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GDP 总量已经超过苏州,苏州的未来在哪?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   2018-9-24 00:58   1378376   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Lannister  2级吧友 | 2018-9-24 00:58:28 发帖IP地址来自
重庆人口是苏州的3倍,土地面积是苏州的10倍,政治地位高苏州两级,直辖快20年了,今年GDP才超苏州,结果还被你这么一问。。。你有考虑过重庆的感受吗?

---------------------------------

这么说吧,苏州的成就建立在一是作为东部地区改革开放先行者所拥有的先发优势,二是招商引资比较到位;然而,重庆作为中国西部最大城市,坐拥经济腹地四川盆地的1.2亿人口,前任市委书记又是正牌官二代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重庆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乃至政策上的优势和力度都不是苏州能比的,拼GDP根本没意义;如果非要拼,至于出路在哪儿,说实话得看苏州市委书记,其实无非也就是产业升级,腾笼换鸟,人口结构优化,引进大项目,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什么的。
3#
GodisaGoal  2级吧友 | 2018-9-24 00:58:29 发帖IP地址来自

重庆人来讲个故事:

去过苏州几次,很爱这个城市的美景和美食。
2015年12月初我在苏州出差,白天从苏州去了上海一趟,非常惊讶于苏州到上海坐高铁居然只需要23分钟!

晚上10点多回到苏州火车站,走出干净整洁的火车站,很容易地就打到了一辆出租车,跟司机说我要回独墅湖旁的某某酒店,司机打表出发,要到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小事----

如下图所示,我们从通达路的东侧自南向北开过来,酒店在通达路的西侧。快开到酒店的时候,我对司机说:“师傅,我就在前边公交车站牌那里下吧,穿过马路就到酒店了。”




司机说:“这么晚了,外面太冷,我开到前面路口转弯到对面,送您到酒店里面楼下吧。”

我看了看计价器,微微一笑,心想,不就是想多挣两块钱嘛,还说的那么冠冕堂皇,你们这种司机,我见得多了,中国的哪个城市我没有去过但觉得还是不要戳破他这点小心思,于是说:“那谢谢您,就麻烦帮我转过去吧。”

于是司机就把计价器关了,于是司机就把计价器关了,于是司机就把计价器关了!然后开了几分钟把我送到酒店里面楼下。

我当时很有鲁迅先生《一件小事》最后的那种感触:司机形象越来越高大,要榨出我内心的那个“小”来。

我是学人文学科的,经济那些我不太懂,苏州的未来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件事体现出的重庆和苏州的差距,重庆人差不多都懂吧。承认差距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将来到重庆的人也能时常经历我在苏州遇到的这种温暖,这就是我想要的重庆未来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件小事,总是浮在我眼前,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end。

-----------看到很多善意的评论非常开心。附赠一曲在苏州夜游船上听到的评弹《枫桥夜泊》------------

https://www.zhihu.com/video/882901910523346944



-----------分割线----------

不要给我点赞啦朋友们,这个只是主观感受,没有建设性意见的。。。

对于这个回答我整体的态度是:

4#
沈一冰  5级知名 | 2018-9-24 00:58:30 发帖IP地址来自
2016.7.29更新:请大家点开评论区之前先看一看正文,我只说苏州哪里有欠缺,没有比较。那些正文都不看就说我地狱公鸡的,谢谢你们一家门了。:)

作为在常熟出生长大,老爸是苏州人,老妈是现在吴江区人,每年逢年过节动不动三地跑一跑的在下,也许对于苏州的话题有一点发言权,不过没什么数字全凭个人见闻,肯定不会很准确仅供消遣。

首先看看苏州过去到现在的情况,再来扯扯未来。

苏州大市范围在80年代以来的经济部门中,国企和集体企业实际上力量是较弱的,或者像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集团这样隐藏在幕后做基础设施,没有特别显露的力量。在早期主要依靠外商投资和乡镇集体企业即所谓的苏南模式,主要业务则是五花八门,主要是轻工业和配套产业。

从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吴县市逐步解体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吴中区和相城区,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园区、新区和昆山的定位较为类似,将视野投向了毗邻的上海,开始以区位优势吸引已在上海建立商业部门的外资企业,尤其是台资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成本更为廉价的园区和昆山,而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四个县级市则因改革开放初期,居民消费的旺盛需求带动了此前被压抑的日常消费品市场,产生了成衣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尤以苏州下属各县级市如常熟、吴江、张家港为甚。同时,粗放型的化工、钢铁等重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这两条路线各有所长,昆山和园区引进了当时来看技术层次较高的企业,带来了大量流动人口前来务工,旺盛的需求带动了巨大的商业繁荣。而民营经济路线的其他县级市一方面同样带来了一定的流动人口,但也藏富于民,本地居民的人均存款位居全国前列,消费能力同样非常强大。同时形成了一些具备地方特点也有一定偶然性的地标企业或现象,例如张家港的全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常熟号称当时全国最大服装集散市场的服装城、丝绸印染之乡的吴江盛泽等等。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时候,是苏州大市的黄金时代,气候舒适宜人、人民生活富足、工业发达、交通方便。

到金融危机爆发前,园区、新区和昆山形成了大量精密加工、电子设备及其他较为先进工业的外向型经济,而下属县级市则形成了民营传统产业为主的双线格局。一时间苏州作为一个非省会城市、非直辖市,GDP位列全国前五,风光无二。

但是这也为苏州今日发展缺乏后劲埋下了一些伏笔。我个人认为苏州没有好好抓住的发展机遇有这些:
(1)没有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打造出一所全国排名靠前的高等学府。尽管也许意识到了,引进了好几家国外大学在国内的合作办学分校,但分校终究是分校,苏州大学在这十几年中仍然徘徊在211的中游,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达到突破,总体较为平庸;
(2)传统产业兴旺发达的同时,对新兴产业没有足够敏感的反应,认为好年景会不断持续下去,基础消费品的需求会保持不变,而成本也永远低廉。巨大的惯性使得地方政府没有进行转型升级的动力。相反,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迹象,尤其是县级市范围内,房地产的兴起促使大量资金从实业流出,最终可观的资金流向了高利贷;
(3)大型交通设施投入力度仍然不够。尽管行政级别较低造成的活动范围有限,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包括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京沪高铁等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但是高速公路当初的设计明显预留空间过小,而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受制于国家审批体制,未能得到很快的建设。总体而言基础设施上设计理念缺乏可扩展性,已经逐渐无法适应今日的交通状况;
(4)市民心态普遍自我满足,缺乏危机感。即便在今日,苏州地区的普通市民生活水准在全国来看仍然处于一流水平,但是市民逐渐满足于小富即安,吃吃白相相的安逸生活,不再有当年的拼劲。很多普通市民和近郊农民通过拆迁一夜致富,成为不劳而获的房东,衣食无忧。从现今的服务部门,尤其是政府、医疗、教育等各方面水平已经被一线城市甩开,如果是县级市,则可能是远远甩开。


然后是这两年的情况:
(1)人力成本飙升,国际环境恶化为产业空心化的县级市传统产业打上了棺材上的钉子。货币政策的轻轻一推,使得此前风光一时,涉及地产、钢贸以及其他乱七八糟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始倒闭,高利贷事件频发,一些吸引眼球的跑路事件也对这些县级市的声誉产生了破坏。
同时对环境、工人权利保护的水平提升,也提高了全市域的企业经营成本。本人虽然认为确实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牺牲环境和工人权利之上。但企业是现实的,有能力的企业会向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迁移,而没有能力的企业则必然会转向更赚钱的生意,比如高利贷。这是与上海进行城市分工造成的必然结果,苏州无法成为金融中心,自然也很难成为企业总部入驻的地方,而提供工厂基础设施发家,也会因为工厂的离开而衰退。
而工厂离开了,在苏州十数年培养出来的具备一定素质的产业工人群体也跟随离去,连带着地产、商业走下坡路。近日园区一家大型电子企业、原苹果供应商倒闭,数万工人失业,这数万人会有多少人在年后重新回到苏州呢?

(2)南北向大通道G15w和北侧的沿江高速S38仅为双向4车道,现今G15w从苏州市中心穿城而过,已经没有拓宽的可能性,日渐频繁的苏州市区和吴江区之间的通勤需求已经使得G15w通行能力不足。S38作为上海和南京之间的第二通道,在苏州境内有部分需求来自市内的通勤需求,在早晚高峰时也容易出现拥堵的情况。尽管这是国家高速和省高速,苏州没法说了算,但是设计上未能争取到更具可扩展性的规划着实可惜。
沪宁城际对于沪宁线各城市的拉动作用非常巨大,而周边县级市的城际铁路迟迟动工,已经明显导致张家港、常熟、太仓在沪宁线人员大流动中的边缘化。

(3)没有高层次的学府,导致未能启动新兴产业的引擎。首先澄清我绝无鼓励大学生创业之意,而是要说,一个高层次的学府是一座城市新兴产业的动力源。高等学府提供了实验室、研究院、外来的学术交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很多创业企业的成员是来自大学的老师,这些老师平时在大学拿一份稳定的收入,而又能够在丰富的业余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其商业化的工作,对于创业企业在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望眼世界,但凡创业氛围较为浓厚的地方,附近必有高层次的大学。
而苏州尽管某种层面上看起来有模糊的意识,知道要吸引新兴产业,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病急乱投医仅仅通过高额的资金扶持和各种奖励政策,只吸引来很多的骗子,而真正的新兴产业公司天天抱怨招不到人,要往上海跑。

(4)尽管市民已经普遍感觉近几年的经济大不如前,但本地居民的生活好像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人们仍然非常乐观,认为走出了经济周期,一切又会像以前那样好起来。而实际上整个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以往习惯的模式恐怕已经不会再回来了。比如河南的富士康产业园带动了巨大的附属产业和就业,而去那边就业的人中有多少人是在苏州训练出来的,他们还会远离家乡前往消费高房价贵的东部吗?西部开发起来了,苏州不进行工业升级要干些什么有没有想好呢?目前来看好像是没有。相比之下,尽管常州的财政和房地产市场情况远远不乐观,但是常州工业的质量看起来已经比苏州要高半个档次了。

那么苏州未来的出路在何方?再次重申这是我一己之言,仅供消遣:
(1)苏州大市范围里的市民要有所意识,这次衰退会带来“新常态”,“老常态”已经一去不复反了。不要再觉得自己牛X;
(2)那些中外合作的大学主要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学生和客户,好好把手上自己的大学做好,在个别领域,尤其是涉及工业的领域要形成突破优势;
(3)吸引一家科技巨头进驻,当然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科技巨头都不太可能去苏州,这个要看运气,没法和北京杭州拼;
(4)城际铁路加快进度,推进审批,早日完工。现在没有高铁的地方,要找个学历高点的非本地人挺难的;
(5)房价弄那么高已经没啥意思了,把人留下才是真的。买房省下来的钱年轻人还是会花掉的;
(6)不要瞎搞“创新企业”的补贴,把钱用在前面那些领域去。

苏州这次排名下滑不意味着苏州就没希望了,苏州在苏南地区中实力最强,也还有很大余地,但是时间不等人。

欢迎乡亲们和其他看官们吐槽

无节操广告一下自己的公众号止水资讯,平时提供原创财经点评和授权转载,企业法务、财税、投融资可以免费咨询。请关注公众号“zhishuiinfo”,或二维码:

weixin.qq.com/r/oUhBWQ3 (二维码自动识别)

5#
Tyrant Candy  3级会员 | 2018-9-24 00:58:31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苏州人,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苏州的厚爱。其实我出苏州后经常不断被人问,你们苏州和南京比会怎么样,和杭州比又怎么样,和上海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我内心一直很惶恐。因为大哥大姐们,俺们是乡下小服啊不是省会也不是直辖市,你们这样是要捧杀啊!!!!!

民生方面:继续打造宜居城市品牌,保持较为良好的城市规划,保持做到让人民继续维持较高的“小富”“均富”水平(苏州的大富大贵其实很少的,但是小康之家、中产阶级比较多,这也是大家说的小富即安毛病)
教育方面:政府已经开始大力气打造独墅湖高校群,争取本地培养高新人才、留学海归人才,然后和外资公司多如狗的园区搞配合。
文化方面:一直在努力,要一个优雅的美古城!
交通方面:你TM敢不敢建一个飞机场?真的是积怨已久
制作业:大苏州底气的来源GDP也是重重重头戏,基本靠小弟们在努力,这一点上不敢乱说了,只能抖个机灵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_=

(顺便吐槽一下某些人,知不知道什么叫古城保护制度。苏州市政府在古城区,古城区不允许建园区那样的高楼大厦,到处都是你们眼里所谓的“破房子”,“乡下感”,知不知道这已经是多少人努力保护古城风貌换来的结果?苏州不需要金光闪闪的建筑贴脸上装面子。我上中学时,就曾经做过古城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苏州在这方面看的是很重的,因为文化流失(尤其是苏州话)随着城市的国际化,实在是太大了。不要到了全中国放眼望去都是一个样子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哀叹古韵不再好嘛。)
6#
叫我娄德华  3级会员 | 2018-9-24 00:58:32 发帖IP地址来自
PS:这篇回答对某些城市有正面或负面的点评,预先申明,这几个城市我都爱,没有恶意攻击。


苏州和重庆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国内两种发展模式的极端。
苏州:小政府,大市场。
重庆:小市场,大政府。

区位优势:
苏州:长三角区域,江南平原,路网成本极低。
重庆:拥有较大的内陆港,然而山地是经济发展的极大掣肘。

其实,重庆和苏州完全没有可比性,重庆和成都更有可比性。重庆最大的局限在于山地,导致市区所有基建成本都很高,而且,即使建成,市区多弯多山路,也不利于物流运输。成都是一朵在西部盛开的奇葩,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周边四川小城市一穷二白,而成都却有远超南昌、合肥的GDP。
很大一部分程度要归因于平原的地形优势。四川盆地周遭多山,只有成都平原(德阳-成都-绵阳一线)一马平川。一方面,成都成为链接中部和西部的重要集散地;另一方面,由于四川基础条件差,山地建设成本高,整个四川省资源极其向成都倾斜,而这种倾斜又造成虹吸效应,各方资源更加向成都集中。
成都是比重庆更有潜力成为西部重镇的。发展不如重庆,一方面是地位不够;另一方面,成都市几届领导人都不够远见。

扯远了扯远了。

前面说到,重庆的区位其实是不好的,不足以作为一片区域的辐射中心。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完全归功于政府。


注:单位亿元

这个数字可以很好的反映重庆和苏州的区别,这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的典型代表。
重庆市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是由基建推动的,甚至很多方面似乎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在里面。09年后找到土地+融资建设模式,基建呈爆发式增长。因为重庆市政府强势,基本上把当地银行都捆绑在了一起,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很便利。另一方面,重庆是全国卖地+融资搞基建模式的典型代表,甚至很多城市想要效仿重庆模式。但它不太具有可复制性,因为重庆市地广且区域发展不均衡,周边区县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且有不少荒地,拆迁成本相当低。

相反的是,苏州底子确实要好一些,且建设意识超前。另外一点,受经济开放影响,沿海城市市领导经济觉悟普遍比内陆城市高。在1990到2000年初期大力发展基建,甚至采用向本地居民借款等方式发展。路网很早就铺成了,加上中国在进入WTO之后凭借区位优势抓住时代机遇,快速发展了一波。
苏州也是比较早放弃“唯GDP论”的城市。2013年去调研时,苏州市领导提到他们已经在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转移到宿迁、滁州等地,并主动与当地的工业园区开展合作。
与全国大部分地区“核心-辐射”式经济不同的是,如今苏州的发展模式比较像美国的小镇经济。十强县中,苏州市下面的县级市占去五个(常熟、太仓、张家港、昆山、吴江,吴江现已撤县设区),每个县级市经济发展程度超过中部大部分地级市、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很高。由于路网通达、基建完善,苏州市郊和县里的居民都未必想留在市里,因此市区和县里房价相去不远。

两种模式,很难说孰优孰劣,只能说两地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看起来,重庆市GDP超越了苏州,但重庆天生地形上的缺陷,即使是有直辖市的战略优势(如果成都市历届领导有苏州的经济觉悟,早就将重庆秒掉了),也只能通过后天努力去弥补。从现在的集中搞建设,看起来还在10年前的苏州阶段。后续经济腾飞,再到居民普遍富裕,重庆或许还要10年才能到苏州的发展程度。
当然苏州也有它的问题,最严峻的就是外需萎缩。作为一个外向型城市,海外需求萎缩对苏州的冲击非常大(虽然苏锡常里它是受冲击最小的,跟苏州很早转移过剩产能也很有关系)。以前优势不再的前提下,苏州也在艰难转型过程中,包括努力拉拢高端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等。不过,相对于以前出口加工拉动经济来说,长三角的区位已不是关键,苏州地理优势带来的好处正在下降。
两个城市,一个求发展,一个谋转型,不太具有可比性,但放在一起讨论讨论,也非常有意思。

哦哦,最后的最后,苏州的未来在哪?
很多回答都提到了教育资源,但是在国内,人才的流动性是很高的,本地教育资源缺失并不是最大掣肘。只要政府依然做好幕后工作,发展人才安居房、廉租房,何愁人才不来?
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已经用到极致,未来指望不上出口贸易了。我认为苏南片区一齐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高端产业链,城市之间协同发展,才能与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抗衡。在单靠自身优势不足够的情况下,联合南京形成双核,承接上海的溢出产业是较好的选择。
7#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58:33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丁咖伟  2级吧友 | 2018-9-24 00:58:34 发帖IP地址来自
苏州人刚去了重庆,过几天要去外地上学了。有点感慨,来答一波。

在苏州土生土长十八年,毕业旅行拉着同学去了趟重庆。没什么深刻见识,就从坐轨道交通的感受上切进去,对比着说几句。

“一家人总要整整齐齐的”,这话在重庆感受到了。轨道交通上清一色的重庆口音,可能略有差别,但在我的感受上,这节车厢里除了我们几个同学,剩下都是重庆人了...
在重庆呆了四天,我的口音也习惯性的被带过去了点。重庆的口音真可爱啊。
我的感受上,重庆对一个外来人,在短时间内有比较强的同化与吸引能力。
这是一座很热闹的城市。

苏州那我有的说啦。
在苏州坐地铁,除了老爷爷老奶奶,很少能听到一口苏州话。一部分的原因是,苏州话太难懂了,太难学了。更重要的原因是,苏州全市以前有推广普通话的活动,再加上苏州人比较心善,少排外,工作上生活里基本上也都用着普通话了。
实话讲,我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男生,其实苏州话讲得也不好,只能做到完全听懂。反倒是各地的方言学了个五五六六。东北话多气势,四川话的叠字多有趣了。当然我算比较奇怪的,能讲一口正宗苏州话的同学还是挺多的。

我的感觉是,在苏州呆久了,每个人心里都慢慢融入了这座城市。一来苏州人不排外,二来这座城市的设施很完善,生活也比较惬意。当然生活压力也是很大的。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外地人来苏州多少有参与感。实话实说,没有外地人,苏州会回到姑苏,回到安静的小桥流水吴侬软语,但绝对会失去目前的经济活力。苏州是新苏州人帮着建起来的。

举点例子来说吧。
昨晚在小巷子里剪头发,给我理发的是个操着福建口音的新苏州人。二十五块钱的头他认认真真剪了四十分钟。
定外卖配送小哥打来的电话,很少能看见苏州号码。偶尔在餐馆门前看见两三个外卖小哥操着外地方言,用骂娘开玩笑的话问着拿了几单。我看他们走的很快,用肩膀互撞打着招呼,脸上带着很油,但很真实的笑。
我的健身教练是武汉来的新苏州人,每天十四个小时呆在健身房。虽然偶尔他会抱怨两声单一的生活,但我感觉得到他心甘情愿地在奋斗,挺佩服他的。

总结来说,从前的姑苏是一座安静过小日子的小城,是北方人想象中的江南。现在的苏州包括了从前的姑苏,并成为非常多元化,仍具有很强包容性的大城市。

实话实说,我们苏州人不愿意和别人比,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
我们既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的勇气,也有“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清狂。更多的,其实是“遥知未眠夜,相思在渔歌”的宁静。
可能也有懒得比的因素在里面...

当然,苏州不和别人比,总要和自己比。

其实苏州的小初高教育水平都还可以,高考在江苏省内一般是第二位的水平。但高等大学教育不大好,全市211就一个苏州大学,还没有985。虽然独墅湖那投了大笔钱办大学城,但短时间来看,投入的回报率比较低。
许个小心愿吧,读完研究生回苏州生活,为苏州的建设和自己的小生活添砖加瓦!

最后明确的回答苏州的未来在哪里这个问题:
苏州的未来在高等教育,在留住人才,在高端产业的发展创新与文化的传承发扬。
更在永远保持这座城市的美好与包容性

小小拙见,欢迎讨论批评呀。
9#
如月千早  4级常客 | 2018-9-24 00:58:35 发帖IP地址来自
尼日利亚的GDP是芬兰的两倍多,芬兰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10#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58:37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24326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