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才去过健力宝做服务; 当前健力宝的状态是:前几年被统一实业收购部分股权,并委托统一经营;今天统一退出,并交给中信集团全资管理,统一那些人走了,原来的管理体系也走了,一切从头再来,对于企业而言,最痛苦的就是这样的剧情..... 本人祖籍三水,所以对于这家企业还是很有耳闻,后来又给它做过服务,所以也比较了解。 健力宝的今天,其实是中国地方合营企业从旧经济体制走出来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浓缩;坦白讲,在健力宝之前和健力宝之后,有太多太多类似于这样的案例,只是没有一个案例像健力宝这样:有过高峰,然后迅速下落。 健力宝的诞生其实也是80年代的特点,地方出资,强人建厂,背后有大佬,前方有大片未开发市场。当其时全国上下只有两乐、北京太平洋、广州亚洲汽水。而且他们都是做碳酸饮料,都属于快消型饮料,健力宝一出马就是功能性饮料,打得各路正派军土匪军不要不要的,如果坚持这个态势几十年不变,那真的可以成就一代饮料界的百年老店。 可惜,它是地方出资,而且是国家出钱,所以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问题: 1,这是地方出资的,地方并不是资本家,对于企业的生存,地方政府要考虑的是企业的运作对于地方的“贡献”,这个是首位,企业利润排在这个目标之后; 2,三水政府当年出资,除了因为有“大树庇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需要有地方性的企业去确保当地的就业和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在90年代最鼎盛的时期,健力宝三水工厂在册职工将近1000人,如果仅仅是看工厂,那也只是1000个家庭的生计,但是一个快消产业链的存在,供养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厂的工人,这当中还有包括销售(经销)、物流、零售、推广、以及供应工厂原料(糖、水、电汽)、载体(PET瓶、标签、纸箱、备件设备等),所有这些集中在三水所创造的产业,并带动的周边经济开发,那就何止是10000个家庭的就业问题,所以三水政府说“健力宝供养了政府及当地经济开发将近10年”,并没有夸大,是事实。 3,也正因为如此,政府对于健力宝这只金鸡是不可能那么容易放手的,他当然希望公司的业务能够越做越大啦,但是无论你多大,你的产业链都必须尽量在三水区域;这就直接和公司经营相抵触了,作为企业,特别是饮料企业,肯定是哪里用工、用料、管理费用便宜去哪里放个工厂,然后辐射整个省份区域,而且作为一家想要在全国大展拳脚的饮料王国,总部着落在三水,而不是广州、上海、北京,其限制意义大于象征意义,所以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班子的矛盾是早晚的事情,有些人拿珠海格力说事情,别忘记了,珠海市政府当年可是有计划将格力卖给一家外企的,更何况,当中有过多少曲折有过多少故事,是我们这些局外人知晓的吗?表面歌舞升平,桌底刀光剑影; 4,企业也是有高潮低潮的,高潮的时候要招人,低潮的时候要减员,这虽然残酷,但也是市场经济的生存之道,但是对于健力宝而言,它在三水市是有社会稳定意义的,你想减员,对不起,不利于社会稳定;你想招很多外来甚至当地连暂住证都没有的特殊人员,对不起,你必须招足够的当地就业人员,必须先满足当地的就业,所以在人事方面,这种类型的企业是非常纠结的,你想大刀阔斧改革,搞不好就碰到哪位大员的神经,给你扣个“主动地不配合地方工作”的帽子; 5,甚至在2000年前,工厂内部哪怕是上一条新的易拉罐线,都会有不知道哪里来的“地方友好型设备供应商”来竞投标,你明看着它其实也就是个五金店的规模,却偏要克朗斯、KHS等大牌同台竞技,而且总是有“人觉得这个供应商这里好那里好的”,唉,不说多,说多要收快递; 6,在健力宝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后,有过几起几落,现在已经是“一条腿迈出了三水”,在北京/镇江/云南有几家分工厂,但是一家公司如果长期将近10年这样子折腾,如果你是里面的青年骨干,看在眼里,你会怎么想呢?与其在这里提心吊胆地打工,还不如去康师傅或者统实,工资不低而且前途分明啊。当一家公司的骨干人才连续十年的大规模流动,剩下的都是三水本地希望过舒适日子做到退休的员工时,你还期望它能够有多大发展?有多大前途呢? 7,健力宝虽然衰落,但是依然有些优点,抱歉这家工厂诞生比我出生要早,我不知道是不是传统,我就举出两个例子:一个是在新疆卖得热得不得了的珍珍荔枝香型碳酸饮料,先别管这个套路和价格,单是它找对了市场做了一波热点看回来,公司是有些活力和想法的,至少新疆对于广东而言这么远,能够打开销路也不算错了;二个就是今年年初的轰茶菌,碳酸型红茶发酵饮料,这么奇葩的搭配,不是什么公司随便敢做的,有这个想法已经很难得了。 只可惜啊,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动荡,有冲劲的人看透了早走了,没冲劲的人看透了苟且了,一个公司已经失去了精神气,那剩下的就不会是起死回生,而是苟且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