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为网站的一个导航网址到知乎上来做相关调研的,得到了不少启发与帮助,另外借助自己近3年的财经网站工作经验,4年财经大学狗,手上终于出了一些成果,现在分享给大家:
由于题主提供的信息少之又少,不明白是外行想入门金融行业或只是感兴趣随便读一读。
金融学
无论如何,首先还是得搞清楚,金融行业目前主要分三大块:银行等存贷机构,证券机构或者保险机构,(当然也还有我这样的研究这些机构的财经领域工作者)所以这里劝想入门的小伙伴们一句,入门的话还是先想好往那块发展:
一、先了解金融市场
这个名词在百科或教科书上都有较严谨正规的解释,但如果要我跟一个外行的或刚入门的说什么叫金融,我会找通俗易懂的来说:
1. 一句话来说,其实金融就是金钱的搬运工
2. 金融就是平衡和调整时间序列上的风险和收益,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时间序列上,不同的时间点的不同事物有不同收益水平和风险水平,例如有人有钱没处花于是存到银行(比如普通老百姓),有人着急要钱买原材料生产(比如各种企业)等等
3. 所有金融行业的人,都是这个金钱转移环节上的一名小工人,了解金融市场就是为了了解各种金融机构在这之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再研究金融市场中的各种工具,债券,股票,期权期货,外汇,掉期,学习这些金融工具能帮助你了解如何更好更快更精确的把钱进行转移。
4. 金融通过买卖、协议买卖、协议风险互保等等金融手段,把这些收益和风险联系起来,或者把原本的联系关系调整,所以在金融领域里,你要对第三点中说到的各种金融工具“知其所以然”,懂得理论,但更要贴合实际。
5. 针对第四点,譬如你做金融的股票市场,你投机,则是看中了未来某股票的高价格,并且通过买入的手段,把未来高价格带来的收益调整到现在实现,你投资,那么你看重的就是股票的高收益高分红等因素;如果你做金融的保险,那就是把同行业或者同区域或者同社会的人们的风险联系起来,并且把与之相对的收益(损失)也联系起来;同样的 财务 银行 货币 税收 基金 大宗交易 会计 这些都是金融的范畴 同样是风险和收益的调整而已
二、金融学入门书籍——构建金融知识框架
同样先一句话总结:最好能从基础的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金融市场等教科书开始学
1.首先是大多数行业人士都会为你推荐的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很多人真正读懂西方经济学都是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始的,因为有趣、易懂,“十大经济学原理”令人印象深刻,当年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时感觉经济学像个严谨的老学究,读曼昆的就不一样了,像个会讲故事的朋友,即使不从事金融行业,相信你也会喜欢上她的。这绝对是一本让人拿得起,放不下的枕边图书。如果学金融,估计很少有不读这本书的。
2.关于银行:推荐银行: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几个版本差别不大,中英文的都有,是金融专业本科生入门必学教材,在大学里一般课程设置为“货币银行学”
3. 关于证券机构:《证券分析》可以一读,机构里搞股票的较多,《股票作手回忆录》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重点是培养股票操作的思维,并不能作为什么金科法宝
4. 关于保险:保险《保险学原理》没有特别推荐的,只要是重点高校像人大,上海财大等出的都可以看,保险学基础主要是法律,保险中的基本经济关系看一下都会懂的
书本暂且推荐这么几本,贵在精不在多,重点是消化,并在脑子里形成自己的几本框架
三、财经期刊和财经网站——量的积累
名词概念、市场法则、行业特点等搞清楚以后就可以阅读一些杂志、期刊和财经网站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并在知识容量上达到一个积累
以下是我认为做的不错的期刊杂志,分享给你们:
首先,《第一财经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入门, 轻量级, 适合非专业人士的财经普及类杂志;;
另外,《财经》杂志和《财新周刊》,《财新》是由胡舒立离开财经团队后创办的,这是个牛逼的财经主编,感兴趣的自行百度。(这两个杂志是比较严肃的财经刊物, 报道的也都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事件或对象,业界评价《财新》略胜一筹);
还有就是《Value价值》 《Money+》 《哈佛商业评论》模仿外媒思路,可以一读;
喜欢证券的朋友,三大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必不可少。
以上,传统的媒体我还是建议从事财经的朋友或准备入门的多多阅读,不同于现在的互联网快消文化,这里的每一个基本概念,每一条专家评论或者每一篇行业分析都值得你字字斟酌,更能直接为你所用。
关于财经网站的分享:
1. 国内财经新闻网站:
和讯、东方财富网、几大门户网站(腾讯 新浪 网易 凤凰)财经频道
以及上述的杂志都有相对应的网站
2. 国外财经网站:
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路透财经、彭博财经等,英文不好的可以阅读对应的中文网站,但质量相对原文网站差一点
3. 财经论坛等:
知乎、天涯、豆瓣等知名论坛的财经话题区,还有专业的财经论坛雪球网,大神很多,混迹久了,能学到不少干货。
4. 政府网站类:
银监会:监管信托,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
证监会:监管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一些关键的消息
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
协会类: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信托业协会等;
财经网站很多,要将碎片新闻整理出有效信息,首先得注意量的积累。新闻不需要细嚼慢咽,只需了解重要资讯,所以首先你阅读的量得上去,否则别谈理解运用。
如何找到这些网站,给你一个网址导航,我个人主导,网站做出来的,内容很全财经网站大全|财经微信公众号_云掌财经网站导航
四、掌握一些技能
1.考证
从业资格:
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分经纪、公估、代理三种,代理最容易),期货从业资格
理财类:
金融理财师AFP,国际金融理财师CFP(AFP的进阶版)
保险类:
寿险管理师、寿险理财规划师、员工福利规划师(这三个是同一考试的三个不同方向),保险精算师FIA,北美精算师FSA(高富帅)
证券投资类:
证券经纪人资格考试,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CIIA,保荐人资格(后三者都是高富帅的同义词)
风险类:
风险管理师FRM(高富帅,还有个中文版CFRM)
专业支持类:
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高富帅),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司法考试),注册资产评估师CPV,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
2.把excel学好,熟练运用数据网站
无论你具体进入哪个金融子行业,基础工作无非就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并且金融行业涉及到很多统计、财报、数据等,所以请把Excel学好用好,如果不是金融工程向,可以不学VBA或者只简单了解。但基本的操作和函数都要熟练掌握,Excel的功能很多很强大,熟练运用好在这个圈子里一定很受欢迎。方法是多去些从业人员探讨的论坛,下载人家的表格,弄清楚背后的功能和逻辑,另外PPT也很重要
五、工作或实习
一句话前提:如果有人脉,在这一行好混很多,反之,那就要加倍努力并且能力超群
1. 刚毕业或还未毕业的学生,只要平时留意一下银行招聘信息或相关实习机会,一般面向社会招聘的人员,学历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的,做一线临柜肯定没什么问题,如果进入了再想换岗位,就要在行里多学习吸取经验了
2. 社会人士想转行,感兴趣并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是前提,考证是手段,最后混到那一步,凭本事。
关于经济学
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各行各业尤其投资者群体中已经越来越流行了,比方说很多投资者都试图通过学习经济学规律来更清晰的掌握股票、房产、债券的投资策略,来管窥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的运行动态,或以此更清晰的研判政策制定者的思路。
一、推书前先说几个必要性
1. 非经济学专业有学习经济学的必要性 经济学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既不属于物理范畴也不属于生物范畴,而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这就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它能解释为什么美国人更加富有,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物质财富的生产。但是不同的社会组织方式,不同的人际关系安排,生产财富的效率是非常不同的。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组织,实现高效地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经济学就是让你掌握分配稀缺资源的能力,同时学会理财,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2. 中国人更需要学习经济学的必要性 国外的个人投资者,往往并不需要专门补充经济学理论。一是因为他们童年是在商业化的大环境中成长的,而我们的投资者则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中成长的,对很多经济问题缺乏直观的体验。二是国外的教育体系中包括经济学的内容,亚当斯密或者凯恩斯等的基本思想是在少年教育阶段就有学习的,而我们的投资者学的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那一套。这些都是差距,也是你需要学习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原因。
3. 投资者需要学习经济学的必要性 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关于金融投资这一块的,接触到很多投资者,坊间流传着这样几种观点:观点A,经济学是专家才要学的,我们听专家的观点就行了,naive;观点B,很多经济学专家炒股都亏,学经济学没用,我可以说我们云掌财经的专家们,每个月度大会上的股票收益都是转的,不过有多有少而已;观点C,经济学太难太复杂,我又不是这个专业的,没时间没精力,首先经济学并不难,其实学好它你终生受益。
二、言归正传,经济学入门书籍推荐
1. 我的建议是先读经济思想史,而不是直接就读金融类的教材。经济学不像自然科学,直接吸收最先进的成果即可,先读一读近两三百年来的经济史,捋清来龙去脉,既可以打一个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增加成就感,一看就懂。
书的话:可以看《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经济思想史》(斯坦利·L.布)
2. 对经济史了然于胸之后,相当于在自己的大脑中搭好了书架,现在就可以往里面填书了:
入门书籍当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很多人真正读懂西方经济学都是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始的,因为有趣、易懂,“十大经济学原理”令人印象深刻,当年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时感觉经济学像个严谨的老学究,读曼昆的就不一样了,像个会讲故事的朋友,即使不从事金融行业,相信你也会喜欢上她的。这绝对是一本让人拿得起,放不下的枕边图书。如果学金融,估计很少有不读这本书的。
经典读物——质量很高的经济学教材
《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萧琛译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这本《经济学》,真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不说别的,单说出版次数吧,它自1948年初版以来,已经再版到了第18版了。该书作者萨缪尔森,是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本书早年的中国读者,有的已经成为了大金融家,有的成为政策制定者,还有的成为了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授。
另外,还有一本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著的《经济学》,本书与萨缪尔森版《经济学》不同的是,本书重视不完全竞争和信息经济学,且加入了一般教科书中没有的“博弈论”一章。
财富从何来?——亚当斯密《国富论》
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不读《国富论》,你不会了解资本主义。财富从何处来?又根据什么在人群中自发分配?经济臣人的理性之作,一读就令你恍然大悟。
有了最基本的经济学基础之后,现在可以往书架上放金融学的书籍: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2,法博齐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
3,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 (这本书非常好)
学习这些书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根据自身情况,慢慢进阶
理论用于实践——投资
1,约翰·赫尔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
2,博迪 《投资学》;
3, 弗兰克K赖利 《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
三、有意思的的经济学读物
通过讲故事、模拟场景、段子等情景,讲经济学与日常所闻所见紧密地联系一起,让普通大众对经济学离开枯燥的偏见,为经济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兴趣基础。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常常偏离理性,远非你想象的那样完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尔洛夫、《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联袂推荐。
长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亚马逊网站畅销书排行榜。
《内裤从哪里来》
新西兰作家乔·本尼特在新西兰的商店买了一包5条装、价值8.59新西兰元的内裤后,长途跋涉来到中国的一片棉花地,然后把身上的衣服脱掉,只剩下一条中国制造。
为了解内裤如何从棉农到织布工,从橡皮筋厂到制衣商,从出口公司到分销商,漂洋过海到达欧美消费者手中,乔·本尼特两次到中国,探访了上海、泉州、义乌、温州等地的工厂,甚至新疆的棉田和泰国的橡胶树。对本尼特来说,此行的收获并不仅仅是“这包内裤的成本有多少”,还见到了一个让他吃惊不已的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因此也有了这本《内裤从哪里来?从一包内裤看中国》。新华网评价这本书说:“中国内裤让新西兰作家大开眼界。”
《麻辣经济学》
为什么古代婚姻一夫一妻多妾,现代婚姻却一夫一妻?为什么美容院小姐拿分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为什么畅销图书打折销售,火爆影片却加价放映?为什么KFC先付钱后用餐,一般饭店却先用餐后付钱?
为什么美女更爱打扮,而剩女却越来越多?为什么易中天能成为“学术超男”,凤姐能一夜走红网络?为什么站票与坐票享受不同,价格却相同?为什么年夜饭价格大涨特涨,春节票价却纹丝不动?
诸多出乎意料的事件,其实皆与规则有关。现象当中存在非常规则,规则之下产生异常现象。经济学从利害角度理解人们的选择行为,利害不同,选择不同。规则影响并决定着利害,规则变化,利害变化,人们的选择行为也随之变化。
《快乐上班的经济学》
《快乐上班的经济学》是一本非“他”视角、即站在“消费者的视角”了解身边的“商品价格及服务”的经济学入门书籍。
《快乐上班的经济学》为我们揭开经济规律面纱的“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问,而且时常还能帮助我们防止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失败。
也就是说,虽然经济学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问,但许多年轻人在没有学习它的基础上就开始了工作,因而非常容易被经济活动中的惊涛骇浪所吞没。
《牛奶可乐经济学》
弗兰克(Robert Frank)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畅销书,也是潘大专为女性读者推荐经济学参考书。这本书从牛奶与可乐包装的不同说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在国外就非常畅销的书籍,在今年初被引进国内后,连续多周出现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中。该书面向女性市场,通过女性朋友关注的模特、打折、超市、酒吧等方面的案例,讲述经济学故事,值得女性朋友一读。
《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贵?》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呢?如果你加以思考,反复地思考,你就会知道答案。在《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贵?》一书里,你将发现令人吃惊且复杂的真正原因。麦肯齐教授妙笔生花,让你乐在其中,获益良多。任何人,不管你是否有经济学学位,只要有一把椅子,一颗好问的心,你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妙处。“纽约时报”2007年通俗经济学畅销书
同理,杂志和网站参考上文金融领域的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