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产业转移方向是向中西部地区还是东南亚地区?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韩肖特   2018-9-24 00:49   200955   8
众所周知,低端制造业的人工成本是很大考虑因素。其他的如基础设施、工人素质、生产环境也是考虑选项。如果这些都是成立的话,低端制造业的转移方向是内地还是东南亚?我是历史爱好者,美国当年的产业转移不选择墨西哥而去了东亚,日韩港台当年的产业转移选择了中国大陆,看中的均是首要的人力成本。如果这是趋势,中西部地区强调的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会有希望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君临  4级常客 | 2018-9-24 00:49:11 发帖IP地址来自
五年前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轰动的新闻,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2010年以前,中国是耐克的最大生产基地,但是此后越南上位,取代了中国的位置。2001年,中国生产了耐克40%的鞋子,而越南只生产了13%;到了2005年,中国份额降至36%,越南升至26%;2009年,两国并列以36%的份额旗鼓相当;2010年,越南涨至37%,最终超过了中国的34%。

这似乎描画了一条中国制造业陨落的清晰轨迹。
要明白这条轨迹的内在逻辑,我们就必须拨开迷雾,将这家幕后的代工巨头挖出来。这家企业叫宝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制鞋代工厂,去年造了3.17亿双鞋子,世界上每5双运动鞋就有一双是宝成工厂里运出来的。扣除寨品,基本上绝大多数的耐克、阿迪达斯、匡威、新百伦,都是源自这里。
现在的宝成,有员工41万人,分布在中国、越南、印尼三大厂区。就产量份额来说,2015年中国的比例已经是三大厂区中最小的一块了,只剩下越南的一半左右。


宝成曾经是很不愿意离开中国的。
1969年,这家企业诞生在台湾的鹿港小镇,最开始的时候只是生产雨鞋和拖鞋的小作坊。在他成长的几十年中,一直面临着同行的残酷竞争和韩国制鞋业者的冲击,发展是相当坎坷的。
最后能够脱颖而出,和宝成老板蔡其瑞的一个决定有着密切关系。1980年代中期,新台币和韩元同时开始升值,逼使制鞋业者纷纷出走。那时候,由于韩国没有与中国建交,于是韩企只能远赴印尼发展,而蔡其瑞则选择了西进大陆,在珠海和东莞先后建起了万人规模的现代化工厂。
这一个决策,使得宝成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就此打下霸业根基。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由于不适应印尼的文化和管理方式,最终被折腾死了。
大陆对于宝成来说,就是家族崛起的风水宝地,不到迫不得已,是绝不愿意离开的。

但宝成,还是离开了,带着他每年数百亿元的订单,奔赴东南亚。
促使宝成最终下定决心离开的,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交通成本,中国内陆不靠海,走陆路运输的话,成本要贵很多,而鞋子的单位货值是很低的,一双的出厂价就几十块钱,如果物流成本占比高,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第二是人工成本。制鞋业对薪酬支出是非常敏感的,我们看看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对比。到2015年,中国沿海的人均GDP已经高达1万美元,即使是中西部地区也普遍跟着水涨船高到了5千至6千美元,而东南亚的越南,同期只有2千美元,大约是中国内陆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种人均GDP的巨幅差距,对工资成本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再加上交通成本的高昂,宝成没有办法抵御,只能跟着大趋势随波逐流。他们的第四个生产基地,已经建到缅甸去了,那里的人均GDP只有1千美元,比越南还要低一半。

和宝成同一年来大陆的台商中,有一个叫郭台铭的人,他常常跑到老乡的工厂里去参观学习。
宝成的垂直产业链整合技术是非常优秀的,他的鞋材上游供货商有一百多家企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原料的库存堆积。但是他较早引入的电脑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得各个配件供应商之间的响应非常及时,库存预备时间大大压缩,提升了资金的周转效率。
另一方面,宝成从单纯的代工OEM模式,发展为“代工+设计”的ODM模式,让郭台铭大开眼界,他将这些经验复制到自己的电子厂去,很快就崛起为IT制造领域的巨无霸。

2002年,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跃升为中国出口制造业的第一名,并在此后霸榜十几年。
宝成走了,但是富士康选择了留下来。他的工厂一路向西,从深圳迁出,辗转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太原、菏泽,几乎每一个中西部省份都能找到富士康的工厂。2015年,富士康在中国拥有120万员工,出口额1200亿美元,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二十分之一。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为什么宝成都走了,富士康却没有走呢?IT制造业虽然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几个关键的特点,使得他们和制鞋业最终分道扬镳。
第一点,IT业的货值金额相对更高,一双鞋子的出厂价通常只是数十元,但是一部手机,最少也要数百元。这就使得他们能够承受陆路的交通成本压力,如果是Iphone这样的奢侈品的话,用飞机来运输也是承担的起的,这就是为什么Iphone的生产被安排在郑州的原因,那里是内陆重要的交通中心。
第二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使得IT制造业成为了受益者,薪酬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开始减少。机器人技术在过去的精度不够,因此只能应用在汽车等重工业行业,但是在最近几年,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提升,电子装配线上的许多工种都可以让机器人来完成了。比如富士康的昆山工厂,在过去的五年里,就减少了一半的工人数量。
第三点,鞋子的技术革新是缓慢的,发展空间有限,但是IT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你总有机会抢到风口。富士康在内陆最新落户的一站,是贵州,那里将被建设为一个大型数据中心,同时还将建起一座6代LTPS(低温多晶硅)面板厂,投资金额250亿元,合作伙伴是华为。这些业务都是富士康之前没有尝试过的,利润率更高,对于新兴业务来说,市场规模比压缩成本重要的多。

虽然一直被传言要离开中国,但富士康并没有真的走出这一步。
截至到目前为止,富士康超过80%的工厂都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虽然这里的工资成本已经日益高涨,但是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不断升级,使得富士康拥有了留下来的底气。
今年春天,富士康收购了百年老店夏普,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其先进的屏幕制造技术,夏普是苹果iphone的屏幕供应商之一。收购完成后,夏普的日本工厂将会被裁员,屏幕制造技术将会被引入中国,交由郑州,或者贵州的工厂来生产,这一切都在规划之内。

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的转移,目前只是最低端的纺织制鞋业,而技术含量更高,利润率前景更好的行业,正在有条不紊的继续西进。比如高世代的面板产业,包括AMOLED屏和LTPS屏,2015年中国有6条生产线在建,2016年的产能将再扩充210%,像京东方的成都厂,华星光电的武汉厂,深天马的武汉和厦门厂,富士康的郑州和贵州厂,都将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陆续投产。
这股投资浪潮,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标志之一,他们投资的是技术和未来,毕竟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社会稳定,人才密集,远不是东南亚可以比拟的。
3#
北京死宅  3级会员 | 2018-9-24 00:49:12 发帖IP地址来自
分高端低端两方面看吧。

低端估计去更不发达国家的会比较多,一方面低端制造业对高素质人员的需求比较少,而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比较高,这些东南亚和南亚的很多国家是能够满足的,现在其实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家就分流了大量服装、制鞋等低端产业,想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人工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其实早就开始了。



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真正的西部地区,比如甘肃、青海、宁夏包括内蒙,其实人力资源是不足的,而且也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外来务工人员。所以,本质上这些地区就先天不适合低端制造业。

其次,低端制造业对运输成本要求严格,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可以通过海运解决,而中西部地区则难以满足。

再次,低端制造业对品控的要求相对较低,不发达国家也能满足。话说回来,自从变形金刚在越南生产,玩友没有不骂街的,不过反正是玩具,质量有瑕疵也死不了人,考虑到成本因素外,估计也就忍了。

但是高端产业,对品质的要求本身就是苛刻的,这一点目前看来大多数不发达暂时还不能满足。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低端制造业搬迁了,但是考虑到不发达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估计很多配套的产业还是会留在中国的。还以玩具产业举例,塑料是玩具的重要原材料,而越南本国生产的塑料,即使不考虑质量,数量也仅能满足本国需求的百分之二十五,那么剩下百分之七十五我们就没有分一杯羹吗?从这个角度我们其实并未没有损失太大。

但是到了高端制造业,情况一下就不一样了。上面说的中西部地区的劣势马上就不明显了,而优势则被放大了。

第一,国内有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即使中西部地区也不例外(真的不是黑,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工人很多时候是够用的)。

其次,既然是高端制造业,对运输成本的敏感度就下降了很多,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的劣势马上就不明显了。

再次,中国工人,只要管理跟得上,还是很守纪律和很认真负责的,这点对品控要求严格的高端制造业格外重要,而东南亚和南亚的工人,不说也罢。

最后,高端制造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和低端制造业是完全不同的,仅仅一个不停电,就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更别提无尘车间的建设、高精度设备的安装这些方面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被迫的,也是顺势而为的,是生产力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没有必要因此悲观,当然盲目乐观也没必要。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现在我预测的话,还是正的一面比较对。

谨为个人相法,主观没干货,欢迎赐教,不喜勿喷。
4#
徐thomas  4级常客 | 2018-9-24 00:49:13 发帖IP地址来自
没有低端与高端之分 只有要素密集特征之分 以及对地理区位条件,对资源需求内容之分,以及市场分布之分,,,,
产业链内部有前端和后端的位置区分,有附加值高低的不同环节,产业间无所谓低端高端,
比如种水稻,低端不?刀耕火种低端?基因工程、人工照明,无土栽培低端不?
5#
张博  3级会员 | 2018-9-24 00:49:1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钢铁出口金额占世界出口市场的份额基本上成逐年提高趋势,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并没有因为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外资企业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南亚而大幅降低市场份额,反而有所上升。
很多人都是在拍脑门回答问题啊。
6#
李室长  3级会员 | 2018-9-24 00:49:16 发帖IP地址来自
首选越南,其次印度
越南靠海,作为美国对抗中国的前线受惠颇多,又有TPP扶持,一党执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印度部分沿海地区本身就比较发达,但各方面成本都比中国低,很适合用来承接产业转移
其他东南亚太落后了,美国也没扶持的必要
7#
jl wang  2级吧友 | 2018-9-24 00:49:18 发帖IP地址来自

《国富论》说啊,内陆肯定是干不赢沿海的,第一是运输成本高,第二是市场规模小,工厂在沿海,可以认为全世界都是市场,而如果在内陆,则只可能覆盖一个地区,和你们政府统治多大地盘并没关系。
况且中国陆上运输成本还出奇的高。就算把人工成本压得再低,也不可能抵消物流的损失。
再用《必然》反对一下某高票答案,机器人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以后人家不是更可能在接近市场的地方生产么?物流成本终是死穴。
8#
张益达  QQ用户 | 2018-9-24 00:49:19 发帖IP地址来自
别说制造业了 前阵子和老板聊工资 他苦恼的说上海找个中层管理 工资不比悉尼低了 电商方面的人才要高很多 还要年年加 低了就跑 老外工资不升职不太会动

当然我还是告诉他 一分钱一分货 工资还是要加的 也得还房贷不是
9#
Z先生  3级会员 | 2018-9-24 00:49:20 发帖IP地址来自
1.中国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密集型的工厂,为节约成本,保持竞争力,必须迁移到成本低的地区。东南亚目前满足条件,并且会如同中国改革开放一般发展起来。
2.大型企业才有迁移的需求与能力。因为大型所以迁移到东南亚能节省大量成本,因为有雄厚资金实力,所以能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3.中小微型工厂,没有足够实力到国外重新开始,基本会往内陆2-3线城市迁移。选择交通运输方便,土地租金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求生存。
4.人民币汇率居高不下,美元对人民币市场没有优势。一旦调整外汇政策,提升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后,对中国制造业有利。
5.动态看到趋势,东南亚趋势是向上发展,目前没有阻碍趋势的本质毛病。中国趋势L型走低,市场流失。
6.理性说话。取代不取代,是程度问题。下行,下行到什么程度,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用趋势和数量说话,不要一味强调不是白就是黑的结果。
7.中国应该提高国民收入,完善社保。国民无忧地生活,积极地消费,自然能形成健康经济体。与出口相比,内需更加重要,更加有旺盛的生命力。
8.你们说国民能不能高收入,有低保,无忧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