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本科毕业后留在美国的码农,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首先,其实就是用钱砸出来的。。 拿我自己来说,7年前准备申请,找中介指导难道不花钱吗?我那个时候如果想找个还过得去的中介申请,一套下来少说五万,据说十几万的也不是没有。 哪像现在还可以在诸如 留学快问这类互联网留学平台上 找到高性价比的中介老师?没办法,当时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只能靠运气和钱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另外,托福考了3次,SAT考了4次,而且还得从天津跑去香港,光培训费、报名费、酒店旅程费就好几万了。好在我那个中介老师的家在深圳,前前后后让我在他家免费呆了2个月,省了一大笔住宿费。 还没算上在美国这几年每年的学费、生活费、杂费哦,每年少说六七万刀吧。奖学金方面就别想太多了,老美不会轻易给你的。加起来最少百万级别吧。普通工薪阶层随随便便能拿出这个钱的有多少呢?这不就是用钱砸吗? 但是,这也要分从谁的眼光来理解。 在中国,圈层之间的隔阂一直存在且逐渐分化的越来越严重。对于那些准备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或者本科的家庭来说,他们考虑的基本上都不是钱的问题,而更像是一种投资,是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寄望于未来在人脉、学历、能力、视野、格局上的更大收获。 之前在酒会上认识一个在华盛顿大学读书的师兄,后来聊多了,才发现他家族有多显赫。他们家在中山和深圳有很多产业园,据说和马化腾有往来,全家早年就都移民香港,他来美国读书,就是为了到处看看,认识多一些朋友,尤其是高层次的同学。现在他回国几年,已经用他的眼光和人脉,把家族生意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种落差让我迟迟不敢点开他的微信头像。 所以,结论就是: 在没钱人的眼里,是砸的。 在不差钱人的眼里,是计划内的开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