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不喜欢给人贴标签的人。 我不会说一个人「绿茶婊」、「直男癌」、「圣母婊」、「渣男」之类的。就像我不会说任何一个留学生是所谓「留学垃圾」。 我认为这些词汇的发明,是现在速食社会人格标签化的无奈;而这些词汇的使用,是使用者词汇匮乏的悲哀。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不再是把标签往人身上贴,而是把人往标签下分类。这是个挺可悲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就像「绿茶婊」、「直男癌」这些词汇一样,「留学垃圾」没有,也不会有一个专门的定义。这些明显带有攻击性的词汇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让使用者把一些看似有些许相似的人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再跟其他贴标签的人一起进行集体抨击。 你认识这个「留学垃圾」,我认识那个「留学垃圾」,尽管他们可能少有相似之处,但是我们都嘲笑「这种人」,我们就是同一战线的了,我们就是朋友了,我们就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统一了。这也略显可悲。 而也正是由于这种标签的随意性,导致可能被贴的团体——留学生们大呼冤屈。我们明明是刻苦学习认真读书省吃俭用的一群向上的学生,凭什么被你们这些无知却傲慢的人贴上「垃圾」的标签? 同样是由于这种标签的随意性,让贴这种标签的团体——看客们据理力争。你可能不是,但是你看你们留学生,是不是有国内考不上大学的,是不是有在外面吸毒开pa的,是不是有出去不上课的,是不是有随便花钱的? 这标签最后带来了什么效果呢?阶级矛盾罢了。 每年UCSB的学生来的时候,我都会带一些人去个超市。今年我还开了CS课,课上也会和他们聊聊天。我喜欢和他们说的话是,如果你们家里背景不够深厚,不够有钱,你又想未来有好的发展,你最好好好学习。 我不会说「不要成为一个留学垃圾」。因为在很多你们眼中「留学垃圾」的眼里,你们才是「垃圾」。 来了美国不懂得享受美国的风土人情,不出去旅游,天天窝在图书馆学习?垃圾。 家里明明没钱还硬要来美国,搞得学费都要交不起?垃圾。 出来聚会不知道怎么喝酒,酒牌子一个都不认识,就知道啤的红的?垃圾。 明明这writing课屁用没有,还要天天去上课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垃圾。 出国了两年,女朋友一个都没谈过?垃圾。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大部分决定是合理的,甚至是毋庸置疑的。永远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会觉得世界黑白分明。可是,真实的情况是,世界大部分地方是灰色的。 所以我和留学生们聊天的时候,不会给他们贴标签——这个是富二代,这个是学霸,这个是穷鬼,这个是学渣。 我会告诉他们,你们要想清楚自己要追求什么,看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 如果你没有背景,又想留在美国,那你就要去看看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可以在美国找到什么工作,有什么公司在招什么职位是这个专业的。如果你想找到一个好工作,你可能就需要比较高的GPA,和比较过硬的技术功底。那你就得好好上课,好好学专业课。 如果你家里很有钱,你准备回去继承家业,那你就要想一下你在大学需要什么。需不需要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需不需要一个本科文凭服众?如果需要,那你或许应该上好几节和你家业相关的课,同时保证自己别被退学了。 如果家里有钱有势,你就是来享受人生的。那你要想想,你是不是想享受完整的四年?那被提前退学了是不是就不好了?你父母是不是要求你拿到本科文凭,否则不给你钱?那你为了自己的生活费,是不是要保证不被退学?你生活这么好,是不是想多活几年?那是不是咱就别沾毒品,少喝点酒? 蚂蚁永远不懂,为什么羚羊看到狮子要绕着走。 当一个人的目的和行进方向是统一的,他的行为就是合理的。他的行进方向并不一定需要和你的目的统一。 所以呀,留学生们没必要为了「留学垃圾」这个词愤慨,那不过是一些给人贴「绿茶婊」、「直男癌」的小伙伴发明的一个新鲜标签而已,它没什么意义。旁观者们也没必要为留学生的出头不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或许多了解,比以偏概全要有价值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