷静客观自持,在镜头之外对新闻中的事悲悯痛心,才对得起自己做人的良心和肩膀上职业赋予的责任。
----------------------------------------

这世界上有太多误解,例如对记者的误解,可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的话还没有份量,但作为一个准新闻人,有些话不得不说,只是想发出声音,说说什么是新闻人真正的职业道德和公益之心,只是想起一句话"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流中"。
所谓撕逼,毫无意义。缺德者理当被指责,但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贡献不应也不会被时间所否认。当舆论从哀悼转为撕逼,民意便从理性走向愚昧。舆论每次撕着不同的群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个普通人的盲从,偏激,无知和攻击,只会将我们的社会一步步撕扯至分崩离析。
3#
芒果芋圆  3级会员 | 2018-10-15 23:43:0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忍看学校被黑。这篇文章转自“中传人生活圈”微信公众号,但是本校学生都知道此微信号为北京微动公司运营,与本校无关,此微信号中传学生从不关注。此号还曾经剽窃过师哥公司的作品,本校学生也因为这篇文章十分气愤。
新闻应评事实说话。为逝者默哀。
4#
烧酒小李子  4级常客 | 2018-10-15 23:43: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善待生命,不要消费死亡。

每一个瞬间,眼下与远方都有无数的人活着又死去。每个生命以及过程都是值得尊重的,包括活着和死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你之所以关注姚贝娜也是自认为与她有千丝万缕的寡淡联系。你说记者冷漠又无情像秃鹫般蚕食着她的死亡,没有人性,那你把他们批判一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真心的缅怀同样不是在借题发挥消费她的死亡,又与记者又何二般。说到消费死亡,就算你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记者的动机,那人家也比你这些键盘侠和看客消费的有职业操守的多。

再说说普利策奖的那副秃鹫,记录是他的本职,他那么做无可厚非,就算他当时救下了小女孩那还有千万次饥饿和千万个小女孩等待着他的无能为力。那么就算当时出手相救,有几分是出于救赎自我的不安又有几分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呢。

苍生渺小,先律己再责人。愿你仁慈宽容。
5#
琛琛  2级吧友 | 2018-10-15 23:43:0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的记者准入门槛很低,这注定了部分记者素质低下,但是这篇文章太过偏激,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是抱着“盼着姚贝娜的死亡”的想法才在病房外蹲班蹲点,大多数的记者还是在等一个结果,出于职业习惯,不管是好结果还是坏结果,只是想在第一时间让关心她、喜欢她的人了解她的情况。
我只想说,写这篇文章的人,不过是为搏人眼球的无耻之辈罢了。抨击假扮医生助理进入病房拍摄遗体我能理解和认同,但是抨击病房外所有的记者,恕我难以理解。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很对,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会做好自己的职业。
逝者已逝,生者便不要再扰她的安宁了。
6#
匿名用户   | 2018-10-15 23:43:09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匿名用户   | 2018-10-15 23:43:10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匿名用户   | 2018-10-15 23:43:11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不二  1级新秀 | 2018-10-15 23:43:12 发帖IP地址来自
记者们本身就是腐食动物和寄生虫,但是在生物链里又不能没有他们,这就是现实。
10#
匿名用户   | 2018-10-15 23:43:13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24326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