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其实很简单。 根本原因:
一,起因阶段。 1,财政危机 90年代初实行经济改革以来,俄罗斯在调整其传统的以军工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但没有进展,能源和原材料以及等大型生产企业仍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这些产业赚取的外汇则用于大量进口食品和日用品,并且这种进口依赖严重。 在这种经济结构下,98年能源市场不景气和原材料下跌,直接导致政府收支失衡。而俄联邦税收制度在此时非常混乱,税目混杂,且税收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公共财政出现问题。而前苏联遗留下来及其复杂而且体量庞大的外债,俄联邦试图通过投机短期债市来赌能源市场回暖,结果被打脸。
2,俄金融市场及银行体系的非均衡发展。
本质是继前苏联休克疗法之后,叶利钦遗留的绝对自由金融市场的遗物,俄罗斯的股市从90年代初对外资开放,94年非居民被允许进入短期国债市场,96年,外资可同时参与国债一级和二级市场。之后,国内投资者没有培养出来,外资倒是占据了债市的绝对主体。
其次,过于依靠短期国债的债市结构不合理。 最后,俄央行在对商业银行资金投向上没有任何监管限制
3,俄联邦政策问题。
两次政府更迭,政府执行力缺失状态长达半年之久。外商因此对政府信心不足,从俄撤走大量资金,从而加剧了金融危机。基里延科政府的决策失误也是导致卢布汇率暴跌、股市狂泻、居民挤竞存款、抢购美元和商品等危机现象的原因 。
而政策本身上也值得商榷: (1)在其本身身外汇储备并不丰厚的情况下,将相当一部分储备用于短期国债投资 (2)买了之后,在汇率下跌的时候,为了维护卢布稳定,又宣布俄央行不干预债市。 (3)俄央行在卢布汇率制度调整上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二,诱发因素
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国际投资者对投资风险进行了重大调整。高收益、高风险的新兴市场首先受到波及。对俄联邦来说,直接导致的是外资撤离,导致卢布汇率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飙到”汇率走廊”的上限,俄央行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干预。但是97年-98年这一波外资逃离,就已经无力回天了,对外依赖性强的债市开始陷入崩溃。
三,俄央行的应对 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将上限继续上调。 2.延期清偿内债。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但统一转换的债权量不足50亿美元,效果不佳 3.冻结部分外债,对外延期支付。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
四,政策影响 简而言之,没起到作用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狂跌,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银行系统崩溃,在银行重组方案之前,半数银行濒临破产。 3,卢布贬值过快,就业市场颓势,失业人口暴增。 4,俄政府实行的“对外延期支付”和强制性“国债重组”对在俄有投资的外资集团损失巨大,撤资速度加快。
但是呢,最后总算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债问题。
1,以货抵债,即以商品抵债; 2.以股抵债,让本国外债转换为俄罗斯企业的股权,但是由于债权和债务两国出价相差甚远,该方法效果不明显; 3.外债资本化。旧债变新债,最后,债务国 全款兑换内收到本国企业,以股权偿债。
当然,最幸运的还是,俄罗斯自1999年后的复苏,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商品市场经历了10年的“黄金期”,原油价格从最低10.35美元上涨至2008年的147美元,俄罗斯这十年被誉为“浮在石油的富国”。 主要来源于 1,亚洲工业发展对于石油需求的增长。 2,欧佩克带头各大金融机构和组织在新千年初开始着手提高国际油价,以应对中东局势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3,俄罗斯能源出口回暖。
这里面还有一个搅屎棍,那就是巴黎俱乐部,俄联邦在97年加入巴黎俱乐部以后,巴黎俱乐部在俄罗斯及东欧外债问题上,做出的方案并不怎么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