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腾讯为何无法国际化?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磨磨劲   2018-9-24 00:50   1025323   8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君临  4级常客 | 2018-9-24 00:50:44 发帖IP地址来自
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外国企业走进来,都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凭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竞争优势”。
过去我国工业品出口的繁荣,主要的竞争优势就是低工资成本带来的价格落差。这种落差越大,冲击力就越猛,发展速度就越快。比如刚刚加入世贸组织那会,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简直是碾压式的,就像一头大象冲进了瓷器店里,横冲直撞遇神杀神。所以那几年,我们每年的出口增速都在30%以上,有些月份甚至能突破50%的增长,非常夸张。
后来,随着中国工人工资的上涨,这个落差逐渐被拉近,最终成本优势被东南亚超越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中国商品想再获得出口的高增长,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不同行业的竞争点是不一样的。
在互联网领域,竞争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带来的产品体验。
美国是科技创新的高地,他们诞生的新技术,在出现的时候,往往在其他市场上并没有同类。即使有类似的应用,也是“代际”的技术差距,就像西班牙人进入新大陆,火枪与石器文明的对决,基本上就是摧枯拉朽的。比如谷歌、twitter、whatsapp的全球化都是在非常短时间内实现的,一两年就覆盖了全球版图,甚至都不需要打广告,依靠用户的口口相传就搞定了。

阿里、腾讯经过20年的发展,应该说,就技术而言,与美国同行并不存在“代际”的技术差距。
甚至在某些产品体验上,还略有优势。但这点优势,还属于“微创新”的范畴,不够颠覆,所以也不足以抵消东西方用户之间的巨大习惯差异。
像whatsapp、微信、line这三款移动社交产品,诞生的时间分别是2009年5月、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微信诞生的时候,whatsapp发展的已经颇为成熟,但是作为一个初创公司,并没有实力国际化。于是直到2011年8月,得到了红杉资本的注资之后,才真正开始在欧洲流行开来。尽管如此,whatsapp仍然是第一个国际化的移动社交app,这使他很轻松的就收获了十亿的西方用户。
line诞生的比微信晚了半年,但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却比微信更早:line在2012年2月宣布进入台湾和东南亚,而迟至两个月之后,微信才发布了第一个英语版本。
也就是说,微信是几款移动社交产品中最迟出海的,在line进入东南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空白市场,掳获用户的成本很低,等微信来的时候,line已经扎好了营地,筑起了城墙,进入的阻力就大大提高了。

不是说有了先进入者,后来的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但问题是,你的技术差距真的能大幅超越先来者的本土化应用体验吗?如果不能,就很难动摇用户的更换意愿。
正是这种技术差距小于本土化应用体验的局面,让过去的几年,中美的互联网公司之间形成了划江而治的微妙对峙格局。我们将他们抵御在了墙外,他们也将我们困在了墙内,彼此有一点新技术出来,都很容易被对方偷师而去,谁都没有吊打谁的实力。

那么,是否阿里、腾讯就将一直被困在墙内了呢?
也不是。
当技术差距接近的情况下,次要竞争点就会上升为决胜关键,这就出现了第三种竞争关系——
“规模带来的资本优势”
这种情形大面积的发生在传统行业,尤其是那些需要本地化生产的领域,比如食品、汽车等,由于价格差异不大,技术进步缓慢,竞争就转变为了规模的较量。规模较大的一方,享有资本优势,可以通过向下的兼并,逐渐垄断整个市场。
这个过程,通常是渐进式的,因为规模的差距总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拉大的,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发质变。如果将时间压缩到一两年,可能很多人都察觉不到,但事情确实在发生。

比如说阿里。
阿里的背后是13亿中国用户,如果这些用户的人均互联网支出能够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光是这批用户产生的规模,就足以让阿里吊打整个西方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也不过10亿人口)。
事实也是这样,2016年Q1,阿里一个季度11亿美元的利润,而同期的亚马逊,虽然也表现出色,但是利润只有5亿美元,远不如阿里。
这就决定了,阿里手上的钱,比亚马逊多多了(目前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为63亿美元,阿里为79亿美元)。
有钱就好办事,所以在这个季度,阿里办了三件事:
1,花10亿美元收购了东南亚电商龙头Lazada。
2,7亿美元领投AR技术公司Magic Leap,未来很可能将全资收购,用以支持阿里平台的虚拟视频购物技术。
3,阿里云继在美国、香港、新加坡设立数据中心后,4月份宣布进军韩国云计算市场。

单说电商这一块。
阿里以前的国际化,可以说是撒胡椒粉式,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花式作死。直至今年才清晰了重点,就是强攻新兴市场。阿里模式与亚马逊模式,其各自的差异是很明显的,前者以价格低、商品丰富著称,更吸引低收入阶层买家;后者以正品、物流体验好著称,更吸引高收入阶层买家。
所以阿里国际化,就要避开欧美市场,以一带一路覆盖的亚洲市场为重心。这里有40亿人口,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只要能吃透,比什么都要强。而买下Lazada,就基本上是宣布将东南亚收入了囊中,这一步非常关键。

再说腾讯。
腾讯和facebook的发展方向其实已经很不同,后者致力于社交媒体化,依靠广告赚钱;前者则将重心落在游戏IP的运营和金融业务的扩张。
单说游戏这一块,腾讯的企图心早就放在了海外。看看这两年的投资统计——


这几年,腾讯究竟买了多少韩国和美国的游戏公司已经很难数的清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通过收购和入股,腾讯已经织起了一个巨大的全球游戏发行网络。
依靠这个网络,腾讯正在逐渐从原来的游戏“引入”,向自研游戏的海外“输出”转变。比如《全民突击》这款游戏的韩服版,就是通过几家韩国的腾讯系公司来进行:Netmarble负责“韩化”,KakaoTalk负责推广,本土化相当到位,上线第一个季度就进入了当地的手游前五名。
了解好莱坞电影的都知道,时代华纳等六大公司掌控的全球电影发行网络对于美国文化的辐射全球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在游戏领域,可以说,腾讯正在建立这样的地位。

周边的东南亚和韩国,都已经逐渐被阿里、腾讯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中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前线,已经从墙内的第一岛链,推进到了墙外周边国家的第二岛链。
这种战线的推移,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凭借巨大规模所带来的资本优势竞争力。在过去,通常只有美国科技公司才能享有规模资本,因此可以很轻松的碾压其他地区的竞争者,如今,事情正在悄悄的起变化。
3#
蔡师傅  5级知名 | 2018-9-24 00:50:4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怀疑题主所说的“国际化”,其实是指“占据全球市场统治地位”
4#
vczh  10级大牛 | 2018-9-24 00:50:46 发帖IP地址来自

就阿里系app这个收集数据的行为,出来得直接被打死。

5#
远山  2级吧友 | 2018-9-24 00:50:47 发帖IP地址来自
腾讯的微信在东南亚那边做的很好,怎么就不算国际化?
6#
王家CFA  4级常客 | 2018-9-24 00:50:48 发帖IP地址来自
国际化这个事情除了自己产品本身过硬之外,还需要对方国家本土产品疲软来配合,在日本、美国,我们基本没法看到这种局面,如果目光放在这些发达地区,确实阿里和腾讯是不够全球化的。

三十年之前曾经有另外一个国家的另外一个行业做出了国家化尝试,由于美国相关产业自己出现了巨大的失误,最终拱手交出了本土市场。这个鲜活的案例就是日本任天堂公司杀入美国电子游戏圈的例子。

不可否认的是任天堂的游戏真的好,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天才的制作团队和严格的审查制度,更重要的是美国本土的雅达利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危机。在过度追求利润的情况下,雅达利公司过度低估了本土游戏玩家的智商,乐观的认为即使是出品一堆垃圾也会有数以百万计的游戏迷花几十美金把一两个人做的粗制滥造软件买回家。美国玩家积怨已久的怒气终于在ET这款游戏之后爆发,把雅达利彻底扫进了垃圾堆。如果没有本土企业自己作死,任天堂是很难这么快就渗透到北美大陆的,真想是有比较才知优劣。虽然美国玩家一开始对超级玛丽这类游戏也心存芥蒂,但是雅达利的游戏实在是太烂了,任天堂还是砍瓜切菜一般地强占了市场。

但即使是任天堂这么有天时与人和,地利还是不占优势,因为美国玩家和日本玩家的需求确实不一样。简单说就是日本玩家注重细节,美国玩家注重爽快。所以进入16位机后,世嘉抢占了相当份额,靠的就是一大堆运动游戏,任天堂在日本大卖特卖的最终幻想反而在北美评价一般。

把话题拉回到阿里和腾讯。美国电子商务和social media之强还没有给外来者流出机会,不要说微信,line在美国都没人用,或者说在Facebook的挤压之下whatsapp都不能保持高增长了。这和产品质量无关,确实是美国人做得够好。

另外微信阿里针对的是中国用户,我们其实很难想象一家中国公司,在没吃透本土市场的时候每天想着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别说什么技术和情怀,资本市场和行业巨头要的是效率。如果说app或者网站的水准,台湾第一大电商是什么?淘宝。。。海湾国家第一大电子商务平台是啥?阿里巴巴。。。

中国人总是觉得吧,不占领美国市场就不叫国家化公司,不占领日本市场就不解气。这么说吧,华为要是按照这个标准,也不是国家化公司,但是除了美国本土,基本已经打趴下思科了,欧洲都是。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亚非拉国家有的是机会,干嘛非要占领美日不可呢?
7#
骑羊少年胡八一  3级会员 | 2018-9-24 00:50:50 发帖IP地址来自
互联网公司从来都没有国际化,只有被国际化。

亚马逊,ebay,facebook,国际化了吗?
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国际化策略和措施,只不过在语言文化和国家影响力的条件下被其它国家接受了而已。
8#
高天  5级知名 | 2018-9-24 00:50:51 发帖IP地址来自
阿里巴巴公司市值大概是2000个亿,腾讯的市值和阿里差不多。

横向比较一下,Google和Apple的市值大概是5000亿,微软是4000,FB大概是3500,Amazon是3000左右。

从市值上看,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已经算是巨大企业了(暴雪和eBay只有300左右)。然而确实阿里和腾讯会给人留下国际化程度不够的印象。

中国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先看一下数据,根据 Leading global social networks 2016的统计,在社交网络的排名上,QQ和Wechat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身前是FB,whatsapp和FB messenger(其实都是FB)。然而不用想也知道,这些用户里,绝大部分是华人用户。

那腾讯就会面临一个问题,要不要所谓国际化。

中国这个市场太大了,人口总数比欧洲+美国加起来都多。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在国内市场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也更加了解国内市场。如果能在国内用更轻松的方式赚更多的钱,为什么要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去赚不好赚的钱呢?阿里和腾讯的市值已经证明了,在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公司已经可以和那些所谓“国际巨鳄”比肩了。

因此,中国这个超大的市场,带给了他们足够的利润空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阻碍了他们国际化的脚步。

说完了资本来谈谈技术。阿里和腾讯现在的技术水准应该还是很高的,但是他们的发家核心业务都不算是技术导向型的,都根据中国这个市场有着或有意或无意的定制。

最简单的例子,来自于英语国家的产品比较容易“国际化”,因为没有语言障碍。这是再明确不过的事情。而中文作为一个使用人数多,使用范围少的语言,以中文为第一语言开发的产品在走出华人区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阻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wechat比如)在走到东南亚的时候是相对轻松的,但是往西方走就越来越费劲,就是语言的问题。

同样的还有阿里,淘宝这个概念在世界上大部分地方完全不适用。中国的物流太强了,中国充满了大量的每天无所事事需要赚点小钱养家糊口的人,所以无论是送货的,还是开网店的,都是淘宝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试想在欧洲那些国家,饭店恨不得八点就关门,各种服务业你上班他上班,你下班他也下班,就压根没有土壤来孕育淘宝这样的网站。从另一个角度说,把淘宝的运营模式搬到国外,也是未必走得顺畅的。

因此,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都缺乏能跨越文化走出国门的拳头产品。这里比较好的例子大概是大疆,虽然其市值和这两个巨头相去甚远,但是无论你到什么国家,提到无人机,就一定能听到DJI的名头。而无人机,恰恰是一个可以非常容易跨越文化壁垒的产品,无论什么国家的人,玩无人机方法都是一样的。

而资本和技术在好的运营下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有好多人提到了lol,lol是腾讯的没错,但是“资本”上是腾讯的。你要是和欧美玩家聊lol,他们很可能不知道lol现在已经是腾讯的了,或者并不知道腾讯是干啥的。买固然是好办法,巨头们都买东西,但是能不能想办法消化,或者打造成自己产品线的一部分,可能是腾讯和阿里在资本转换为技术上遇到的难题。毕竟再有钱,光靠买买买也不容易让自己走出国门,只是让国门外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已。

推及任何企业/产品,现在国内做产品的恨不得大部分都是“中国定制化”,这种运营方式是注定走不出国门的。因为国外的市场早被占领了,中国的市场因为种种原因比较空,就搞一个中国版XX,这或许能积累资本,或者说赚钱,但是国际化是不可能了。你很难想象伦敦忽然空降一个滴滴打车吧?

所以要想走出国门,做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做别人还没做的事情,而不是已经被证实行得通的事情。最近VR火了,肯定又一堆公司去做VR,人家G家F家产品都出来了你开始“研发”。前一阵又来什么奢侈电动车,人家Tesla卖得都脱销了。

一天不改掉这个“中国定制化”的产品思路,国门就一天出不去。
9#
庄生  2级吧友 | 2018-9-24 00:50:52 发帖IP地址来自

=======4月29号更新=======

统一回复一下,许多人说摄像头权限没问题啊,不扫码你怎么付钱。那是因为在内地大家已经习惯扫码付钱了好吗?在香港的生活场景里面并没有扫码的需要,大众也没有习惯这一点,出去买东西被商家扫不行吗?干嘛非得开摄像头来扫商家?国内确实有很多路边摊,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这样。在这个前提下大家只会觉得你为了一个鸡肋功能却要一个摄像头权限?这不恰恰就是我说的“解决了国内痛点的功能在外面根本不是同一回事儿”。现在NFC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扫码支付可能永远也不会像国内那么流行。

另外还有一个信任的问题许多人忽略了。支付宝在国内推扫码支付前已经规模很大,大家已经习惯在线上用支付宝买淘宝了。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基本产品,他哪怕要录音权限许多人也会给。但是这里不一样,在这里支付宝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新的东西,一上来就要摄像头和读短信,让人心里打鼓很难理解吗?

其实我这次来更新主要还是像吐槽一些别的东西。今天我尝试转钱给朋友,以前都好好的,但是今天突然不让我转,说我额度超限了,我需要进一步认证我的身份。然后这是我的选项:

第一个选线是上传二代身份证,第二个选项是上传户口本,第三个选项是上传大陆银行卡。

大家看到,翻译确实已经作好了。但是这些选项对于住在大陆以外的人有意义吗?就这种东西国际化不成功居然还是我“拒绝进步”?


=======4月7号更新=======

再强调一下这个问题讲的是国际化国际化国际化!评论区一堆告诉我支付宝在国内有多好用的,根本跟这个问题没有关系好吗?

居然还有人身攻击的我也真是醉了。现在知乎的风气已经必须旗帜鲜明地赞美了吗?

=======4月5号更新======

评论区真是让我有点哭笑不得,看来大家普及支付宝的热情很高。

我非常清楚支付宝在内地无所不能。我自己就是浙江人,每年回好几次包邮帝国,没有那么脱节。

可我们这个问题讨论的是国际化,而我这个回答说的是为什么阿里和腾讯在香港的国际化不顺利,和内地有什么功能没有关系。退一步说,哪怕内地的这些功能香港都可以用了也是不够的,因为已有的解决方案(信用卡/八达通)已经很完备。如果支付宝不能更省钱也不能更省时间那我还是没有动力来切换对不对?


============ 原文=========

看了半天大家都喜欢高屋建瓴,就没从用户角度看看这个问题的。


我现在的坐标是香港,也就是知乎上公认的互联网荒漠。但作为一国两制的试验田,香港和内地的经贸往来也最为密切,往往是许多公司国际化的桥头堡。目前来说阿里腾讯的几个拳头产品都在香港有比较大规模的推广,但感觉普及度和内地还是不能比。


支付宝

先说说支付宝。其实这几年的进展还是很不错的。阿里找了李嘉诚联手以后,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超市,商店和出租车都开始接受支付宝了。支付宝团队也跟进推出了港版手机应用,目前可以缴电费,绑定易赏钱(百佳超市卡)等等。但是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支付宝的使用频次还是很低。说到底找不到一个好的理由来用支付宝。


比如我去超市,如果要用支付宝付钱,需要经历 掏手机 -> 解锁 -> 扫码 -> 确认 的过程。可是信用卡也有PayWave可以直接拍一下付款,不但更方便还有1%~2%的现金回赠,我为什么要用支付宝?如果金额小的话那就直接八达通,拿着钱包隔着5公分都能刷出来。支付宝既不是最便利的,也不是最经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要用支付宝?


然后作为一个支付软件,凭什么要摄像头,打电话和读短信的权限?不准的话居然还直接闪退?那还不直接给1星吗?我周围有不少人,都已经到了应用商店,但一看这权限又退缩了,这样的潜在用户流失,对得起阿里的巨额推广费用吗?

天猫

再来聊聊天猫。其实去年从伦敦搬回香港的一大原因,是觉得祖国蓬勃的电商发展能让香港的生活也更加便利。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事事都会上天猫,价格合适就直接网购,但比来比去最后发现这个价格还不如本地的电商hktvmall。随便举几个我平常会在家里常备的东西大家参考一下,注意这里的天猫价还不算运费(一般至少要再加20港币):


  • 维达4层卷纸(其实更多人用Tempo,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天猫上只能找到抽纸,卷纸似乎都没得卖)
    • 天猫价 -> 29.9人民币10卷
维达超韧系列 卫生纸巾4层200克10卷有芯卷纸卷筒纸
    • Hktvmall -> 29港币12卷
維達 | 4-D Deluxe 立體壓花 4層衛生紙 12卷裝 | 香港電視 HKTVmall 網上購物
  • 长城午餐肉198g
    • 天猫价 -> 25.8人民币
长城牌小白猪 优质火腿午餐肉198g 出口版 即食罐头
    • hktvmall -> 11.90 港币
長城牌 | 優質火腿午餐肉 | 香港電視 HKTVmall 網上購物


  • 出前一丁10包
    • 天猫价 -> 39人民币
【直营】香港进口 日清出前一丁黑蒜油猪骨汤味5连包*2组 方便面
    • Hktvmall -> 28.9港币
日清 | 出前一丁黑蒜油豬骨湯味麵 | 香港電視 HKTVmall 網上購物


  • 辛拉面5包
    • 天猫价 -> 25.9人民币
韩国进口农心辛拉面五连包120g*5方便面速食泡面-天猫超市-天猫Tmall.com-上天猫,就购了-理想生活上天猫
    • Hktvmall -> 22.9 港币
農心 | 韓國版辛辣麵 | 香港電視 HKTVmall 網上購物


  • 玉泉气泡水 330ml x 24
    • 天猫(其实是淘宝) -> 88人民币
怡泉苏打水 330ML*24罐 Schweppes 调酒汽水饮料 无糖0卡路里
    • Hktvmall -> 97.9 港币
玉泉 | [原箱] 罐裝梳打水 | 香港電視 HKTVmall 網上購物


  • 洁霸洗衣液3kg
    • 天猫 -> 37.8人民币,不算运费天猫更便宜
花王洁霸瞬清洗衣液3kg/瓶 家庭装去污渍新老包装随机发货
    • Hktvmall -> 54.9港币
潔霸 | 抗菌配方超濃縮洗衣液 | 香港電視 HKTVmall 網上購物


  • 舒适达120g x 3支
    • 天猫 -> 124 人民币
中美史克 舒适达专业修复抗敏感牙膏3支装 修复敏感牙
    • Hktvmall -> 69.9 港币
舒適達 | 全效配方牙膏 | 香港電視 HKTVmall 網上購物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东西天猫都没有价格优势。其实上面这些东西很多都是国内生产的,但是加了各种税费天猫价也都不便宜了。你可以说这些东西很冷门,但这正是天猫要国际化碰到的最大难题。在中国产品能较好地国际化之前,天猫就只能跟人拼当地热门但国内冷门的产品。


在我看来天猫最大的优势在于SKU很齐全,有很多香港根本买不到的东西。比如某些网红零食,鸭脖子凤爪之类的。但光靠这些产品,显然是不可能把这个平台推广到像国内一样普及的。

微信

最后来聊聊微信其实微信在香港的推广优势是很大的。因为大家都有内地的朋友,意味着只要内地朋友用微信你就必须用,所以这其实是一个社交刚需。但即使是这样,我看到的是许多人“不得不”用微信,而不是说因为这个真的很好用,反而在有些小细节上还是很窝火的。比如我在微信里点开了一个链接结果跳转到了内置浏览器,而不是我系统的默认浏览器。聊天记录也没有一个可以简单的方法可以完整导出。处处显示出想把你留在app里的感觉。我可以理解这是很重要的KPI,但事情做得太明显就会让人不爽,这种控制欲往往会赶走客户。


所以通讯这个功能来看,我的首选其实是Telegram,不行的话就WhatsApp,再不行才用微信。对我来说微信最大的意义可能反而是订阅号。毕竟内地人才济济,每天产出的高质量文章在华人圈里无可比拟,在知乎日益没落的情况下订阅号成了我每天的重要新知来源。

结论

从上面几个案例来看,本质上还是因为不同地方的差异性太大。哪怕是一国两制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差异,更别提别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家。许多在国内解决了痛点的产品功能换个地方就根本没有人赏识,许多在为了便利性牺牲的隐私的行为,在别的地方根本不可饶恕。我真心地希望阿里和腾讯的产品经理们可以放低身段来理解当地用户的痛点到底是什么,而不是一味高高在上地砸钱强行推广,最后搞了半天还是只有留学党在用。

另外,在国际化的时候可以考虑向下发展,向那些人均GDP不如我们国家的地区推广,感觉会容易很多。比如我的第一个支付宝的例子,如果当地的信用卡普及还是很差,也没有本土的市民卡之类的基础设施,还假币泛滥,那么支付宝的优势就一下子出来了。而且落后国家也比较价格敏感,靠着补贴和价格战的套路很容易获得客户。但是向上发展,向所有人均GDP超过2万刀的地区推广几乎都会碰到我上面提到的问题。

收购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现在有钱了可以直接收购一些已经验证过的想法。比如腾讯买的Riot和Supercell。这一点其他帖子已经谈了很多了,就不展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