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简·奥斯汀的作品?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屈默默   2018-9-24 01:32   109466   8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4级常客 | 2018-9-24 01:32:43 发帖IP地址来自
简·奥斯汀是我最喜欢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傲慢与偏见》我不知拜读过多少遍。
她的作品,就像是在三寸象牙上进行微雕那般,虽然题材很小,故事背景也有很大局限性,但却纤毫毕现,方寸之间可容万千世界。
首先说她的文字。我最爱的是她的嘲讽劲。奥斯汀似乎特别爱嘲讽她笔下的人物,拿《傲慢与偏见》来说,班纳特太太就是在“自认为神经衰弱”的嘲讽中施施然出场的,而达西先生一开始矜持傲慢的表现更是被作者借伊丽莎白的口嘲笑的体无完肤。她不仅对讨厌的人物进行嘲讽,对自己的主人公也毫不留情。当伊丽莎白被韦翰迷得神魂颠倒智商快变成负数时,奥斯汀对她为了韦翰一会儿开心一会儿失落的傻样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正是在她妙语连珠的嘲笑声中,一个个人物鲜活饱满了起来。
其次是她的谋篇布局。她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家庭为背景,内容也主要是贵族女子的婚姻,《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皆是如此。这样单一的背景为什么能成就如此多部经典之作?我认为还是作者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功夫了得。奥斯汀紧紧抓住了”人“这一多变的生物,通过对人的多方面刻画,成功地用狭小的反光镜映射出了整个社会。
看她的书是一种享受,我喜欢冷静睿智的文字,这样的文字绝对是有着厚厚生活积淀,经常对人生进行深入思考的人才能写出的。浮华的美丽,哪抵得上思想的力量?
3#
飞地APP  3级会员 | 2018-9-24 01:32:44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家毛姆对简·奥斯汀十分赞赏。他在自己的随笔中,曾表示自己很喜欢对简·奥斯汀幽默文风及对普通生活的出色观察力。飞地在此摘录部分毛姆对简·奥斯汀的评价,出自《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读书随笔》,罗长利 译:


以知识渊博、风格诙谐著称的批评家加洛特教授曾经说过,简·奥斯汀在写故事方面并没有什么才能,他解释说,他所谓的“故事”是指一连串不同寻常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事件。的确,简·奥斯汀缺乏这种能力,她似乎也不打算在这方面努力。她身上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幽默感允许她能够不耽溺于幻想,不寻常的事件并非她的兴趣所在,她要写普通的日常生活。凭借自己足够出色的观察力、生动的幽默感和巧妙的措辞,她便足以将最普通的生活写得并不普通。至于故事,多数人指的是那种清晰而连贯的陈述,包含开始、发展和结局。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小说以两个年轻人的到来作为故事的开始,以他们和伊丽莎白姐妹的爱情作为主题并加以发展,最后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那些老于世故的人也许并不认可这种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的确,多数婚姻,或许是绝大多数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况且,结婚只是进入另一个生活阶段,而并非生活的终结。许多作家选择结婚作为小说的开端,并一直叙述到它的结尾。这是作者的权利。


《傲慢与偏见》电影截图


我反倒认为,一般读者喜欢看到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终成眷属作为结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抱持这种观点,是因为心中有一种本能的、深切的感觉,认为男人和女人通过婚姻完成了一项生物学上的职责。很自然地,他们会感到,听作者讲述一对男女如何产生爱情,经过曲折变化、相互误解,最终约定终身、生儿育女,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对于大自然来说,任何一对夫妻只是漫长生命锁链中的一环,这一环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衍生出另一个环来。这就是小说家热衷于以男女主人公终成眷属作为小说结局的理由。在简·奥斯汀的这部小说中,新郎最终获得一大笔地产收入,带新娘搬进了一所漂亮的住宅,家中有花园,还有许多华贵精美的家具,这样的结局让普通读者大为满意。

在我看来,《傲慢与偏见》的情节结构十分精巧,情节的衔接度极高,且极为自然,没有使读者感到迷惑的地方。也许,有读者会认为伊丽莎白和简如此有教养、礼仪,她们的母亲和三个妹妹不应该这么平庸。这的确有些唐突,不过,在叙述故事时,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安排。有时我会假设,简为什么不把伊丽莎白和简设置成班纳特先生的前妻的女儿,三个小女儿的母亲班纳特夫人是他的续弦,如此一来,矛盾不就避开了吗?


《傲慢与偏见》电影截图

不会有人把简·奥斯汀视作伟大的文体家。她的缀字法很奇特,常常不顾语法,但是她的听觉一定很敏锐。她的句子结构可以看出受到了约翰逊博士的影响。相比普通的英语词汇,她喜欢使用来自拉丁文的英语词汇,喜欢用抽象的而非具体的词汇。这给她的措辞添了一点悦目、惬意的庄重感,也的确让她诙谐的语言多了一些分量,在辛辣、尖刻里加入一点一本正经的味道。她的对话写得自然流畅。记叙对话并不是将人物所说的原封不动地搬去纸上,而是要经过组织、整理,不然就会显得沉闷。在简的小说中,许多对话像是如今的书面语,读来略显矫揉造作,但是在18世纪末,那些年轻小姐确实是那样说话的。比如,简在谈起她的情人的几个妹妹时说:“她们当然不会赞成我和他的关系,对此我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完全可以选择一个许多方面都比我更好的人。”我相信,简的话就是这样说的,但我也必须承认,听她这样说话真有些费力。


《傲慢与偏见》电影截图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尚未谈到,那就是它极强的可读性——相比一些更加杰出或著名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显然更有可读性。正如司各特所言,奥斯汀小姐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人们的内心情感和错综复杂的细琐事务。虽然小说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发生,但是读完一页后,你总会情不自禁地翻过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的情节。下文中仍然没有什么大事,但你又迫不及待地翻开新的一页。能够让你这样做的小说家是最有才能的小说家。我常常在想,这样的才能是从何而来?为什么读者把这部小说反复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却仍然像第一次阅读时一样兴趣盎然?也许原因就在于,简·奥斯汀不仅对书中的人物及其命运深感兴趣,她对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一切都深信不疑。

4#
弋苏  1级新秀 | 2018-9-24 01:32:46 发帖IP地址来自

1813年的1月28日,一个叫简·奥斯汀的乡村老姑娘以110英镑的价格把一本叫《傲慢与偏见》的小说版权卖给出版商,于是这本著作问世,她并不知晓的是,未来由这本小说和她其他文学作品衍生的副产品会形成价值上亿英镑的产业链。


她作品的魅力,在《傲慢与偏见》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那种欢快活泼的调子、充满生气的女主人公,成为赢得读者最多的小说,200年过去了,《傲慢与偏见》依然是全世界读者最爱读的小说之一。


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奥斯汀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当今的读者仍对她讽刺、幽默的语言背后蕴藏的生活态度津津乐道,弗吉尼亚·伍尔芙就曾说过:“在所有的伟大的作家中,她的伟大之处是最最难以捕捉到的。”


英国乡村的美丽风光,乡村贵族优雅悠闲的生活,是简奥斯汀小说永恒不变的背景,也是贯穿其中的美丽乡愁。


但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我们,通常也没有童话中那么幸运。


简奥斯汀的小说始终在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幸福婚姻的基础到底是什么? 在简奥斯汀的作品里,探讨的不仅仅是婚姻的基础,更是爱的基础,如果幸福婚姻的基础是爱,那爱的基础应该是了解。


《傲慢与偏见》观众对影片中的舞会场景都会记忆犹新:小提琴即兴伴奏,男女面对面各成一列微笑注视着对方,随着音乐移动换位,整队舞步一致,相当壮观。这种舞蹈音乐活泼轻快,节奏鲜明,舞步相对简单,充满了纯真和浪漫的气息。


最喜欢的是影片的结尾:成名的简奥斯汀偶遇带着女儿的TOM,尴尬的气氛下简忽然听到TOM叫自己的女儿“简”——tom lefroy给自己的女儿起名为jane lefroy。霎那间冰释前嫌,简的脸上掠过一丝不轻易察觉的安慰,于是亲切地拉起小jane的手,为所有在场的人朗诵起《傲慢与偏见》。故事不复杂,有心的人一定听得懂,已为人父的TOM,也一定听得懂


18世纪英国田园风光美得让人心旷神怡,对白与服装设计也堪称经典,Jane和Tom二十年后那场重逢,当激情洗尽铅华,他们安详地面对着面,Tom给Jane介绍自己的女儿,和她有着一样名字的女孩,而已经大红大紫的女作家突然流露出少女般的神情。


她爱过的,一直深爱的男子,他的女儿叫简。她在歌剧厅里用温柔的语气念着自己写出的句子,带着浓烈的爱,然后她合上书,露出没有戒指的左手。


她还是那么优雅,温柔,天真,勇敢。


她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出身富裕接受了良好的知识与道德教育,学问渊博对人生和未来都充满梦想,容貌清秀仪态端庄,有点小清高,有点小俏皮,骨子里面那些小倔强时不时会蹦出来发作一下。她对世界怀抱真诚而警醒的目光,敢爱敢恨心地善良,对感情的态度是憧憬灵魂的共振并且绝不将就,她永远坚强独立清醒自信有原则,但渴望温暖,只要一点小小的温柔就可以将她融化。


二十年以后,Tom成为了苏格兰的最高法官,Jane成为了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彼此衣着考究,在上流社会里游刃有余。


他不曾遇见比她更好的女子,娇俏,锐利,通透,潇洒,单纯。



BBC在1995年把Jane Austen的传世经典搬上荧幕,重现英国十九世纪初社会风貌,优雅的文化,幽默的对白,沁人心脾的爱情… 挑剔的英国评论家(一向挑剔)也被彻底征服,It is faithful to the book, particularly capturing the spirit of the book and the energy and constant tension of the story,话说BBC就是靠谱啊。

英剧的笑点和美剧的笑点寡然不同,英国人非常喜欢自嘲,幽默大多很冷很冷很冷,但是足够你用很长时间来回味,其次,这个岛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戏剧传统, 很多笑点都主要停留在一些知识点上,没有美剧那么亲民,如果你对那些笑点不熟悉,你根本不会觉得为什么好笑。

一本名为《简·奥斯汀,博弈论者》(Jane Austen, Game Theorist)的学术著作中,作者称简·奥斯汀是“史上第一位博弈论大师。” 认为奥斯丁在其小说中极其巧妙地运用了近50种“策略和操纵”处理其角色之间的微妙关系,堪称“博弈论教科书”。

不论简·奥斯汀本人愿意与否,这位一辈子没结婚的女作家确实被今日一干以“结婚”为人生核心的人认作精神导师,倘若奥斯汀活到现在,她未必会愿意与这些主角或创作者打成一片,有一个听来有点儿悲哀的著名论断:“喜欢奥斯汀的人多半是奥斯汀不喜欢的人”。

在许多男性同行的眼中,她从来也不是天使——她的小说绕着“婚姻”打转,却毫不浪漫,人们在其中能感受到阶级、身份、金钱、谋略和人生规划,唯独感受不到爱情。

一个连她的粉丝也经常忽略的事实是,衣着老派的奥斯汀小姐,实则是极为现代的,相较于她的同代人,那些浪漫主义的叙述者,她先一步迈进了现实主义的世纪。


简·奥斯汀是第一个让小说中心人物生活在“现代读者”中的作家,人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些主角的参照,同时感到他们的生活是有趣的。


在她的故事里,没有一个拒绝婚姻的女性,也没有终身未婚的主角。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呢?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奥斯汀在小说《爱玛》里已经给出了答案:“人们很少会透露事情的全部真相,即使说了,也多少带点儿掩饰或扭曲。”


简·奥斯丁的恋爱史,一生唯一的一次爱,尽管自身遭遇如此,在她毕生创作的六部小说中,她却没让她的任何一位女主人公面临如此痛苦的抉择,致使一生孤独。


她以自己的故事为蓝本,写出了名闻世界的《傲慢与偏见》,女主角依然贫穷,男主人公却成了富有而沉稳的贵公子,小说中的自己不再被贫穷阻碍,终于能享有童话般幸福的结局。

影片较好地还原了简奥斯汀时代的英国乡村风貌,宁静的庄园,平凡的牧师家庭,辛勤的耕作与闲暇的欢乐时光,画面清新隽永,配乐简单而柔和,钢琴流淌出的音符里,都是一派少女情怀总是诗的美好。

简奥斯汀在她42年有限的生命里创作了六部伟大的小说。


简奥斯汀终身未婚。


电影的结尾贯穿着含蓄内潋的悲伤,当简平静的合上书本时,影片骤然落幕,年轻时的爱恋风清云淡之后,再度想起一句曾在很多人心中念叨过的话:很多时候,你最爱的人并没能成为相伴终生的人。

5#
陆小包  4级常客 | 2018-9-24 01:32:47 发帖IP地址来自
文笔流畅,气氛优雅,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如果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犹如汪洋大海,波涛暗涌扑面而来的话,简奥斯丁的作品就像涓涓细流,干净清澈地流过。
适合在有阳光的午后,坐在躺椅上慢慢读。
前提,你要喜欢英伦味道~
6#
殷超臣  3级会员 | 2018-9-24 01:32:48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跟纳博科夫的想法差不多,女作家是另一类生物,他们和作家相比总是难以言说...

简奥斯汀是一个成就很高的作家,他的作品历史意义比较重大,摘一段百度百科吧: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

文学本身的价值上来说,也确实内涵丰富,但是观点又不是很鲜明,对如今的男性读者而言难免枯燥,对女性读者而言,大多是出于误读而陶醉。我只能说简奥斯汀不是一个媚俗的作家,她的小说是自然生长的,值得一读。
7#
PauvreBlanche  4级常客 | 2018-9-24 01:32:49 发帖IP地址来自

Jane Austen 应该是我第一个接触的英国文学女作家,也是我最喜欢的两位女作家之一,另一个是美国乡土文学女作家 Willa Cather,没办法,她笔下的小人物实在太让人动容了。简也是非常擅长于刻画小人物,她几乎所有的作品设定都在描绘她所熟知的那个小世界,乡绅阶级,所以简最受人诟病的一点也是她的格局,很多人在批评简的作品时都认为她的格局太小太单一;也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傲慢与偏见可以成为经典,好像放到现在就是一部玛丽苏剧, 连同为女性作家,被经常拿来跟简做对比的Charlotte Bronte 都因此表达过对简作品的不屑:

"Why do you like Jane Austen so very much? I am puzzled on that point. ... I had not seen Pride and Prejudice till I read that sentence of yours, and then I got the book. And what did I find? ...a commonplace face; a carefully fenced, highly cultivated garden, with neat borders and delicate flowers; but no glance of a bright vivid physiognomy, no open country, no fresh air, no blue hill, no bonny beck. ... These observations will probably irritate you, but I shall run the risk." "Now I can understand admiration of George Sand ... she had a grasp of mind which, if I cannot fully comprehend, I can very deeply respect: she is sagacious and profound; Miss Austen is only shrewd and observant."

这一段节选自Charlotte 给文学评论家Geroge Herry Lewes 的信件。很显然,简单来讲她认为简奥斯丁的作品深刻不足,刻薄有余,最多算观察力强,但描写得太小家子气。当然我完全不同意她的看法。奥斯丁本特别擅于洞察琐事之中的深意,她选择描写日复一日常规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写聚会,野餐,乡村舞蹈不是很正常吗?当时的摄政王乔治四世还曾建议她“改变写作的文体“,她也全然不曾放在心上,对简奥斯丁来说没有哪种罗曼史,哪种冒险故事,政治谈论可以比她所亲见的乡宅楼梯上的生活更吸引她。她准确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以及适合应对哪些题材,她也有自己特有的旁敲侧击的方式描写自然及其美景,比如她描述乡村美丽的夜晚确从不提到月亮,但当我们读到寥寥几句描写“the brilliancy of an unclouded night and the contrast of the deep shade of the woods",就能立马感知夜晚确实是如她所说的那样"solemn, and soothing, and lovely".

简写作不是为了摄政王,不是为了文学评论家,也不再是为了博得家里人的一笑,她所刻画的那些小人物,没有悲剧也没有英雄主义,却也让人动人,即使主线讲得只是情爱却不拘泥于情爱,也让人深刻体会世间百态。她看出人类天性中有永远可笑的东西,看出世间男男女女身上有某些特质总能激发讥讽,那些嘲笑简格局太小的人不知道轻侮别人的Lady Greville和被轻侮的可怜的Maria是每间舞厅里频繁上演的景象.

跑个题,简奥斯丁和勃朗特姐妹,这对比倒让我想起张爱玲和王安亿,我一直觉得在某些方面张爱玲与奥斯丁很像。同样的上海,在张的笔下,花园洋房,绅士淑女,透着细小微妙的精致,而长恨歌里的上海如小家碧玉一般,弄堂里的闲话,平淡的生活处处埋着悲剧的伏笔。张讲的爱情勉强无奈又带着狐步似的轻佻优雅,而王亿安讲故事是爱与虚荣的悲怆和无情,不一针见血却一点点撕开伤着的皮肤,露了血肉给你看。你其实很难说哪一种更好,这本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大家叙述切入点不同,目的也不同。奥斯丁所给我们展现的生活场景表面上无足轻重,生动活泼的表层叙述和贴近生活的逼真描绘却在读者脑海中逐渐伸展,在人物刻画中看到对人性价值的精微辨识。


你很难看到像简奥斯丁一样那么清醒理智的作家,即使是在情感冲动的十五岁(Love and Friendship 是她十五岁所写), 她也从不因一时怜悯就对笔下的人物手下留情,从不让自己全心全意地沉浸某个浪漫时刻而是点到为止;她的写作永远是那么impersonal, 仿佛对他人已不存多少幻想,对自己更是全无妄念,她与她的作品永远保持着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大概是她最大的写作风格。奥斯丁的作品也因她的讽刺出名,然而正是这种写作的距离感,"detachment" 让她所有书中的讽刺 少了卑琐小气,没有丁点刻薄恶意。即使她在描写Lady Greville 侮辱的言谈时,她也只是冷眼旁观,你无法看到简流露的一丝愤恨,尽管作为牧师的女儿,如Maria一样,她也曾亲尝被人仗势轻侮的滋味。奥斯丁在描写她笔下的那些傻瓜,势力者,她的Mr, Collinses, Sir Walter Elliots, Mrs Bennets......时只是以道德信念为标杆,展示了那些背离仁善,真实和诚挚的言行,偶尔插入自己的声音,却毫不张扬和突兀。他们就这样存在着,简没有给他们任何借口,也没有向他们表示任何慈悲。如果说简奥斯丁小说中最打动我的,应该就是她这种独特的detached irony.

简在45岁就离开了,很可惜,我想她如果再多活三十几年,也许会有跟之前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出来。不过留下的这一些,已经很好很好了。Virginia Woolf 在common reader中写到简时有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实在是太精准了:

Spirited, easy, full of fun, verging with freedom upon sheer nonsense, Love and Friendship is all that; but what is note which never merges in the rest, which sounds distinctly and penetratingly all through the volume? It is the sound of laughter, in the corner, at the world.

以后,每次合上简的书,总是想到那个15岁的小女孩在其小小一隅嘲笑全世界。

(非专业,非客观,仅仅把我看到过的感受到的杂乱糅合 仅仅表达一下我对奥斯丁女士的喜爱哈哈哈哈)

8#
曼佳  4级常客 | 2018-9-24 01:32:50 发帖IP地址来自

简奥斯丁:她将自己的人生铭刻成永恒

文/曼佳

简.奥斯汀,写英国18世纪乡村爱情的大师,在英国文学历史上的地位据说相当之高,那些大作200年后依然还是不朽的经典,被文艺青年们不断的温习和翻拍。只是因为她写的爱情,即使去掉那些历史时期的印迹,去掉那些乡村背景的环境,那些婚姻中的选择,和爱情中的博弈,从古到今,其实还是一模一样。这就是经典之所以 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会因为时代而褪色,因为它直面的只是那亘古不变的人性。

  以下的议论来自于简.奥斯汀作品相关的改编电影,从电影中引申出来的议论,而不是原著小说。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最耳熟能详的经典。其实傲慢和偏见没有先后,几乎是同时存在的。为什么会傲慢?可能如书中男主角达西先生,有着世袭的爵位,有着不菲的资产,还有着不错的风度,他的社会地位和阶层潜移默化对他的影响,让他很难不有着高高在上的冷傲姿态审视那些攀附他的人之动机。尤其是那些女人,有些拼命想给他做媒,有些拼命想嫁给他,目的其实都只是一个,从他这样的社会身份中获得现实利益的好处。而女主角,也依然可以高傲,她有着同类女子所难得一见的智慧,有着不错的容貌和气质,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使家道中落,但是那种曾经上层社会的优越感还是根深蒂固的,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立而倔强的灵魂,她看不起那些只有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肤浅俗气而颐气指使的人。

 如果说傲慢是一种心态,那么偏见就是如影随形的一种表现。男主角因为自己社会财富和地位的显赫而看到急功近利的那些攀附者,尤其是女子们和她们的家庭的急不可耐,他的确是轻视的,不仅仅影响了他的朋友的婚姻选择,同时也强意按捺住自己对于女主角的情感,即使求婚的时候也是一副委屈自己的施舍态度。女主角开始认为男主角的表现,比如舞会上的冷淡和倨傲,加上对于自己姐姐婚姻的暗中破坏,认定他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于是他所做的求婚她开始当然是拒绝,虽然内心翻江倒海。而男主角背地里为她及她的姐妹所做的那些好事,她开始几乎是不相信的,也是因为这种成见根深蒂固。

  所以说人们的成见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第一印象,一旦这种印象形成,后面再花费更多的气力仿佛都是于事无补。这是不是另外一种程度上的偏见之偏见的。这或许可以提醒人们在任何时候的表现都会留下影响和后果,从心态上要接受这种偏见,但从行为上尽量减少这种偏见的产生。

  话说这种挑战门当户对的冲突,现在也依然是婚姻缔结关系中的一种障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其实那个世纪的人未必陈腐不堪。因为从社会性的角度看待婚姻,的确是一种各方面链接关系,家族利益的链接,社会阶层的链接,甚至还有后代的传统、教育以及基因等等都不无关系。他们恪守在婚姻中的匹配,就是考虑了诸多现实原因,其实放在现代社会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一门心思削尖脑袋想嫁入豪门的人,而她们遇到的质疑鄙薄不屑和阻碍,从下向上看的仰人鼻息,当然一点都不比200年前的女子们更少。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因为它直击核心,几百年也不会改变。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另外一部经典。姐姐和妹妹,一个温婉隐忍一个活泼奔放,前者在情感中的态度,总是十分理智,总是让人怀疑她是不是真心喜欢对方,后者毫不掩饰的爱恋,感情奔放,又让人担心她会不会太过单纯热烈受到伤害?就这部电影来说,爱情的表现形式的确有两种,一种就是姐姐的那种看似波澜不惊的如潺潺溪水的。而年长的姐姐,性格温婉而大气稳重,面对自己喜欢的男人时,也表现得滴水不露,而那个男人安静的男人大概也觉得和这种女人在一起很舒服自在的,没有前女友的那种呱噪,虽然这种温吞水的情感因为其不明不暗的程度相当地折磨人,不过从性格灵魂的契合角度应该还是相当匹配的,爱情有互补型的,也有同类的朋友型。这里面所谓的理智的情感大概就是后者吧。

另外一种就是妹妹的那种如火山爆发然后灰飞烟灭的。虽然自己炙热爱过的那个人最后冷淡地抛弃了她,另外选择了更有社会财富的女人,痛不欲生之后,她最终接受了那个比他大20岁,其初恋的性格很像她的那个成熟男人,是替代影子其实又如何?而这个成熟男人,年龄时候和他的初恋又何尝不是惊涛骇浪地相恋过挣扎过,所以他看着这个小女孩如今同在爱情中因为得到而兴奋,因为失去而绝望,他应该是太熟悉而产生了强烈的怜惜保护的欲望,保护这个女孩单纯而热烈的灵魂。这种结合也许不是爱情,但是其实他们有一个类似共同的故事,因为他们是互相懂得而可以相惜相伴的。

  这种情感的对比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两种,是要隽永绵长的还是热烈深刻的?或者每个人性格不同需求不同被吸引到的对象也是不同。其实很难说哪种爱情就是好的,只有合适个性与否,不是自己想选择哪种就有那种,而是什么个性其实会遇到或者接受哪种爱情。性格强烈的人会觉得隽永如水的爱情太过平淡而乏味,而性格淡然的人会觉得炙热似火的爱情会让人承受不起那样的冲击。其实很多人的一生中,这两种爱情形式会交替存在,有过平淡如水的爱情一旦某日遇到烈火焚身,一样会水汽蒸发而干涸,而曾经烈火焚身过的人,在精疲力尽后再遇到平静如水的爱情也会觉得是休憩的港湾而心满意足。虽然这部电影中历经折磨结尾皆大欢喜,倒也给人希望。而现实倒是很难这么简单而完美,这就是现实和艺术的差异。

  《劝导》是简.奥斯汀的另外一部经典,被传说的倒是要少很多,电影中的男主如此之帅,的确显得女主角土气和惊惶不安。不过不提演员本身问题,而是剧情本身,但是与前几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男主角曾经在年轻而一无所有的时候求婚,被同样年轻但是有钱有地位的女主角拒绝了,8年以后,两个人的社会的地位反转,一个已经功成名就,有财富名望,而另外一个家道中落社会地位大不如以前,而生计都要奔波劳累。这与前两部类似灰姑娘和王子地位的不同,而是类似一个曾经是麻雀现在是凤凰,和一个曾经是凤凰现在是麻雀的故事。所以这种身份的反转,从头到尾的,尴尬贯穿其中。

  从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开始,到后面数次的群体活动中,女主角的那种尴尬难样的心态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因为她自觉错失了一个自己曾经爱过的男孩,而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看那个曾经的男孩报复似的各种微妙的行动,而她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曾经有过深刻情感但是外人不知道的人在众人面前说着别人听不懂但是含沙射影对方的话,那种发泄愤懑的方式很真实。男主角故意在女主角面前对别的投怀送抱的女孩子表现出兴趣和亲密,女主角被冷落且无时不刻不感受到那种刻意的折磨,她的无处躲藏的尴尬和惊慌失措都被男主角看到眼里,那种心情的煎熬和折磨栩栩如生。

  其实报复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男主角这种心有情感的微妙的报复,他谴责女主角当年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而被他人游说放弃自己的立场,但一方面,他还是被女主角如今的智慧和大方所深深吸引,于是他的报复只是表象而已。另外一种报复就是人品缺失的报复,一定要将对方狠狠踩到脚底下才志得意满的离去。即使这种人曾经有过爱,大概那也是畸形的,因为很难想象有过真爱的人会如此这般地否定自己和自己的曾经。这后一种报复在现代故事中很多,因此不会被人记住,只会让人惊悚其人性的残缺。当然这种故事更是枚不胜举,只成为当下人们的谈资和笑料。

  而《成为简奥斯汀》是关于简奥斯汀系列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当然可能这类似于关于作者本人简的情感传记,可能因为可能的真实性而触动人心,或者也许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是最让人唏嘘的。前面几部她的电影,无论过程如何,那些女孩子因为情感而备受折磨,因为婚姻的急迫问题而人无法平静,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大团圆,几乎每个好女孩都得到了自己皆大欢喜的婚姻结局,她们既拥有了好婚姻也同时解决了自己的生存和经济问题。但是就像《成为简》中原生女主角对自己姐姐说写一些穷苦人家女孩子的故事“开始呢,很糟糕。后来呢,更糟糕”,而为了让读者满意,心生希望,都给出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倒是现实的残酷,却是让人无法躲藏的,就像作者简本人。

  我本人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写到了什么是触动灵魂的爱情,简和汤姆,从开始见面时候的两个人的不以为然,到发现对方的特别之处,经过交流男主角给了女主角一个关于写作方向的指引,少叽叽歪歪地只关注自己,过分夸张意淫那些不存在的感觉,而应该放开眼界,多关注周围的别人和大环境。果然简后来得到了启示,从身边的故事开始着手,写小乡村下的各色人群,阶级带来的群体对比,财富地位带来的变化等等,这种社会状况下婚姻对象的选择和难以逾越的各种障碍等,虽然写的依然是小人物的小故事,但是因为触及本质和灵魂,最终能够流芳百世。

为什么会爱上有趣的男人,古代如此,现代也是如此。话说这样的男人哪个女人不会爱上呢?除了能从高度和深度上,点亮女子内心的那盏灯,同时那从不隐藏的爱恋的眼神和炙热的话语让女子内心掀起了爱情洪流的惊涛骇浪,而这种性格的魅力,又是通过与其他男性的对比而更加夺目,而同时男主角那抛弃一切只为爱情的动力彻底打动了女主角,于是乎抛弃家庭和社会名声私奔又如何?而相爱的人,总是希望对方会更好,在女主角发现私奔会给自己的爱人带来严重后果的时候,她选择了回头。从此一转身,一辈子。

  她曾经傲慢与偏见,以为他只是花花公子却没想到他其实只是用表象掩藏了自己,她也理智与情感,在一发不可收拾的激情面前用理智克制了自己的冲动而避免了社会性灾难的后果,她在数人对她的劝导中坚定了自己的立场不嫁给一个自己不爱无趣乏味的人,即使那个人有仰望的财富和地位。。我其实很相信这部电影就是曾经的真正的女主角简奥斯汀经历过的某些片段,不然她描写爱情中的那些跌宕起伏,那些暗夜里的辗转反侧,那些四目相对的激流汹涌,那些失落失望后的形如槁木,如此具体而真实。

  尤其最后一幕,让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那曾经爱过,单不得不分离的恋人,二十年后,再次相遇,都已经老去,两鬓花白,但是看到熟悉的背影依然心跳不止,无法遏制的期待,即使只是听到那熟悉的名字从别人口里念出来,依然叫人心慌意乱,直到四目相对,看到本人时候的那种眼神如钩,完全无法掩饰。如果时光已经带走所有的激情,那么她就无法在书中一次又一次地写出那些令人心跳的段落吧,可见,他曾经给予的爱,一直还在她的心中激荡,这大概是她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对于爱情来说,时间长短其实无足轻重,最重要的那个浓度,即使一点,也可以晕染一生的颜色。而更多年少时候的爱情,已经完全褪色,早从记忆深处消失,等到再次见到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曾经名字熟悉的陌生人,悲哉,叹载,亦或幸哉?

  简.奥斯汀本人应该真的经历过像电影里这样的爱情吗?希望真有吧,那样的人生或许也是另外一种圆满,因为她将她的爱情,用文字的方式,铭刻成了经典的永恒而留于世间。

9#
薇薇安  3级会员 | 2018-9-24 01:32:52 发帖IP地址来自

话说今年腐国人,又干了一件暖心的大事,那就是将简·奥斯汀的头像印在了英国新版的钞票上,这可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女王才能享受的特权。

出现这件事的契机是简奥斯汀去世200周年,可见简·奥斯汀的影响力多大,这个出生于18世纪末的富家小姐,凭借她的六部小说,曾被BBC评选为英国本土最受欢迎的作家,她的每一部小说都被翻拍过至少五六次,几乎是婚恋剧的霸屏鼻祖,那种“霸道总裁疯狂爱上贫民小妞的梗”(《傲慢与偏见》)以及“原来爱我的人早就在我身边的梗”(《艾娃》),可以说都是简·奥斯汀玩剩下的了。

简·奥斯汀1775年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有钱人家的小姐,这让简从小不差钱,自由出入于英国贵族的舞会、下午茶,观察从名媛到女佣等不同阶层女子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成了她日后写作的素材。英国乡村绮丽的风光,贵族小姐优雅娴静的生活是简小说中永恒的主题。翻看简奥斯汀的小说,如同打开了一幅18世纪英国乡村社会的写实画卷。

读过简奥斯汀小说或者看过小说翻拍过的电影,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她笔下的女子着装典雅轻便、风格朴素,色彩柔和。

简奥斯汀的成长时期正是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时期,它摆脱了17世纪繁复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和18世纪前期强调装饰性的洛可可风格,力求重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庄重与宁静感”,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当时的英国,统治者是代父摄政的乔治太子,所以这种高腰窄长裙款式被称为“摄政式”或“帝政式”。而同时,由于简·奥斯汀的小说对这种风格描述最为详尽,所以文学爱好者又称之为“奥斯汀风格”。

这一时期的女性的着装有几个显著的特点,最显著的就是腰线提高到乳房之下,胸部内侧做成兼有护胸作用的护胸层,上身线条圆润松垮,领口多抓褶,给人丰满的既视感。

裙子造型极为简练朴素,清新秀雅。女性以罗马式的长裙为时尚,裙子很长,柔和、优美的褶皱自高腰处一直垂到地上,而且这种裙子越来越长,以致于女士们行走时不得不提着裙子,这种优雅的姿态也是一种流行。在《傲慢与偏见》中就有过描述,伊丽莎白·班纳特去尼日斐探望姐姐的病情时便因为拖着长长的裙摆在泥地上走了不少路而狼狈不堪。

这一时期棉布大为盛行,女士们倾向素净的风格,所以衣服上的装饰不多,多以刺绣棉布裙, 或是印碎花的棉布裙为主,日常着装多在半透明棉纱上使用白色刺绣,以图案化的植物纹样为主,形成隐约的花纹,宫廷装则是细小的金银刺绣花样。

宫廷装带有金线刺绣▼

白棉长裙似乎是简·奥斯汀的最爱▼

(少女奥斯汀肖像)

这张奥斯汀新发现的肖像,描绘的是少女时期的奥斯汀。在这幅画中,身着纯白平纹纱的少女奥斯汀,手里持着小阳伞在草坪里散步。纯白色的长裙是在小说《诺桑觉寺》中多次出现,是蒂尔尼小姐的最喜欢的服饰,也是她唯一穿着。▼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装饰也很有时代特点,比如方正的领口▼

胸线下有缎带蝴蝶结装饰▼

泡泡袖的袖口▼

插一句,帕特洛·格温妮丝自带的贵族气质、孤芳离群的味道饰演骄傲、爱耍小聪明的艾玛真的是刚刚好。时年24岁的格温妮丝在剧中达到颜值的巅峰期。

《傲慢与偏见》中的有一段舞会场景一直记忆犹新:小提琴即兴伴奏,男女面对面各成一列微笑注视着对方,随着音乐移动换位,整队舞步一致,相当壮观。里面每一个女子都是那么优雅、温柔、天真、勇敢。

推荐几款17-18年秀场中我觉得很有“奥斯汀风格”的长裙,虽然没有严格的高腰款,但有一些神似的韵味。

1.BROCK COLLECTION2018春夏▼

用现代感的剪裁完美演绎新古典主义的长裙

2.GUCCI2017早秋▼

撇去繁复多变装饰性艺术,她也是清新和俏皮的代表

3、Rosie-Assoulin2018早春▼

简约但不低调,温柔又有力量

4、emilia-wickstead2018早春▼

有一种清新隽永的味道

5、Jil-Sander2018早春▼

如同山溪流水,干净清澈的流过

6、Zimmermann2018春夏▼

优雅和清新的浪漫融合

简·奥斯汀笔下的每一个女孩子都带有一些她自己的影子。出身富裕接受了良好的知识与道德教育,学问渊博对人生和未来都充满梦想,容貌清秀仪态端庄,有点小清高,有点小俏皮,对爱情充满憧憬但绝不将就。

简·奥斯汀年轻的时候也有过一段刻骨的爱情,关于一个叫勒弗罗伊的男子,当爱情最终向现实低头,她选择了终身不嫁,然而她笔下的女子没有一个人因为婚姻而妥协爱情,每个人都有着圆满的爱情结局, 或许简·奥斯汀笔下的女孩多少都带有一些小幸运。我们常常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一个人的遗憾,然而,生命中有太多的遗憾都是爱情造成的。

谁也说不清楚是爱情辜负了青春,还是青春错付了爱情。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全剧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影片的结尾,当勒弗罗伊牵着自己的女儿走向简·奥斯汀,他向她介绍:“这是我的女儿,简。”

年轻时爱过的人,是心底深处从不曾触碰的伤口。


图片来源:电影《艾玛》1996版、1997版剧照,电影《诺桑觉寺》2007版剧照、《傲慢与偏见》电影2005版、电视剧1995版剧照以及品牌官网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也欢迎关注微信公号“薇薇安的时尚笔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