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和职业相关的情感耗竭并不是临床心理工作者专属的困扰,而是几乎所有行业所有职业的工作者都可能面临的难题。早在千禧年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荷兰等)就出现了与压力相关的员工索赔、心理健康索赔发生率急剧上升的现象,职业枯竭同时成为一个被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Freudenberger最早在1970年代提出“职业枯竭”的概念,当时他在研究中发现因职业需要直接与人打交道的专业工作者(如:教师、医生、护士、社工、警察等…)由于工作中需要持续的为服务对象投入情感、认知甚至是体力能量,很容易引起情感耗竭、心力疲惫和身体疲劳。题主问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也属于这类容易工作枯竭的人群。1990年代职业枯竭相关的研究和测量才普及到其他行业。
工作枯竭的本质是个体的内在资源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损耗衰竭,外在表现为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身体疲劳(physical fatigue)、认知疲惫(cognitive weariness)。工作中的长期慢性压力是导致职业枯竭的主要原因,这些长期慢性压力包括:定性或定量的超负荷、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参与度不足,以及社会支持缺乏等。其中人际冲突压力与职业枯竭现象高度相关。也有研究发现某些个人特质与职业枯竭相关,如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与高水平的职业枯竭相关,而坚韧这种人格特质则会减轻压力会职业枯竭的影响。
国内目前关于临床心理工作者职业压力和职业枯竭的研究并不多,主要也是从个人特质、临床心理工作特征和工作中所获得的支持三个方面来看问题,并比较一致的认为导致临床心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包括:
- 缺乏系统、正规的专业训练;
- 缺乏督导和其他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统;
- 缺乏职业继续教育;
- 工作繁重与工作中存在角色冲突;
- 工作缺少领导和政策支持;
- 个体特质原因,如自尊水平。
资源保存(COR)理论认为,个体能量资源的损耗与社会支持的匮乏高度相关,组织同伴支持小组是有效改善职业枯竭的一种方法,同伴间彼此提供信息、情感支持有助于补充个体损耗的能量资源。这种预防方式在欧美的教育机构和社工机构很常见,临床心理学家也常通过参加支持性连续团体、朋辈团体和督导等方式获得资源预防和改善职业枯竭现象。
贾晓明老师2001年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对于如何解决心理辅导与治疗工作者工作枯竭问题提出7条建议,是我看到的最完整和中肯的建议。我就直接分享给大家了:
贾晓明,2001《 关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枯竭问题及预防.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 以上回答希望可以供有需要的同行参考,欢迎交流讨论。
本问题由“东方明见干货小分队成员:程寅”回答~
参考文献:1.Freudenberger, H. J. (2010).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30(1), 159-165.
2.Schaufeli, W., & Enzmann, D. (1998). The burnout companion to study and practice: a critical analysis. Crc Press.
3.Burke, R. J., & Richardsen, A. M. (2001). Psychological burnout in organizations: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In R. T. Golembiewski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p. 327-363). New York, NY, US: Marcel Dekker.
4.贾晓明. (2001). 关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枯竭问题及预防.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
5.蒋奖, 李强, & 杨眉. (2004). 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枯竭(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8(2), 138-141.
6.甘怡群, 钱铭怡, 陈红, 张智丰, 钟杰, & 姚萍等. (2007).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心理科学,30(5), 1046-1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