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工作2-3年后回国 vs 留学毕业后直接回国?毕业后国外两三年工作经验对国内的求职有多大帮助?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00   7790   5
嗯其实小社区上类似这个的问题已经有一些人提过了,但基本没有什么关注和回答,我猜想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有关特定专业/行业的前景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没有限定专业和行业,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谈谈这两种选择对职业发展/社交/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另外这个问题的前提是确定自己长远发展是在国内的情况,在国外只想工作2-3年。这个问题可能并不适用于很喜欢国外生活并希望能长期(5年以上)在国外生活的那种。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0:02 发帖IP地址来自
最近几个月其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想站在学cs的学生角度尝试回答下。

个人背景:本科北邮通信工程,本来想去华为做海外销售,但最后误打误撞13年来到了美国念书,15年暑假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和同龄人相比,折腾过不少,本科两个暑假有在外企实习过,西门子中国和微软中国,大四下一直在国内创业公司实习工作,大鱼_出境自助游第一站,从网站上线到拿到风投融资。 来了美国读书后,第一年也是闲不下来,和朋友做过apple passbook电子优惠券分发网站,也做过类似secret的匿名社交网站,Collegetickr, 分别有2000多和80000+的用户,但都因为商业模式,资金、发展等很多问题中止了, 后来和两个老美做一个中美贸易咨询服务的公司,http://www.pandexa.com, 团队三个人,我负责工程这块,网站前端,后端,部署,运维都我自己做,网站上线一年多了,业务在慢慢发展, 15年暑假毕业后在SD这边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mycase.com, 为律师事务所开发SaaS软件。

和很多同届的cs学生相比,真的折腾了不少,14年暑假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届同学都去了湾区或西雅图实习,去的都是Google,Apple,Facebook,Twitter,Amazon,Linkedin这些大工资,我留在sd开发pandexa.com,  当时我一个月税后工资就1600刀,在sd这个小地方,能糊口没问题,剩不下多少钱,其他同学工资加租房补贴大概都税前6000刀以上吧,税后至少也有个4、5000刀,所以基本上我的3倍。

我们系这届大概20+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去Facebook的有三个,Amazon的有三个,Google的有一个, Linkedin的有三个,Pinterest的有一个,Hulu的有两个,Yahoo的有两个,PureStorage的一个, Apple的有一个,都是北美一线的科技公司。

14年暑假的时候,临近毕业,不得不开始考虑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到底是去大公司还是留在现在的小公司。 考虑到日趋严峻的H1b抽签问题,如果没抽中的话OPT到期后要不要回国?如果拿到H1b在北美大公司工作,工作多少年回国?在现在的小公司工作多少年回国?回国是想带团队?还是又做市场又做技术?14年暑假末尾回国,去了趟广东,拜访了一些公司,包括北京的豌豆荚,深圳做无人机的大疆创新,也和很多人聊过,做大客户销售的,高大上咨询公司工作的,二线城市做日用消费品市场的,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基层研发,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研发,尝试从不同角度尽自己最大可能了解国内 it 相关领域的情况。

针对楼主的问题,我想先从职业发展这个角度展开一下, 下面是我抛砖引玉的一些想法, 从选择 established 大公司和选择中小规模 startup 这两个方向尝试回答下问题,主要是面向刚毕业工作的北美cs学生,普通人,非大神这种:

毕业倾向于去大公司工作 我认为这种情况的话,建议北美毕业后,在北美工作一段时间再考虑是否回国发展。毕业后两到三年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积累,比如搜索,分布式系统,数据库,网络等,只要自己上心,勤奋一些,足以成为intermediate level,甚至senior level的研发人员。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即便没有办法拿到工作签证,单靠OPT, STEM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最长抗下来将近36个月的合法工作时间(enroll e-verify的雇主能够支持你24个月,没有enroll的只能12个月),一两年的时间也能积累一些财富。 如果之后决定回国发展,虽然距离国内一些一线城市房子首付还比较遥远,但有条件给自己创造一些缓冲的时间,来在一个新的城市落脚。我相信靠着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绝大多数人可以保证在国内主流互联网公司中谋得一个自己满意的职位。下面列举一些对于倾向于大公司工作的毕业生,为什么毕业后建议在北美先工作一两年时间
  • cs在国外大公司工作攒钱确实快,很多湾区公司开年薪10万刀,单身的话,税后年薪6万刀,每个月税后大概5500刀,在湾区或旧金山,生活成本比较高,但省一省,一个月攒个2000-3000刀,一年攒个2、3万刀还是问题不大。 但国内的话,北上广深,月薪就算1万5人民币税前,在北美大公司工作一个月攒下的钱就和国内税前的工资差不多了,如果再算上国内的房租,生活开销,攒钱速度来看国外还是有很大优势。
  • 工作强度和福利待遇,国内加班已经常态了,强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北美这边的企业据我所知,一线的一些软件和互联网巨头强度也不小,但也有很多公司还是比较人性,所谓的养老型的公司。而且即便是北美工作强度大的公司来说员工的福利待遇还是比国内好一些,小社区上已经有各种在xxx公司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找来看参考下
  • 个人成长,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技术人员来说,好的mentor,好的团队,好的技术氛围都非常重要,虽然进了大公司,就会像螺丝钉一样,很有可能做某个产品的某个模块的某个功能,但总的来说,北美这边主流互联网公司在技术沉淀,分享这块确实要比国内要强很多。
毕业倾向于去小创业公司工作
考虑走这条路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少。自己总结有以下一些原因
  • 很多去北美念书的中国学生,基础都比较扎实,但完整的项目实战经历相对有限,快速出活儿能力有限。 而很多小创业公司,招的都是web开发,mobile app开发,都希望你去了后能快速上手工作,需要你有一定的经验或项目经历,而且创业公司一般经费有限,大家都希望招到最优秀的工程师,所以很多初创公司的招聘门槛也很高,又考你基本功又考你实战的东西,能拿到offer也很不容易。
  • 签证问题,其实在湾区,据我所知,绝大部分中规模甚至小规模的创业公司也是可以sponsor签证的,除了一些非常早期的没有拿到funding的公司。
  • 工资待遇问题,很多创业公司整体的薪资待遇会尽量和当地一线的互联网公司看齐,但整体的福利待遇可能还是会比大公司低一些
  • 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问题,有的时候要wear different hat,做客服,销售等等,但很多cs系的中国学生,技术确实没得挑,但口语表达、写作,会存在瓶颈,有时难以满足初创公司的要求。
如果真的要在北美初创公司工作,并且积累了两到三年的经验,对于他们来说,有如下一些优势。
  • 技术能力一般能得到多方面的磨练,一般在初创公司,研发,产品设计,测试,部署,运维可能都要涉及,两到三年的时间可能不能做到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但对整个业务,产品的研发流程和运营会有比较整体的把握
  • 在初创公司工作对人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有很多锻炼,个人感觉在北美创业公司工作两三年的人,很多大风大浪都能见识到。
  • 对新技术、新趋势相对来说比较敏感,对创投圈、startup的理解也会比在大公司工作的同学要更深入一些。如果自己完整经历了原型产品开发,天使投资,验证模式,拿到风投,快速扩张的整个流程,了解了美军的正规军打法,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转型做投资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想要在北美初创公司工作,并两三年后打算回国发展,我觉得也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 可以选择业务能够在大陆开展的,比如像Airbnb,虽然还没有在大陆设立分支office,但业务已经在大陆做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作为公司为数不多的中国雇员,如果有两到三年的工作经验,会有很大的机会外派回国,负责业务。
  • 工作几年后,对北美这边创业公司的业务非常熟悉,可以选择回国加入做类似产品、业务的公司,作为中坚力量。或者自己创业。

聊完了职业发展,我也想聊一下生活、社交这块。
我在北美已经生活、工作、学习了大概15个月左右,学校在加州圣地亚哥,算是一个西海岸的中小城市,互联网科技公司不多,硬件的公司和生物制药的企业多一些,it这块最有名的应该就是高通了,当地老百姓过的日子也是悠然自得,我们团队没有自己的办公空间,寄居在一个通信设备商的公司里面,他们每天工作基本就是8:30 - 4:30,有的时候4点没什么事儿也就都走了,高管们也都5点,5点半走了,基本没有加班,工程师有稍微晚一些的,但5点半左右基本就走光了。这也是圣地亚哥这边绝大部分公司的节奏,高通也类似。没有说吃完晚饭再回来接着干,干到晚上的。因为这边很多都是年薪制,加班不单给钱的。 还有走小时工资的,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当然也不愿意让他们老是加班,因为加班工资的rate要更高一些。周末基本没人工作,都是出去玩,去海边晒个太阳,去附近公园野餐等等,发邮件也基本没人回。办公室周末直接上锁,开都开不开。

暑假的三个月,基本上是全职工作的状态,身边的cs中国同学基本上都离开san diego去湾区实习了。所以基本上每天我的生活就是

  • 8点起床,去wholefood超市,装一盒沙拉和早餐,开20分钟车到公司,
  • 9点左右开始工作
  • 13:00左右和同事去餐厅吃饭
  • 13:30左右吃完回工位,会趴桌子上休息20分钟
  • 18:00左右下班,开车回家,到家6点半,7点。有的时候会自己做饭,有的时候就在外面吃。吃饭的时候会看看美剧,电影什么的。晚上会看一个多小时书,技术书籍为主,因为就我一个做技术的,没人带,只能自己学。每隔一两天会去健身房锻炼,跑步。
所以每天面对的基本都是我的同事,和我的舍友。

周末的话,会去超市买东西,有的时候会约还在当地的朋友去中国饭馆吃顿饭,中午睡个觉,下午接着看书学习,晚上自己做饭,打打ps4。有的时候会自己开车在附近转悠,或者骑车出去散散心。

上周回国后,虽然才离开了一年,但已经有些不适应了,北京城区你能开40公里每小时了不起了,我在圣地亚哥每天开车上班最低限速都要60公里,北京城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错综复杂,看司机开车都一身冷汗。在美帝老百姓都很守规矩,很少遇到这种随便并道,随便停车,狂按喇叭。

老百姓的素质也是差别很大,在国内排队加塞太正常了,办个手机号营业厅大妈基本上各种白眼飞你,大街上随地吐痰,甚至便溺。一线城市的节奏和压力也让你感觉有些透不过气来。

社交方面,国外和朋友出去吃饭,基本都是各付各的,除非你约姑娘出去吃饭这种。办事情也是直来直往,不管是和公司打交道还是和政府打交道。手续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在国内混,就得接地气一点,思维模式都要调整过来,停车被开罚单,你可以和大爷讨价还价,100块的罚单,你可以跟人商量,50块钱直接给大爷,不开票,车开走,行不行? 跟这边企业领导,上司打交道也不太一样,请客吃饭应酬都免不了,走关系太正常了,求人办事儿,遇到难啃的骨头,自己就得跟孙子似的求爷爷告奶奶求来求去。和同事相处也一样,不是你身边所有人都喝过洋墨水,都是Stanford,Berkley等一流大学毕业,work hard,play hard的一帮年轻精英。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能干的基层员工,你不能老拿你在国外的标准来评价人家,英文发音土的一逼,只会用baidu不会用google,天天只想着和媳妇儿去吃顿羊蝎子,背着沉重的房贷,聊得都是附近哪个超市买东西便宜。

很多人说自己想在国外先混个4-5年在回国发展。但我觉得四五年的时间下来,如果你长时间离开国内,突然让你回来发展,一定会水土不服,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在海外生活工作的时候,要给自己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来面对这些落差,能及时的调整好心态。能穿着西装笔挺和老外说着一口流利外语出入各种高大上场所,也接的了地气,跟一帮干活的兄弟敞着膀子在南门小巷喝酒撸串

很多东西会影响你在海外读书后是否打算回国工作,专业,家庭,恋人,薪水,职业发展等等。

我自己的话,最后还是希望能在海外短期工作后(1-3年)回到国内,主要是考虑了很多因素。
  • 首先意识到自己技术其实并不是最大优势,但其他一些软技能,比如沟通表达能力比较好,对业务的理解比较到位,对销售,市场,客服这块有些自己的体会。希望能把这些结合起来,而不是一直在某个方向或领域上磨练技术。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工作3-5年后能成为一个技术管理者,帮助工程团队实现目标,同时自己也能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如果有一些海外背景,回到国内会有不少优势。
  • 自己比较恋家,想有更多时间陪陪爸妈,如果留在国外,他们工作比较敏感,签证不好办理,想过来看我也比较麻烦
  • 自己还是单身要考虑找女朋友的问题,国内的话感觉会好一些
  • 比较喜欢国内的生活方式吧。

我觉得在这个事情上,你可以从他人获得很多建议,参考,和分析,但最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0:03 发帖IP地址来自
1.
同学小D毕业之后在美国四大工作两年,原以为美国名企两年的工作经验一定能帮他在国内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发现目前高不成低不就,很难在国内的就业市场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我本人之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原以为美国花旗银行两年的工作经验一定能让我成为国内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可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当时往国内找工作的艰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在美国名企的工作经验已经不值钱了吗?为了拿到美国名企offer所做出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2.
在美国工作过数年的同学,回国的话只能走社会招聘,相对于校园招聘,他们最大的区别在: 校园招聘主要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社会招聘看重的是相关的工作经验。
一些工程类的学科,美国对国内有领先的优势,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内企业有相应的需求,会高薪引进海外有相关经验的人才。一位在Facebook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想在国内BAT谋得一份差事并不难,取决于自己是否想回国发展,这是因为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有领先优势,同时Facebook积累到的硬技能在国内的企业是可以直接用上的。这种情况下,这位朋友在Facebook积累的技能,是可转移的,和国内企业所需的经验是相关的
对于学商科的同学,在美国工作数年后想回国就没那么容易了。第一,中美商业环境所需的技能有着很大的不同;第二,中国人在美国,由于身份,语言等限制,很难去到与客户打交道,给公司带来效益的核心部门,大多数都是在中后台做一些支持性的工作。这种情况下,他们在美国所积累的技能并不一定可以转移,和国内企业所需的经验也并不一定相关,想在国内找到合适的特别是核心业务的岗位是相当困难的。

3.
举个例子,一位在美国读金融硕士立志去投行的同学,毕业后在美国加入一家大投行的中后台,工作两年之后意识到国内的发展空间更大,萌生了找国内券商投行业务岗的想法,可这时他却发现自己很难在国内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为什么?
社会招聘的话,该同学在美国的工作经验,和国内投行业务岗所需要的技能相关性不大。国内投行看重会计和法律的背景和工作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券商的投行部更看重CPA和司考而不是CFA的原因。换句话说,如果求职目标是国内券商投行部的话,美国华尔街大投行两年中后台的经验,还不如国内四大两年审计的经验。
校园招聘的话,很多国内企业对毕业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即使没有这种限制,在招聘官的眼里,这位同学的竞争力,很可能还不如国内传统名校读研的应届生。很多国内读研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就考过了CPA并在券商投行部实习了半年以上,从券商的角度来看,这些实习过半年以上的同学招进来直接就能用,应届生可塑性强对薪资的要求也没那么高,为啥要冒风险从美国招一个经验不相关的人来做这份工作?当你的海外工作经验和目标求职岗位不匹配时,你的竞争力或许还不如应届毕业生。

4.
很多留学生为了能在美国工作,刻意去培养美国求职市场所需的技能,而放弃了自己原本的职业规划。对于铁了心想移民的同学来说,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对于想在美国工作几年便回国的同学来说,这样去做或许会毁掉你长期的职业规划。
有很多背景不错的同学,为了留在美国工作,迫于就业压力而去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有本科学金融的,去美国成为了SAS Programmer,有本科学经济的,去美国自学编程做网页开发。回到我之前的观点,如果是想移民,在短期牺牲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未尝不可,但想回国发展的话,你得去了解你在国外积累的技能,是否能转移到国内职场上。
我身边有一些清楚自己职业规划,顶住压力并做出正确选择的朋友,比如下面两位,
同学小J,Finance科班出身,金融功底深厚,可在美国只能去做一些Data Analysis相关的工作,毕业后在美国工作两个月后毅然决定回国,最后以应届生的身份考进央行直属的事业单位。
同学小P,在美国拿到一家名企Operations的Full Time岗位,当时在手头没有国内Offer的情况下放弃了美国的工作机会回到上海,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后去了一家老牌券商做Trader。

5.
本文并不是劝留学生不要在国外找工作,在国外能找到全职工作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在国外特别是500强名企工作一两年能使你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职场专业性等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求职切忌盲目,方向错了,努力只会放大错误。在国外求职之前还请先问下自己,未来的长期规划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如果长期想回国发展的话,你得知道,当你在海外工作积累的技能和经验不具备可转移性时,回国的大门也就慢慢关上了。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0:04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点偏题的。工作中认识的美国人好些都是搬来搬去,尤其是有了一定职位的,可能跳槽东岸去西岸,或者relocate去欧洲的都不少。我自己的计划是跟着机会走,哪里的机会更好就去哪里。无所谓是哪里,走到爸妈真的需要自己照顾的时候就回国。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0:05 发帖IP地址来自
被若干人邀请答这个问题,前前后后想了有一个星期,关于工作2-3年的经验,对回国到底有没有帮助的问题,这牵涉到俩个非常严肃的标准:

1. 你的行业经验是否具有可转移性?
2. 你是否打算更换行业/职位?


我们对国内一些雇主做过一个调查,包括外企HR,国企HR和民企的HR,最后发现这个问题还是要分类来看:

对于计算机和工程类专业人才,海外2-3年的工作经验是最具有转移性的,技能时效性较稳定。
毕竟无论是代码还是工程标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明显的,但是在更换行业(Career Shift)这块,延展性并不高,举个身边一个例子:纽约最负盛名的公立高中毕业,加州S校四年本硕念完,之后在谷歌总部和中国区工作,现跳槽去某美资投行做VP,负责IT Support。你可以看到,这种Career Shift是有价值的,但局限性在于,你可能在谷歌这样一个工程师文化至上的地方,做一个相对来说Front Office的工作,而现在你去投行,需要去Back Office。

对于金融和商科类专业人才,海外2-3年的工作经验转移性一般,技能时效性不稳定。
估计看到这里很多人要来拍我:你有什么资格!要贬低我的海外工作经验呢!我做的这么辛苦,难道回国一夜要回到解放前了吗?

这儿引用我们一个给客户的咨询报告里的一页四种Path来解释这个问题:
Path A:小明美国某TOP 20大学毕业,在华尔街一家投行做了两年IBD Analyst,结束后跳入Buy-side,加入某顶级PE位于香港的Office,之前的经验和技能都派上了用场,进入Buy-side也可以帮助他接触更多的行业和人脉,这是风险最低,但接触面又是最广的一条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稳妥的。
Path B:  小军美国某TOP 50大学毕业,在芝加哥的Big Four里的一家的transfer pricing岗位工作了4年,获得了晋升的机会,选择去了公司位于上海的Office,做advisory,该选择风险很低,但因为仍然停留在原公司,所接触的面依然较为狭窄,可幸的是advisory工作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exposure。
Path C: 小红毕业于英国某大学统计专业,毕业后在伦敦一家小公司打杂干了一年,因工签问题和上升通道有限,决定回国发展。回国后发现无对口其专业的公司,遂更换行业,加入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做起了留学顾问,之前的专业经验没有派上用场。
Path D: 小娜毕业于新西兰一所名校的金融专业,但因气质优秀,毕业加入了TV Newzealand成为了一名华语主持人,工作了几年之后,决定回国发展,多年在媒体圈的人脉让她成功转型,加入了一家外资银行,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金融业务,因业务能力优秀,被领导选拔参与组建该行的私人银行部门,成为了部门高级经理之一。
(注:这里没有将回国创业这一块纳入考量,但回国创业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人才发展趋势)

其实我们每天和客户打交道,讨论的最多的是就:毕业回国工作好还是留下来工作好,抛开工作签证等一系列客观因素来看,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客户是渴望回来发展的。
客户Y
美国TOP30名校金融+传媒本科在读,今年通过我们的培训和辅导后,拿到了LV中国区总部的实习Offer。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姑娘,为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实习,还选择了Gap一个学期。我跟她讨论过毕业是否回来的问题,她说父母不想让她回来,上一辈人觉得中国太复杂,做生意也困难,让她留在美国发展,挣多少钱无所谓,关键有个安定的生活。我问你是怎么想的,她说我一定要回来,我觉得还是中国机会更多一些,发展更有前景。
这是让我非常惊讶的答案,本以为像她这样跟真实的中国脱节很久,英语表达能力比中文表达能力强的,已经半香蕉化的白富美,可能会毫不犹豫的说我还是留在美国发展,相反,她选择回来发展。我同时咨询了另一个类似背景的朋友。
好友J
美国两年高中+四年大学,现在某IVY学校念研究生二年级,暑假在一家美国科技公司做Marketing的实习,在谈及这个回国与否问题的时候,她的回答更有意思:“我在美国已经读了俩年高中,再加四年本科,俩年研究生,实在待不下去了,美国是个如此土的地方,我要回去!”我问及薪资差距的问题,她想了想,告诉我可以慢慢来,一开始求那么高的或者说找个global pay的也不现实。

我觉得这一代的海归,很多人没有上一代老留学生那么多包袱,换之更多的是抱负,思考的不是立马我能拿个年薪百万,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想,我的上升空间在哪里?我需要在什么时刻转型?我能不能在这每一步的成长里学到东西?


【关于社交关系网络】
我觉得这个话题主观性过强,简单来说:人际关系能力强的人,不管迁徙到哪里,失去的社交网络都可以很快重新筑起,归根结底是一个适应性的问题。

【关于生活方式】
我觉得国内真心潮爆了,90%我之前以为回国买不到的东西,上海基本都买到了。
  • 在美国你大部分美国同学可能都没有出过国,甚至连华盛顿都没去过,在上海,你随便问个年轻人,可能今年去过泰国马来西亚,明年准备去土耳其。
  • 在美国你出门基本无公共交通,自己不开车的话很多地方都抓瞎,而中国有可怕的高铁网络,像我第一次到高铁南京南站的时候都看傻了,15个站台,全美国都找不到这么大的火车站,噢,不对,人家连高铁都没有,这方面看中国的基础设施比美国更全面。
  • 在美国用的Lyft和Uber的年轻人比例和中国用“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年轻人比例,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同理,美国年轻人的生活里也没有类似支付宝和微信钱包这俩个东西。
==========================================
另外看到上面的答案,有几个明显的错误我还是要指出来:

1. 普华永道招的海归还真的没有税前8000的,人大硕士起薪都是税前7000+的;
2. 俩年高薪也不见得可以回国供套房的首付,哪怕是做投行咨询,交完税的钱能需要社交,需要吃饭,还有NYC吓死人的房租,倒是CS码农可以,前几天听说有哥们本科毕业在硅谷干了俩年,存了18W美金,真令人发指 >.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0: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到今年年底,答主在英国工作将满两年,说一下个人的感受吧。

之前念大学时,就有毕业后留英工作几年的打算,也成功留了下来。现在的想法是对当初的这个决定并不后悔,但是不想再留太久,如其他很多回答所说,两到三年后应该会选择回国。

先说一下这段工作经历给我带来了什么。

首先,我认为如果毕业直接回国,除非是牛校毕业,不然与其他海归相比没有任何区别,大家都是一纸文凭,那么你如何脱颖而出呢?在国内现在海归越来愈多的情况下,单靠拼文凭不是好的选择。能在海外工作几年,起码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内容。而且毕业回国后也不能保证马上能入职,找工作找个一年半载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在海外工作一段也没有‘浪费’太多时间。

其次,是语言。上学期间,个人感觉大部分留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没有得到好的锻炼,而且就算天天与外国同学打成一片,学到的也只是日常英语,与职场英语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而最好的提高方式,无疑是在英语国家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回国后毕竟少有全英语的大环境,想提高的话会难一些。拿我个人来说,刚参加工作时,打电话有时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通过一年多的锻炼,现在无论是跟同事跟领导通电话还是cold call,都可以谈笑风生。也许有人会说,英语好在中国有什么用,其实随着中国越来越国际化,同世界的交流与日俱增,何愁英语无用武之地。

再有,是对英国这个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主要是职场文化,同时也学了很多俚语什么的。也了解了很多各个年龄层的英国人对政治,经济,历史,东西方等等的看法,毕竟上学时接触的多是同龄人,现在面对以中年人为主的同事们,接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我本身对这些也比较感兴趣,平时也有意识的多与同事探讨这方面内容,感觉收获还是不少的。

除此之外,个人认为人趁着年轻,多闯闯是好事,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我想就算不考虑任何这段工作经验对我带来的实质影响,多年后单单回想起这段经历,相信我也会觉得这是美好的回忆。如果说生活中要有诗和远方的话,我想在海外工作也是远方的一部分。在陌生的环境中,与家乡相隔千万里,举目无亲,是可以锻炼出一个人强大的心灵的。

最后再说一下为何还是打算回去。我觉得在发达国家工作就像慢慢堕入一个陷阱,由生活的安逸,慢节奏构成的陷阱,很容易让人不思进取,渐渐落入这么一种老年人一样的生活。而国内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充满活力,经济就算下行但与西方相较也是维持了高位的增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年轻人还是更适合在这样多竞争,多机遇,多挑战的环境中成长。另外,也有家庭等个人原因在内,在此不再赘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