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当从甲午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戴元红   2018-10-2 00:54   4439   7
2014 年是甲午战争 120 周年。中国应当从这场 120 年之前的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分享到 :
0 人收藏

7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匿名用户   | 2018-10-2 00:54:27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huang liu  4级常客 | 2018-10-2 00:54:28 发帖IP地址来自
前言--------不知何以为兴,焉知何以为衰


  近来的东瀛,热闹得很,修宪称军喊万岁,眼花缭乱,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鬼畜米国在四岛上空投了什么兴奋剂、搞了什么生化试验。说起来,战后的日本,脑子里叨念着“皇国”、“皇军”可是好几回了,世人通常把它怪罪为“军国主义思潮”,不过在我看来,这只缘于一个因素,或者说四个字----------“刻舟求剑”。
  在日本人眼里,古代的“神国史”不算,自打近代以来,真正舒坦的只有明治时代-----大正这个呆子治理下的脚盆鸡有了皿煮,可也来了贪腐,经历过的人都骂那是最黑的时候;昭和就不提了,亡国之君有什么可说的。还是明治大帝那光景好--------人才辈出、国威赫赫,打哪儿哪儿服、做啥啥成,几十年把日本从半殖民地搞成世界大国,简直是开了挂啊!自打明治以后,日本人一过得不舒服,就想去找明治大帝看看有木什么精神遗产可挖---------上世纪20年代末,日本人觉得那些鸟政客贪污腐败,弄得国内贫富差距太大,想出的法子是什么?读《古事记》、读西乡隆盛等维新三杰的传记,说白了,就是找明治去;后来到了90年代初,人陷入“失去的十年”,NHK拍了什么纪录片-----------关于“明治人”的,还是找明治。要说现在的日本人想着天皇元首制、想着国防军、想着“帝国”全是因为军国主义,那倒真有点冤枉人家,人家就是想重新过得舒坦点,好像只要人人学“明治人”,日本就又能冒出一堆伊藤博文、大山岩、东乡平八郎来,又能“心想事成”地过上好日子。
  遗憾的是,这其实只是“刻舟求剑”而已,没有战略头脑的鬼子从来就不知道:他们的崛起,从一开始就是非常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和科技背景下的“历史插曲”;他们的的确确只是因为中了一张“历史彩票”,所以才有了那100来年的“大日本帝国”风云;“明治人”只是他们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还是那占比不太大的一块;他们只看到自己因战而兴、因战而败,只看到30年代的“失策”,而不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从他们崛起的那天就定下的宿命。
  一切的一切,都还要从大家在研究这段历史时不那么关注的一个盟约------英日同盟开始说起。

一 万里之遥,疆土怎保?----------约翰牛的忧虑
  为什么要说起英日同盟呢?因为事实上,脚盆鸡能有当年,完全是拜大英帝国的霸权所致。 龙腾网 龙腾网 - 倾听各国草根真实声音,纵论全球平民眼中世界
  我们一起来重新回顾一下19世纪的风云激荡吧,19世纪是殖民主义的时代,用彭总的说法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到欠发达地区,“架起一门大炮,就能统治一片土地”,整个世界都是英、法、西、俄等资本主义强国跑马圈地、违章搭建的大园子。为了殖民地,这些哥们也没少开架,鸦片战争等欺负发展中国家王公们的仗自不待言,从七年战争到克里木战争直到二战,这些哥们自己也没少火并,更没少黑吃黑(普法啊美西啊,大家都懂)。在这些“道上中人”里,地盘最大、声名最响的,莫过于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约翰牛了。
  现在让我们坐在19世纪唐宁街的首相官邸里,以大英帝国首相的身份站在大英皇域图,哦不世界地图面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完成19世纪大英首相的任务:拓展并确保大英帝国的全球原材料来源和市场,或者直白地说,是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即半殖民地)。
  先来看看欧洲,请记住,直到19世纪末以前,欧洲大陆基本没有汉斯喵什么事儿,汉斯喵那旮旯主要是充当战场的,当时制霸欧陆的是高卢鸡和KUMA熊,而这两家共同的特点是陆军NB,“左拿帝右彼得”不是假的,盎格鲁撒克逊这帮海盗,玩海战那是一个溜儿,要他们在陆地上玩命,自古证明是不怎么行的(要不英法百年战争怎么最终被法国佬赶回去了?),能为联军贡献一个威灵顿,那就真心了不起了,全世界没听说过陆军要学他的。但为了确保欧陆上不出现又一个“罗马帝国”,他们需要始终保留多数主力军,用来准备随时在高卢鸡和KUMA熊之间插一脚。同时鉴于欧洲是那年头的第一世界,各国造船能力都不错,又是自己家门口,英军始终在家门口和地中海保有相当实力的海军力量。 龙腾网 龙腾网 - 倾听各国草根真实声音,纵论全球平民眼中世界
  再来看看非洲,非洲这些个只会用飞梭和竹枪的土人,不足为虑,但非洲一方面是重要的矿产和人力资源(黑奴们在控诉)产地,更重要的是距离欧洲近,在那个没有灰机的年代,这个地理优势可以说非常重要,而距离欧洲近,就意味着第一世界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比较容易抢,所以在非洲,尤其是北非,英帝国也保有相当之军力,同时别忘了,在没有苏伊士运河的时代,好望角就是两洋唯一的沟通点,所以英帝国在南非要费尽心力打布尔战争,也因此好望角也是英帝国海军重要的活动据点。
  然后来看看西亚,要说近东有什么牛国,那是扯淡,奥斯曼土耳其早就不行了,阿拉伯国家那会儿还不是狗大户,都啃沙子放牧呢。不过那地儿倒是三大洲通衢(所以别以为“横跨几大洲”有啥了不起,就近东那旮旯,只要欧洲占个角,埃及占个角,西亚占个角,那就妥妥的“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来着),又能堵住KUMA的出海口,所以那里也向来是英国陆海军布置的一个点,从克里木战争到一战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这个旮旯和老毛子没少打,火鸡还雄起过一次(就是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现在我要郑重推出英帝国在东半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中心”和“基本点”-------印度和新马。说起来英属印度那真是个奇迹,大英帝国万里之遥,就凭那么十来万号人,加上一些“土兵”,居然真能把阿三这个上亿人口的民族控制得服服帖帖的,实在是不知应该佩服约翰牛的手腕还是哀叹阿三哥全体兜里没蛋。不过从全球战略来讲,为了这颗“英王皇冠上的宝石”,大英帝国基本耗尽了自己在亚洲所能投送的陆军兵力。而新马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天然良港,自然成为了英帝国远东海军的最佳活动据点(其实更好的是印尼,不过那是荷兰的地盘)
  最后让我们着眼于东北亚,看着富饶广阔的东亚大陆、大西洋与之相比只能算“游泳池”的太平洋,问题来了------------
  ① 大清国固然是一个一打就腿软的主儿,可是大清的腿好像也不像阿三那么软,这不,前一阵儿,法国的茹费理刚就因为广西那破事儿,走人了;大清光靠两门炮,还真吓不住,不能指望大清老老实实照看英帝国的利益。
  ② 上大清的欧洲国家着实不少,英法西葡美洋洋不缺,更可怕的是东亚大陆直接和俄国接壤,在西欧和KUMA打也不敢说自己就占便宜,万里之外,陆上怎能和KUMA战痛快?
  ③ 太平洋那么大,大英海军虽然NB,也就那么些船,西欧非洲南美全部要罩着,还有东南亚,饶是大英海军世界第一,又哪有那么多船、那么多海员,能给你照看太平洋上的权益?

所以,对约翰牛来讲,在它自己无力照看亚洲权益的情况下,它迫切需要找一个“利益照看者”,或者说一条忠犬,为它照看在东亚的利益,防止法、俄做大,防范中国作为一个亚东大帝国爬起来翻身,同时又不会脱离英国的控制而挤压英国在东亚的利益,具体而言,它需要这样一个国家:

  ① 国土不大不小,既不能因为太小而全无力量,又不能因为太大而具有完整的自给自足的物质基础(英国看不住美利坚,说白了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没人希望中国统一发展,原因也是如此)
  ② 人口不多不少,能正好养得起一支能与远东俄军、清军保持平衡的陆军和能够压制俄国太平洋舰队、牵制法国远东舰队的海军,并且能够支撑为了培养这样一支军队所需的必要重工业以及轻工业,如有必要,最好该国轻工业正好能满足英国在东亚所需低端工业产品,同时最好不要与英国工业发生竞争。
  ③ 从民族性来讲,能够服从英帝国的安排,能够接受自己成为英帝国全球霸权中“爪牙”的身份。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明白了,这是什么国家了。没错,它,就是日本。许多中国人都不明白,日本这么个小地方,在鸦片战争后不久就被美国叩开国门,还挨过九国海军联合炮击,怎么就不像缅甸这种国家被吞了呢?甲午海战,明明是大英的民船吃了日本海军的炮子,怎么大英不但不吭气,还给日本发贷款呢?现在大家要明白:
  日本能在黑船事件、九国海军炮击下关事件后还能保持独立,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走上富强,固然有明治维新和“明治人”搀和,更重要的因素是它在中国沦为列国跑马场、全球霸主英国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口限制无力在东亚投送和保持控制东亚大陆和太平洋所需力量的背景下,被全球霸主“钦定”为英帝国在东亚的爪牙,甲午战争是英帝国给自己的狗喂食,日俄战争则是日本这条英国的狗忠实履行其在亚洲的使命,阻挡俄国扩大在亚洲势力范围。

二 从“三国干涉还辽”到“朴茨茅斯条约”,看约翰牛的狗链
  日本是一条狗,不过非常遗憾,它从来不是英国佬庄园里温顺的贵宾犬,而是一条恶狗。从一开始,日本的国家战略就和英国为它打造的角色相冲突的---------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上奏《外交政略论》,认为:“国家独立自卫之途有二:一曰防守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二曰保护利益线,不失形胜地位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土是也;何谓利益线,同我主权线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而他那条“利益线”显然就是要以日本为中心,扩张殖民利益,这就势必要排斥英国在东亚的权益。既然如此,为何英国还敢“开闸放狗”呢?这就涉及一个日本精英们-------包括那些“维新志士”们从来没看明白的、最终把日本坑死的问题----------资源。
  统管十九世纪的东亚,不难发现,老谋深算的英国充分吸收了咱老祖宗“守险不守陴”的智慧,表面上看,英国东洋舰队基地在新加坡、陆军主力分别集中于印度与新马,似乎把东亚这块肥肉拱手交给了日本这头恶狗来看,其实他们早就给日本套上了狗链,那就是资源。英法两个老牌殖民强国在进军中国的同时,独霸了东南亚的热带专属战略资源-------先是橡胶,后来还加上石油。北边倒是有油,不过您得去问KUMA要。而铁矿等资源主要在华南,正好又是大英的势力范围。同时,日本彼时军事工业还是进口为主,钱都是英国银行贷的,我一停贷,你就要抓瞎。这样一来,无论“大日本帝国”在东北亚多么耀武扬威,敢不听大英帝国?嘿嘿,给你断战略资源,看你能混多久?想战?陆上你想达到北京容易,想一口气打到华南可就难了。后来昭和时代中日军力比有史以来最有利于日本,皇军也不敢说就把华中华南全摆平了,何况当时?要说海上,你稚嫩的皇军海军,船还主要是从我这里买的,和我远东舰队玩?就算你把它磕了,我援兵也来了,你就等死吧。 英日盟约对日本来讲,就是一条绳子--------服从英国时,它可以拿来用,方便自己;如果它吃了豹子胆,敢和英国磕,那这绳子就会困住日本,让它老老实实服从英国利益。

在英日同盟的存续期间,日本两次被这根狗链子捆了一把:
  第一回是“三国干涉还辽”,这事儿大家都清楚,俄法德三国看着日本要独吞辽东,觉得日本做的太过,于是一面外交抗议,一面德、法出装备(给大清),俄国出人(25000多远东俄军),准备和脚盆鸡玩一场。当时脚盆鸡想到了自己的干爹英国,结果呢?“英国照会日本说:‘英国对日本抱有最诚笃之友情,同时也不能不考虑本国的利益。因此不能应日本之请而援助日本。’”历来许多人的解释是英国怕三国,但我们可别忘了,在远东英日陆海军实力加起来,对法、俄可以说构成绝对优势,汉斯喵彼时在亚洲连个立足点也没有,只能派船跟着打酱油,而且如果能够借此机会驱逐除日、俄(因为太近)外列国在华利益,对英国而言也是很大的利好。所以英国不让日本出头,绝不是怕了三国,而是另有所图,其所图的,就是防止日本吞下辽东、推进到满蒙后成为控制不住的恶犬。
  第二回的“朴茨茅斯条约”就更明显了,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人憋不住这口气,和俄国在中国东北明争暗斗,终于又搞了一架,这就是日俄战争。说起来日俄战争虽然是日本为了自己打,但客观上也是日本在履行自己作为英国在远东看门犬的责任,可是后来英国人就发现日本干的不对头了,尤其是在奉天会战以后,看样子日本是想把满蒙给独吞了。说起来沙俄时代KUMA熊还真就是个泥足熊,工业水平本身就不行,组织能力更是一塌糊涂,军队居然没有密码,一战开初就有过士兵木棍冲锋这一出。要是日本忍一忍,真把KUMA给赶出去也说不准,可日本还真就没法忍了,怎么回事儿?说白了,就是个钱的问题。根据学者研究,日本当时46%军费来自英国贷款或者在英国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说白了就是英国人养着日军。而日本如果真的把俄国人给赶出去了,将意味着什么呢?英国没有余力投送到中国大陆了,俄国又被赶走了,法国和汉斯喵也没有立足点,中国就成了日本口中的肥肉,这是英国不能容忍的。所以英国佬伙同美国资本家干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儿---------停止贷款、不买债券。你大日本帝国要自己玩去,爷我不撒钱了。只一招,就只这一手,就让明治的日本停手了。要知道,当时多少日本人等着占了全辽东以后抢来的战利品啊!为了合约的事儿,日本人都闹出日比谷暴动了。你要说“明治人”比“昭和人”聪明在哪儿,也就聪明在这儿:要搁昭和,桂太郎、大山岩一干人等早就被天讨了,而明治人虽然国内吹嘘自己是“大日本帝国”,出了门还是知道自己就是一条狗的,还懂啥叫“见好就收”。

阶段小结---------日本崛起的四个条件
  综上所述,日本的崛起需要四个条件:

  (一)中国的虚弱,如果中国不是一个虚弱的国家,那么日本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市场,都没有拓展的空间,能做一个中等国家,那已经是祖上烧高香了。
  (二)多个强国争夺东亚,如果某一个中日之外的强国已经取得决定性优势,那么就不再需要日本了。具体到明治,如果说俄国直接占据了东亚,或者英国有余力控制中国,哪怕只是扛住俄国,那么日本妥妥的被殖民。
  (三)存在可以依附的域外强权。首先,必须要在域内存在域外强权,因为域内国家不会自己为自己树立强敌,只能指望域外国家。其次,该强权必须能与地头蛇对抗,如果该强权无法给予日本支撑,那么日本不但接不到血管,还很快会被砍掉。
  (四)必须有可能在日本和东亚其余国家之间存在“代差”,也就是能够碾压。因为日本本身国小民寡,如果不能形成足够代差,则力量对比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中、俄等过相比。而明治时代日本对中国形成完全碾压,对俄国在远东的势力也形成代差优势(俄国远东落后而日本则发达、俄国组织系统混乱而日本组织精良)。
4#
王恩泽  2级吧友 | 2018-10-2 00:54:29 发帖IP地址来自
关于甲午战争   如果想了解,推荐去看看罗辑思维的两期节目《甲午悲歌》,一共两期,分别从中日两国分析了,里面有很多当时的细节,也有一些针对史料的辩诬,尤其是针对丁汝昌。我想这些辩诬工作已经有人做了,查查并不难,如果还说丁汝昌什么瘾君子一类的话,那真的是辱没了先人。
节目给出的结论也不那么苍白和廉价。
5#
王不知  3级会员 | 2018-10-2 00:54:30 发帖IP地址来自
没人邀,厚脸皮的答一发。吸取教训未必就能不蹈覆辙。120年前的耻辱,即使一样的输他一次,也未必会坏过上一次的结果。因为那时候,土地和银子是国与国之间的诉求。现在土地,放眼国际,真没谁会对它感兴趣。蕴藏的资源,用钱买就行了。现在的钱,都是纸,印的!没数!小日本,二战前的国际政治地位能有现在高?显而易见,利益条件变了,利益锚定物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说,总结上次的经验教训,未必有用,如果非要总结,方向上也得是深层次的。总结出来,别乱讲,自己明白得了。
6#
Decode  2级吧友 | 2018-10-2 00:54:31 发帖IP地址来自
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就当时政府高层的那群sb蛮夷满清贵族以及中层基层烂到骨子里的腐败无能,估计给军队几台高达加上天顶星级别的科技还是输!
7#
万俟蓝  4级常客 | 2018-10-2 00:54:33 发帖IP地址来自
甲午之前,就是近代中国很著名的全国性山寨运动-----洋务运动,从政府到民间,企图在维持着腐朽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的基础上,用西方工业化进程取得的成果来改变国家实力,其实,这场运动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只不过当时的人们都在做着一场山寨救国的梦,而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我们提前清醒了。当然,二战后,日本的快速发展考的也是山寨,但是,他的政治条件要远强于当时的清政府。山寨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创新业绝不是凭空创造。就像格力广告说的那样,掌握核心科技!在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的发展就是创新,不能掌握核心科技就是山寨。而核心科技更重要的是人才,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我们不可能靠着顺应别国发展的老路,或是靠别国援助来实现国家的真正发展,尤其是对于工业体系来说。
8#
zhtong  1级新秀 | 2018-10-2 00:54:35 发帖IP地址来自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打开过门,1853年黑船时间日本打开国门。今天中国的教科书依然是受害者心理,我们被侵略,我们被侮辱。日本给佩里在登陆地竖了雕像。长崎嫖妓事件大清欺负日本明摆着。七八年后甲午海战。民族心态决定一切,今天才刚刚有了航母,没玩两年呢就和日美叫板,呵呵呵,日本,唯一一个在太平洋上很美军决一死战的国家,美国?二战结束包括护航航母一百多艘,居然今天也有人贱贱的觉得可以抗衡美国了。三体其实说的明白,自由社会才是科技军事进步的先决条件。违反法则能猖獗一时,终将被灭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