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雄安打拼,是不是相当于30年前去北上广深?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水煮人生   2018-9-24 00:51   5703132   5

雄安新区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如果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哪么现在北京还有啥“功能”不是首都功能的?没觉得北京还有不是首都功能的功能啊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王红敏  4级常客 | 2018-9-24 00:51:08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一名雄安人,感受还是有些深刻的。

新区的消息一开始大家都是热血沸腾的,可是到了后期,一切貌似都停滞不前了。只有正在建设的高铁站,是属于规划内的,其余的都没有什么大的动静。房租是涨了很多,导致一些经营本就不善的门脸一直在招租换主人。

不管是小产权房还是大产权房,建设中的哪怕都刚刚封顶的建筑都停了,已经停工一年半了。我们这些早已买了楼房的还有个住处,可是其他人呢,着急买房结婚的呢?也一样被搁置,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漫长的等待,毫无尽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动工。是怕完工的楼房挡了新区的规划吗?还是规划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不许动,哪怕垒个狗窝也不成?

三县居民买个楼房买不成了,因为房管局不允许交易和过户了。直接导致了三县周围的房价大涨,现在的价格直逼2万一平米了。

三县查环保查的异常的严,没有环保证的企业一律关停,哪怕是之前取得了环保证,也需要重新审批,可是材料递交上去后,就没有下文了,新的标准未定,反正大方向是不允许干了的。很多企业都迁场了,跑内蒙古的,跑石家庄,任丘霸州的,沧州的比比皆是。一些不挣钱的企业就此停工作罢。县城里的人们大多学历不高,都是凭手艺吃饭的,导致企业厂子关停后,大多数工人都失业了,正值青壮年的人们下岗待就业,没有一技之长可以发挥了,养家糊口都成了困难事。

冬天雾霾严重,早几年就说要煤改气,可是新区消息一来,这项也搁置了,我猜是不是怕改完了,再拆迁什么的,不好弄,所以迟迟没有动静?

之前房地产市场很火热,有些人就买地来盖房,搞拆迁。这个苗头刚刚起,就被新区的消息压制下去了,一切都不允许了,之前谈好的补偿协议和拆迁协议都不做数了。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需要一步步实施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老百姓不知道要等到何时,目前大规划小规划未定,感觉像被遗忘了似的。

3#
马切罗夫  2级吧友 | 2018-9-24 00:51:09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几日我去了雄安新区的容城、安新两县。自“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计划提出一年有余后,这两县已恢复了北方小县城的本来面目,人们在早已习以为常的脏乱和静谧中不急不忙的生活着。

新区留在这里的印迹远远没到夺人眼球的地步,甚至很难看到在别地常见的口号式的大红横幅,还不如许多已经歇业的小店铺门上的“出租”二字让人印象深刻。

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

我先去了容城。雄安三县呈“品”字形分布,容城在北边,安新和雄县在南边分置两旁。白洋淀火车站在容城,到了之后才发现这站名名不副实。白洋淀的大部分区域在安新。

像很多县城一样,容城很小,四条主要街道把县城框成了一个方形,大致估算了下,大约两个多小时就能走上一圈。

最繁华的算是奥威路,现在也被称为了“央企街”。因为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管委会租下了奥威路上一家酒店作为办公地点,许多企业也选择在这条路上设立办事处。

往昔,就算在县城的主要道路上,超过三层的楼房都是凤毛麟角。这些楼房的底层主要买些鞋、衣服、吃食,手机,偏时尚的也就是那些理发店。

现在,我们能看到许多赫赫有名的企业租下了之前卖衣服卖鞋的店铺,没有营业的迹象,冷冷清清,或许就想先来占个位置。

他们来了,房租高了。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有位居民称:“雄安新区以前,我们这边一个两层楼的门脸房,一年的租金也不过五万,央企来了,开价直接翻十倍。”

在容城的街道上,许多小店铺拉下了铁栅门,门上贴着出租的字样。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现在的房租高,消费的人又少,只能关门了。

在容城歇息一晚,吃了一顿难吃的炖杂鱼后,我去了安新。安新明显比容城繁华一些,毕竟紧靠国家5A级景区——白洋淀。道路呈网格状,有好几条繁华街道,关门待出租的店铺也少。

我从城区沿着雁翎路花了半个多小时走到了景区。地名体现了白洋淀的一段光荣历史,抗日时期,渔民们组织了一支队伍,在芦苇荡里抗击日军。

现在,这条路的两旁几乎全是羽绒加工厂。店铺在前,二层住宅小楼在后,看起来要比别地的农村富裕许多。但听说,新区之后,为了治理污染,许多厂子关停了。

到了景区,我沿着大堤走了一遭,没有买票。看网上的说法,景区里面的景色也不过如此。

景区外的景色倒是常见的乡下风景,刚下了一场雨,天也蓝云也白,有风吹来,路旁是密不透风的玉米地,蛐蛐、青蛙躲在里面各顾各地叫着。

离开了景区,我这趟雄安之旅也就结束了。我来此的目的是想看看此时的雄安是什么样子。待新区建成后,肯定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很多人说,雄安人像是被彩票砸中了一样,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突然就成了新区。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羡慕,羡慕的理由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这些当地人要通过拆迁好好发一笔财了。

新区提出伊始,许多外地人也瞅准了这个机会,潮水般涌向这片面积不大的地方。据说,本不发达的当地住宿业在那段时间里客满为患,房价涨了许多。

但很快,外地人失望了,现阶段能投机的房产、地产,甚至户口全部叫停。这时,他们或许能够明白了“千年大计”的真正含义,那就是“慢慢来”。

当地人则是要“等”。为了治理污染,许多工厂关停,而新的产业又没有真正进来,红火的建设场面也没出现,很多人要么闲置在家,要么外出谋生。

有专家对媒体说,雄安“是一张白纸,可以更好地规划。”

我看了《规划纲要》,雄安新区肯定不会像深圳特区那样成为特大型城市,也不会有“三天一层楼”那般的“深圳速度”。它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本是为解决大城市病的,又怎么可能允许出现新的城市病?

送我前往白洋淀火车站的出租车司机对现在的处境有些许抱怨,他觉得一定会拆迁,但赔偿金应该不会多。这么多人都要拆迁,他怀疑能拿出这么多钱吗?

但对以后的日子又充满着希望。他还有十几年就能退休,他说到时候有养老金、退休金,新区也建成了,“肯定比北京强”。

4#
Gregory  4级常客 | 2018-9-24 00:51:11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给一个观点:一开始就知道了结局的努力往往不会带你到那个结局。

三四十年前的深圳作为特区其实没多少人愿意去的,尤其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有限。

大陆内部体制的温柔铁饭碗让大多数人没有那种放弃一切跑去遥远的帝国边疆赌一把的冲动。而真正去了深圳的人,都是破釜沉舟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人。

现在一开始就告诉你雄安是千年大计。去炒房的人也罢,抱着复制深圳命运去赌命的也罢,本质上都是带着强烈的投机浮躁心态的。

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是而已。

动机不纯,都是炮灰。

=======================

补充一点。

深圳成功之后,总结了各种深圳经验,编成很多文件,分发全国,各处学习,都想要全国复制,很多地方都挂牌了各种各样的国家新区,领导讲话,媒体宣传,锣鼓喧天。最后呢,没有下文,一地鸡毛。深圳之后,再无深圳。

深圳如果是想造就能造的,那还摸什么石头,全中国的城市都变成深圳,现在早就征服世界了。一个强大的城市的塑造,天时地利人和,因缘际会,不可言说,岂是人力所能随意创造。

想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

那些吹上天的各种新区特区,现在谁记得?里面埋葬掉的人和财,谁在乎?


这两个人说的话代表了两种人。

路边的绅士说的是对的,但是和我原文不符,体制内的,有工作的,社会中坚这类人,是很少有人愿意去的,那时候去深圳和现在发配西藏差不多,大学生分工分那都是哭天喊地找关系疏通的。那路边的绅士为什么看到的是无数人找关系去深圳呢,其实这是另一类人,盲流,当时大陆内部活不下去的,狱里出来的,当地犯了事儿名声烂了混不下去的,走投无路的,基本都是这些人,赌命去搏一把。路边的绅士的父母大概就是这类人,所以他知道的历史就是无数人住在破烂的窝棚里想办法进深圳,贼一样躲追击,心心念深圳就是希望。

@路边的绅士 ,还有哦,不要以为单方面拉黑我就可以自己骂人没人还嘴赢了赢了,这种Ds心态要不得。

这个scyssss是另一种人,你看这个话,典型的教科书上标准答案,一般会这么说的,就是从小长大在体制内,被保护得很好的乖小孩,目测就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没见过世面,三观还是新闻联播喝主流宣传。

当然,这是一般人的推断,如果那种一把年纪还活在这类幻觉里的人也不少,四五十岁还在到处转什么日本人的基因武器研制成功了,美国已经暗中投降了,英国人长期在中国的食物里投毒,今天是XXX诞辰XXX年,转发就会XXXX,一有风吹草动就上街砸日本车,动不动就高喊要去收复钓鱼岛。 @scyssss

以上两例留存,还有什么说偷渡香港被英国人射死的Ds学生分不清人家到底是为了来深圳还是为了去香港,也分不清到底是谁开枪。不用一一举例。真实的情况评论区很多人都讲了,阅读理解及格基本都能了解,DS最大的问题就是阅读理解零分,这个没得救的。

5#
哈sea  4级常客 | 2018-9-24 00:51:1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会的啦。


三十年去你去北京,会被送到昌平筛沙子。

三十年去你去深圳和广州,会被抓起来去修公路修铁路,干上大半年一毛钱不给再给你送回去。

三十年前去上海,会被送去海洋捕捞。


今天的中国进步多了,你能找得到工作,劳动者权益应该还是能得到保障的,而且收容遣送制度也取消了。

6#
马前卒  6级职业 | 2018-9-24 00:51:16 发帖IP地址来自

1986年涌入北上广深的人,90%以上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其中一部分比较幸运,用摆小摊,流水线加班、焊钢筋、背水泥、收垃圾、卖命卖身换来的钱在县城买了套房子,给自己或者子女住。剩下的人,只是比同龄人多了几句谈资和见识,看电视的时候可以说一句“这地方我去过”而已,打工经验甚至不能帮助他给儿女填高考志愿。

如果“30年前去北上广深?”这个概念覆盖大多数北漂沪漂打工仔的话,我猜现在去雄安怎么也比1986年去深圳更好。毕竟90年代深圳每天无头凶杀案怕是要两位数。

现在已经487个回答了,除了几个调侃的,为啥大家都默认去发达城市就等于留下定居,成为中产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