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东西,顺手贴其中的一部分。
政府很多时候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出现,但是政府本身也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腐败等各种无效或低效的可能,这种种现象被统称为政府失灵。
但有学者认为政府本身就是市场失灵的制造者。如:
1、弗里德曼就他坚信市场配置资源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更有效率,市场无力解决的问题,政府也无力解决。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努力,却往往事实上制造了新的扭曲,而且政府失灵的危害比市场失灵更大。
2、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则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理性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自生自发的秩序则是人类社会可能得到的最好的制度安排。即使政府怀着一颗完全的仁慈、公正之心,也不可能带来帕累托改进,甚至往往会破坏已有的运行良好的制度安排。
3、还有观点认为政府同样是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组织,是市场的参与者,而并不是扮演中立裁判角色的第三者,认为政府干预经济,往往都是源于政治家或者利益集团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不是出于提高公共福利的目的,这从动机上指出了政府失效的可能。
4、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说明了某些利益集团置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会促使政府采取有益于该集团的措施,就会形成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和扭曲。更极端的情况是政府本身成为了一个利益集团,那么它就会有更强的干预经济的能力和动机,甚至有完全控制经济生活的激励,从而产生政府失效。
我个人觉得关于中国的政府存在的无效或低效的可能,还有两个新的原因可以考虑,即路径依赖和整个社会对于市场机制如何运行的知识的匮乏。
从路径依赖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对于现在的政府行为影响很大,很多政府的干预行为都可以对应到计划经济中的某些政府行为。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经济体系在长达二十之久年的时间里都维持着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生活政府拥有统治性的权利,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予以维持。与这套制度相匹配的是知识。环境促使身处其中的个人和组织所学习的规则、知识和技能,反过来又会成为制度本身存在和延续的一种保障性力量,而新制度环境的出现往往难以得到组织和个人当时所掌握的规则和知识技能的支持,因此在新制度出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会受到旧有制度遗留的影响。计划经济时代所留存政府机构和知识体系,成为了市场出现后政府干预经济的巨大惯性力量。市场机制出现以后,政府机构的改革滞后、市场知识的匮乏,都成为政府的无效或低效的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