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敬畏市场,持续学习,全局思维,知止不殆。 对于交易是一场修行的话,我赞同一半。因为一来,成功的交易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需要逆向思维,比较苦,很像修行;但另一方面,世界上已经有那么多前人的经验,如果相信自己不是胜天半子的天才,相信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遵循经典的教诲,交易也可以变得很简单而不纠结。 自己做过不长不短的投资+投机,在市场里和书本里摸爬滚打积累了些经验。曾经非常迷茫,后来逐步感觉相比最初几年,似乎摸到了一点点门道。如果再悟一悟,也许就能进化到大道至简,最好的交易是不交易这种玄之又玄的哲学境界了。 最初开始投机是A股市场,看了很多技术分析的书(比如《日本蜡烛图》《技术分析》等),也看了很多经典外国书籍(比如《漫步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尝试买了些股票,折腾了几个短线。那个时候,心理很容易受市场起伏,如果买了两个股票,一只没有另一只涨得好就会遗憾为什么没有满仓买那只涨得好的,抄底的时候也总想满仓抄到最低点。折腾了一段之后,觉得应该跳出来一点看,就像下象棋一样,要看大局。 思考后想通了几点:这么多人在研究股票,我又不懂这个行业,挑选个股我凭什么选的比别人好呢?这次挑对了,下次可能还挑错了呢?其实涨跌还不就是看大势。如果买个指数基金,反而没有心理压力。另外当我把A股的历史K线拉到周线,月线之后,顿时心如止水,那些小波动在大趋势下毫无意义。于是我有了一个的想法:A股总会疯狂一把,总会从2000点涨到3000点吧(之前最低点是1600点),那我在2000多点看着要涨起来的时候买入,到3000多点卖出,不就行了。 然后运气很好,09年的时候感觉有点意思,在2200点左右拿准备买房的首付买了几只基金,到了3000点左右全部卖出,挣了约30%,之后就拿钱买房去了。我居然靠这个朴素的认识挣了钱,还不折腾,虽然我本来想等待个两三年的,这应该主要靠的是运气吧。不过回头看,倒是不如在09年初就贷款买房,收益更高。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A股总会从2000点涨到3000点吧”这个结论是很有道理的。但它背后的逻辑应该主要是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会不断增长,而不仅仅是依靠散户的疯狂。 先把这段的投机历史做个阶段总结。投机很残酷的一点,他是个不断“认怂”的过程。认识到自己不断的折腾反而不如不折腾有用。如果不是专家,那么自己选股还不如买基金,甚至不如选指数基金;每天操作还不如持有不动有效。另外一个很残酷的点是,即使在A股里折腾得很辛苦,挣到钱了,还不如持有其他品类,比如买房挣得多。 金融里的超额收益一大块来自于信息不对称,如果能在大局上想通方向,找好品种,挑对策略,那比在小局部折腾有用的多。再举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例子,比如2005年封闭式基金,那个时候由于散户的恐慌和信息不对称,场内基金折价6折,后来牛市一来,折价变成溢价,早期购买的人白白多挣了60%,70%。想想你要通过多么高超的交易技巧才能多挣出这60%,70%。所以抓大放小是真谛。 这段时间学的技术分析,我觉得绝大多数一点用处都没有,很像巫术占卜。不过里面最基础最简单的很小的一部分,能反映出无效市场里人性的疯狂,有点效果。很多年以后,这些最基础的指标也帮我挣了些钱。 之后由于买了房,闲散资金不多,所以没有积极参与股市。也自然错过了14,15年的A股大牛市。 接下来由于工作原因进入了基金量化策略研究的领域,打开了另一扇门。看了很多研报,做了很多回测,也认识到了正规军的选股逻辑。认识到价值因子和动量因子是长期看有超额收益的两个因子。前者依靠买的便宜或价格合适,后者依靠群众的情绪。而动量加轮动的策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比如“二八轮动”策略)。这个策略的精华就是完全的趋势跟随,择强+止损,满仓切换。 2017年,数字货币的牛市来临。后知后觉,我年中才开始参与。 这次交易作战,相比之前,终于有了详细的计划。我把成熟的基金投资策略移植到了币市,然后用网上的数据做了详细的回测,实验了很多方法,再基于数字货币目前主要是情绪市的判断,最终选择了动量+轮动+止损作为主策略,并每天监控各种技术指标辅助决策。 在这个时代,通过计算机回测是交易基本功,否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操作的胜率是多少。AlphaGo战胜柯洁的例子也可以辅助作证这点。当然回测里要努力避免过拟合是另一个话题。 具体指标不说了,主要就是判断品种强弱,以及在RSI过高时止盈--这都是极简单的指标。另外就是监控一下主支撑位,并用自研指标判断大势。 先用小资金开始试验策略,然后10月份开始进入主要资金。最终这些简单指标帮助我三个月做到了大约4倍的超额收益(相比市场beta)。 回顾这部分超额收益的来源,一是选股,在牛市里动量/趋势很有用;二是择时,这既包括破位后的果断止损,也包括RSI过高时的止盈;三是运气,那段行情很适合用趋势策略。 这个阶段经验小结: 学习现有的投资思路/策略是很有用的;长期来看,价值比动量更有效;计算机回测是利器,有点类似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的差别,或者古代慈善救助到现代基于精算的保险产品的差别,又或者从柯洁到alpha-go的差别。另外一点,虽然主要依靠技术指标挣了些钱,我还是认为这个投机的意味太浓,对人性挑战太大,长期看胜率存疑。期货大佬爆仓跳楼的故事也层出不穷(比如搜“橡胶爆仓”)。所以长期来看,稳健的投资风格更易持久(参考巴菲特)。 目前主仓位集中在A股的基金,因为估值中偏下,是很好的建仓时机(估计三到五年),方法参考“ETF拯救世界”的“长赢指数投资计划”;然后小部分资金慢慢低点定投数字货币指数做长线(估计至少两三年)。思路是,如果相信A股企业长期看会有稳定的增长(赌国运),那么在估值偏低时开始投资是很稳健的做法。 最后对当年看过的书稍作点评,只代表个人看法: 《日本蜡烛图技术》:没有什么用。里面几个最基础的知道别人在说什么就行了,比如“十字星”。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可以看看历史上各种技术分析的效果。书中最后总结,相比之下,趋势投资还是有点效果的。里面的支撑位等指标,是人性的必然,有一点用。但是数浪什么的,我就不太信了。(可以去tradingview网站看看各种跳大神式的预言,对照预言和结果,很有意思)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好书,提供了一些寻找错误定价股票的方法。并指出大多数普通人能成功的投资是买一套房,因为遵循了投资正确的方法:买之前做考察,长期持有,也不会因为价格的下跌而匆忙卖出。 《漫步华尔街》:用坚实基础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引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同时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投资泡沫和投机狂潮。看完之后顿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的疯狂都在不断重演。不过A股里主动型基金还是有超额收益的,因为市场没那么有效。 《一个投资家的20年》:二十年的投资记录,透过一本书就穿越了牛熊。他展示了持续待在市场里坚持价值投资的效果。在08年加杠杆投入是其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您厉害,您赚得多》:好书,雪球讨论精华录 《低风险投资之路》:好书,提供了各种投资品类(当年)获得alpha的方法。也能从作者的投资经历中有所启发,懂得稳健的投资也能获得惊人的收益。书中的故事只讲到12,13年。相信14,15年之后已财务自由。 《战胜庄家》:朱荣朱老板推荐的老书。可以一探早年A股庄家们割韭菜的方法。越无效的市场,这里面的经验越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