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欧洲和日本都实现了促进经济。欧洲不了解,单说日本。在2016年9月日本央行(BOJ)出了一份货币政策3年效果全面评估的官方文件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Developments in Economic Activity and Prices as well as Policy Effect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etary Easing (QQE)。
日本的QQE政策可以看BOJ自己做的总结,在促进就业和缝合产出缺口方面都达到了目标,现在问题是促进经济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极限了。
质量货币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etary Easing ,QQE)的作用机理为如下所示:
![]()
(1)2%通胀承诺提高通胀预期
(2)央行大规模购买JGBs会压低收益率曲线,从而促使名义利率承压;同时
(3)名义利率降低,通胀预期上升,从而压低实际利率
(4)实际利率的降低促进产出缺口的缝合
(5)通胀预期逐渐回升+产出缺口的缝合,会进一步促进通胀提升
(6)通胀回升会使得消费者强化他们的通胀预期,导致通胀预期进一步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从QQE的作用机理来看,BOJ已经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日本已经不再陷入通缩,产出缺口改善至0(长期平均),同时失业率等也降至3%,不计算生鲜食品的CPI已从-0.5%转正。
![]()
![]()
![]()
BOJ使用 Q-JEM模型测算,如果没有QQE及负利率,2015财年的负产出缺口会比现在大0.6~4.2%,同时CPI小0.3-1.5%,这意味着QQE确实使得日本摆脱了通缩。 同时BOJ使用VAR模型,分析为何依旧没有达到2%通胀目标,2015财年比预期低1.9%,略小于1%的原因归因于石油价格下跌,略小于0.3%部分归因于产出缺口,其余略小于0.7归因于通胀。
关于为何依旧不能提升通胀,其他央行相关成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前央行官员白井早由里称“4个因素影响了通胀实现”Four inter-related structural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limited impact of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easing on aggregate demand and inflation:limited demand for credit relative to ample liquidity (as shown by the low loan-deposit ratio);low expectation of income growth;unfavourable demographics and concerns about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households’ upward bias in perceived inflation and long-term inflation expectations.The fourth factor requires explanation. Households tend to form high perceived-inflation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even when CPI-based inflation indicates deflation. This reflects long-standing stagnant income growth and perceived tighter budgets. In particular, households are very sensitive to an increase in food prices. When food prices rise rapidly, households' present perceived inflation rises and their tolerance for price rises drops. Based on this price perception and limited tolerance of price hikes, firms appear to have found it difficult to continuously raise sale prices. 也就是信贷需求不足、低收入增长预期、不利的人口结构、家庭对通胀预期的高预期。
第四个因素的意思是由于长期通缩,日本家庭对价格过度敏感。即使CPI显示通缩,那么家庭也会形成通胀和通胀预期的认知(个人理解,如果你长期处于一个CPI为-0.5%的地区,那么如果变为0%,你也会视为通胀)。这意味着长期收入增长的停滞和预期过紧的预算,公司发现这种情况下非常难以提升货物价格,最终对物价提升的动能进行打压。所以这要求提升收入增长的预期并且实现长期收入增长。也就是说,日本本身依旧深陷于通缩的困境和随之而来的后遗症之中,仅仅靠货币政策恐怕推力依旧不够。
所以这个问题又回来了,日本经济的问题到底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如果你认为日本经济是需求不足的话,那么就应该提高通胀使得日本家庭更多的消费,维持经济增长进而提升工资。如果是供给能力不足的话,那么就应该提高生产率从而促进提升工资,进一步提高消费能力等等。
即使日本企业依旧有非常高的盈利水平,也不愿意给员工加工资,这很大程度反映着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过慢,如果生产率增长过慢,那么就没理由增加工资。
(关于劳动生产率停滞不仅仅发生在日本,还有欧洲和美国,见 欧盟未来会崩溃吗? - 小社区 ,很大程度上日本的问题和欧洲的问题是一致的)
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长从80年代起已经大幅度下滑。而从宏观来看劳动生产率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滞后的资本积累伴随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在90年代泡沫破裂后,BOJ对通缩处境反应迟滞,使得实际利率过高,抑制了商业投资。虽然现在实际利率已经大大降低了,也仅仅改善了一点点资本存量问题。
从微观来看,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的过慢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劳动力市场的过度僵硬和各个经济部门的分化(具体作用机制,参考我的答案 欧盟未来会崩溃吗? - 小社区)。
倘若已经从宏观上去除了通缩的阴影,那么现在能做的应该是从微观着手进一步改善生产要素。例如改革僵硬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对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餐饮和医疗等行业进行改革,以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