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家留学基金委 CSC 取消国家公派硕士项目,以及不再资助学费攻读博士?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3:14   17568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13 发帖IP地址来自
CSC小故事几则:

1.某德国课题组招聘页:“中国人不是CSC不收。”

2.某德国大牛的招生理论:“博后要给工资,中国博士生不要钱(CSC),一个博士生能顶70%个博后,那我为啥要雇博后?”
所以这些组里一大半都是中国人...

3.帮人改申请博士套磁信,发过来的草稿打开一看,好家伙,标题直接“Free Chinese Student”。

4.朋友申请某美国公立旗舰大牛,被老板直接极力安利“先申请CSC,毕业后先去工业界一年挣钱攒罚款然后就可以违约留在美帝”。
老板:“我之前好几个中国学生都是这样子的,强烈推荐啊。”
我吐槽:“这特么不等于你免费给他干五年再坑了国家留个黑历史...”

5.和几个CSC资助的师兄吃饭,酒后对话如下:
- “师兄你们这卖身国家,都是朝廷的人啊。”
-“放屁,你说CSC哪一条规定被真正实行过,朝廷个屁。”

6. CSC的的妙用:某中国学生A套磁某国导师M,师生之间相谈甚欢但是M囊中羞涩意图让A申请CSC。考虑到CSC对未来发展的种种限制A通过持之以恒的说理的请求最后让M答应了给他salary。
似乎是一个happy ending ?
突然,某A的同学B听闻整个事情后,当即给M写了邮件,表示自己很愿意申请CSC作为“free student”...

你们猜结果是啥?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1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个人申请过两次CSC的资助,我来答一下:
1、CSC的意义是绝对很大的,特别是对于家境一般的学生。11年前我申请CSC出国,那个时候国内收入一般,我自己的家庭是根本不可能负担我在国外读书的,我的导师帮我免了学费,然后CSC的钱+最后博士两年给老师当助教的钱,我顺利读完博士并且回国服务6年。我身边很多人也情况类似,CSC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让我们有机会能够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回国6年后我又CSC再次出来,再次到了世界一流大学,我依然珍惜这次机会;
2、对于欧洲国家,大部分博士不收学费,美国、澳洲很多都可以减免,只有英国很难拿到免学费证明(日韩不了解),所以只要本身水平还可以,拿到免学费还是比较容易的;
3、公派硕士只有2年,且国外很多大学对硕士的都是course-work(1-1.5年),意义确实不大。
我个人的建议:
1、CSC应该改变一下广撒网、胡椒面式的资助方式,应当针对国内急需的学科多投入、多派学生,突出重点。提高对违约的管控和法律约束,如回国的定点联系、将违约计入信用体系等,但也不要过分担心是否有人违约,大部分人还是会回来的;
2、减少公派访问学者的数量并且调整学科重点。我第二次出国是作为访问学者身份来的,我天天都在做实验,我的老板很震惊,他说他看到很多访问学者都在忙着social,忙着旅游,很少向我这样的……当然这话夸大了,但我确实也看到了很多访问学者带着孩子甚至一家老小出国,几乎不到办公室,就是每天接送孩子、各处旅游……带孩子出行,甚至变成了一种主流现象。和我曾短暂合住的某国内省属大学(三本)学者,来了从来不去办公室,也不去实地考察,天天在家里看剧,然后就是接送孩子,而这样的不是个例……CSC是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对这样的学者的资助意义在哪里?对这样的学校、学科资助的意义在哪里?(再次声明,我不是鄙视这些大学,只是觉得CSC应当收敛范围、突出重点)。这些访问学者还甚至说,CSC给的钱太少,不够他们一家生活,不够社交……我看了群里这些话都震惊了,三观碎裂一地。
3、针对2提到的,缩小对一般性学校、水平不够的学者的资助,加强对学生、学者研修计划和工作开展情况的管控与监督,多余的钱,针对那些特殊情况拿不到学费的博士生进行支持,起到实际效果。
最后,还是想感谢CSC两次资助我出国,使得我改变了命运和眼界,我始终感恩!我实验室的俄罗斯博士生,说他们国家没有公派的渠道,没有钱,他只能拿私人基金资助(每年也只有5-10个),但回去要工作服务至少6年,而且给的钱也不多。听到这我觉得我们国家拿出这么多钱,资助这么多人来国外,这是一件太大的好事了!
但CSC也应在实施中,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和监控,让这些钱真的花的有意义,取得更好的成效。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15 发帖IP地址来自
怎么看待?一些本不该承担的人为该承担的人承担了责任。前人透支,后人还债。前人作孽,后人清偿。
先贴一个新加坡奖学金违约的回答,答主写的很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329993/answer/45722171?utm_source=wechat_timeline&utm_medium=social&utm_oi=4303772398387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我大概大一就看过这个问题,没想到今天贴这个回答是因为看到CSC取消了一部分项目。
CSC取消一部分奖学金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国内经济下行,但某些违约的人渣们也脱不了干系。实际上滞留国外违约早就引起基金委的不满了,用时限卡CSC被资助者的青千评选就已经透露端倪了。
拿了有回国服务期的奖学金然后违约,或者拿了公司的training contract出去读书然后违约……在我心里和婚内出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完完全全是对契约精神的蔑视和践踏。你可以开放式婚姻,你可以不结婚,但结了就该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你可以不爱国,可以有自己完全相反的政治理念,但拿了钱就该尽相应的责任。

十月的时候有一次跟朋友吃饭,她提到很多人拿了CSC读博完也不回国服务,也没什么追偿。另一个学长补充道:“其实根本没什么”。当时我就怒从心头起,压抑住自己佯装平淡地说:“怎么会没什么,起码我的价值观绝对绝对不允许我和这种人再做朋友。一分钟都不可以。”我相信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请互删拉黑,谢谢。

怎么看待很多奖学金的取消?痛心。你有没有见过大山里的孩子农村里的孩子怎么学习?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靠着奖学金靠着社会体系里一脉相承的各种资助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而你们毁了这个通道。有的人也许会说他们就非得用这个资助途径吗?可是CSC这种国家级的项目,无论是从申请便捷度还是信息获取度,都是对这些孩子来说最现实的了。请去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一章,“当你想要评价别人的生活的时候,记住,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样的生活条件。“
我祝你们心有所愧,夜不能寐。我希望海关禁止这些人出入中国境内,后续单位终生对其追责。一切从重处罚,参考新加坡的具体措施。

利益相关:没什么利益相关,自己根本就没申过CSC奖学金也不打算申。杠精们可以安静了。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16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匿为敬
只能说干得漂亮!至少工程类专业,早TM该取消了!周围公派出来的没一个回国的,一!个!都!没!有!光吃不吐,还自带funding跟别的留学生竞争,便宜占尽。别说国内纳税人瞧不起你,我们非公派留学生也不欢迎你!
以我身边某君为例:
某君硕士毕业于某985,硕士导师跟这边的华人教授有联系,打个招呼就安排过来了,连GRE都没考
入学以后,此君竟敢裸考qualify exam,连挂三场,笔试面试均未通过。按系里规定本该退学或转硕士走人,但此君认为他自己没有问题,都是系里出题太难,面试考官有心刁难,于是剑走偏锋,转到A系L教授名下。A系未设置quality exam,而这位L教授面善心软,某君一通哭诉,并表示若拿不到学位,需要归还CSC的资助,这笔钱他付不起,获得L教授同情,顺利转系。
转系后某君并未满足,毕竟A系的小水池养不下他这尊大神,于是继续在我系寻找机会。我系教授无人响应,于是他盯上了客座教授、名扬学术界的K大佬。K大佬正在办理手续,准备跳槽到我系养老,一时对各种情况不甚了解。某君一番巧言令色,搬出他那套考官刁难论,并承诺自带CSC资金,不需要RA,且有A系L教授负责毕业事宜,只要参与项目就行,K大佬自然笑纳。于是某君以A系L教授学生的身份,进入了我系K大佬新成立的实验室。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某君打算大展宏图之际,K大佬突然病逝。K大佬跳槽时顺便引进了自己的得意弟子,G教授,接过了K大佬的大旗,成了新任实验室主任。某君对G教授表示自己乃大佬最后一名关门弟子,于是G教授对某君另眼相待,并将实验室师生花费半年时间共同申请的项目交给了他一人。与此同时,某君的正式身份依然挂在A系L教授名下,而其他学生前期申请项目所做的准备工作,全数成为某君果实。
至此,某君一手拿着CSC的资助,一手拿着项目资金,再加上原本家境尚可,开起小跑车,春风得意。很快,某君就在国内物色了一位美女结婚了。美女虽美,却连本科文凭都未拿到,在国外无事可做,就买买衣服包包,不几日便摇身一变,珠光宝气起来。身背小猪包,脚踩方扣高跟鞋,脖子上一条四叶草项链,抚摸着手上的大钻戒,光荣地表示这些都是她老公自己挣钱买的。
现在某君已经在准备答辩了。做了两年的项目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论文方面连journal都没有只有一篇会议。A系L教授在A领域颇有建树,私下吐槽,对某君从自己手下毕业却不肯做任何一丢丢A领域的相关工作十分不满。另一方面G教授也已将项目转交他人,不再资助某君,希望他尽早走人。
某君自然不肯回国付CSC违约金也是不情愿的何况一时又找不到工作,于是意料之中的,他老婆怀孕了,预产期恰在毕业之后。某君再次四处奔走,希望以此为由找到一个薄厚的位置,再迁延两年。

在国外读理工科PhD的学生,很少有真正的富贵阶层,但经过了托福GRE考试费申请费一轮轮的筛选,也很难留下寒门子弟。凭良心说,绝大多数留学生在拿到offer的那一刻都对CSC的钱都动过心,因为太容易了,探囊取物。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不拿这笔钱,因为不能保证毕业之后一定回国,珍视信誉的人不会去冒违约的风险。
反观某些公派生,甚至从未意识到这笔钱的本质是一笔需要偿还的贷款,而当作对他们个人成功的奖赏。Excuse me?中国政府是钱多花不掉了才要去奖赏你的出国掘金之旅吗??
因此,公派身份在鄙人眼里等同于人品筛选器。凡是对回国效力一事只字不提的公派生,默认人品垃圾,绝不交往。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17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这个消息可信度80%以上。据国内高校负责CSC奖学金申报工作会议精神及CSC奖学金发放改革会议上信息而来。



2019年申报,不是不资助学费,是申报者必须取得录取院校“免学费证明”才可以申报CSC奖学金,如被CSC录取,则提供生活费及一次往返机票补助。适用广大理工科优秀人群。而对于不资助学费而言,CSC无需再组织专家库专家进行面试评审,评审材料全部由“专家组材料评审+专家组面试评审”改为“专家组材料评审”。因往年需要申请学费资助的申请人,需要进行专家组面试评审,若学费资助取消,则专家组面试评审存在意义不大。
同时,增加联合培养人才的数量,更有利于提高毕业率,回国就业服务国家。
还有一项则是,取消公派硕士研究生项目。

这么一来,未获得录取院校“免学费证明”而无法申报CSC奖学金的人数爆增,刷掉了全年总申报者约50%。而对于文科及艺术学科申报者来说是是坏消息,要获得录院校“免学费证明”简直难度系数太大,而对于理工科,医学类申报者来说,则是利好消息。
所以,这些改革,需要等2019年的申报通知出来后,方可最终确认。
CSC发布2019年公派硕士研究生项目通知:


2019年1月29日,CSC官网更新上传了2019年的申报招生简章。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整理如下。
[h1]1.不提供学费资助项目(仅提供生活费资助)如下:[/h1][h1]2019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h1]根据来源https://www.csc.edu.cn/article/1410
第二章 选派计划
第四条 2019年计划选派10000人出国留学,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500人(较2018年减少500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7500人(较2018年增加1000人)。
第九条 国家留学基金为留学人员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奖学金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通过“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渠道”赴国外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人员,不提供学费资助。
第三章
第十四条 选拔条件,
(一)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申请时应已获拟留学单位出具的攻读博士学位入学通知书(或国外导师出具的正式邀请信)、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
第四章 选拔办法
第二十条 2019年的网上报名及申请受理时间为3月10日--31日
[h1]2.提供学费+生活费资助项目如下:[/h1]2019年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选派办法
根据来源 https://www.csc.edu.cn/article/1455
第二章 选派计划
第六条 享受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人员,由国家留学基金提供留学期间的奖学金和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对攻读学位人员可提供学费资助,对其他人员原则上不提供学费资助。
2019年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选派办法
根据来源https://www.csc.edu.cn/article/1446
第二章 选派计划
第四条 2019年计划选派200人。(较2018年减少100人)
第七条 重点选派国内发展薄弱、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的艺术类专业,对交互设计、时尚设计、体验设计、信息设计、服务设计等新兴设计类专业或交叉学科优先支持。
第九条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期间的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部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可提供学费资助。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18 发帖IP地址来自
正巧碰上1月29日新政策刚刚出炉,在此我特邀曾受CSC资助前往CMU的027咨询师解读和分析最新政策!
这里先把2019年的选派办法网址贴出来https://www.csc.edu.cn/article/1410。首先强调一下,所有刚接触国家基金委的同学,请先详细浏览官网上的信息,不要一开始就花大量时间在各个网站上看小道消息或者通过实验室道听途说(不够真实准确),先提高自己的信息准入门槛,才能更有效。(选派简章快捷链接:2019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 -欢迎访问国家留学网!

快去官网看https://www.csc.edu.cn/article/1410
收藏点赞再去官网
从官网回来记得看我!!!

欢迎回来!现在那我先总结一下:
1.

也就是说今年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降低,联培人数增多,转移了500人名额
2.

也就是说,里边完全没提到学费(重点)
3.

重点:在申请材料里不仅要有入学通知书(对于英国同学一般就是uncon了),还要有免学费证明(一般欧洲同学遇到的比较多)或者学费资助证明(后边会讲这个,先挖个坑)
4.

今年由于csc政策改变,很多未入学的同学缺少准备,反而对于正在自费读博苦于经费支持的同学产生优势(后边会讲这个,先挖个坑)
5.

在2019的选派简章中是这么规定的(什么?!你找不到选派简章?快走到分割线以外去)。
好了,几条尤其针对近期小道消息的官方宣讲到此为止。下边的文章先把之前的几个坑填完,再从过来人角度给大家科普一下csc,由此最后帮大家脑补一下选派标准

上面就是一些变革的简讯了!下面进入我们的正文:

入学通知书这就不用多说了,就是offer,offer上边会明确给出攻读时间。免学费证明美英欧就不一样:美国phd一般全奖offer,也有一部分同学是跟导师单线交流,拉回拉锯谈钱,这就可以跟老师说明情况啦,老板老板你给我付学费其他我cover~,成功几率会大很多;英国phd讨钱艰难,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自费读书,如果能说服老师掏学费当然很好,即使不行,也可以和老板商量出个学费资助证明,尝试一下csc,要记住老板也是希望手底下的人仓廪足而知礼节的;欧洲phd在这次变革中可谓占得了不少便宜,一些国家的phd不收学费(如德国),只要拿到offer就可以去申请啦!

2018刚入博士坑的同学可能已经对院里老师小小熟悉了,2019英美申请季已经初见端倪,如果是自费读博的第一年博士或者拿到offer的新生,都可以开始和导师开始协商沟通了,如何对未来的3,4甚至5,6年经济规划对顺利完成phd至关重要。博士最重要的一门课就是磨练心态,不过最好不要把生活上的压力带到科研上来,因为,仅仅是科研就已经够大了。个人认为,可以由此入手,和老师说明今年csc的资助要求,看看老师能给自己提供什么帮助,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国家公派硕士生已成往事,小编也算得上是“黄埔”倒数第三期的一员了。全国800名额拦腰全砍也可以在侧面反映出国家教育,就业,和从业导向的问题了。在这个问题中,小编也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回答。个人认为有夸张成分存在,但能在csc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给大家很好的框架感。从这个问题下,我们不难感受出,csc不是一个公益机构,专门给有志之士发钱的,而颇有一些商人的气息,在揣度衡量我拿钱供养一个学生,能得到多少为国家的回报。如果能开始把观念转变过来了,引申到我们应该如何申请上来讲,就是不要着急显摆自己有多厉害(当然如果不厉害更不要气馁),而是要展示自己多有价值。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最近几年计算机,机器学习领域相当火热,国外工作机会虽然有大年小年,也算一直火热,国家总不能花钱送此类专业同学出国,给国外培养建设人才吧。
所以,如何将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计划叙述成一个投资计划,让投资人愿意为你花钱,就是整个申请过程的性质了。结合当时我自己在申请时候的几个猜想:
  • 无论联培还是攻读学位csc选派肯定有标准,且可以量化。每年申请人数那么多,跨学科跨专业,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如何筛选呢。
  • 如果可以量化,那么申请材料里除了固定项目(人人都有的),就一定有侧重点(占比大的)。
  • 客观题如gpa硬分数,外语成绩,文章项目,板上钉钉,大牛自然如数家珍,可是主观题--科研经历,研究计划和成果摘要,也有不少牛人阴沟翻船,菜鸡出人头地。
  • 参照第一条,学科专业一定是有配额的。总不能专家打架吹嘘自己领域重要,而是根据国家发展情况,花钱接受先进经验,好能回国投身发展的。那么!在大方向上就一定要旗帜鲜明起来,如果是什么就是什么去说,什么也不沾也不靠,就宛如高中政治题不看课本胡编乱造。
  • 读到博士了,领域就相对更窄,而专家也不会是每一门样样精通。也就是说,一定要选好叙述角度,想象好你的观众群体的理解能力,才能有效得分。

最后给小编自己打个广告。小编于2016年获得了国家公派硕士研究生全奖资助(申请全程diy),入读了美国的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申请PhD时候,获得了英国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全奖。关于如何答好主观题,写好申请材料,欢迎前来咨询,小编会事无巨细指导完成申请工作,致力于书写或调整同学们的硕博csc等文书细节。
硕士项目没了CSC的赞助之后,如果大家在出国读书的资金上有困难的话,其实还可以考虑下“海外助学贷款”,在国外依靠loan来读书是非常常见的。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DIY飞跃计划机构号!我们来自 @留德华叫兽 的专栏『飞跃计划』DIY全球留学申请、生活。2019年,我们与官方机构号一起再次出发!2月份我们会从关注机构号的粉丝中抽取三名幸运儿,每人赠送一张50元私人订制咨询折扣券!
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飞跃计划DIY咨询师列表预约一对一咨询,免费参与定期的“你问我答”活动;后台回复“QQ”获取4个千人QQ交流互助群,寻找志同道合的飞友。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19 发帖IP地址来自
曾经我也和我爸爸讨论过,要不要走公派留学生。
我爸爸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倒不是怕我不还钱,而是这么说的:孩子,你记得,这个既然是国家资助的,那么名额一定就是有限的,我们家虽然不是那么有钱,几十万能随便就弄来,但是你要记住,几十万,对于我们家来说,只不过就是过几年紧日子,饿不着冻不着。但是如果被你抢名额的是一群农村的孩子,那么他之后的生活轨迹是完全不同了的。这个和国家助学金也是一样的道理,几千块钱,对于我们和真正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样的钱,但是不是一样的概念。
国家现在取消了,我觉得少不了我爸爸话中这群人的“贡献”吧?
……………………………………………………………………
更新一下,这里修改了一个东西,把  “奖学金”  修改成了   “助学金”
ps:我没有折叠任何人,被折叠的各位真的不是我折叠的。
       其实我爸爸的意思,可能是我没有说清楚。我们家其实也是工薪阶层,他主要的意思说我们家自己能应付的事情,就自己应付了,把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需要者拿)当然,我也没有指责哪些家里有经济基础去申请公派的,毕竟大家的想法和实际状况都是不同的,只是把权力和义务对等就行,我指责和不齿的是那群不是贫困家庭吃着助学补助的一群人,以及拿到了公派资金却在毕业后不履行义务的那一群人。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20 发帖IP地址来自
资助攻读博士学费本身就是就没多大意义。
硕士出国留学需要缴纳高额的学费,并且要自己负担生活费。而博士已经相当于全职工作,不仅会有导师cover你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本人还可以做TA(teaching assistant )或者RA(research assistant )去创收。美国的老板一个月一般会发2000刀左右,德国的全职也差不多接近2000欧,而且自己不用掏学费!!!
所以攻博资助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海外phd套钱的利器,一年几万刀,4年资助下来。。。。
再者公派硕士,本身就是鸡肋中的鸡肋,你真的要公派出国深造,先转博在去申请呗。硕士访学了回国不转博也没法做科研,然后业界根本不需要你的公派经历。
联培博士虽然整体水平比洋博low,出去也很难学到真正核心的技术。但是因为国内学校卡着学位,加上J1的离境规定,所以必须回国服务。而且联培博士多为普通家庭奋斗学霸,是真正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学历人才(韭菜)。
综上,这两个极大浪费外汇的政策取消的太好了,早就应该把钱都用来发展联培博士了。
再综上,国家这次贸易战真的元气大伤啊,地主家也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21 发帖IP地址来自
硕士的问题很简单,一到两年的自由培训班而已,学好学坏全看自己(对绝大多数欧美学校都是如此),且绝大多数人到毕业时都不具备科研能力,作为一个给我国培养高学历师资和科研人才的项目,在国内大学已经普遍把博士作为最低教师入职标准的情况下,为什么要为这些大概率无法成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人花费纳税人的钱?
博士的问题也简单,欧洲很多国家本来就不要学费,美英加澳这些地方学费,特别是像医学这类科目的学费更是贵到能顶几个人的生活费,于是结果不外如下:
1、欧洲多数国家:没影响,因为本来就不要学费。
2、美英加澳的一般博士:拿学费的人花了几个人的生活费,回来后未必能干几个人的活。
3、美英加澳学术能力强,自己又不缺钱的博士:奖学金不难申请,有人甚至会为了青千或移民拒绝拿CSC。
4、美英加澳学术能力强,缺钱的博士:毕业后有相当的概率违约,因为当地工作的工资比国内高,条件也好。
所以取消硕士,不资助博士学费,本就是目前对国家而言,在经济上性价比最高,最能有效降低成本的选择。
国家政府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纳税和花钱的大型国民集体所有制企业而已(当然小股东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制衡总经理),现在外派培训部改革了制度,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将部门资金投在了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方向上,这对纳税人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4:22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了楼上很多同学说到的故事,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我们国内很多学生都太「聪明」了。
说一个身边的故事,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本科生交流项目。当时大四,有幸获得了当年度的 CSC 国家奖学金,即大家常说的公费留学资格,和同学院几个同学一起去欧洲呆了几个月。
CSC 在资助上是这样规定的:报销来往机票+1000欧元/月的资助,前三个月费用出国前一次性发放到手,从第四个月开始,每月费用发放到本人在当地(欧洲)的银行卡上。受限于申根签证类型,最终敲定的是我们只去三个月,所以钱是一次性给到我们的。
按理说提前回国是需要按照时长退还生活费资助的,但在与基金委的联系上集中在出国前,出国后除了需要把材料交到大使馆文化处备份外,就再也没有途径可以和基金委同步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了(回国后有个留学总结,但那份内容并不与出国时长强关联)。
故事就来了。同行的一位同学由于其导师较忙没空指导,于是便好好规划把欧洲玩了一圈,大概是后来觉得无聊了且想到资助也不用退还,于是随便说了个理由,便请假提前回国了。当时的汇率应该还是1:8,提前回国的他拿着没花完的资助,折合人民币应该是10000多,把国内又玩了个遍。
那这个项目效果怎么验收呢?
  • 我们学院(国内):由于这次派遣是学院第一次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本科生项目,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附带有一块「毕设免死金牌」;
  • 对方学校(国外):由于是国内基金委资助+国内学院验收毕设,国外学校只需提供一位毕设指导老师,而无验收 KPI;
  • 国家留学基金委:回国后有个留学总结,类似写一篇读后感。
CSC 的初衷是好的,但我觉得原来那种广撒网的方式是亟待改进的。如何选派、如何评估等等有很多地方需要优化改进。可能 CSC 也发现了这些问题,所以开始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与细化资助条件了吧。这是个好事。
当时在国外接触有好几个导师,我到现在还记得回国前其中一位跟我说过的一句话「Always be curious about the world」
受益匪浅,也非常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本科学院当时提供的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