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党们家庭经济条件都很好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22   4670   10
听人说过,三分之二的出国党家里年收不到20w人民币。我听了就挺有兴趣。现在大三,周围不论是一线城市的,还是三线城市的人,都有留美意向。可现在申请奖学金又不容易。好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56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要比穷,在座的各位恐怕都要输给在下了。七八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曾经纠结过,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到了德国。读了其他的答案,不管是说穷就不要出国的还是现身说法十分励志的,我都觉得好有道理。在我很迷茫的时候就在网上拼命的找答案,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历。我的经历不值一提,还是写下来,也许对同样迷茫的朋友有点参考意义。

具体怎么穷的就不说了。直接说我觉得对我帮助很大的一些技能吧。
我大学毕业去的德国,本科四年在上海。从大一开始就做着两份以上的兼职,学校食堂,学生社区,或者家教,节假日不定期发传单做促销,假期回家的话继续做家教。
所以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学习不突出拿不到全奖,但是又想出国的同学,可以在出国之前先试着了解一下自己的自力更生能力。
我当时家里只能给我第一年的保证金,大概六万多不到七万,其中两万多是我大学剩下的奖学金,机票,学德语,自己申请学校,签证。。。所有的钱,都是我自己大学奖学金以及打工各种的收入。
补充一点,大学在上海,消费高但是我很节省,每年奖学金助学金也挺多的。比如大一的新生入学奖学金,每年都有的励志奖学金,考试成绩比较靠前学院里的奖学金,助学金每个月都有,这些七七八八加起来很多。另外还有针对贫困生,上海这边还有很多一般同学不知道的奖学金,我本来也不知道,辅导员知道我比较困难,学习也还过得去,所以会让我去申请。话说感谢辅导员,上海这个城市其实相对来说很公平。宿舍阿姨经常会给贫困生发优惠券,车票补贴,水卡,还有时不时的节假日补贴,我读大学之前不知道有这么多的好处。外加我不论严寒酷暑都会去兼职,每个月几百块一千块的收入,读到大三我已经存了很多钱了。好几万吧。
所以前期学德语两万多的学费,办理留学材料大概花了五千多,审核就再上海所以省了去北京的路费,另外还有护照签证申请学校的邮费机票各种乱七八糟加起来,前期准备保守估计需要五万左右。
可能有更节省的同学,但是新东方学费从零开始学就是要那么贵啊!而且还是一次考过了不需要刷分。德国留学审核材料公证翻译也很贵,好几千。然后全程自己做,省了中介的费用。外加当时极其便宜加税2280元马航上海飞德国的机票,我到德国之前大概已经花了四五万了。幸好大学里各种奖学金很多,热爱赚钱的我打着两份以上的工,家教50一个小时,我带过很多学生。看起来收入不多,几年下来生活费都解决了还存了一些。
客观的说,我虽然穷,但是学习还过得去,没有前期奖学金作为支撑,根本没法学德语申请学校。
奖学金的话,除了大学里的,高考之后县里给了两万多,市里也给了两万。粗粗估算,奖学金补助还有我自己的兼职全部加起来应该快十万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穷不是不可以出国,而是要看你除了家庭情况不好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筹到钱。
钱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就是语言和申请学校。语言我挺努力的,所以很顺利。现在还靠着德语英语做翻译赚钱。申请学校需要平时成绩各种,网上都有,照着来也很容易。
真正的困难从到了国外开始。
德国之前公立学校免学费,每年再存8000多欧的保证金,人民币六万左右。这个保证金就是你在德国基本的生活费用。如果不是在慕尼黑这样的高消费城市,在小城市,其实还是够的。
我拿到了精英大学的录取,但是一看,太特么贵了,我在所有的学校里挑了一个生活费相对便宜的。为了这个放弃几个德国的名校我也很心痛。现在想想简直愚蠢!其实所有事情到了紧要关头总是会有解决的办法的,我现在很后悔。
所以到了德国之后要解决的就是每个月的生活费。半工半读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首先如果你是男生,那好很多。因为男生普遍体力好一些,刚刚开始如果去中餐馆或者工厂干活都可以赚到钱。不过我的经验是,就算是大家看不上的血汗工厂中餐馆,也不是你想去打工就能去的。工厂什么的,对于刚刚到德国的人也不太好找。
我比较幸运,找到一家德国餐厅,大厨在日本住了很多年,女朋友是台湾人,所以在众多申请者里选择了同样是亚洲面孔的我。工资是最低工资八欧,每个周五下午,周六,周末我都会过去。一个星期赚200欧左右,一个月800欧。生活费完美解决。
但是我从小就会做饭,刀工也很好,干活很麻利,当时不停的有人来试工,老板还是留下了我。刚刚出国找一份工作不是很简单,长期做下去也需要用认真的态度才有保障。
如果你生活技能比较欠缺的话,那出来半工半读真的会非常辛苦。我从小习惯做的事情,大学也打着几份工学习也还行拿奖学金,所以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是常态,并不觉得很难。而且在国内就有丰富的打工经历,所以社会生存能力很强。

后来换了工作去咖啡,一个小时12欧,加上小费各种,平均一个星期工作12小时收入700百欧左右。这样工作时间减少,可以更专注学习。但是因为内部斗争,我没干半年就辞职了。
进入了混乱的时期,去过养老院,做过清洁工,还有工厂流水线。都是最低工资附近10欧左右徘徊。好处是生活费基本够,也经历很多想不到的方方面面。坏处就是精力分散,学习成绩没有达到我希望的程度。但是我不是一个钻牛角尖的人,非常理解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又要赚钱又要成绩优异,那我很膜拜,我个人是做不到了。
还有一点就是我学工科,不读博,想找工作,所以成绩不是顶尖的好也不是很严重。如果准备读博的同学,因为半工半读影响了成绩科研,那真的得不偿失。不如留在国内考研985,博士期间再出国。
再后面的工作就是在德国公司里兼职做翻译,工资很好工作简单,也是因为语言是我的特长顺手的事情。每个月1000欧到手打底,日子很逍遥,可以偶尔改善下生活去中餐馆,买点衣服,出去穷游。
到后面我开始接口译,从150欧一天干起到后来100欧一个小时,已经完全不用为钱操心了。慢慢的辞掉了一些不感兴趣(赚的少的)的活儿,比如home office的笔译,专心做口译。理工科学生在工业大国德国做口译真的满有优势的,我目前考虑作为改行主业,收入我很知足,经常可以去不同的地方和国家,工作结束之后旅游一趟,每次接触新的行业也很有激情,认识不同的人,还通过客户得到了一些工作机会和内推,我觉得很完美。
虽然现在我求仁得仁,但是我在餐厅跪着擦擦洗洗的时候,我心里很难过,我特么是来读书的,我想去学校学习不想跟这些厨房大妈混在一起。
国内同学升职加薪,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我当时比较艰难,心里也很后悔。觉得自己是在作死,想着如果大学毕业乖乖保研或者工作,现在也过着很安稳幸福的生活了偏要跑来受洋罪。
留学期间还发生了一些意外,小的不说了,大的就是生病了很久,开刀手术康复都是一个人,幸好德国的医保对留学生也很友好,全部报销。如果在家里,肯定是没钱看病等死的节奏了。对我个人还有家庭来说,这都是极大的福报。
如果说我觉得比较辛苦的日子,应该就是下个星期就要开刀了,我还坚持奋斗在流水线上。。。这个事情我觉得自己挺可怜的。也可以侧面看出,没有钱的话,在国外抵抗风险的能力太弱了。韩剧里会好不好得个大病,我一向嗤之以鼻孔,太假了,直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相信编剧也不全是瞎编。幸好我还算坚强,这些都过去了。
对比国内朋友们的情况,我觉得我出国还是很值得的。
首先工科女在国内就业不太乐观,尽管我们妹子们成绩都很好,操作也很赞,但是很多用人单位还是偏向于喜欢用男生。所以我们系里的妹子们,很多转行去做了老师,进了银行,从事本专业的不足一半。德国这边对女性有保护,每个企业规定要求女性员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有你好看。所以我真的有学理科的同学找到工作的原因是,她是妹子。
另外德国和中国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对于在德国读书的同学来说,机会也很多。我在德国认识的朋友们,很多都找到不错的工作。我读研浪费了几年的时间,但是这个学历给我带来的机会也是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完全不敢想的。
举个栗子,我做翻译的客户可能是领导或者德国的企业。跟一个项目下来,他们对我的语言能力很满意,我又很留心找专业相关的,他们对我的专业素质也认可,所以我没有毕业,就有几个offer,有德国企业也有国企或者政府机构。在上海的话,有太多优秀的同龄人,我非常不突出。到了德国,小语种已经比较冷门,然后语言过关的情况下又是理工科硕士,所以竞争小很多,做翻译又有机会直接和领导老板接触,工作的过程就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过程,所以没怎么操心也就有了我自己很满意的工作。这些都是出国这几年带给我的切切实实的好处。
另外在德国理工科同学比较多,潜台词就是男多女少。在上海读大学的时候,我们也是男多女少。但是本专业男生们还是惦记着其他院系的妹子们。到了德国妹子很少的情况下,我默默的抱到了学霸的大腿还把他收编了。他是学霸,比我聪明比我努力,家境也比我好。在一起挺开心的,但我也会想,如果在国内他估计根本就注意不到我了吧。我还真的问过,他也承认了。虽然很想揍他但是也是事实。跟比我强的人在一起就会不自主的被他影响,整个人都改变了很多。不过也感谢他不嫌我穷。
说到择偶,这些年碰到的男生几乎都是硕士博士的学历,不出意外也都会是中产。我自己穷,但是那些表白的男生,在我说到家里很困难的时候,都表示不介意。其实他们看我天天搬砖应该也知道,如果介意就不会表白了吧。在国内涉及择偶我很自卑,怕对方看不起。到了德国也一样,固执的认为没有人会愿意找到负担,在这一方面几乎自闭。但是那些遇到的男生们,他们的善良让我明白不是每个人都只看钱,有的人把感情把人品看得更重。所以也治好了我的心病。男朋友很好,自己钱不算多但是非常愿意给我花钱。我尽量的保持AA,努力搬砖也是为了做个有尊严的人。所以出国另一个收获就是爱情吧。
另外的收获,比如眼界的开拓,思维上的转变,都是长期才看得出来好处的。有心的话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一一赘述。
看这个题目的朋友我想可能其中会有很多家庭一般或者不太好但是很想出去读书的同学。所以我也尽量详实的写下了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没有钱不可怕,只要有赚钱的能力或者有忍受贫困和压力的心理素质,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人活着总要试试看,不能带着遗憾老去是不是。
说工作几年再出国的,其实我觉得对于女孩子来说,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如果本来家境就一般,很有可能就会放弃折腾嫁人了。这就是我当时大四咬着牙齿半年从零开始学德语过了德福的全部动力。我知道如果我当时不能成行,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再有勇气了。女人的青春很短,当时也有很多人劝我说这样回来年纪大了错过了最佳择偶时期什么的。我想我二十几岁的青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我很对得起我自己。
大二决定要出国还是读研还是工作的时候,我简直要走火入魔了。心里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阻力很大,自己也怀疑自己。同学不理解甚至嘲笑我,说什么阿猫阿狗也要出国,或者亲戚质问我有没有考虑过父母。这些反对的声音,因为也正好是我自己的忧虑,所以每当想到这些就很煎熬。直到后面有了体面的工作,才有底气说自己的路没有走错。
题目下面的答案我看了感觉到中上层阶级和底层之间真的想法差距非常的大。比如,有人说你过的那么苦还出国干啥。其实家庭条件不好的在国内过的也很苦,熬过去几乎人生都会上升一个档次。家境普通,在国内找个工作,结婚生子,平淡的过一生也是一生。年轻的时候吃点苦,博一个改变的机会,也是一种选择。
有的博主从投入和收益的角度来分析出国的利弊,对于他们来说,出国要带来实际的好处才值得。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他们无法理解的人,比如有的人仅仅就是想出去看看,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或者试试不同的可能性。好像二十几岁谈梦想已经显得可笑,但是我觉得当年明月说的是对的,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就是成功。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57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来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励志小说,不太切题还是不发了。楼主的问题不太好回答,相关的统计数据很难整理,不知道广大留学党的家境情况,反正我身边的留学生同学有富裕的也有贫穷的。

以下就楼主打算出国留学的意向,给广大面临艰难选择的有志青年分享一下我的部分个人经历和观点,时间点略有偏差。切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考虑,不构成推荐。


1.
先分享一个我妈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我妈连大学也没读过,但是很上进,在我刚上学的时候去一个比较大的城市拼搏。我基本上每年才能见妈妈一次,就这样过了很多很多年,我都上高中了。

有一天妈妈跟我说:“我在城里这么多年,看着城里的孩子生活的特别幸福,我就对你很愧疚,不仅生活条件差,还没有妈妈照顾。真的真的很对不起你。”

“我这些年很努力的工作,我存了一些钱,我觉得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现在我生活最大的意义就是希望你这一生都活的幸福,不仅要有好的生活条件,也要有好的未来。”
“这是妈妈欠你的…..”

我妈把她所有的积蓄,办了移民(不到20万),我就跟着去了国外继续读高中。

艰苦生活,略......



2.
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刚去在国外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但至少比老家小镇的生活要好上很多倍。妈妈挺辛苦的,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从来不问她要钱。不管是帮同学修电脑,帮同学做flash、做网页追女生,还是给小区的老人铲雪什么的机会都没有放过。自己攒钱买了Nike的球鞋,买了吉他,买了Sony的随身听等。高中开始就每天放学去兼职工作,还好国外的兼职工资贼高,每周能有个好几百的收入,按照当年的汇率差不多RMB 15k/月吧,现在可能也就8-9K水平。大学也坚持每周好几天的兼职工作。前前后后做过10几种工作,也丰富了很多阅历。因此支撑了我整个大学的生活费和学费,当然还有一部分是福利可以贷款。具体的兼职打工经历我有写过在别的回答里,就不重复了。


大学的时候我的生活质量很高,有追求,也有动力。不是特别节省,该玩也玩,该买名牌也买,还买过一辆车,反正我自己能赚。我觉得不是死要面子什么的,我觉得我得活的开心,得追求生活质量,因为我活的好,妈妈就开心。 偶尔有钱不够用的时候,有几次身上和银行卡里连2块钱坐车都没有,还好同学关系处的好,大家都时不时帮帮我,最终还是熬过来了。那个艰苦的过程反正也是蛮难想象的,但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现在我和我妈生活的都非常好,如此看来也是挺有意思的,都是挺好的回忆。


3.
最后说一下我的观点:

我的故事可能不太一样,但是道理是类似的,仅供参考:

首先一部分人家庭收入和父母的经济条件确实不好,但是出国留学完全取决于2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1)  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决心。是不是出国了就能学习好,在新的圈子混好。是不是毕业了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出人头地。积极乐观的性格,个人能力,勤奋,决心和毅力至关重要。有志青年你真的想好了吗?幸福的生活必须绝对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2)  父母的觉悟意识。因为要把大量的积蓄和未来的收入投入到海外生活和学习中。父母是不是下定决心要牺牲自己未来很多年的稳定生活去冒这个险。说白了,家境条件一般的家庭,就是用父母下半生的确定来换子女的将来的不确定。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残酷现实。





所以总结下来,我个人非常主观的强烈建议,世界那么大,你得去看看。出国留学不仅能拓宽个人眼界,充实生活阅历,还能提高个人能力和知识,获得超出平均水平的文凭。


退一步说,至少要跟父母推心置腹的好好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结合家庭的经济情况去设想整个家庭要做出多大的努力,要经历多久的艰苦生活。幸福的生活必须绝对要付出不菲的代价。所谓的牺牲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夸张,谁没吃过苦呢,人生嘛,苦尽甘来也是很美好的。多年之后,幸福的,辛苦的,酸甜苦辣都是美好的回忆。


我觉得我妈很伟大,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我相信你们的父母同样伟大,我也相信你将来有能力了,也会让你们的父母成为世界上第二幸福的父母。(我妈最幸福不许抢)。


重说三,幸福的生活必须绝对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58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没花家里一分钱。
本科毕业后,工作了几年,储蓄了十多万。
考研后辞职,辞职后考雅思,在国内读了一学期研究生后申请欧洲的项目,学费全免,外加奖金一万欧。

虽然我没有付出多少金钱,但我付出了好几年的时间和长时间高强度学习与工作。
如果这是你能付出的代价,家庭经济条件差,不能阻碍你。
如果金钱和时间都不愿意付出,却期待好运砸自己头上,我敢保证噩运会以更快的速度砸来。

这就是等价交换:想得到一件珍贵的东西,就要付出同样甚至更珍贵的东西为代价。
世界的规则如此简单,问题是我们逃避面对它。

更新:
评论区里一些人质疑我的真实性,我本不屑与他们多费口舌。
但是想到如果自己的真实性 能鼓励一些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就贴出证明。

评论区有朋友咨询学习、留学经验,其实我早己整理成册——学无止境
里面既包含我的考研、雅思、留学申请的经验总结,也包含了我对学习方法和一些元知识的领悟,相信会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笔者新书:学无止境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59 发帖IP地址来自
防止被朋友认出,匿名。

背景:我是13年出国留学的,地点是伦敦郊区。学费是11000英镑,在当时也算很便宜的、然后我还申请到了部分奖学金,留学期间的专业项目还给了经费。


我出国前我爸换了7万人民币的汇票和我做生活费、然后带了一张中国银行的英镑信用卡,用来刷学费,还带着5000英镑的现金。


提一句,我们班一共6个中国人,真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也很能吃苦,做项目时候没日没夜的。本科也都是很好的学校。

先说最有钱的妹纸吧,独生子女,成都的妹纸,本科新加坡读的,工作一年后出来读master,跟她一起逛街我都是陪着逛,她去奢侈品店刷卡十几万都是分分钟的事情,期间有次她中途回国提着她的LV包包、穿着Chanel的红色高跟鞋去了摄政街,去Burberry换了身衣服刷了十几万的卡直接taxi去希思罗机场了。在伦敦生活过的童鞋们应该理解我说的意思。

我算我们这六个人里中等偏上能花钱,每周五晚上和成都妹纸会去唐人街买点中国食品再顺道去趟本地超市买点当地蔬菜肉类,大概一周买菜的花销是30英镑。偶尔去forever21买点衣服什么的、偶尔会坐cab,一个月纯生活费大概是450英镑、加上房租,大概一个月是花费1000英镑、以当时的汇率,大概是一万到一万一之间的人民币,PS:我不买奢侈品。我硕士期间所有开支35W人民币、我父母给的,我的生活开支大部分在房租上,其次就是我钟爱于吃中餐。

我们班最节俭的一个男生,房子租了个最便宜的,一个月房租大概280磅、冬天冻的瑟瑟发抖不舍得开暖气,每天吃午饭时候拿着两片吐司面包蹭其他中国人的排骨,从不参加任何聚餐,不挑食,因为他没得挑,他加上房租一个月的所有开销只有我的一半,有时候还不到。他父母离异,各自成家、右耳有点听不见、我很怀疑当时他怎么考过的雅思,他说他的留学费用是他工作时候存的以及父亲资助了一些。

然后还有一个拿国家奖学金的女孩子,每个月大使馆固定给她转账850英镑,房租350,bills均摊,其余就是生活费,她经常去Zara之类的店买衣服,吊牌不减,过阵子还回去。被我和我室友一直不耻,觉得爱美要取之有道,我觉得那会子我也比较酸吧,因为那会子我很舍不得买ZARA,觉得很贵,毕业前我妈来英国给我买了一件、我开心了很久。

然后就是我老公,他当时还是我男朋友,在苏格兰读MBA,学费是22500磅,是我的两倍多,他嫌宿舍贵外出租房300磅一个月、冬天下大雪舍不得开暖气、每次我去找他都冻的不行,他只带了35万人民币的钱出国,那些钱都是他工作期间存的、扣掉学费他的生活费除掉房租每个月只有200磅左右,他只有在我哭着想吃祖国食物时候陪我去下馆子,其他时间都是去买一磅一大包的冰冻食物炒饭吃。

有钱的人在国外自然潇洒,可以买车天天嗨,可以奢侈品天天买。我见过的大多数留学生的父母真的没有孩子那么舍得花钱,特别是本科在外留学的孩子,真的特别能花,我真的不能理解,一双鞋子2W块人民币,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刷掉父母的信用卡。

PS:我们学校master不提供宿舍,当时找房子的时候真是眼泪流,那会子住在一个美国学姐家又不能用厨房,饿的发慌去了餐馆看见一碗中式炒饭要人民币95块,舍不得吃给我妈打电话问我能不能买,当时我真的很饿,已经吃了一周多的cupcake了,我妈说想吃就吃吧。第二天我爸给我打电话说不要舍不得花钱,房子租好一点,不要在意那一两百英镑,一个月多花2000块人民币一年也才两万四,他稍微辛苦点就赚回来了,当时我正在马路上走,强忍着眼泪打电话,挂掉电话后就在马路上哭成狗了。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00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家都写了好多好多鸡汤,其实写再多也没用。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太多的同龄人对于“留学”,连想都不敢想。
甚至我有些同学,连考研都不敢奢望,必须工作赚钱。
他们没得选。
家父2009年罹患肝癌,父亲以一个男人的责任,选择了保守治疗,俗称等死。父亲跟我说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话“钱要留着给儿子读书”。
当时我才大一。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01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人现在英国曼彻斯特读研,首先,我想告诉题主的是,我的朋友圈里,有那种在4S里挑车和挑菜一样的,也有没有任何业余活动,每天吃清汤煮白面的。
------------------------------------------------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因为处在非伦敦地区,所以当时签证的最低保证金是按照每月820磅来算的,学费一年是21万所以如果要申请一年的研究生那么最低的保证金费用是30万。我是学生物的,所以也不太清楚其他专业的学费情况,但是留学英国一年差不多是这个钱 (不是公费,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

我的母亲是普通上班族,父亲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经理。可以说当时为了我出国还是工作这个问题整整纠结了大半年。由于家里大部分的钱是在股市里,而我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正值股市崩盘时期,所以在那个时期,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我和父母提钱的事,他们就已经到了摔锅砸碗的地步。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英国6所大学在半年前就寄给我的offer我就一直放在那连看都没看就开始默默地准备找工作了。因为我很清楚家里的情况,我实在无法厚颜无耻的跟父母讲我一定要出国!而在我准备面试的那段时间又能明显感受到父母的那种不甘心。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希望儿子有一个好的前途但是家里的条件又不允许,可以说他们在整整半年的时间里都在为这个事情烦恼,家里的气氛已经冷到了一个极致。幸运的是在8月份政策调整,国家干预,算是救了我们家一命。但是多年积累的本金已经不剩多少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晚上和父母一直聊到了凌晨4点。也就是在那天晚上把我出国这件事定下来了。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父亲的那一段话:现在家里拿出30W没有问题,拿出这30W以后我和你妈也不至于倾家荡产,但是以后的路就要靠你自己走了!如果你选择工作,那么我们也支持你,这30W会给你留着,以后给你付个首付或者买辆车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我还是决定了出国留学。由于一直在钱的问题上纠结,所有的出国准备都晚了很多,我在学校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接受了offer, 在上飞机的前一天拿到了签证。

这就是我们家的情况,我相信也是绝大部分留学当家里的情况。那就是拿出钱供你留学没问题,绝对不会让你的父母砸锅卖铁,但是这已经是这个家庭承受的极限了。

然后我再说一下30W是个什么概念,扣除学费,扣除住宿,那么在这一年中,你可以偶尔去餐厅吃一顿,偶尔出去看看,偶尔去酒吧喝两杯,但是大部分时候需要自己做饭,并且省吃俭用。我不太了解别人的情况,但是关于打工这一点我觉得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你投入在兼职上的经历一定会耽误你的学业,而最后你会发现你挣的那么一点钱其实意义不大。如果你不是处于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那么真心没必要去打工,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吧。更何况,身体是第一位的。

最后,我觉得楼上一位朋友说的很对。这取决你你混在什么圈子,我的经济实力就是这样,这也决定了我周围大部分朋友家里的情况也是这样。同样一所大学,同样是中国留学生,那种把英镑当日元花的很多,那种家里真心砸锅卖铁供出来读书的也有,我这里只是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总而言之一句话,以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可以让我在国外很好的生活,吃得饱,睡的香,但是远远没有资格去奢侈!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02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说个学长的事情吧,我们是老乡,他比我高一届,当年中考全市第二名的大神,全奖来了新加坡读书,认识他第一天,他穿着一个破了洞的印着xx箱包的褪色黄T恤,认识他第二天,他还是穿着那件黄T恤...然后,是反过来穿的。

中学两年就靠那点每个月200新的政府补贴活着,作为对比,我每个月还需要家里额外补贴个500-800新。每个假期我们回国的时候,他也不回家,说没钱买机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第一次见他用手机是2012年.他第一次回国还是来了这边两年以后,把每个月的200多省下一部分,攒够了买了机票,飞到了香港,然后坐20多小时的火车回到了家乡。

自学sat2300+,常春藤offer拿到了,为了全奖去了文理学院。怎么样,估计全小社区没有几个留学生的日子比我学长还要艰苦了吧。说出来一定是个励志典型吧。

后来,跟他混熟了……我才知道人家在市里有套大别墅,他爹是自己开公司的。至于他为何这么艰苦朴素...完全是个人爱好。

当然,此君后来去了哈佛读了法学博士(依旧是贷款交的学费),现在也是纽约律所高富帅一枚了。

当然了,在新加坡来说,此君是万中无一的特例,我也同样认识很多家里是城里中下层,靠着当年陪读妈妈计划或者自己拿着奖学金来的,但是前者的成材率普遍不高就是了。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03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家说了很多不富裕家庭出生男生的情况。。。答主作为工薪阶层出来的美本妹子来答吧。

答主家里条件在二三线城市算能过,十多万一年,有几套房但也有高房贷。

出国是为了高中男朋友,家中独女爸妈想着让我去国外受好的教育,涨涨见识也就答应了。

结果准备出国阶段被人家分手。 没办法自己选择的路总要走完。准备了托福satAP,,申请完拿到了offer后才发现问题没我想得那么简单。

家里的房子是不动产,出国的时候遭遇泡沫,卖出去简直就是贱卖。

答主当时候录了几个还不错的私立和lac,但是将近7w的I-20真的吓了我一跳。第一年的学费准备是准备好了,但是根据家里现金流,读private school真的很够呛。爸妈咬着牙说要送。答主觉得当时候决定要出国已经很不懂事了,对着心仪学校的I-20想了一天一夜,最后决定放弃选择了一所public。

有的时候人真的就是在现实面前长大。以前在国内爸妈一贯富养,在自己的城市里过得有声有色。但是出了国之后,第一次意识到什么叫做穷。

我没有办法跟人出去吃饭因为一顿就要一二十刀,我从来不去旅游,因为这个成本对我来说太大。基本上各大超市的什么产品价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跟朋友去wholefoods逛了一圈发现啥都贵什么都不敢买。

每天想着都是GPA和求职,为了求职什么都做得出来。做过non-paid的RA做过non-paid intern都干过。

没有办法跟人谈恋爱。因为要花钱。 不敢喜欢别人因为会产生依赖。被男生追会想办法躲着,怕意志被腐蚀怕不上进怕令父母失望,怕习惯男生为我花钱。

(前段时间又碰上股灾。。。家里的资金又有了一些问题。。没有比这些更心塞的了。。。)

极度没有安全感,所以希望所有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上,以前性格是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现在变得冷静理性有自制力。也会有虚荣心,也会想买好东西,但是都要靠忍,我只能告诉自己熬过去就有了,熬过去就有了。也偷偷利用自己的实习工资买过一个大牌包包,我希望自己过得骄矜而美好。

有过抑郁的阶段,但是不能倒下,父母只有我一个。我不能放弃。身边人都说我太要强太拼命但是很多事情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无论怎样,我的心中始终有光,我知道有一个很耀眼的将来在等着我。而我知道当它来临的时候,我值得一切最好的。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04 发帖IP地址来自
06.04.2018更新
大家好啊,这篇文章我已经写了3年多了。这3年来,这个回答一直被各位所关注。同时,我也收到了许多网友的祝福和鼓励,谢谢你们,真的谢谢。

说说近况吧,17年年初算是正式踏入工作岗位吧。17年1月到17年6月,我一分钱没赚 (工资按提成)。真的,半年,一分钱没赚,靠借朋友的钱生活。
17年6月到现在18年4月。我统计了一下,一共赚了约35万rmb。
不算多,不算出色,但是我把之前欠下的账都扯清了,并且帮父母还了不少钱。
很忙,但是很开心。
不想给各位打鸡汤了,借用一句话:
“你脚踩的地狱是天堂的倒影,你唇角的故事终是时间的灰烬”。
加油,各位!

12.08.16更新
这篇回答已经一年了,仍然有不少网友关注,真是太欣慰了。
说说近况吧,还没有毕业。但是仍然一直在工作,家里的情况越发困难,负债累累,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虽然他们没有告诉我,但是年初回家时明显感觉他们的压力和衰老。心有余而力不足。
每周我工作有40多小时,加上繁重的学业,昂贵的房租,感觉自己快被压垮。
可是就是有一点光,也值得努力。哪怕全黑了,也可以摸黑前行。
共勉,各位。
02.04.16更新
如果各位希望交流或者询问关于留学的问题,可以直接在评论里留言,我会主动私信大家。
我也是非常渴望沟通和结识朋友的。
在这里祝各位新年快乐。
10.01.15更新
再次谢谢大家。
当初发表这篇回答的时候,初衷有两点,
一是希望自己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家里经济情况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最好对出国这个选择深思熟虑,考虑所有可变因素。
二是自己心里憋了那么多话,不好意思给朋友讲(谁都有面子观),家里人够辛苦了也不想再让他们操心。
感谢小社区给了我这个平台让我把心中事一吐为快。
有网友说得对,比我苦的人多着呢。
我想说,我从来没想过在这里诉苦。我从来都觉得年轻的历练是一种财富。
或者说,我很感谢我经历的一切。因为它们让我更强大。
如果各位有关于留学的问题,可以评论。我会私信你,而后尽我所能地给予一些拙见。
你们的每一条评论我都有认真看,感谢你们。
祝国庆节快乐。
09.28.15更新
首先,我真的由衷地感激每一位在评论区给予我鼓励的网友们。谢谢!
其次,有评论指出这个结果是我自己作的结果,的确是这样的。
当时的我答应出国完全是因为可以摆脱高考的紧张的节奏。根本没有任何深思熟虑。(事实证明即使以前摆脱了学习的压力,后来最终还是还上了。)
还有我并不是在美国,评论区里提到了我在一个小国家。我现在就读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信息工程系和商学院(double degrees)。
最后我想说,这几年无论对于我的家庭,还是我本人,都算是多灾多难。
可能我以前后悔过,失意过,黯然神伤过。
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我真的发现:
“你的负担将变成你的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共勉。best withes to you all.
以下为正文:
并不是出国留学的就是有钱的。
我出国那会,家里大概有20万存款,一辆10万的车,两套房子,一套价值70万,一套价值40万。
后来父母心血来潮(就是贬义,后来因为这个草率的决定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决定把我送出国留学。当时处于高三紧张压力的我,听到可以不高考了,在没有作出周密考虑的同时,毅然答应了父母的要求。
那时候,父母决定卖了那套价值40万的房子,当作留学费用。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合乎常理,有条不紊。
后来如愿以偿,出国了。第一年就用了30万,学费12万,买车10万,生活费8万。
买车这件事就不详说了,当时的我年少冲动,做事一根筋,加上父母的宠溺。现在车子已卖。
一向稳当踏实,做事前思后虑的父亲,这时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把所有家产投资到金融业当中。
从事电力工作数十年的他,资本也就几十万的他,对金融一窍不通的他,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亏得血本无归。
父亲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给我和母亲商量,因此当时我还暗中责备他做事不周到。后来转念一想,一向谨慎的父亲之所以冒这个险,全是因为我昂贵的留学费用。
现在,我一点也不责怪他。谁都会犯错。

剧本并不是苦尽甘来,并不是我现在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帮家里重新买车买房。
实际上现在是我留学第三年,家里车子已经卖了,20万存款也没了,两套房子也去了,还欠了40万左右的账款。
父亲已经退出金融投资,重抄老本行。加上朋友的帮忙,虽然现在处于低谷,不过家里也走在上坡的道路上。
我现在通过努力考上了这边最好的大学最好的院校。假期不回国在这边兼职当服务员,洗碗工。平时帮别人补课尽量帮家里减轻负担。
我已经2年没有回国,机票太贵,买不起。父母很想我,可是没办法,家里困难。
今年攥了机票钱,可以回国了。母亲电话里哭着说“儿子,你回来我们只能住出租房了,你别怪我们”。我妈真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教育,给了我衣服穿,给了我饭吃,我已经感激不尽,我怎可能去怪?
有人可能问我,为什么不回去。
学业完成一半,钱花了那么多,虽然做决策不能考虑沉没成本。
但是我现在能够清楚看到我的未来,我相信有一天现实能够按照剧本发展,我会帮我父母还清债务,买回房子车子。
至于生活,真的很苦。我过来之前,谈了一个女朋友,这个女生追随我来到这边。刚来没多久嫌日子太苦,跟着一个开宝马7系的走了。
之前遇见一个很喜欢的女生,自己都嫌自己没钱,没好意思追。(我自己每天吃白饭老干妈,总不能让人姑娘陪我吃吧)
朋友叫聚餐,总是推脱。后来朋友以为我不喜欢与人来往,背后讲我装清高,索性不叫我了。哎…有些苦谁能懂呢?
住的最破最烂的公寓,几次都被锁在电梯里。每晚隔壁各种party,有时候完全睡不了。
在ktv打工,顾客吐到地毯上,拿手捡。有时候厨房东西做慢了,顾客按着我们服务员骂,还得赔笑脸。
每学期功课特别多,无数多的作业,无数多的考试,还得抽时间备课教别人赚钱。为的就是让家里少打一些钱。
生活不易。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05 发帖IP地址来自
澳洲留学两年,花了家里40万RMB,家庭年收入不到20万。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供我出去读的书。毕业后雅思四个七直接拿绿卡,但花了半年找工作,所以又加上期间人民币转澳币的消费(记不清花了多少钱)。
出国的时候20岁。几乎不与一同出国的同学来往,期间只去悉尼玩过三天。从来没在澳洲买过衣服。休闲娱乐全部都是免费的 --- 图书馆借书+电脑里的免费电影+免费的艺术馆。
直到现在自己赚钱了,从澳洲转移阵地到英国了,依然是类似的生活。依然不在英国买任何衣服,休闲娱乐以“图书馆借书+电脑里电影+免费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主,最爱看的BBC电视费也坚决不肯交 --- 因为盘算着同样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听BBC广播更加物美价廉(不要钱)。
工作后唯一增加的一笔开销貌似是健身房。每个月坚持存钱。
这十年来的生活模式,基本上就是把需求降到最低,只花钱在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维护健康上。连父母都一直赞叹我如此节省。
和外国同事没啥好说的,他们的话题永远是”最近去哪儿玩了”。我有时也感慨,我这样节省的生活,直接导致我成了社交恐惧症 --- 其实我并不怕生,但我真的不太出去玩,也自然没啥可讲。于是后来和外国同事的聚会,能推掉的都推掉,反正也没啥好说的。
不过我觉得自留学起,养成的节衣缩食的习惯,挺好的。一个是我父母当初在我身上的投资至少开始有了回本;二来是我逐渐可以开始考虑买房子的事了。
反观那些在国外挥霍了几年后回国的,我一点也不羡慕。他们旅游,到处吃喝玩乐的时候,我在学英语、动脑筋、为生存奋斗。我现在攒的钱和攒的能力,全都是我自己种下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