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基数是否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照成不良影响?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   2018-9-24 00:57   103242   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秦亚冰  4级常客 | 2018-9-24 00:57:41 发帖IP地址来自
1、补充点背景知识。1950年前后,城市商品粮供应严重不足,国家开始对粮食实行统购,要求农民必须卖多少粮食给国家,而城市居民则可以凭票购买定量商品粮,从此开始了城乡二元双轨制。可以说从彼时起,一直到2004年后废除农业税,一直都是农村补贴城市。在豫北农村(下面有知友提到,豫南农村也如此称呼),小麦白面不叫白面,叫“好面”,因为在直到80年代末还不是每个农民都能顿顿吃白面,有没有想起来一句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本人至今还记得秋收夏收以后,全乡排长队去缴公粮的场景。

再补充点楼下有同学提到的“剪刀差”。我们都知道英国有著名的“圈地运动”,剥夺了农民的财富作为原始积累,并把失地农民赶到工厂里,有了工业起步的劳动力。殊不知在我们津津自得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背后,存在的是长达几十年、国家性、有计划的,对农民的掠夺。还是回到刚建国的时候,刚实行“统购统销”的时候,农民无法决定自家粮食的归属和价格,与此同时农业还要负担为工业输血的重任,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困难,此时著名的梁漱溟(号称最后一个儒家)激辩毛泽东事件发生了,毛从宏观来看必须走工业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有所牺牲,而梁从传统儒家角度出发认为“仁政”就是轻徭薄赋,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当然是落伍了。国家工业建设起步艰难加上上千万的公务员供养,造成了各种赋税接踵而来,仅在我记忆里除了每年上缴国库的公粮、还有村提留、乡统筹、承包费等名目。农民将劳作心血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国家,国家将农产品价格人为压低,工业品价格却高的让农民瞠目。这个道理在中学的政治和地理课本里应该都有讲过吧。

2、关于产业转型。今天为何我们会有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是凭空来的吗?是我们忽然都掌握了高级技能,拥有了庞大的产业工人吗?当然不是。单纯从“用处”来讲,庞大的农民基数也是现代中国转型的关键之处,也就是传说中的“人口红利”,你去东南沿海的纺织厂、去苏州成都的电子厂、去郑州廊坊的富士康,看看这些产业工人他们是城镇户口还是农业户口。甚至说,你去看看大型LNG船内部殷瓦钢顶级焊工(多谢楼下@Ho Henry指正)、上海中心大厦施工工地钢筋焊接工人,是不是过年还要背着大包小包回农村老家。
3、农业税取消不到十年,就已经有人质疑农民成为负担了,可见人对历史是多么健忘。

最后,补充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民是自己养活自己的,没有靠别人,而且他的产出是非常扎实有效的,不包含欺诈,也不包含被媒体和VC鼓吹制造的泡沫。即便是自认“精英”和“精致利己”,农民的事儿也八竿子打不着啊,还是说觉得你在施舍农民?
3#
蚍蜉王子  2级吧友 | 2018-9-24 00:57:42 发帖IP地址来自
何止是不需要这么多农民,连这么多工人都不需要,机器取代人工是一种总体趋势——虽然不会是完全的替代——但是当劳动力的出清价格与边际产出之比低于、甚至仅仅是与机器持平的时候,劳动力都会被无情地取代,因为机器的长期平均成本更低。

那么问题来了,在一个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十三亿人中的那些45岁以上,初中文化水平,已经无法正确掌握新机器的使用方法、自身体力劳动力迅速消退的农民工,如果他们永久性地离开土地了,该往何处去?

这时候保留一个分布广泛、土地细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就格外有意义,它是整个中国经济硬着陆时最大的缓冲器——在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到来时,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还有一个可以活下去的选择:回家种地。

就像我爸小时候常骂我的:不好好读书,老子在广东农村还有一亩三分地,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要你讨饭都得饿死——虽然今天我发现,职业乞丐的月入也没比我爸少很多……

当前的农村也的社会结构也正在自发地迎合这种变化,出现了所谓代际分工:20-30岁的子辈全年出远门打工;50-60岁的父辈在家务农+临近县城打散工,抚养70-80岁的祖辈和0-10岁的孙辈——这种结构是可循环的。

悲观地看来,中国只有爆发新一轮的婴儿潮、并将他们抚养成人之后,才能奢谈摆脱小农经济。
4#
叶清波  3级会员 | 2018-9-24 00:57:4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是个家具设计师,我父亲是农民,他另外拜师学的木匠,所以说都是小老百姓,大道理我是讲不出的,也不想讲。我就讲讲农民是怎么活的。
我父亲有5-6个兄弟,都在一个村子,每人家里5-6亩田,南方的丘陵地带,所以也谈不上是良田,几分菜地,几亩山林,一口小水塘。我家四口人,养些许家禽、几头生猪,一猫一狗,非农忙时节父亲给乡邻打家具赚些家用,日子倒是过得不紧不慢,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并且读完大学的,当然大学学费很贵,没有去申请助学金之类,家里是借了些钱的,没有跟我说怕我有心里负担,毕业一年后我就自己还了。
好,我来说说为什么觉得大学学费贵?因为大学是在城市里的,我学的是工业设计,好像大一是7-8000左右学费,这在农村是什么概念?当时我和我姐姐都读书,我家一年的活钱大概也就2万了不起,可能更少。这个活钱是什么意思?就是父亲给人做家具换的工钱、家里生猪家禽换的钱、自家山林砍的树换的钱,这就是全部了。有些村民会多用些水稻田地种菜,成为菜农,这样钱多些。有些水稻田挖深一些养鱼,这样也会多一些。
但是,就是这样我们家活得欢声笑语的。自己家种的菜,自己家的稻米,自己家的鱼、鸡,肉是农贸市场周边乡邻卖的。除去每年上交国家的粮食,自己吃、养家禽生猪也够了。前2天有人提问当农民是什么样的体验,我看着这题只是笑笑,没有答题。农民不是职业,农民是生活,职业是可以选择的,农民就是生活,生长并活着,这和其他动物、植物并没有2样,就是和生长的环境在一起的。
说到这里,能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说得极端点,你们都死了,农民依然可以活着。如果这个地球突然发生毁灭性的灾难,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会清牌,然后重新回到农业社会,农民活下来,农民再分化出其他职业,再分化出其他产业。因为农民是最具自然属性,最接近自然的人类。

农民是负担?恰好相反,农民从来不是负担,欲望才是。如果有一天地球要毁灭,绝不是因为农民太多,而是农民要养活更多的人欲望,更大的欲望。机械大生产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要机械大生产?4-5亩地就能养活4口人,为什么还要机械大生产?你可以说其他职业创造更多价值,但无论你什么职业你都要吃饭,什么都能合成,只有粮食依然是最原始的必须生长。如果有一天地球要毁灭,那肯定是非农民职业的人类造成的,你说谁是谁的负担?如果毁灭了,农民还要养活幸存下来不是农民的人,你说谁是负担?
地球上上那么多植物动物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类这种智能生命体?从生存的角度来说它们不需要,就可以活着。

不要拿天朝农民的人口说事,这不是农民的错,喊出人多力量大的同时搞大锅饭,白天瞎鸡吧忙,晚上鸡巴瞎忙,然后全都要饿死了。一条分田承包责任制,全都活下来了,还是一样的田,一样的人。
5#
图灵Don  8级牛人 | 2018-9-24 00:57:4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纯粹的农民正在越来越少,迎合工业化浪潮,大多数农民陆续转化为工人。所以中国的农民并未成为负担,相反是这个13亿人口工业化国家的基石】

目前看,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这是茅于轼先生的观点,看似违背常理,却可能是未被充分理解的真理:

能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可能,但必须是在农民大量减少的前提下。也就是80%农民的邻居都搬走之后,剩下的极少数农民才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居民。保持农民数量不减少,还要让他们现代化,这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农业的产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一定是很低的。这是由人们的消费结构所决定。让占人口比例很大的农民生产出比例很小的产值,他们的人均产值一定很低,或者他们一定很穷。

现在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是12%,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只有3%左右。或者说人家是工业国,我们是农业国,我们的工业化过程还没有完成。

大家知道恩格尔指数,即食品开支在家庭总开支中的比例。这个比例越低,说明家庭越富裕。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一样:用于吃的产值(主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低,这个社会越富裕。

我们改革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个过程。改革之前,农业占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现在降到12%,将来还会进一步降低。所以想通过增加农业产值来整体提高农民的收入是不可能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唯一办法是减少农民。这时候,剩下的农民的收入才有可能提高。

原本第一产业的人口被第二、第三产业吸纳,这不是创举,而是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后工业化历程。
6#
huang liu  4级常客 | 2018-9-24 00:57:45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通过农业集体化,搞高积累,完成水利,机械化建设。

然后建立工业体系,完成化肥,拖拉机等建设,随后粮食产量就提高了,大量农业人口就解放出来了。

这些农民就可以进入工厂工作,然后经过几十年积累,完成城市化,70%的人口进入城市。

苏联,匈牙利,朝鲜,波兰,罗马尼亚都是这样的

可惜了中国
7#
孟德尔  8级牛人 | 2018-9-24 00:57:46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之所以有这么多问题,根本在于LZ的语文学的不好。
把农民自身与农民这个职业混同起来。
LZ这个问题相当于问“黑奴是不是美国社会的负担”,你这样问大家当然有火气了。
正确的问法是:“中国农民的现状是否应该改变”以及“农业在中国的前途在哪里。”


哪个行业都不能容纳超出合理范围的劳动力,因为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多资源,也没有那么大市场,只不过这个问题的成因是历史,需要时间和资源来解决。

农民抛弃农民的身份,变成城里人,对他们自己是最佳选择,这已经被历史在所有国家证明了。

但确实有一部分人是想要务农又迫切需要提高收入的,那么玩法就只剩下一种——用工业服务业补贴农业。我们一般提到的提高农产品价格,本质上也是用工业服务业收入补贴,因为城市人口的收入来自工业和服务业,让他们多花钱买食物,和政府用税金补贴农民,本质上是一样的,当然后果可能差很多。

有大量农产品出口的欧美的思路就是农业补贴,日韩这种自己都不够吃的国家则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留农业产量,以防万一。贿赂农民还有其他的好处,比如日本的农会就是很稳定的票源,同样拿100万票,你给城市投100个政策也未必有用,给农村一个政策就很管用,但是如果要取消优惠政策,就又成难点了。
8#
哒柏  3级会员 | 2018-9-24 00:57:47 发帖IP地址来自
终于知道”卸磨杀驴”这个成语怎么来的了。
9#
yilin wang  4级常客 | 2018-9-24 00:57:48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每个人都是社会宝贵的财富,不应该视为负担。

当然,有人会批评我又太理想,太幼稚了。那些只拿福利,好吃懒做,破坏社会治安的人,应该是负担。

但是,即便从这种功利的角度来考虑,中国农民也不是负担,因为他们没有成为负担的资格。

在一个以权力分配财富的社会,最底层的人士必须拼命养活自己,怎么可能成为负担呢?

成为负担的,一直是那些手里握有特权的人——我们公共管理机构共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这些都是要靠纳税人劳动来养活的,这些才是真正的负担。此外还有那些垄断国企,机构也十分臃肿,也依靠的是垄断资源和市场来生存,这也是一种较为隐蔽的负担。

我一直觉得,我们不搞多党制,是英明的决策,因为我们养不起!

中国农民成为不了负担,因为任何社会福利都没有涵盖他们,他们不享受财政拨款,反而还要交农业税,但他们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幸好天恩浩荡,这两年农业税免了,新农合有了,养老机制也开始建立了,但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民享受的福利仍然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成为负担呢?

题主说的对,农村劳动力一直有富余,靠种地农民活不了。于是农民不得不涌入城市打工,由于中国农民实在太多,这给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廉价劳动力。这是多少国家羡慕不来的宝贵财富啊!

可以说,正是因为农民廉价的、高强强度的劳动,我们国家才能成为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正是因为我们对农民的剥削,我们国家的经济才能得以高速增长,正是因为中国农民的悲惨地位,才能让某些爱国青年意淫大国崛起!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人问,中国农民是不是负担?

批评题主,不是一个好的风气。但我实在忍不住想说两句,要有多幼稚,多无知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啊?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正在批量制造这种幼稚和无知的年轻人。因为在我们的官方话语体系内,人民一直是负担,人口需要减少,一直在宣扬“中国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这是根本错误的,是人民自己养活了自己之余,还节衣缩食养活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公务员队伍。

同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鄙视劳动的风气。蓝翔技校被嘲笑的简直是体无完肤。但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操作大型机械属于技术工人,工资都不低。 我不知道那些在键盘上嘲笑蓝翔技校的人,有多少人用实实在在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财富?说实话,我就没有。我看不少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也没有。其实也不奇怪,当劳动不能致富,劳动者自然会被嘲笑。

更何况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都可以一笑了之。
10#
张枫华  3级会员 | 2018-9-24 00:57:50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政权从挣扎求存到建立统治,其主要根基和助力,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农民;

起初不知当家难,胡乱折腾的时候,死得最多最惨的,是农民;

为了建立国家的完整工业体系的基础,用剪刀差剪掉最多利益的,是农民;

对农民最慷慨的仁慈,是改开初期,因为穷困潦倒很少利益盘结,而由农民勇敢创造的农业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

改开后期至今,各种教育、医疗、生活资源纷纷集聚到中心城市,农村凋敝不堪,老人留守、青壮外出打工求学。教育、大病、买房定居,随便哪个都能把农民家庭压得(比城市居民更)喘不过气来。

最后,为什么要踩着铺路的砖石,然后指着说:“这是负担!”
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

积分:
帖子:24326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