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的留学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Jack Lee   2018-9-24 00:12   348631   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7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刘翔熙  4级常客 | 2018-9-24 00:12:59 发帖IP地址来自

来跳个坑,利益相关,Amherst Regional High School 毕业, Amherst College 明说对我高中每年照顾10个名额 :-P (俺们是公立学校哟,想轻松来AC的直接来Amherst, MA过吧 :-P), 然而。。。我们那届没一个去AC的,前四名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第五去了Blue (hmmm... go Buckeye, beat Blue), 我资质蠢钝,同届毕业生第23名,但是创造了ARHS高中毕业生学分之最,毕业时167学分(88个学分高中毕业。。。我几乎可以毕业两遍。。。)

本科申请里被Wheaton College, MA 天文系录取。。。然而我心态发生转变,觉得看星星不如实际操作有趣。。。于是去美军拆地雷了。。。,回来后去了UMass Amherst. 同届只有我和另外一个人去美军,后来还在一个连里。 :)

另外我在Amherst College的 Johnson Chapel, 结婚的。 感谢Amherst college的大力支持 (一听我是Amherst, 本地人加老兵,各种安排配合)管理非常nice. 五校想结婚的一定 预定5月初,樱花开的时候结哟 :-)

亲妹今年Tufts 大一。 大家多照顾点(看到不少Tufts的同学)

------------讨论正事的分割线---------------

实际上我16年前的写作生涯就是从介绍LAC开始的(身边都是。。。)当时中国本科生比较少,这些人由于信息闭塞,也模仿研究生申请大型学校。我当时就觉得LAC对一些人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个文章系列还认识了EX(不是现在的领导)。

我个人认为,LAC并不适合所有人,留学生开始大量进入LAC大概是04-06年那会,后来就越来越多了。 我举几个我身边的例子来对比一下不同家境的人的情况。 因为身边俩女校,所以这里举的都是丫头们的。

女生Y1: 家境中上,典型水瓶座性格,一直在探索自我,在学校时通过尝试确定了取向,出柜,毕业后去了某法学院,现回国做国际法律相关资讯工作。

女生Q: 豪富之女,被开玩笑说就是一辈子不工作也不会没饭吃那种,典型的白左性格,以大爱,公益为口号,全世界乱飞搞慈善活动(反正不缺钱),没事去某个胜地度个假。因为LAC的人脉和圈子,能保持不错的声望。 不过虽然我们是不错的朋友,但我对她的事业基本持否定态度。 :-) 偶尔会争论一下。 我觉得她的事业是水中月镜中花,她认为我太功利,庸俗。

女生T:家庭一般,真。左,学习是几人中最努力的。 毕业后直接去非洲地区支教N年,其勇气和行动力让我极为佩服。 由于LAC建立的人脉和Q的支持,也有不错的发展,在做实际操作中认识的现在的老公。

女生D:家境中上,典型小资女,学的也是经济/金融,后去欧洲顶尖大学学习,投身金融/投行。

女生L: 家庭中上,典型书香女,遇到了某小贵族帅哥,嫁了,现在教书去了。已经生娃。

女生Y2: 家境中上,极聪明,专业经济,毕业时却拿走了学校西班牙语的 summa cum Laude... 我总说你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学西班牙语。 天生语感强,我导师一直可惜她没学语言学。。。 后来去了哈佛,现在同样投身教育界。

从这里可以看出,LAC适合的人要不就是家境相对中上,不以上大学为短期投资回流手段,而是进一步教育的基础。 (你指望小学教育毕业后就能找挣大钱的工作么,LAC同理),要不就是家境一般的实干派博命获得上流同学支持。 例如T,由于LAC的人脉,其行动实际上得到了从资金(Q),话语权(L,Y2)乃至政治系统(Y1)支持。 并成为了后者的牌子和“骄傲”。 同时LAC是比较典型的圈子交流中介,例如 L的关系可以使得她们这个LAC关系和传统不交集的白人精英圈有一定的互动。又如我朋友Z,室友就是William Smith 的小儿子。 等等。

如果不符合这些,纯LAC(例如Amherst, Mt. Holyoke, Smith, Williams, Wellesley...) 的留学生就会有比较别扭的感觉,并出现毕业=失业的泡沫。 我看另外回复里有同学抱怨古犹太史无用,我可以举一个男神的例子:

某男神,欧洲某顶级大学历史哲学双硕士,爱好摄影,被英国某大型国家地理杂志雇佣,全世界照世界遗产。 人家给机票,你旅游还拿工资。 听起来很爽对吧,然而他本来就不缺饭吃,家里的资产就是啥都不作也够他烧的。。。

对于这位同学无用古犹太史对他就是大用处,尤其是他的工作来说。

不可否认的是,我列举的这些例子相对符合条件的国人是非常有限的。随着近些年LAC招的人越来越多,必然有并不属于这个圈子的人进入所谓的贵族LAC,而其教育理想及背景差距,则必然造成所谓的 "留学泡沫“

3#
冰镇草莓水儿  4级常客 | 2018-9-24 00:13:00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题主点名夸了的芝加哥大学的学生,我只想说,一个学校的声誉是否好,学术是否厉害,师源生源是否优秀,是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在一个学校是否开心,它的学术节奏、学生氛围、整体气氛是否适合你。当你拿着一个让别人都羡慕、让公司都关注、让你自己虚荣心爆棚的文凭,你这四年快乐吗?现在的你自己是不是你喜欢的状态?你的各种软指标是否让你自己自豪?你身边的人都是你敬佩并喜爱的吗?你身边有人吗?

亲测,就在题主不屑的认为很水的那些学校里,有一个是我认为真正养人、让人变得更好更快乐的学校——加之,人家的学术也不差,题主自己有多厉害?再厉害也别在没体验过的情况下片面的对任何学校,无论是文理学院还是你所谓的水校,指指点点。实在是没品的作为,也说明你多需要关注一下除了工作和文凭以外的一个人可以有的其他品格素质。

希望题主在关注学校“级别”的情况下,也多关注关注这些生活里的非硬指标。让自己快乐,让自己优秀,两个都很重要,一个也别落下。
4#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13:01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槽点满满的老K  3级会员 | 2018-9-24 00:13:03 发帖IP地址来自
LAC回了中国的校友我认识不少,状况不乐观。虽然我对于通识教育是很认可的,但我也经常想在这个跨界的年代,为什么不能去大U读Art&Science呢?学的东西不比LAC差,能接触更广的知识面,和各种不同的同学,毕业有巨大校友资源,还不说校园更大帅哥美女更多。


美国普通人家小孩也是不敢随便读LAC的啊,我认识的都是非富即贵。毕竟在美国普通人都很多不知道LAC这些学校的,top 20的大U才是众人皆知的,找工作天上地下。


人生职业发展来讲LAC也的确较难,最后全靠自己……


总之,LAC这逼装了只有自己知道有多难走
6#
lucky strike  1级新秀 | 2018-9-24 00:13:0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个人建议:不是二代的不要瞎jb上个lac,学个特情怀的专业(除非给你好多钱奖学金),毕业了真找不着工作,情怀也是要吃饭的。你现在说说容易,等你找不找工作的时候就不拿情怀说事了。

我上了个本质是文理学院的参与大U排名的学校。
从名字来看,学校绝对是真-野鸡,绝对和布林茅尔学院一个野鸡水平的。

学了两个特情怀人文学科,双学位,荣誉毕业,屁用没有。

毕业了看各种二代风生水起,自己连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去一家英文杂志当编辑,月薪不足租房,只得继续和爸妈住一起。真是心疼我爸妈,花了一百多万供孩子上学,回来继续啃老。连油费,出去吃饭,都要管我妈报销,我自己都笑了。

文理学院本质就是培养hipster或者大师的。大师是个艰难的路,而hispter在中国入市需谨慎,不行只能玩脱,像我这样写写杂志之类的(有点羞羞)。

客观来讲,周围人的水平确实不高,我大学寒窗苦读四年也不能白学,至少很少见过英语比我好的,但是并没有卵用。你根本没有对口的专业接收你。你说你英文好想做翻译。你是外语学院毕业的吗?你是翻译专业的吗?你有八级证吗?你说你能力强想去大公司,你是名校毕业?还是学商的?还是专业对口?

实话实说,我也不认为我就多可悲,或者我这辈子前途就毁了。但是,我认为按照同等的投入水准,如果我去个别的学校学点别的东西,可以生活的更容易。

讲真,还不如不出国。不出国大概我也能考上个什么人大,港科技之类的,学个法律或者会计之类的,估计毕业了至少一个月能挣多一倍吧?那100多万还不如拿来炒股,指不定已经炒出一套房了。懒得炒股买个panamera也好。

说白了是个return of investment的问题。lac的roi太低。你要是在国内能考上人大复旦一类的,还不如留国内。去个lac真特么是负产出。

本来可以风生水起,每天打球烧烤网吧连坐,结果弄到个逼农村去学他妈《犹太古史》。你说学完了有用也行,结果逼用没有。

就这本书,我大概看过1/3(已经很多了,这个很厚的,跟《史记》似的)。国内没有完整翻译本,只有简本。我当时甚至觉得要是哪天国内要翻译这个书,可以找我。。。我现在那些老师给的注释都在笔记本里。。。
-----------------------------------------------------------------------------------------------------------
有人说我是卢瑟,是「拉不出屎来赖茅房」,说我是自暴自弃有问题,说我是我们学校出来的「个例」,「上哈佛也是一样结果」。这些回复的人的一大特点就是,他们既不认识我,也都不是文理学院毕业的,甚至我看好多都不是美国本科毕业的。说白了根本没有发言权。

我正经回答一下。
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roi(return of investment),一个是选择余地。

首先,上文理学院学文科,不是回报低,也不是说这个孩子这辈子就没戏了,而是回报产出比低。也就是说,他/她如果去一个别的学校学一个社会更需要的东西,凭借同等的投入,他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不是一个loser不loser的问题,是一个值不值当的问题。上文理学院以后一样可以很成功,比如你可以继续读个法律博士什么的,但这意味着你要付出非常非常多的努力(4+3年)和金钱上(4年150万+3年100万)的投入。这个将近300万的投入对于即使是经济条件很不错的家庭也是非常非常大的,一般人中个彩票也就500万吧?你学了将近10年一分钱没挣,然后身上背负着对你爸妈对你将近300万的教育上的付出,这个程度你们感受一下。

所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harder path,所以到底有没有必要让孩子都去走更难的这条路绝对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想要成为一代宗师,很多孩子只是想快乐,幸福,有意义地成长和生活。那么你把人家忽悠去了文理学院,然后让这个孩子必然面对一个和自己的教育完全不兼容的社会环境,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其次,上文理学院学文科,你毕业了回旋余地非常小,你必须要去读研,你没有选择的余地。相反很多别的学科学完了是可以直接工作的,或者可以先工作几年再读。

有人讲提问题是「贴标签」,是「straw man」。我跟你讲,「 贴标签」也不完全是错的,矫枉过正也是不对的。比如我说,「美国人比中国人有钱。」 你说我是贴标签,你说你认识好多中国人比美国人有钱。 那你就可笑了,你懂我意思么?

假如我们做一个社会研究,你挑一部分高中毕业生分成两个组,控制好变量,比如智商,家庭收入,入学sat分数,高中gpa,性别,居住地等等,然后你看一看上文理学院的和上University的哪个10年后平均收入高。这绝对有差别。很多数据overwhelmingly 显示毕业10年,20年之后的平均收入最高的都不是havard/yale/amherst这些学校。

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个差别有可能在把major这个变量控制了以后就会很小了。也就是说有可能是上什么样的学校会影响一个人去学什么专业,然后人学的专业最后会影响人的收入。

这个社会里工程师,金融工作者,计算机工作者的收入就是高于历史学家,你要是这点都不承认,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
有人说我学的东西太偏,说我学「犹太古史」,没有用。统一回复。

你说我学的东西没用,的确,但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学这些没用的东西?你要知道人是受到环境影响的。假如你身边的一群人天天给你吹风,你的思想就变了。在那些lac里学了个逼用没有的东西,结果出来找不着工作的孩子,绝对不应该为这件事情负全责。你问我们怎么不学个别的?问题是你在那个环境里,人影响不了环境,大多数是被环境影响。

还有,我不是学「犹太古史」的,我学的那个叫「宗教研究」(Religious Studies)。《犹太古史》是一本书的名字,那本书实际叫《弗拉维奥-约瑟夫斯全集》,里面有四本书,《犹太古史》,《犹太战记》,《答阿皮翁》和《自述》。基本上跟司马迁的《史记》是一个感觉,里面还有一个《报任安书》的意思。

《弗拉维奥-约瑟夫斯全集》仅仅是「宗教研究」专业底下的一节叫「希腊-罗马文明影响下的犹太文化」的课的要读的一本书而已。这节课还要读三本别的书。一本是《罗马史》(忘了谁写的了)一本是《罗马统治下的中东》,还一本忘了。

讲真,这个课其实还真挺有意义的。你把题目换一换就成了「西欧-美国影响下的中东」。呵呵。

宗教研究不光研究犹太,希腊和罗马,还要学伊斯兰教,基督教,东亚宗教,佛教,印度教,还要学「宗教学理论」,宗教心理学,等等。

我是religious studies和社会学双学位的。你说我学的东西和社会不compatible,那你给我找一找除了工程,商和cs之外,哪个文理学院开的本科文科专业比我学的东西更compatible?(law,medicine本科都没有)

政治学?国际关系?英国文学?人类学?哲学?历史?Theater? Film?你干脆直接说学文科都没有用得了。事实也的确如此。
7#
张玮梁  2级吧友 | 2018-9-24 00:13:06 发帖IP地址来自

更新:一堆玩不起理想的人以为自己玩的的起,说白了就是这一代学生很多都因为长期以来整个家庭的保护和支持错误的评估了自己和家庭所处的环境以及抗风险能力,没有怎么体会过生活的大锤和残酷。

怎么说呢,在我申请的那个时代(2014年之前),几乎是第一批文理学院大量毕业(~09/10届)中国学生的时候。同志们,你们想想,09/10届的那批文理学院毕业生都是些什么来头?首先要能在那个时代就决心申请美国,其次能够在那个时代了解到文理学院的详细情况,最后还多半都是放弃顶级大U为了FA去的,不是为了FA为了博雅教育去的就更...

最后CUUS上一堆lac介绍贴,中国人毕业出路都牛的不行...实则是没有control学生质量这个variable的。

再然后呢,当时大量的lac毕业生其实都是去了top graduate program,尤其是理化生,非常多。中国人嘛,有学历崇拜的传统,总觉得只读了个本科等于没读。反正都是要读graduate的,lac刚好口号就是很适合申graduate(小班教育什么的,其实很多非top lac申请是很困难的,research active的老师太少了推荐信不好弄,课开的不够,lab硬件也跟不上)。而且那个时候,天灭伪生化的氛围还没有那么浓厚,大家对生化的惨境和申请难度没什么了解,延续本科申请只关注学校综合排名不太关注专业的思路,直接给了这个方面太高的评价。而且当年申请graduate program美本的优势是非常大的,来自大陆的竞争没有像今天这么夸张,结果没想到短短几年大陆烧金库科研进展飞速,学生成吨输送美国。我不说别的,Bates/Colgate/Hamilton今年经济系最top的中国毕业生申请结果未必能比清北top10%的人强到哪去,更别说一堆华五+lse eme/duke ma/cemfi/图卢兹的人在那等着呢,这几所lac说是tier2 lac里面经济最好的几个应该没啥正争议把。而且我和你说,还会越来越难,现在工作难找签证收紧更多人申graduate,同时更多海归大佬回国捞钱,人家每年从visit的中国学校安排几个中国学生过去读博不要太正常,简直就是交易的一部分。

最后当然就是年少轻狂被情怀忽悠了嘛,一边听说投行咨询不看专业,一边听说文理学院校友关系紧密会帮助就业,一边听说培养critical thinking变成有趣有内涵的人对network有帮助,得出结论最后找工作应该还是ok的现在先博雅教育一下把陶冶一下情操,结果四年过去发现以上三条一条没说错,但最后找工作还是很懵逼。

8#
CcccWwwu  3级会员 | 2018-9-24 00:13:07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回到题主的问题:文理学院泡沫
这个“泡沫”(我们暂时叫它泡沫,但其实我觉得“盲目追捧”更合适)确实存在,但只存在于排名极其靠后的文理学院,或者Top150排名上根本找不到的LAC(暂时叫他们“第三梯队文理学院”吧)。对于Top文理学院的追捧绝对不是盲目的,不存在“泡沫”。

追捧原因我觉得有两点,首先就是留学中介的鼓吹:
各种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微信里推送,标题类似“美国留学新思维”,“文理学院贵在小而精”,“美国留学新宠”,“美国学生的求学选择”这样的,基本都是猛夸文理学院;
留学机构 举办的的类似“美国文理学院巡展”这样和招生办工作人员的见面活动;
“第三梯队文理学院”和留学机构的利益合作关系。
其次是优秀文理学院的学生带来的良好反馈:嗯,确实小而精。

于是“精英教育”、“博雅教育”、“小而精致”这样的观点就被家长和学生所接受了。由于这个观点的普遍接受,直接受益的是那些“第三梯队文理学院”或者“跟留学机构有合作的文理学院”,很多本来可以去资源更好的State University的学生(不包括需要FA而选择文理学院的学生),就被中介和家长送到“第三梯队文理学院”或者“跟留学机构有合作的文理学院”。家长可能会觉得反正都不知名,能去一个“精英教育”、“博雅教育”、“小而精致”的文理学院读书多好,听着就高大上。

但是对于优秀的文理学院,追捧不是盲目的,因为它们确实“精英教育”,确实“小而精致”,也不存在题主口中的“泡沫”。这些学校不会降低录取标准的,降低的只是录取率。

最后:题主口中的水校,我觉得一个都不水。录得人多不代表水。综合排名高专业排名低不代表水。名字怪异不代表水。大家口中不常提到也不代表水。都是那么优秀的综合性大学,怎么会水呢?
想获得知识和资源,这些学校永远不会水,一定可以给你想要的;想混事儿的,哪都是大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