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可当天成为话题焦点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本片导演冯小刚的微博喊冤。
中午12:30,“小钢炮”化身“潘金莲”,就《我不是潘金莲》(一下简称:《潘金莲》)排片在万达冷遇这一情况,指名道姓喊话王健林,“撕”起了万达院线,表示因为华谊对万达前高管的“挖墙脚”的行为,万达如今“公报私仇”。
这位影坛老炮儿怒怼王健林到底为了什么?
这中间掺杂的华谊又跟万达埋着什么前愁旧恨?
咱往下看。
冯小刚撕王健林公报私仇:万达排片12.3%
据称,《潘金莲写给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是冯导昨夜写出来的,洋洋洒洒千余字,以潘金莲口气陈述因华谊曾从万达挖走一“小墙皮”,这一行为惹怒万达,凡华谊出品的影片,在万达院线皆“被封杀”。
引得冯导连声喊冤的封杀一事到底是真是假?
据了解,《潘金莲》在全国的首日排片已超过了7.5万场,在全国其他院线的排片,平均都在40%以上。
而截止12:30冯导发声时,数据显示:万达下属316家影院,对《潘金莲》的排片仅维持在12.3%。客观看此数据对比之下,万达对《潘金莲》的排片确实不算慷慨。
这事落到冯小刚身上,他不满意。
冯小刚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专注中国市民电影将近二十年。这次的《潘金莲》是根据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同名原著改编,仍旧是他比较拿手的现实题材。
从国外各大电影节获奖到高调撤出国庆档,该片不曾上映就已经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之前被部分影迷和业界推测为,有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片。
与殷切期望对比鲜明的是万达的惨淡排片,这引得冯小刚发火,也正面杠上了万达。
盘道,老炮儿最擅长。在冯小刚发表的长微博中,不仅将“跳槽”“翻脸”“封杀”的事情掀出来,对万达好一顿吹捧式奚落;还来了一次反向营销,呼吁万达干脆对《潘金莲》实行零排片的彻底封杀,并呼吁影迷们“在万达收购全国所有院线之前,赶紧去其他院线见金莲最后一面。”
这部片子在哪儿“得罪”了万达?
对此,有人爆料:冯小刚说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挖墙脚”并不是凭空捏造,因为《潘金莲》的出品方华谊兄弟,遭遇院线方万达的消极排片并不是头一次,这两位的梁子结大了!
深扒万达与华谊前仇旧恨:三次大战
这还得从几年前查起。
2012年至今,万达影业以院线起家,最终成为国内影片发行、院线布局的双霸主。而说起万达与华谊的恩怨,就不得不提以下三次战役。 第一战:万达大战华谊为首的“复仇者同盟”
2012年年底,《一九四二》《一代宗师》等9部国产大片领衔贺岁档。而就在这关口,华谊、中影等五大发行公司组成“复仇者同盟”,要求院线让出两个点的分成比例,公然叫板以万达为首的各大院线。
在进口影片配额已经耗尽,以上9部影片形成垄断局面的情况下,正值冲业绩的关头,一旦发行方拒绝提供片源,各大院线只能关门停业,亏损整个贺岁黄金档——这一时刻极其微妙。
而万达先对发行方的要求不予回应,随后,以书面形式对这种“趁火打劫”表达了强烈不满。最后,万达措辞严厉地表示,已做好了抵制“同盟”影片,两败俱伤的准备。
万达的反制,让华谊措手不及。
据了解,事实上,华谊等公司只是想表达对票房分账中院线占大头的不满(43∶57),没曾想,万达转手又联合了27家大院线结成反同盟阵营。僵持半个月,双方损失巨大。
这时万达院线的总经理叶宁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阶梯级分账。2012年11月26日,华谊率先放弃同盟,旗下《一九四二》与万达达成了阶梯级分账协议,如此,院线让利不多,发行方也得实惠,影片质量还有保障,总算解了难题。
但华谊这次“聚众造反”,充分暴露万达在发行端的空虚。空有全国最大的院线资源,却深埋无米下锅的隐患。由此,万达确认急需向电影上游价值链进军,形成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方向。有人称:这次事件是万达影业崛起的导火线。 第二战:万达、华谊、光线“结义”
2013年6月,叶宁升任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时表示,“全面发力电影制作与发行,两年内跻身中国影视制发行业第一梯队”。
但开局惨败:万达在《亲密敌人》《Hold住爱》等电影投资上,票房、口碑双失利。华谊、中影、光线等不信有一日万达能与之抗衡。
就在各方不看好时,叶宁放弃邀请大咖制作团队直接加持万达品牌的计划,退而求其次,扶持新锐导演,押注未来。没想到此招旗开得胜,万达先后投资的《北京爱情故事》《催眠大师》,分别带来4亿元、2.5亿元的票房,一举打开万达电影制作的困顿局面。
《北京爱情故事》
2013年,万达拿到了《鬼吹灯》的部分电影改编权。
当年9月,来自全国40条院线和20家片方的代表参加了万达院线主办的“2013全国电影院线影片推介暨市场研讨会”。
当时,光线传媒尽管有徐峥的“囧”系列电影撑腰,但行业新锐导演不断涌现,其在市场与发行实力上已现颓势。而华谊2014年几无大片出现,急需一款好电影维持其发行行业老大的地位。
更关键的是,光线、华谊分别有《恶棍天使》《老炮儿》两款重头电影,需要《寻龙诀》与万达的院线提供票房保障。而万达看重光线地网发行的实力、华谊综合运营的经验,于是希望以示弱姿态通过合作获得二者相关经验,实现自身发行能力上质的飞跃。
于是,会上万达、华谊、光线三家影视公司决定,共同投拍《寻龙诀》——有人称,这一举动改变了行业格局。
果然,在华谊提供卫视宣发资源、光线提供互联网包装后,2015年年底上映的《寻龙诀》票房累计达到16.3亿元,成为内地影视第三、国语片票房第二。而《恶棍天使》与《老炮儿》,也让光线与华谊赚得盘满钵盈。
合作后,万达的发行也突飞猛进,《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等片子不断取得票房突破。 两年不到,万达成了中国影视制发行业的核心。 第三战:万达与华谊成了“老冤家”
2015年年底,万达集团召开工作报告会,一向拒绝点名表扬具体人与部门的王健林,破天荒地说:“集团要对院线、影视、发行三家公司以及分管副总裁叶宁的出色工作提出表扬。”
原来,叶宁主管万达影业期间,一年时间实现万达所有影片无一亏损。2014年万达院线登陆A股;2015年五洲发行以50.9亿元票房,一跃占据民营发行公司票房榜首;2016年全资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万达影业已经形成AMC+Hoyts+万达院线+万达影视+五洲发行+传奇影业为链条的全球工业电影体系。
▲叶宁
叶宁的万达十五年辉煌经历令人瞩目,可剧变发生在2016年2月——万达影业副总裁叶宁宣布辞职。
一个月后,叶宁宣布担任华谊的CEO。当时,华谊兄弟引入高端人才的意图清晰,“此番向离职万达的叶宁抛出橄榄枝并最终达成共识。”
有人爆料,叶宁的出走,让王健林“在办公室里捶胸顿足”;华谊有意或无意的挖墙脚,更让王健林“由怒转恨”。不过,华谊董事长王中军却轻描淡写:“管他呢,人都来了,还能怎样?”
更有知情人士称,叶宁离职转投华谊担任CEO的当天,万达公司内部连夜召开会议,决定对叶宁、华谊及其出品的电影“封杀”。
尽管万达否认“封杀说”,但叶宁入职华谊后,华谊影片多部影片在万达院线的排片情况似乎更可信:
自叶宁加盟华谊,到暑期档的4个月时间,华谊出品的《灵魂契约》《纽约纽约》两部电影首映当天,万达院线排片占比为1.6%,黄金场占比为2.8%,五洲发行成员排片占比均在10.1%以下,远低于华谊、嘉禾等院线。
2016年7月2日,由华谊发行的《摇滚藏獒》提前点映。然而,在购票平台上查询7月2日和4日的点映场以及部分预售场排片,万达院线无任何场次。更有人爆料,因为万达此前已下发文件,明确由于叶宁出走,万达院线只对华谊影片在非黄金时间排片。作为华谊在暑期夺票房的第一枪,万达院线的失守让该片失去相当一部分竞争力。
2016年7月15日,华谊出品的《陆垚知马俐》(以下简称《陆垚》)与万达出品的《快手枪手快枪手》(《以下简称《快手》)同时定档上映。时光网排片数据显示,首映连续两日,万达院线为《快手》挪出近30%的排片占比与黄金场占比。而《陆垚》排片则徘徊于5%~6%之间,黄金场占比甚至低于已上映一周的《大鱼海棠》。
2016年11月18日,《我不是潘金莲》即便是名导冯小刚作品,在万达的首映也没有得到更好的结果。
早有院线人士在暑期档指出,想要验证万达院线是否对华谊出品的电影“另眼相待”,近看《陆垚知马俐》的排片,远看《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便可。
因此,冯小刚重提的“封杀说”,似乎有迹可循。
对此,王健林没有发声,但王思聪表态:万达是根据作品做出合理排片,并承认对“挖墙脚”一事有情绪,再则质疑冯导煽动舆论对万达施压。
那么对这事,业内怎么看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业内站队
冯小刚的信一出手,在业内已掀起一阵风浪,大家各有揣测。
站队万达:
这批人多揣测冯导此举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营销手段:用业内恩怨为由头,扩大该片影响,增加流量票房,甚至希望迫于舆论压力,倒逼万达增加排片,从而拿更好的票房成绩;一个是认为冯导对片子质量没底气,预见票房不佳,于是拎出万达排片低的情况,提前找人背锅。
站队冯小刚:
这批人多建议双方抛开私人恩怨,尊重作品本身,遵守电影市场规律,根据作品质量合理排片。
吃瓜群众
令人担忧的电影行业垄断:事实本质
除去万达、华谊双方的恩怨纠葛,在冯导公开信中提到的“万达的垄断大业”更是令业内人士心头一惊。
据了解,万达院线致力于打通电影的全产业链,如此,有可能导致影业业务倒逼院线排片。 倒逼的结果有两种:
一种是,万达自己制作的电影在万达院线获得压倒性排片,冲击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的排片情况。比如,《魔兽》,作为美国传奇影业被万达收购后的第一部影片,万达为保证“亲生仔”的票房,上映首日,《魔兽》排片率达67.5%,在万达影院的排片甚至达到了平均每隔15-20分钟就能出一场的纪录。
另一种是,万达可以通过排片打压竞争对手出品的电影,存在不正当竞争的嫌疑。
如今,凭借AMC与Hoyts的两次收购,万达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院线运营商,而其旗下五洲发行也几乎霸占了电影发行的主要渠道,“承包全球20%市场”的霸主姿态已现雏形。
不过,几番让人质疑的“封杀”行为,也将万达送上了“中国派拉蒙”的席位:难道中国电影将重演“派拉蒙”危机?
好莱坞曾有“派拉蒙案”。20世纪初,好莱坞的大制片厂有自己或合作伙伴的院线,来放映自己出品的影片,排挤小型制片厂和独立的非连锁影。小型制片商的影片很难打入被大片厂控制的首轮影院,非连锁影院也拿不到由大片厂生产的最热门影片,大制片厂及其院线形成了票房垄断。
于是,美国一个独立电影制片人组织于1942年起诉了派拉蒙位于底特律的院线,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大制片厂垂直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电影发行和电影院放映的业务。从此,制作、发行与院线彼此分离,成为好莱坞的原则。
而今,依托于成熟的反不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再加上美国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可以看成是美国的广电总局)的监督管理,美国已经在影视行业反垄断的路上走了很远。
而我国尚且没有具体的相关法案,也没有建立起成熟的电影市场,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电影行业玩家,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合纵连横,寻求扩充垂直的产业链。
可是,一旦这种垂直整合达到一定程度,或许会重蹈派拉蒙之辙:万达为代表的影视公司的寡头垄断的趋势还没显现,但垄断的后果却初见端倪。
不论冯小刚此次是否营销炒作,为了《我不是潘金莲》的上映,也导致了《神奇动物在哪里》与《萨利机长》两部优秀作品的延档,以及前文说到的万达华谊恩怨,如此看来,如今国内电影院线排片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电影市场缺乏平衡。
如果万达或者任何一家影视公司真的形成了垄断,再跟今日这样“快意恩仇”,只怕部分优秀电影可能失去放映渠道,寡头亲生的烂片反而倚靠排片优势大行其道。电影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最终,整个中国的电影行业只会变成一潭死水。
PS:影视圈杂志社现开启全民影评人招募,详情点击我们发布的知乎专栏了解 或者直接关注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我要投稿】
—————————————— 影视圈微信ID:circlemag 公众号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 创刊于1994年——《影视圈》,专业做媒体,认真做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