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澳洲留学水,甚至认为澳洲八大中的某些学校是野鸡大学?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35   3918   5
澳洲大学和国内大学如何比较?因为部分水平不高的澳洲留学生而上升到无脑黑澳洲学校的人是什么心态?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35:07 发帖IP地址来自
工作之后,其实你会明白这个问题。实在接到了太多的邀请,我也想对这个问题,多说几句。

门槛低,其实这不是重要的,因为传统留学产业大国,门槛都不高,英国加拿大美国,有一个算一个,不能幸免。澳洲八大固然收人简单,但是美国一些好大学,本科门槛也低(硕士门槛高是因为吸引的学霸太多)。 而且有多种途径入学,比如最著名也是最公开的一个途径,申请社区院校,入读后再进行转学,一样可以被非常好的大学录取,并且学分也能得到承认。

可以说,认为澳洲留学”水”,并不是因为澳洲“门槛低”。

至于学生素质不高,更是无稽之谈,美国留学生群体里,花天酒地,无心学习的也有的是,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留学生群体里都很平常。

其实一些人觉得澳洲大学留学“水”的根本因素,是因为澳大利亚的大学没有产研结合,也就是industry太弱太弱。

这个我感触是非常深的,我在澳洲的某八大接受过IT硕士教育。我的感触是,以澳大利亚稀少的就业机会和脆弱的经济结构,根本就不该大规模的招收那么多留学生。我可以给你举个很现实的例子,你知道澳洲最大的科技公司Atlassian,在美国科技公司里,很难排到TOP 100么?。但与此相对的,澳大利亚的留学生人数,可以说不比美国少很多,远远没有达到1:100的程度,可能只有1:3甚至1:2

这很可能造就一个现象: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美国留学生 在校期间去各大科技公司实习,而澳洲留学生在校期间做代购,刷盘子,即便实习,也是去非常小型的公司,做一些非常没有价值的工作。而这个差距,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澳大利亚留学生的口碑不行,因为大家最终不是看你学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

试想,同样两个人,本科背景均差不多,一个毕业于澳大利亚 八大,一个毕业于美国前100。但后者可能去过著名的科技公司,比如amazon/ms/hulu/netflix/google/facebook/linkedin/uber(这个名单我想打,我可以打几分钟),而后者在澳大利亚基本无工作经验,即便有,在XX公司写过一些很基础的东西。

更不要说发达的工业界,对授课模式的影响了,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我只略微提一句,加州某个排名不到全美100名的学校,一个很普通的关于data science课,用到的数据集,竟然是在一线科技公司用到的,而这个教授,有很大的力量介绍学生去一些著名科技公司实习,这就是工业发达反哺教育的例子。

如果换做你,你觉得谁比较水?

我的观点就是,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澳大利亚留学生,以IT专业为例,入学的时候,他们并不水,很多也是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的优秀苗子。但是在澳洲脆弱的工业界,落后的科技和稀少的就业机会下,他们与美国留学生的差距会迅速被拉得很大。同样的情况,可能也发生在英国留学生身上。

门槛不是最重要的,机会和氛围,才是最重要的。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35:08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到这个问题下的一个回答,深有感触,因为大家不是看你学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如果藤校毕业的都只能去刷盘子扫大街,那大家肯定觉得藤校就是几个野鸡大学,如果国内有个专科学校,毕业生30%以上能进世界五百强、大型国家科研项目、国家部委公务员,那许多高考状元都得抢着去这个专科学校。


以我所见,不管硕士博士,也不管是世界前一百的学校还是世界前两百的学校,能在澳新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都是翘楚,说十不存一,一点也不夸张,实际比例比10%要低得多。所有澳新毕业留学生里(除了IT),每有一个人找到对口专业工作,其背后就至少有10个人找不到工作回国。

根本原因不是学校和学生水,他们一点也不水,每年澳新大学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都要有几个学生跳楼的,压力可想而知。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就是本地经济结构、产业太过薄弱了,根本没什么工作岗位,美国一年招收100万留学生,它背后是3.2亿人+全球霸权红利带来的广阔的产业体系,那澳大利亚呢?一年招收30万留学生,按理来说,它需要最起码一亿人口以上和美帝产业结构相似的体系才能为这些留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

实际上,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大度假村,总人口2300万,一个国家人口还不如北京一城人口多。北京每年本科毕业生是11万人,澳大利亚光留学生就30万,还不算它占绝大多数的本土学生。

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平台,结果可以天壤之别,美国的名校毕业生可以去亚马逊、谷歌、微软、Facebook等等,毕竟美国的名企太多,澳大利亚有什么?况且即便澳大利亚的企业给得起和谷歌微软这些名企一样的工资,学到的东西,发展前景,接触的平台和人脉,你简历上这段经历的含金量,都会是天壤之别。

说白了,许多所谓移民国家都只是给画了一张留学移民的大饼,压根就没想让留学生拿绿卡,收留学生是他们的一种创收方式,是一门生意,来者不拒,卖东西的有拒绝顾客的吗?至于你再问售后服务,卖家会说:不好意思,货品一旦售出,我就不管了。

所以澳新人才市场留学生是彻彻底底的内卷、红海市场,留学生的简历就像厕纸一样,一文不值,没绿卡没永居,直接刷掉,没什么好谈的。你要问澳新在校留学生有什么实习经历,绝大多数全是去餐厅当服务员、洗盘子,因为人口规模就这么点,没产业哪来的岗位?

我这里有个城市前些年遭了灾,城市需要重建,急需大量土木工程人才,政府为此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我们学校土木工程在世界上很著名,我认识一个本校成绩非常优异的土木同学,按理来说他找工作天时地利人和,就这样条件都具备,找工作还找了快一年。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35:09 发帖IP地址来自
利益相关:八大master在读,本科985
其实学校本身是不错,各大排名也高,问题就在生源。
当你进入八大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双非二本本的学生。有一部分人认真努力,但另外一些真的辣鸡的一笔。不是说澳洲八大不好,而是你跟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做同学,心里真的会不平衡。这里并不是要歧视本科,而是因为澳洲门槛不高,导致什么牛鬼蛇神都能来读书,这样就影响了你身边同学的质量。关键是这些人中部分是真的学渣混学历,很多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清楚,但却喜欢把八大的名字挂嘴边来炫耀。中国学生多,双非学生多,这种情况及其容易让你误以为在国内双非专业读书,只是环境变了而已。当然,这方面墨大是相对最好的,高门槛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优秀率。至于莫那什应该是相对比较鱼龙混杂的了。
另一个问题在于课程。这边的课程基础课和advanced的课,其实类似于把国内一门课拆成两部分,或者说基础课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难度上大概只有国内同科目的一半,很多东西都没有深入,只涉及学生相对容易理解的知识。真正难的内容很少,不像以前本科学的课程真的非常头疼。但有些双非同学还是抱怨难,还要去交钱上补习班,上补习班回来又装大神。所以整体上说,课程是水课的不少且比较简单,有用的课不少且并不难,平时项目可能难度高,但期末一定好过。至于同学的学习能力那真是不敢恭维,跟本科同学实力差距很大。
第三个问题是英语能力。我懒得去查具体数据,只想告诉大家读语言班的人不要太多。更不提25周以上的。只有一小部分是6.5或7以上。很多人纯属交钱混过雅思,语言班通过率都比较高。这里并不是说雅思考的高英语能力就强,毕竟高分口语渣一样多。问题在于英语都考不过,实力那就不必多言。一方面听课听不懂,第二连老师给的一些课件也无法理解,在群里看到某些学生的吐槽,每次内心都感叹为什么跟他们是同学。
我认识的某些商科专业的,写个paper都要找代写,每次作业也必须找老师改,你们自己感受一下吧。这并不代表全部,但这些事例完全能让很多本身能力不错的同学反感。当你所谓的八大充斥着这些混学历的辣鸡,你自然不想与其为伍,也会产生质疑。当然,身边优秀的同学也不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及需要保持专注,与优秀的人一道。
这就是为什么分数线择优录取如此重要。因为这是名校保证实力的最优办法。设想一下清北充斥各类500多分的高考学生,也有700分的高考生,虽然清北名气高排名高,那是因为教学科研各方面水平高,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氛围和学生能力素质相比人人拔尖的650+那自然不言而喻。所以我很理解网上diss澳洲八大的风气,因为你的学生实力并不能达到你所代表的水平。但八大的一些很糟的学生有种尿性,就是非要说服别人去认同他们很牛逼,生怕自己名校光环被diss。实际上人家学校排名高跟读coursework项目的学生没半毛钱关系。而且这些学生实力也非常辣鸡,完全配不上学校原有的世界名校光环。我自己也是非常鄙视这类同学的。承认以及接受事实有这么难吗?八大学生水平,尤其一些master水硕就是不如很多学校啊。难不成一个70均分的二本去了八大他就比国内985强?就因为他有名校光环?
所以,学校排名高名气大,教学质量,实验室,环境各方面都没得说,一切本质上,都源于生源。生源的根本原因是招生门槛,而其背后是学校创收。留学行业实际上是澳洲营收的支柱之一。这一部分人同样刺激澳洲消费水平和旅游服务业。这就是本源所在。所以身边参差不齐的同学在八大很正常,而遭人鄙视也有其原因。
作为八大学生,我自然理解这种观念,但过分偏差对待也是不可取的。评价一个学校水多维度的,排名我们更无法左右。但既然在八大读书,能做的就是不要让别人看低自己。如果你一个二本进了这些名校仍不自知努力,你不仅丢学校的脸,你更丢国人的脸,别人骂学校岂不是更理所当然?
最后,对于学弟妹,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在乎同学的质量问题,尽量保证自己足够优秀,去到更高的平台竞争,优先考虑美国吧。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35:10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一个原因,我称之为“劣币宣传增强效应”。
若此时的我考上加州理工,那我会恨不得把自己微信微博朋友圈全部标上Caltech,像六小龄童不离西游记一样,我的每一句话都想关联上Caltech,但钱学森肯定不会这么做。
他也许会微微一笑:东风快递了解一下?喷气推进实验室了解一下?我都是创始人。
加州理工?啊,那是一所培养了钱学森的学校。。。

“良币”常常不言,因为当之无愧,往往只言母校感情,靠母校给自己加分的意义也不大。
但这种情况下,作为实力较差的“劣币”一方,会大量把自己和名校挂钩。于是乎,大众就会觉得:原来这个学校不怎么样嘛,好多水货诶。。。
越水的学生or毕业生,就越需要反复强调自己是某名校的学生。而该校牛逼的毕业生,一来人数不多,二来提及较少,所以就形成了这种偏差。
我还是那句话,就读学校不能承载太多,也不能作为评判标准-
有的人消费名校,有的人缔造名校。

文末打个粗俗的比方:
汪汪的狗不咬人,但架不住它们动静大啊。。。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35:11 发帖IP地址来自
清北是中国TOP2无疑。
但对于来留学的黑哥哥来说,招生要求也是很低的。。。
然后一部分优秀的黑哥哥,在清北就看到了另一部分辣鸡的黑哥哥。
于是优秀的黑哥哥就会发出感叹,
清北还不如我瓦坎达第一大学好!真是野鸡啊!
毕竟,瓦坎达第一大学是肯定不会招收辣鸡黑哥哥的。。。
但清北为了ZZ任务就不好说了。。。

同理,澳洲八大也一样。。。
只不过ZZ任务变成了经济任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