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水墨文心   2018-9-23 04:03   657137   9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放际  1级新秀 | 2018-9-23 04:03: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河南安阳内黄县有一个叫三杨庄的小村子。这里有一个三杨庄汉代遗址,它是汉代时一次黄河发水而被一次性冲毁、掩埋的。

图为发掘出的屋顶瓦片,这已经不是茅草房了。出自崔兆瑞、林源(2014)。

所以它颇完整地保存了大量汉代村落的特征。比如汉代的村落民居到底是个什么布局,村民是聚居还是各自住在自家的地头……还有当时中原种什么、用什么种等等。

====================更一波的分割线==========================

谢谢大家的赞!应评论的要求,我大致说说见到的关于三杨庄的研究:

1、关于气候。在三杨庄不仅有汉代的耕种遗迹,还有战国乃至商周时代的耕种遗迹。而这些遗迹对应的底层之间,则是数个洪积层(大致可以理解为洪水带来的泥沙堆积的底层):(1)第一个洪积层在距今7000+的时代,这在小浪底附近的底层也能得到印证。在考古上,这个年代正是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向仰韶文化过渡的时期。(2)第二个洪积层在距今6000年前,是很多次小型的洪水多次堆积而成的,这反映的是仰韶时期的全新世大暖期的相对湿热景象。(3)第三个洪积层在4500-2300年前,据其中所见花粉孢子反映的情况来看,这一时期在持续的变冷,其历史背景则是广义龙山时代晚期到战国晚期的历史时期。(4)第四、五个洪积层分别在西汉初年和末年,其中第五个即为最后毁掉三杨庄遗址所属聚落的洪水。该层中没有人骨和兽骨,说明水涨得不快,人畜有较多时间撤离(评论中有人问到这点。另外,还有一个著名的为泥石流掩埋的遗址——青海民和的喇家遗址,那里的居民很多都没有来得及逃走,场面甚是惨烈)。但是可能洪水长期不退或者是因为洪水导致房倒屋塌,所以总之该聚落最终废弃了。另,关于“洪水”,有一种说法认为其本来是一条具体的水系的名字,因为其经常泛滥所以称为了泛称,而据说“洪水”的地望正是在今济源、焦作、安阳一带的“河内”地区。这个“洪水”与上述洪积层所反映的洪水,是否有所关联呢?待考,备一说。

图出自刘耀亮《河南三杨庄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

2、关于田制。在上述洪积层之间,保留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战国时代及汉代的农田遗迹。在这些农田遗迹中,可以清晰的辨认出“畝”(垄起)与“畎”(洼沟)相间的格局,这是后世田垄的雏形。

崔兆瑞、林源(2014)

而有一个有明显的现象是,商周时代的田垄畝畎比为1:2,而战汉时代变为了1:1。具体见下图:

关于这个现象,有研究(张强2014)认为这是战汉耕作制度中,土地利用从休耕两年到休耕一年的转变,其中还反映了“轮荒农作制”向“轮换休闲农作制”的转变,以及汉武带时代推行的代田法的情况。具体细节就不说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文章来读。

3、三杨庄所见的民居院落一般在2000平米左右,这与汉简所见的《律令》中所规定的“大方卅步”(合约1700+平米)民宅规模基本是吻合的。其中说明的可能是汉代对于宅基的约束是一项长期较为严格执行的法令。这里展开说,汉代继承战国的传统,对基层的“控制力”相当之强,在很多地方和方面可以下到户这一级。因而汉代的动员(税收兵役徭役等)能力是非常之强的。而这一情况在南北朝之后改变了,那之后政权长期在县乡一级,具体的乡村事务则由宗族实力控制,这是与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相对应的。而政权再次下到村户(乃至个人)可能要等到建国之后了。。。

4、三杨庄所见的民居形态基本是散居状态,各户互不相连。这与文献所载的汉代民居情况并不相同。有观点认为(孙家洲2011),三杨庄居民应该是贾让《治河三策》提到的“另起庐舍”的新户。他们主要居住在黄河滩地上,新垦野地排水而居。睡虎地秦简反应,早在这里还属于魏国的时代,就有这种情况。魏国还对其有较为严格的管束。相比来说,可能汉代在这方面的政策有所放宽。

=====================先说这么多,其他的回头再写================

同时,它还反应了黄河的历史水文情况。春秋以降的两千余年间,黄河的水患是间歇性集中爆发的,可以理解为:在华北平原上,泥沙量极大的黄河的河道及一改变,当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河床抬高,黄河就会频繁的泛滥,直到寻找到下一个地势低点达到相对的平衡态。而黄河,在西汉到东汉初年,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周期呢,黄河泛滥非常之频繁,而这直接反映在三杨庄遗址之中。

另一方面,在中古时代的历史研究中,汉史与之后的隋唐至明清的历史研究不甚相同,汉史的第一手资料相对较少,所以其研究的范围也就相对较狭窄,现在三杨庄遗址正式提供了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现在这个遗址上面已经建成了遗址博物馆。而且,还有一个买一送一的景点,那就是离三杨庄几百米之外有二帝陵,即颛顼和帝喾的陵庙,也是很有意思的地方。稍远一点的浚县,还有大伾山大佛,也是值得一看的。

3#
夜探青楼  4级常客 | 2018-9-23 04:03:43 发帖IP地址来自
汉朝也“限车”

汉文帝时期,经济发展起来了。大家就去买车,当然买的是马车。

  没想到,大汉帝国也堵车了,从西汉堵到东汉,从长安堵到洛阳。西汉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用车标准在放宽,豪华车在普及,本来规定国家元首用的车,可地方上的省长,京城里的高官子弟,也敢用了,司马迁就记录:“车服拟于天子”,用车能跟国家元首相比,到东汉,更有直观的记录,当时的王符教授说:“牛马车舆,填塞道路”。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车型淘汰率也很高。当时的经济学家指出“车不累期”,用车还没用够时限,就淘汰了。

  车多了,广大的有识之士、社会精英提出要限制马车的使用,在汉昭帝时期举行的盐铁会上,就有会议代表提出“节车舆”的口号。

  其实在之前的汉武帝,已经对车辆进行课税,其实是等于间接限制使用,但似乎效果不算大。汉武帝时期,除了公用车辆和军用车辆,民间用车和商务用车时要交税的,一匹“马力”的民用车,每两千钱中交税一百二十个大钱,一匹“马力”的商务用车,每两千钱中交税二百四十个大钱,按这个比例算,车越豪华,交税越高。

  当时的大法官张汤提议:谁敢偷漏车马税,罚没车主车辆和家产,还要上前线当一年兵。
4#
林屋公子  3级会员 | 2018-9-23 04:03:44 发帖IP地址来自

1、秦始皇陵有兵马俑,高祖长陵也有兵马俑。不过是陪葬墓的明器,墓主可能是周勃父子。这种彩绘兵马俑身高仅44.5-48.5㎝,像是公仔手办,可以在咸阳博物馆看到。汉兵马俑和秦兵马俑一对比真有点乳。

2、简帛经常合称,其实数量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帛书基本都是马王堆辛追儿子利得的墓里出土的,其中不少牛叉的书,比如《老子》《周易》《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等等。

3、海昏侯墓发现的《论语》其实不是第一次出土《论语》,早在1973年在定县中山怀王墓就曾出土过。全书7576个字,不及今本一半但差异达七百多处。只避“邦”而不避其他皇帝名,可能是高祖时抄写的。

4、汉朝比较有特色的文物是汉画像石。其中最搞笑的是南阳出土的牛虎搏斗图,上面一头公牛准备迎战老虎,这时突然有个人拿着尖刀出现在公牛跨下开始阉割。还有这样的操作?!

5、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是吕后二年的法律,提到爵位继承顺序:儿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妻子。所以萧何长子萧禄袭爵死后,继承酂侯的不是他弟弟而是他母亲。

6、保定满城陵山山顶发现了中山靖王刘胜墓。墓里出土了一件银祖和一件双连铜祖,银祖长16.5㎝,铜祖附近有两个小石卵。啥是祖就不用多说了吧。只想说:汉会玩~

7、“急急如律令”本义是迅速按照律令行事,常见于汉代公文中。比如北宋时在陕西出土了一批简牍,其中的东汉永初二年讨羌檄文就以“急急如律令”结尾。后来被茅山道士剽窃了。

8、今天的十二生肖是汉朝正式确定的,在《论衡》中有记载。之前也有十二生肖,但是不太一样,比如睡虎地秦简《日书》有鹿还有水,没有鸡和龙。放马滩秦简《日书》没有龙,但有两个鸡。

9、关于刘邦出生年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前256年,这年正好是东周灭亡;一种是前247年,这年正好是秦王政上台。汉朝人没说过刘邦出生年份,这两种说法都是晋朝人说出来的,你信哪个呢?

10、《史记》其实是司马迁的业余作品,太史令的本职工作是天文历法,《太初历》就是他主持制定的,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和以正月为岁首。汉朝还有个很有名的太史令叫张衡。

5#
鱼舆君  1级新秀 | 2018-9-23 04:03:4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要睡懒觉算不算?

懒觉一时爽,不久火葬场。韩信睡懒觉,被刘邦夺了兵权。赵王如意睡懒觉,被吕后杀了。

先说第一个。

在经历了彭城大战后,刘邦逃到成皋,项羽紧接着就围了成皋,刘邦只好继续出逃。这次刘邦逃得很狼狈,只身坐着夏侯婴的车跑了。当天晚上,他们度过黄河,来到赵国境内。当时韩信和张耳正在经略赵国,手里有兵。第二天一早,刘邦就来到韩信的营地,自称是汉使,闯入韩信和张耳的卧室,并把他们的兵符拿了,召集各位将领,取得了事实上的兵权。

这时候韩信和张耳还在呼呼大睡呢。他们起床之后,才知道刘邦来了,但已改变不了兵权被夺的事实。刘邦把韩信手里的兵又拿去和项羽干仗了。

……遂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宿小修武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入卧内,夺其兵符以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循行,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可见,刘邦知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早就出发,行动迅速(驰入),而韩信和张耳不仅起得晚,睡得还死,别人进卧室拿兵符都不知道,这个觉睡得损失大了。

还有睡觉损失更大的,赵王刘如意睡个懒觉把命都丢了。

刘如意是刘邦和戚夫人的孩子,深受刘邦喜爱,自然就深受吕后讨厌。刘邦死后,吕后迅速就囚禁了戚夫人,但没有杀她,毕竟戚夫人的儿子是赵王,在封地,虽然赵王年幼,但赵国有实力呀,吕后不得不有所忌惮。

于是吕后就把刘如意诱骗到长安,想先杀刘如意,再杀戚夫人,这样就不怕赵国闹出什么幺蛾子。

这里不得不说汉惠帝刘盈性情确实敦厚,他知道吕后想杀他的弟弟,于是等刘如意来到长安后,就把他接到自己身边,干什么事都带着他,吕后也就没有机会下手。

但是到了汉惠帝元年十二月,一个大冬天早上,天还没亮呢,汉惠帝就早起出去练习射箭了。但是刘如意还小呀,这个大冬天的哪里起得来,就没有跟着刘盈一起去。吕后逮着这个机会,立马就把刘如意毒死了。虽然天一亮,刘盈就回来了,但这时他的弟弟已经死了。

刘如意死后,戚夫人也被折磨致死了。很惨,可以自行搜索“人彘”。

元年。冬,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年少,不能蚤起,太后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帝还,赵王已死。

刘如意一个小孩子,大冬天的确实不容易早起,只能哀叹他不幸生在帝王家。

注:史料均引用自《资治通鉴》。

6#
挨踢牛魔王  4级常客 | 2018-9-23 04:03:4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七国之乱的导火索是因为下棋:
汉景帝当太子的时候和吴国太子下棋发生争执,用棋盘打死了吴国太子,吴王怀恨在心,后来就发生了七国之乱。

看原文,谋反之心什么时候有的: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

晁错上书的原话: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原文看不懂就去看百度百科,七国之乱词条也是把弈棋事件放在七国之乱之前的。

汉武帝的妈妈:
汉武帝的妈妈本来已经嫁人,有人和汉武帝的姥姥说,你的两个女儿贵不可言,汉武帝的姥姥要回了女儿,后来不知道怎么地嫁给了汉景帝,生了汉武帝。

汉武帝问黄帝事:
汉武帝迷恋求仙,有大臣忽悠他说,黄帝成仙了,是一条龙垂下胡须,黄帝和后妃群臣70多人起龙升天了。后来,祭祀黄帝陵的时候,汉武帝问,黄帝不是成仙了吗?为啥这里还有他的墓?

李广运气不好:
卫青嫌李广运气不好,和单于大决战的时候没有带上他,李广带领的一路人马后来还迷路了,当时李广觉得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了,大决战还没赶上,就自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来打伤了卫青,卫青隐瞒了这件事情。霍去病在知道这件事情后,在一次和汉武帝打猎的时候,射杀了李敢,汉武帝隐瞒了这件事情,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汉昭帝的匈奴辅政大臣:
最亲信的总共3个,其中一个是霍光,大家都知道。还有一个叫金日磾,是匈奴人,深得武帝信任。

20171015更新
李陵见苏武
李陵五千步兵大战匈奴,不敌投降,后来太史公为李陵辩护,被汉武帝处理了。李陵后来见过被扣留的苏武,苏武死不投降,李陵羞愧,走的时候,送了数十头牛羊给苏武。这是怎么一番情形?
李陵的结局是老死在匈奴。

百万雄兵统帅不如狱吏
周勃被人诬陷下狱,狱吏也对他很不客气,周勃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以千金贿赂狱吏,狱吏告诉他,以公主为证。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娶她为妻。
太后也骂了文帝,文帝看过周勃写的辩驳之词后,就放了他。
后来周勃被放出来之后,说,我曾经统率过百万雄兵,但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呢?

盐铁论现在还有效
桑弘羊等人开会,在会上搞出的盐铁论,现在还是有效的。
不过已经看不上盐铁了而已。

PS:回帖要看帖。
7#
江邺  4级常客 | 2018-9-23 04:03:47 发帖IP地址来自
汉朝时期,有很多仁厚长者。比如三朝元老直不疑先生。
直不疑,在汉文帝时期做郎官,有一次他回宿舍,看到桌子上有一腚金。过了会儿,他出去办事去了,然后回来的时候,他室友甲问他是不是拿了他的一腚金。直不疑是知道桌子上有一腚金,但是他确实没有拿。不过想到反正没有人作证,就坦荡的承认自己拿了那腚金,并且用自己微波的钱给了室友甲,向室友甲表示歉意。
后来,室友丙回来了,就向室友甲说起拿金的事。原来,直不疑出去后,室友丙回来拿钱,身上没有钱,就拿走了桌子上的一腚金,想等回来再还。哪知道室友丙回来的晚,让直不疑背上拿金的名身。室友甲和室友丙这才发现,直不疑才是真正的长者。
汉景帝时期,直不疑在朝堂做官,有人见直不疑长得小白脸,妒忌他长得帅。便造谣直不疑跟嫂子通奸,直不疑好笑的跟人说:我没有哥哥。
8#
MacBookian  2级吧友 | 2018-9-23 04:03:49 发帖IP地址来自

1、景帝的老婆是二婚,王夫人是也。汉武帝的妈妈。

2、景帝有个姐姐叫刘嫖,厉害了,我的姐!刘嫖的女儿叫哈哈哈哈——阿娇。阿娇的老公是汉武帝。

3、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是霍光同父异母兄。霍光的一个女儿嫁给汉宣帝。汉宣帝的爷爷是汉武帝的(废)太子刘据。

4、酷吏张汤的墓在西北政法大学,薄葬。

(更1)
5、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念出来感觉很爽是不是?谋事是陈汤,擅自边境发兵,朝廷论议曰杀曰赏皆有,以无咎止。汤后下监、徙边,晚年凄惨(感谢指正,已更正)。

6、汉朝皇帝这么记,分三个阶段:刘邦—(吕后)—文景之治—汉武帝,汉昭帝—(海昏侯废帝)—宣,元—成—哀—平—孺子婴

7、霍光立了2个皇帝,废了1个皇帝,直接导致两次皇权危机。虽然是麒麟阁老大,但是死后家族被族灭了,估计皇帝看他不爽很多年了,很多年了。也不知道宣帝见到霍皇后会不会勃起,霍皇后也是身不由己,简直惨无人道。

8、汉武帝最喜欢的李夫人的兄弟李广利,叛逃匈奴。

9、司马迁大概是悲愤李家和自己的遭遇。李广军功少,为人狭勇,李陵降匈奴,而司马迁不吝笔墨写得文采飞扬。

10、汗血宝马战争,汉朝惨胜。

(更2)


11、樊哙同志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这个应该是无比大的功劳。但是,刘邦晚年的时候,让陈平去找樊哙,找到直接杀了。幸亏陈平同志只是把樊哙抓到长安而已。

所以,不要让领导感谢你,要让领导需要你。


12、“大楚兴,陈胜王”,其实陈胜起义到被司机杀掉,就6个月时间。而且。。。。。。吴广被杀之后,陈胜同志毫无表示。当年,听到陈胜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老乡,过来讨要好处。。。。。。。被陈胜杀掉,以立威。

所以,自己屌丝不要轻易找逆袭的屌丝伙伴,摆正位置,要不容易被干,被干死。


13、霍光,或者他老婆霍显,为了让皇帝多操他/她女儿,给别的宫女穿内裤,所以,维多利亚的秘密的鼻祖是霍家。霍家为了拉皇帝的皮条,把整个家族都搭进去了。

所以,拉皮条自古不得好死。要自己做皮条主才好,比如王莽。


14、王莽之所以篡权,一是想篡,二是不得不篡。因为霍光同志没有篡——树立了一个坏榜样,霍光死后,族灭。


15、传国玉玺,对,就是那块和氏璧,被王政君这个老太婆摔坏了一个角。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姑,堪比维多利亚女王,超长待机,元成哀平孺子婴......话说,王政君要是早点死,王家外戚说不定也不能专权如此厉害,丁家、傅家可能都有机会。

所以,命长终归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16、王政君被元帝“看中”,是因为元帝对女人好像没啥兴趣,宣帝着急了,让元帝挑一个,元帝随便说:就那个不一样的。王政君因为穿的跟别人不一样,所以被挑中。

所以,如果上班大家都穿工服,你一定要扎个丝巾什么的,以显示特别。

9#
Ku Kl  4级常客 | 2018-9-23 04:03:5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包头自古以来就是汉朝的地头………大名鼎鼎的吕布的故乡就在这里,原来叫九原……
10#
刘项原来不读书  4级常客 | 2018-9-23 04:03:51 发帖IP地址来自
都说王莽疑似穿越者,刘秀是大魔导师,天降正义。其实汉朝领先时代的还有桑弘羊。
桑弘羊在史记和汉书都没有单独的列传,但从盐铁论里可以看到他的思想。盐铁论是对汉昭帝时召集郡国贤良文学问政,诸文学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的辩论的记录。
桑弘羊是真正的舌战群儒,一个人PK60+,完整的阐述了他的为政观点,最主要的部分是对盐铁官营,酒榷,平准均输的阐述与维护。
盐铁官营大名鼎鼎就不说了,酒榷是对酒的专卖,平准是官府在大城市对物价的维护,物价高就抛售,低就买进,均输是在各个地区之间的低买高卖。
桑弘羊明确表示,平准均输不仅可以平抑物价,还可以用国家力量征集物资,保证边境的国防需求,对受灾地区进行就近赈济。他的思想简直是太超前了,超前了一两千年好吗。。。
从盐铁论来看,桑弘羊对政府的职责有清晰的认识,这在当时那个皇室朝廷不分(三公九卿中的很多部门是皇室私人部门,皇室和朝廷明确区分要在唐宋时期,宋朝才正式明确了那些是皇帝的,那些是朝廷的,有了皇帝内库和三司国库的区别)的时代里简直是超级目光深远。
盐铁会议以后,正式明确了官府不从事直接商业经营的原则,相当于明确了那些是官府的,那些是私人去从事的。相当于划定了国企(政府)和私企的界限。
桑弘羊的眼光对当时人的超越不仅表现在盐铁官营为代表的这些措施上,还表现在他清楚的说明了政府负有抵御外敌入侵、承担对受灾地区的救灾、平抑物价保证百姓生活质量、发展生产力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画重点,,这点很难得,那个时代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认识到人民的生活质量从古以来是在提高的)等这一系列的任务。这些理论,有的被当时的人接受了,有的时人没有接受。这些都忠实的记录在盐铁论里了。
到了北宋,桑弘羊这一套扔下近千年后从新被捡了起来,宋朝政府把酒榷发展到了几乎无所不榷的地步,各种榷税(也就是专卖收入)占了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更是直接把均输照搬过来,名字都没改就弄出了均输法,而市易法显然也是从平准而来。千年前的东西王安石搬了来,一样新鲜的很。(当然王安石变法还有别的内容,这里仅论均输法和市易法)桑弘羊究竟领先了时代多远,从北宋那里、王安石那里、现代这里都可见一斑。

最后还要说的是,其实没有什么领先时代的,桑弘羊不是穿越者,王安石也不会是。桑弘羊的这一系列措施其实最初的目的都只是弄钱,于是在盐铁官营的基础上又走远了一点,做了更多的探索,当时走出去后很快就退回来了。只是后来时代发展,当时退回去的又可以走了,当时的经验毫无疑问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政策是发展的,其源变是自古以来一脉相承、有迹可循的,看起来超越时代的东西,其实已经有人探索实践过了,只不过当时的条件下行不通,现在说不定就行得通了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