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成了笑谈?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哼哼还好还好   2018-9-24 01:11   814579   9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Marisa Hakurei  1级新秀 | 2018-9-24 01:11:13 发帖IP地址来自

分析一句话,要看它的语境。当大家在嘲笑“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时,他们真的是在嘲笑生物学科本身吗?未必。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把这句话拿出来鞭尸,目的都是批判生物学子待遇与付出严重不对等这一事实。少部分情况下,看得比较长远的人会用来批判生物专业招生过多、专业培养方式有问题、从业者善于忽悠人入坑等现象。至于拿着这句话说生物这个学科完全没有意义的人,有吗?如果你们见过,请告诉我。

知道了语境,我们就能大致勾勒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说这句话时的典型画像:

“学生物的真的赚不到钱啊,我好歹也是个本科毕业生,这都毕业九年了,工资还不到六千块钱。‘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呵呵。”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吗?我觉得是的,现代人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生物技术。

上面这个学生的抱怨,有道理吗?我觉得感性成分多于理性成分,但我真的是没法张开嘴指责TA。

生物学毫无疑问的是在蓬勃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进入人们生活。然而我更在乎大量廉价的从业者们。学术界的博士生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受着老板们的剥削,工业界的博士生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受着资本的剥削。他们非常努力,他们为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终日劳碌,收入却还不及其它专业同龄人的一半,甚至更少。

我看到很多答主不遗余力的在论证生物好,生物在发展,生物技术很重要。没错,这都没错,但是能解决从业者们的抱怨吗?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从业者的待遇缺始终徘徊不前,这个学科真的算是朝阳学科吗?

我感觉自己置身于一辆轰隆隆飞驰的列车上,这趟列车要开好久好久,第一次停靠是在起步的四年之后。

车上有无数和我一样的人,还有为数不少的列车员。列车员们都在论证,生物这趟车确实是朝阳列车,你们坐到终点,以后会大有可为。

所以请开开门,我不玩了,我要下车。把我拉下车,对我和对仍然想坐这趟车的人都有好处。

那就这样吧,祝我们以后都有光明的前途。

3#
羊迪  5级知名 | 2018-9-24 01:11:14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话是我校前校长陈章良,良哥说的。当年他是归国博士、北大教授、北大生科院院长、中农大校长。

不过北大的饶毅老师对陈校长的科研能力从来都看不上眼,即便到农大开讲座,也丝毫不把良哥放在眼里。

距离我校一站地清华大学施一公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的是“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


陈校长后来低调了不少,后来从政了,先去了广西,后来进了中央,再后来听说又被降职为副处长,不甚了解。

饶毅老师这个暴脾气似乎从来没改过,各种看不惯、看不爽,说辞职就辞职,但是由他主导的“知识分子”,绝对算是华语圈子里科普水准最高的账号了,没有之一。

施老师依旧各种豪言壮语,比如最近的直言超过美国论文数量的中国“垃圾文章太多”,近期还如火如荼地办起了西湖大学,没错的话,对标的应是美国的普林斯顿。

说了这么多,他们都是大牛,但我不是,大部分学生物的人,也不是。对大牛们来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如灯塔般照亮着前行的路,但“汝之蜜糖,我之砒霜”,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众多二流及以下生物狗,却如水中月、镜中花般,虚妄迷离。

之前失眠,写过一篇又臭又长的回答: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的言论「当国内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时,我认为国家出了大问题」?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屠龙的勇士最终变成了恶龙,因为金钱。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成了笑谈,主要是因为没钱。

没钱就没面包,没面包再美的理想,也无法解馋,饿着肚子的人们,自然会互相讲讲笑话,排解愁苦的情愫。

但生物原本就是基础科学,想让从事基础科学的人去赚钱,原本也强人所难,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能开公司么?霍金的无边宇宙理论能变现么?

不能。

在我看来,21世纪的确是生物的世纪,但并不能说21世纪是生物从业者的世纪。

在21世纪,基于实验基础和科技基础,在近乎一片空白的生物海洋里拾到几枚贝壳,理论上是比较容易的,但想要用这几枚扇贝卖钱?

不好意思,这是什么?安全么?现在安全几代之后安全么?即便对人安全,对环境对动物安全么?你了解扇贝么?扇贝里有多少个分子?

一流的生物科研工作者刷绩点、发Paper、出国留学、留校任教,为科研而培养出的过剩的生物民工,则被丢弃到人才市场上,自生自灭。学而不得其用,又无法变现赚钱,自然牢骚满腹、抱怨连连。

这不应是生物的错,基础科学没错。错在哪里?也许错在曾经的生物太火,火到无论什么学校,都要有一整个生命科学院,要有若干教授和成百上千名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可是,学理论物理的能有多少?学历史的能有多少?把理论物理学院开到每一个大学,想必又是一片哀嚎了。

当然,跨都跨行了,还不允许我们在这个功利主义当道的时代里,偶尔自黑,并且能劝退一个算一个么?我可不想把我经历的一切,让蛋蛋后们,也经历一次。

毕业答辩,A老师问我毕业后不考研准备做什么,我说去做房地产企业的管培生,A老师问,什么管培?B老师抢答,就是去卖房子的,全场大笑。

毕业第二年,去北京的985、211大学校招,营销总监每每带上我,他认为以我这个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人,可以充分证明地产营销的“不拘一格要人才”,我无所谓,不就是在一群人面前自黑嘛,又不是没被黑过。

现在做社会化营销,给传统车企做双微运维、线上营销策划案,老大特别喜欢在竞下标时,把我介绍给客户,因为他觉得我这种学的是生物、入的是房产的“怪人”,总能想出求新求变的好点子,毕竟是真扯过犊子的人,随口扯扯犊子,对我也不是难事。

所以,我算黑生物么?明明在黑自己嘛。因为外在内在的种种原因,无法把曾经的目标贯彻始终,总是有些惆怅叹惋。

当然,一旦我们这些生物狗在其他行业赚了钱,发了财,就会变成: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因为在各行各业都有生物出身的人才。

这时,我们便不会再苦笑,而是大笑,笑自己并非一无是处,笑时代的荒谬,笑命运的弄人,但笑中,还是会带泪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
华夏英灵  3级会员 | 2018-9-24 01:11:1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个行业,现在没有大发展,甚至看不到大发展的预期,为什么?在我看来,一定是其研究和生产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常常处于小农作坊式劳动密集型工作模式。

而假定该行业未来大发展了,必然是研究和生产模式发生了剧变,那你在之前的生产模式下训练的再熟练,全新的生产模式也会把你的积累变得一文不值。

尤其是这剧变常常来自其他行业的介入,比如量子计算机,自动化设备等。好比一个打印店商人不需要练一手好字,也可以取代过去乡村那种给人代写信的营生。

21世纪未必不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无论它发不发展,很可能都和现有的人力民工关系不太大,说的直白点就是吃不到多少红利。假如你发现你现在所处的行业也是纯靠人力重复,可能也是类似的情况。
5#
魏俊年  3级会员 | 2018-9-24 01:11:16 发帖IP地址来自

自黑归自黑,现阶段就业难确实就业难,但我觉得21世纪可能确实是生物的世纪。我并不认为会成为笑谈。

以下是我认为振奋人心的一些进展,欢迎同行补充,希望给大家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一伟大学科,祂已经而且必将继续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因为空闲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面,请见谅。想到哪写到哪,排名不分先后。

//像CRISPR这么伟大的技术我就不提了,因为祂是如此伟大,以至于成为了绕不开的基础工具。

  1. PD-1信号通路的发现,使得人类在战胜癌症的道路上更近了一大步。等到大规模临床应用开始,成百上千万癌症患者的性命将得到拯救。

PD-1途径是抑制Th1细胞毒性免疫应答的负反馈系统,它在许多肿瘤和其周围微环境中上调。 用PD-1或其配体(PD-L1或PD-L2)的抗体阻断该途径已经在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癌症的患者中引起显着的临床反应,所述癌症包括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膀胱癌和霍奇金淋巴瘤。

文献非常多,例如:

Hamid O, Robert C, Daud A, et al. Safety and tumor responses with lambrolizumab (anti–PD-1) in melanoma. N Engl J Med 2013;369:134-144

Herbst RS, Soria JC, Kowanetz M, et al. Predictive correlates of response to the anti-PD-L1 antibody MPDL3280A in cancer patients. Nature 2014;515:563-567

Powles T, Eder JP, Fine GD, et al. MPDL3280A (anti-PD-L1) treatment leads to clinical activity in metastatic bladder cancer. Nature 2014;515:558-562


2. 通过清除衰老细胞来焕发肌体青春。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追求。昂贵的整容手术不会阻止你变老。饮食补充剂,使用睾丸激素注射剂或那些面霜,也很难让你再次看起来像18岁。那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

衰弱的细胞会经历了一次称为senescence的局部关闭,从而失去了分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细胞会停止繁殖,潜在地破坏我们的组织,取代死亡或受伤的细胞。衰老细胞也会释放可引起问题的分子,导致异常细胞生长和炎症。

研究显示,消除衰老细胞可以使我们更健康长寿。在中年小鼠试验中,通过清除衰老细胞,动物心脏和肾脏的衰退显著减慢。一些年龄相关的症状,如记忆和肌肉协调衰退也显著降低。寿命大约可以延长20%以上!可见其未来的广阔前景。

文献也很多:

D. J. Baker et al., “Clearance of p16Ink4a-positive senescent cells delays ageing-associated disorders,” Nature 479, 232

D. J. Baker et al., “Naturally occurring p16Ink4a-positive cells shorten healthy lifespan,” Nature 530, 184

B. G. Childs et al., “Senescent intimal foam cells are deleterious at all stages of atherosclerosis,” Science 354, 472


3. 通过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I型糖尿病有望得到根治。

不用过多介绍糖尿病给病人带来的困扰了。通过使用iPSC技术,可以把病人的皮肤细胞转化为产生胰岛素的干细胞。然后再通过CRISPR / Cas技术,可添加可保护细胞免受自身免疫应答的遗传因子,使得这类细胞可以在患者体内长久存在,从而根治I型糖尿病。

而更重要的是,这只是这些工具可能应用方面的冰山一角,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前景无限广阔。

原始文献:

A. Rezania et al., “Reversal of diabetes with insulin-producing cells derived in vitro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Nature Biotechnology 32, 11 (November 2014).

F. W. Pagliuca et al.,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Human Pancreatic β Cells In Vitro,” Cell 159, 2 (9 October 2014).

FREE ACCESS: G. Vogel, “For diabetes, stem cell recipe offers new hope,” News from Science (9 October 2014).

G. Vogel, “Stem cell recipe offers diabetes hope,” Science 346, 6206 (10 October 2014).

还可以看这个outlook.

Nature 540, S60–S62 (08 December 2016)

nature.com/articles/540


4. CAR-T疗法将有望治愈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题外话,听了CAR-T之父的报告,他认为中国是很有希望在这个领域实现对美国的弯道超车的。目前,FDA在去年刚刚批准了CAR-T治疗,虽然现阶段价格还很昂贵,但是未来这将是一大批患者的福音。单就治疗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言,接受CAR-T疗法的患者普遍可以多话10年以上,且到了10年,也有相当部分没有复发。这简直可以认为是根治了。未来此技术必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CAR-T文献实在太多,就不放了,一搜便知。


5. 奴役酵母菌来生产阿片类药物(镇痛用,很多都有成瘾性,是毒品)

2015年,美国的生物学家设计了一种碉堡了的酵母,可以将糖转化为阿片类止痛药。

生物合成自提出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目光。阿片类药物的生物合成可以说是极其复杂的,曾经是鸦片罂粟独有的,这个成果可以说是生物合成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催动了后续无数漂亮的工作。连这么复杂的分子都可以做,未来难道不光明吗?

简而言之,研究人员改变了酵母,使其可以表达额外的21个基因。这些基因最初来自多种物种,包括三种罂粟,一种名为Goldthread的植物,细菌,甚至一只老鼠。其结果是一种能将糖转化为蒂巴因的有机体,-----通常来自罂粟 。

当然也不用太担心,新设计的酵母菌没什么效率:生产一剂止痛药可能需要数千升的培养物。 不过,药物化学家正在努力增加酵母的产量,并试图调整其生物化学以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文献来源:

R. F. Service, “Modified yeast produce opiates from sugar,” Science 349, 6249 (14 August 2015).


6. 日本科学家从培养皿生产出可用的卵细胞。

卵细胞的重要意义不用再提了。往小了说,可以解决女性的不孕不育,赋予试管婴儿新的意义和可能性。往大了讲,现在做的好多哺乳类动物克隆和基因改造都离不开大量的卵细胞。

日本的研究人员从实验室培养皿中生产了老鼠的卵细胞,并且利用此卵细胞和老鼠精子,培育出了小鼠幼崽。这一成果不仅提供了一种研究卵子发育的新方法,并且提出了几乎任何细胞类型(包括基因改变细胞)在实验室中制造人类卵子的美妙(可怕?)前景。

文献来源:

K. Morohaku et al., “Complete in vitro generation of fertile oocytes from mouse primordial germ cells,” PNAS 113, 9021 (9 August 2016)

K. Hayashi et al., “Offspring from Oocytes Derived from in Vitro Primordial Germ Cell–like Cells in Mice,” Science 338, 971 (16 November 2012)

O. Hikabe et al., “Reconstitution in vitro of the entire cycle of the mouse female germ line,” Nature 539, 299 (10 November 2016)


先更到这里吧,我要去打DOTA了,太忙了……

6#
霍华德  5级知名 | 2018-9-24 01:11:17 发帖IP地址来自
毕竟离21世纪结束还有80年,谁都说不准以后是不是生物的世纪。
但我想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就30年,你希望的是这30年的职业生涯里人生价值得到体现。
你如果2010年重仓生物行业,结果2050年生物行业才爆发,有用吗?你重仓计算机朋友,伴随着计算机行业的暴涨,早就赚得钵满盆满,实现了人生价值和自己目标。而你的职业生涯30年,伴随着生物行业的熊市,什么都没赚到,退休了生物行业爆发了,你用吗?你的人生都定型了。
只说一个行业会暴涨,但不谈入场时机,都是刷流氓。
7#
韩东燃  4级常客 | 2018-9-24 01:11:18 发帖IP地址来自

21世纪还是生物的世纪,当然也是计算机科学的世纪。


人要活命,也要活得好,所以生物很重要。


人要上网,也要打游戏买虚拟币,所以计算机科学也很重要。


人为了活命,把钱都给了医生,所以医生很吃香(至少在美国如此);但是人不会把钱给生物学家,所以生物学家收入不高。


人为了上网打游戏买虚拟币,把钱都给了网络开发商和运营商,所以程序员很吃香;与此同时生物学生利用网络给大家普及转基因的知识,他们后来被骂死了。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更是计算机的世纪。


就算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也不是生物学生的世纪。


真的不是生物学不NB,而是生物太NB。一个计算机高手做一个小游戏完全没有问题;一个生物搬砖工可以用相同的时间做砸一锅实验,或者说他什么也做不了。


一个细胞的运作机理多少人多少年都研究不透,一个小小生物学生能耐它何?


君不见多少项目计划都扬言要攻克癌症,君不见多少课题组多少年多少代学生也没能拿下这一生物制高点。


生物很奇妙,很伟大,很美丽,很精密,很完美——可是这不等于生物学生一样奇妙,伟大,美丽,精密和完美。


我只知道,我的博士同学进生物制药厂年收入7万美金,我的计算机师弟师妹去硅谷年收入14万美金起,而且只要是硕士就可以。


在21世纪,生物不会成为笑柄,但是生物学生有点儿像笑柄。


不过也没关系,再过些年大家都不学生物了,都去学计算机了,两边的工资慢慢也就变得差不多了。

8#
为啥要填真实姓名  4级常客 | 2018-9-24 01:11:20 发帖IP地址来自

额,其实我们黑主要是黑就业,对于很多还没面临就业问题的高中生、本科生、刚入学的研究生来讲,可能确实理解不了我们这些人这么不遗余力的黑生物的目的是什么。


贴个老答案 @漆黑的师兄 。也请那些想以医疗健康为出口的生物专业学生,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到底成不成立。


作为单独一个个体,选工作的时候,要考虑的内容有行业内的纵向比较、同等层次工作不同行业的横向比较,和最重要的一点,概率。然而这三样,是大部分天坑专业学生最不会考虑的。前两者被施家人洗脑洗的不在乎了,第三者,大部分学校都特么不好好教啊!!!

我会说我硕博一个国重主任的实验室,除了我和另一个师兄以外,连大小老板在内二十多号人都特么不懂统计么,所以你跟他们说概率?不存在的

另外,作为一名本科专业生物技术实则是生物制药,硕博专业微生物实则做的是生态和微进化课题,目前工作是给医院做科研外包和论文语言服务的银……我有必要给很多人提供一些信息:

1.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生物信息这些专业,重点是落在后边一半上的,虽然他们也被划给了生物大类,但是他们实际上和纯生物出身的人走的路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对口工作也和纯生物专业不一样。我们隔壁班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除了大一和我们一起上了一堆导论以外,剩下三年都是和电子、信息学院一起过的。生物制药这个就更扯犊子了,我会说我本科专业课化学和药学比生物学要多么,四大化学不用说了,什么药物动力学,分子设计,天然药物化学,blablabla都是这个,你跟我说这是个生物专业?我本科的开放课题都是特么什么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十六元大环内酯的有机合成优化,你跟我说这是个生物专业?至于生物信息,我一直强调的就是,生物学转生物信息这个选项,只是相较于留在原来的纯生物专业要优化,大部分生物转过去的学生,最终都会化身调包侠,这种转,在生物信息领域里真的是最初级的,其实意义真的不大。你想做好,实际上还是得把数学和CS学好,这就又回到本科专业和转CS了……

2.很多人一提生物专业的出路,立马指向医学,觉得生物吗,肯定转医容易,以此作为学生物出路广的依据。卖药卖器材这种我们就不算他转了,因为其实什么专业都能干。对于生物专业的学生,你以为你学了点生物知识,就懂药物和临床了?too yong too simple。我博士毕业的时候也想着凭着微生物专业这个牌子,混进医院,结果发现是有招微生物方向的,但是人家备注里要么写着有XXX年临床经验,要么写着本科临床出身,跟生物专业有半毛钱关系。是,有的医院自己就有基础研究部门,你以为你这就可以进了?那我告诉你,医学里有个方向,叫基础医学,人家就是专门做医学基础研究的。而且有这种基础研究所的医院,全国也没几家。所以我一直强调,你要是为了进医学相关的领域,健康相关的领域而跑去学生物,那就叫南辕北辙,脱了裤子放屁。另外,目前的市场下,这些领域的基层员工,也比生物强不到哪去。

3. 生物专业的学生啊,千万千万不要一门心思的提高实验技巧,没卵用的。我实验室大师兄发了两篇PNAS,靠的都是统计和数学分析别人的数据。博士期间加一起做了不到两月实验,你敢信?我们公司实验员连本科都不要,做起实验来嗖嗖的,又快又好,一个月开3-4k,不爱干了去对口专科学校(专科学校都有生物专业,你去哪说理去)再拉十几个实习生过来,培训俩月,合格的留下来接着又快又好,一个月3-4k……你确定要硕士博士毕业用你的实验技术和他们一比高下?注重培养一些适用性更广的技能,说不好听,你能白唬也是一种适用性更强的属性啊。

综合这些内容,不能说CS和金融是最优解,但是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适用性更广解法。


看了后续很多答案,我真心觉得高二就开始给考生普及专业很重要。劝退劝的生物专业,是真正意义的是生物专业,很多人你要分清楚目的是探究生物体运转规律的专业,和以生物体为材料或者研究对象、但是实际是在应用其他技术的专业的本质区别。后者,没人劝退的

9#
塞冬  4级常客 | 2018-9-24 01:11:21 发帖IP地址来自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句话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陈章良说的。


陈章良于1983年、22岁时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1987年、26岁时拿到博士学位回国,北大直接给了他副教授。


现在的海归太多,圣路易斯华盛顿的博士想要在2018年当上北大的讲师,需要有很突出的论文水平,而且在入校后需要经过6年的考核、持续产出高水平文章,才能拿到终身教职。


而在1987年,一个美国名校博士,对于中国来说是多么稀缺的一件事呢?


之前的一个回答说过:一直到1998年,北大教师的博士率也只有1/4,就更不用说海归博士了,一直到21世纪的头几年,澳洲/香港的博士都能比较容易的拿到国内顶级大学的教职。


中国人很聪明而且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的知识比美国的孩子多得多,为什么中国的学术比不上美国,究竟差在哪呢?


而在1998年之前的10年,80年代的中国,刚打开国门没多久,国内外物质条件差距大到颠覆许多人的三观。《北京人在纽约》里,学医的、拉大提琴的,都愿意到美国当纺织工——当时在美国刷盘子也比在国内当高级知识分子赚得多得多。


而在1987年,陈章良、以及同年回国的林毅夫,显然不care这点收入差距,而是放眼于更大的目标——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以自己极其稀缺的美国博士海归的身份,搏一把大的,获得一个远高于美国中产阶级的物质、地位和影响力回报。


陈于26岁拿到北大副教授职位,28岁当上正教授,31岁出任生物系主任,34岁当上北大副校长。


这样的神速,在如今不可想象。


林毅夫的故事更是众所皆知,他不仅是1987年从美国回国,更是早在1979年就从金门抱着篮球游泳投奔大陆,足见他的进取心。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朝鲜今年宣布和美国建交,开始搞改革开放。那估计明年也会有一些朝鲜/韩国裔美国科学家突击回国,在10多年后成为朝鲜的副部级、部级干部。


陈章良是学基因技术的,回国后一边在学术界的地位飞速攀升,另一边创建了“未名生物集团公司”,后来又创建了“北大生物城”——在上地开发区圈了不小的一块地,如今周边房价10万一平。


陈后来当了农大校长、广西副主席、科协副主席、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可以说是很好的把个人努力放在了历史的进程当中,为生命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来看一个例子:


程京,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后、讲师,其简历上还有一个“美国AVIVA公司技术总监”的title。


这样的简历,能在2000年时,给总理和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做讲座。总理当场拍板给钱(据说是5亿,2000年的5亿)建设生物芯片公司。


博奥生物十五年发展历程与展望-新华网




2000年2月29日,在北京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第十次科技讲座”上,程京分析了生物芯片作为新世纪革命性技术的战略意义,建议尽快建立国家级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迅速研发出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技术,实施强强结合,打造中国的生物芯片产业,主动迎击国际竞争。此建议引起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高度重视,他当即拍板:“给你6个月时间准备……”正是这次讲座揭开了博奥生物乃至中国生物芯片产业发展的序幕。

2000年9月,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卫生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以清华大学企业集团为投资主体的生物芯片研发企业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组建;并以博奥为依托,建立了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这样在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阶级跨越,对于90年代的中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当时的海归博士实在是太稀缺了。


那么,为什么在90年代,生命科学的海归博士们在在舆论上那么红火,能够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呢?


答案也简单,因为“就业越惨的专业越先回国”


从90年代到2010年代的海归回国浪潮来看,学科越基础、越不好就业的,越先出现名校海归大批回国的状况。


在美国不好就业 —> 就业了也赚不到大钱 —> 不如回国博一把大的。


最开始大规模回国的,在80、9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产生影响力的,就是生物方向的博士。


因此生物方向的海归也就比其他学科更早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列车上占了坑。


而那些热门领域的学者们,因为在美国很好就业,没必要回国,也就少有能赶上这趟车的。


于是,整个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在三观形成的90年代-21世纪初。电视、书本上都是铺天盖地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生物芯片”......以及陈的那句名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从而导致在90年代中期到2005年左右的高考填报中,生命科学成了热门专业,生科成了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之一。


那个年代没有自媒体,互联网也是稀罕事,考入名校的师兄师姐们基本就是一去不复返的传说,很难向下反馈。而等这波人毕业后,在互联网时代,就掀起了对生科的反攻倒算潮。


我的一位学长,是90年代末的理科状元,本科进入了生命科学学院。和程金一样,他后来也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博后工作,现在已经快40,终于在今年找到了国内一家名校的教职。


如今,说起高考选专业,他的原话是:“不管怎样,不学生物就好”。


所以,“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句话,能流行这么长时间、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对一代人的专业选择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是和历史进程是分不开的:

  • 生科不好就业,大批生科博士在80、90年代就回国奔事业
  • 中国在80、90年代极其缺乏海归人才,这些人获得了火箭般的事业爬升
  • 21世纪初,一些华人顶级生命科学学者陆续回国,继续接棒这杆大旗


从陈章良到程京到施一公,在他们回国的时间点,其他热门专业的顶级华人学者极少见全职回国的,即使回国也主要混企业界而不是学术界/政界。


而生科的学者们回国后,主要就走上了从学术界到政界这条路,在顶级大学里扩张生命科学的招生规模,同时也大力宣传生命科学产业的重要性,从国家忽悠经费办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产生了很大的舆论影响。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大时代下的种种机缘巧合,只是苦了一代高分考生。


除了学术界以外,许多领域都是如此,个人命运在时代大潮下沉沉浮浮:


比如当年《红楼梦》王熙凤的扮演者其实应该是乐韵,邓婕只是备胎。但乐韵想去香港,就放弃了,这让备胎邓婕一举成名。


乐韵_百度百科


而乐韵追随一名香港艺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他的第三者,后来被甩,穷困潦倒,还拍过三级片,最后在28岁时自杀。


上了贼船的生物博士们,对比下乐韵,可能就会好过一些了。


相关回答:

中国人很聪明而且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的知识比美国的孩子多得多,为什么中国的学术比不上美国,究竟差在哪呢?如何评价施一公称中国论文的“垃圾文章”太多?为什么《芳华》中的刘峰那么惨?「奉献性」人格是否更容易被社会淘汰?


公众号:黔财有话说

微博:黔财有话说_塞冬

10#
莫轩  1级新秀 | 2018-9-24 01:11:22 发帖IP地址来自

回答问题的大多数,也大都是被生物坑的。但,似乎,依然还相信生物的重要性。

虽然,知乎,生化劝退是主旋律……


21世纪还没过五分之一,生物怎么就成了笑柄了?

先活到21世纪中后期再说好么?

前段时间还有人问,生物产业大潮到底何时到来,这才过了多久就有人看衰了?

随便列几个问题,就可以知道,生物在本世纪绝对不会成笑谈的!

  • 癌症的治疗
  • 器官移植
  • 肢体再生
  • 农作物产量提高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问题。

二十年前试管婴儿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现今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大的生物产业。具体数据参见文末链接。


目前行业的困境,大都是因为在发展的早期,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来支撑。即使这样,也未必能出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主要是受到技术和知识的局限。

要突破知识边界,哪有那么容易的!

但只要有一项好的成果,就能发展出一个产业。

大学毕业,也就十分之一读了研继续从事生物科研,其他的都转行甚至于去卖保险当销售,跟生物完全不沾。到现在博士毕业,按理说应该挺多从事科研的吧,事实是,只有约三十到四十分之一继续从事科研。其他的,或者转行或者去一些生物公司。之后,即使做了博士后,也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有自己实验室做出一些成果的。这是从事生物科学人员的现状。站在金字塔尖的毕竟是少数。

生物,它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基础工作都能转化成可观的成果。不像写代码去达到某种可观的目的那样。它面临更多未知和不确定性。它与这个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不符合。对个人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在短暂的一生之中创造财富和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发现迅速的计算机行业可能更符合大多数人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

但生物,快不了。一代一代的小鼠要繁殖,这是时间瓶颈。任何失败的尝试都会带来研究人员生命的消耗。但就工作量和技术水平来说,它不需要太多高深的技巧或者从业人员更多的知识背景。创造不了更多价值的工作,自然不会有太多的收入。

生物有价值的不在实验,而在思想。能成功的人,除了实验做的好,还有一个好的思想好的idea.


PS:

你这个问题让我们这批世纪初的博士毕业生情何以堪?

我还想着做点什么呢!


生物的产业大潮究竟如何才能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