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拥有两套房产的上海阿姨因儿子结婚对象的父母是二线普通职工家庭,而求助的这条微博?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立党   2018-9-21 00:17   4044845   8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荒魂野猎  3级会员 | 2018-9-21 00:17:36 发帖IP地址来自
现代种姓制度:
婆罗门,三套房
刹帝利,两套房
吠舍,一套房
首陀罗,租房
贱民,滚
一套房的不得和两套房的通婚!
————————————————————
应评论区要求,加设区位制。
欢呼,伟大的天朝子民!
应神旨意:婆罗门,圣灵最聪慧的传信者,当传神之意志,嘱万民其属,护天地之序。赏以三房之产,内环之籍,世袭妄替!
应神旨意:刹帝利,圣灵最强壮的守护者,当守卫天神及其忠诚的信使。赏以单房之产,内环之籍,世袭妄替!
应神旨意:吠舍,圣灵最忠诚的劳动者,当以金银物产,珍奇之货,供奉其主。赏以单房之产,中外之籍,忠诚之心,万世不移!
应神旨意:首陀罗,圣灵最勤恳的服侍者,一无所有,当以劳力侍神,衷心奉主,俯首为奴,转世飞升!
应神旨意:达利特,圣灵足下最卑贱者,当受尽苦难,赎其罪恶,若保有忠心,来世当赏以幸福!
欢呼,为神的荣光,为主的伟大!
————————————————————
看来这是我第一个过千赞的答案了(据我记得)
谢谢大家。
————————————————————
没想到我随便写写的都能两千赞。
反正我一直把知乎当贴吧玩的......
不管怎么说,谢谢大家。
3#
青屋子  1级新秀 | 2018-9-21 00:17:37 发帖IP地址来自

新晋北京三环小阿姨瑟瑟发抖。

我当初跟我老公搞对象的时候,他家里一些亲戚一听,找了个外地人?那还了得?外地什么地方的?什么?县级市?那还了得?可不是图咱们啥吧?不过幸亏我婆婆是个知识分子,搞火箭的,见过世面,所以她没说啥,至少没当面嫌弃我过。我老公把他亲戚的反应当笑话讲给我听。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说没关系那是假装大度。

恋爱从大一谈到毕业,我毕业以后非要进体制内工作,就是憋着一口气,你爷爷的,小姐姐我靠自己拿户口!用自己的户口买北京的房!!也是多亏当年房价没有现在这么夸张,拼尽娘家的能力,帮我在北京首付了一套房,然后才跟我老公谈结婚,有房有户口就是底气足,看见自豪的老北京人都可以自豪的看回去的。

结果,搬进我这房子的第一天,我邻居大妈就热情地揽着我老公背过身去偷偷说,你怎么找了个外地的呀?我老公说,她有北京户口的。大妈说,那身份证号是110开头的吗?得0102(东西城)这种的才好。









又想起来一个早年的趣事。认识一个湖北的长辈,他问我有没有年纪合适的同学,能介绍给他侄子,他侄子武汉人,但是现在在北京工作,有户口,工作学历等硬件都不错,想找个北京女孩。我有一朋友北京大妞,石景山人,爹妈工程师,我觉得符合他说的标准,就跟他提了一下。结果可倒好,他说,我们主要想找城里的。我我我我勒个大去,老师傅您忘了你们其实是武汉来的吗?石景山就已经乡下了???!得了,您老爱找谁介绍找谁介绍,我可懒得操你这份新北京城里人的心。
(此处无意地域攻击,只是陈述事情)

另外,其实我老公家里亲戚人都挺好的,结婚以后,感觉都很当我是自己人,而且晚辈里外地姻亲其实不少了,早期的想法,大概是思维惯性。

4#
塞冬  4级常客 | 2018-9-21 00:17:38 发帖IP地址来自

媳妇刚从南疆出差回来,说现在的新疆很神奇,从建筑到穿着到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去极端化。

于是我给媳妇讲了一遍新疆去极端化的来由。


媳妇问: "那么为什么前些年新疆会走向极端化?"

我说: "不只是新疆的问题,当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倒退回封建社会,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将回到封建社会的模式。"


媳妇有点听不懂。

我这样跟她解释:


“现如今的主要经济体,只有中国尚处于封建式的小农时代资产传承模式”


  • 如果你是农村户籍,恭喜你,只要生了儿子,那就能将耕地和宅基地原封不动地继承下去。
  • 如果你是城镇定居的居民,恭喜你,你那名义上盖在国有土地上的房子实际上也能原封不动的继承下去。
  • 如果你家是市区里摇摇欲坠的老破房,那么更恭喜你,你的房子要么拆迁后换成更值钱的新房,要么财政出钱维修加固翻新。


  • 房产税、遗产税那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
  • 房子破旧了,还有新来的劳动者纳税帮你维修。


在其他主要经济体,大部分普通劳动者一辈子的收入基本就是吃完用完,大量的收入用来填房产税和木头独栋折旧/翻新的坑。一个家庭如果想永远呆在曼哈顿,那必须每一代都有足够的流水和收入,否则只能因为交不起房产税卖房走人。除了真正的富人和上层阶级以外,大部分劳动者入土后,扣完税留不下多少东西给子女继承。


而在中国,几乎人人都是有点资产需要原封不动继承的主。


  • 哪怕自己在城里年薪几十万,也要保留农村户口,也要生儿子去占宅基地。
  • 大城市老住户,哪怕年入5万,也能安稳地住在价值1000万的房产里,并且将这1000万几乎100%地的继承给后代。


于是:


和100年前的中国一样,劳动的价值越来越不重要,人们pk的是自己占有的土地有多少。


  • 农村的群众,开始回归宗族和宗教,依靠封建组织的力量来进行“按儿分配”和“按帽分配”。
  • 下层落后地区的群众,开始设法限制女儿向上层的自由流动,通过裹纱巾、女德班将她们捆绑在身边,从而能以更好的身价“出卖“,将卖身钱拿来给儿子娶妻。
  • 城镇居民的婚配,则成了一次新的投胎,”985“不重要,房产证才重要。


所以,京沪群众和南疆农村群众的思维并没有什么两样,大家都是一个目的:


控制后代,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吞并资产。


黑面纱和弟子规,只是一件事情的两种表现。


===============


补充:


所以近年来的许多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解决前些年唯资本、唯GDP带来的问题:


  • 干部下乡进村,夺回基层组织
  • 大力扶贫,提升基层农村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村青年通过教育成为工业化的一份子,而不是家族宗族的棋子
  • 去极端化,双语教学,免费高中,和宗教争夺少年
  • ”房住不炒“
  • ”不平衡、不充分“


个人觉得,”内环老阿姨们“的好日子,可能不会太长了

5#
肖天潢  2级吧友 | 2018-9-21 00:17:39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到“摁倒”、“行情”、“新的”这种用词,不知道这老阿姨是菜买多了吧还是古装剧看多。

不太认同部分高赞回答,把这个问题上升到阶级或者歧视上,不管是仅仅为了抖机灵还是带节奏。

每个一二线城市都有这样的老阿姨,只是今天的碰到的是正好是上海的,又恰巧还是内环的。


把“上海” “内环”这些个标签给去了,回到问题本身。



明确几点:

  • 孩子和别的男孩子一样只是在大学里谈了女朋友而已,可能会一直走下去,也可能像很多人一样分手。
  • 虽然男孩子见过对方家长,女孩子(或他家里)对男孩子家里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和骗婚这类事情有本质区别
  • 在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的前提下,你直接想让孩子分手,还给人家经济补偿,这是完完全全的羞辱那女孩子和女孩子的家里人。

所以:

他们俩要不要分手,继不继续在一起,毕业了怎么打算,那是他们的事情,作为长辈觉得好就支持,觉得不好也别反对,不想出房子别出,姑娘也不一定因为没有房子就离开人家,离开人家也不一定是因为没有房子。


另外:

虽然我也是魔都人,但我爸妈不会这么没教养。

6#
强哥  1级新秀 | 2018-9-21 00:17:41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可能是黑上财的

7#
delaymoon  2级吧友 | 2018-9-21 00:17: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帮你们提供一个看待上海阿姨的方法:

当一个上海阿姨尝试说:

“阿拉屋里厢阿似港道理额宁噶”

“阿拉阿似港道理额”

这些话的时候,通常不要去思考什么深厚的东西。

因为她已经不想帮你讲道理了。

_________

从我自己的感受回答一下

在上海的婚恋市场上,房子是个非常实际的衡量因素,其实也不仅仅是在上海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

你有几套房子,腰板就要硬朗一些,议价能力就相对更高一些,用“财上海”的话语体系来形容就是,你别跟我说你祖籍是江南苏北,也别说你是海归双一流,在我这里,房子决定了你在择偶食物链中的地位。你是大鱼,小鱼,虾米又或是微生物,看你房产证就完事了。

怎么样,是不是冷冰冰很没人情味?但是我希望多数人要理解,人性是相似的。“趋利避害“这样的字眼用出来有些不合时宜,可是“害怕自身生活水平下跌“的惴惴不安感,却的的确确是悬在上海城市小资产阶级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越是像这位老阿姨这样,中不溜,手里有点闲钱,拼死拼活干了一辈子从裤腰带里攒出来的一点点房产,锱铢必较,过度敏感我是完全理解的,担忧儿子把媳妇娶进门之后整体生活水准的降低的担心,也不是无根之水。因为本身他们的阶层毕竟就不允许他们有太多的试错机会,要真是互相错定了终身,那真是害了两家人。

真正不担心房子这回事的是什么人呢?

一类,像我好朋友那样,家里去年想买中环的别墅,今年就签字了的那种,嗨,钱嘛,不就是用来花的嘛。他爸妈亲口说:小鬼,别乱搞,女朋友要是有了孩子,跟爸妈说,生下来爸妈帮你养,你研究生国外回来就安排你俩结婚。他女朋友呢?家里情况真的是很一般很一般的那种。

还有一类,我这样的,一清二白拍拍屁股的穷鬼,什么都没有,倒也什么不担心。死乞白赖跟女朋友说:我真没钱啊,家里也没钱,请你等我几年。女朋友也很体贴啊,知道我还是个穷学生,不跟我纠缠这种东西,尽管女孩很多都希望有个安定的落脚处,我懂。

当然了,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基于这条微博是真实的基础上。万一又是和那个“和男朋友回老家发现男朋友家招待自己吃这些赶紧逃回上海“的爆款假消息,那也真是有趣了。这样的议题,还真是时时刻刻戳动着群众的g点,高潮不断啊。

最后,作为一个体面人,我可以理解和体谅阿姨的不易,从那种年代走过来,苦日子罄竹难书,好不容易条件好一些,想要安度晚年,现在有这种隐忧,实属正常,但请格局大气一些,有什么就摊出来打明牌,有什么顾虑和想法都老实说明白,别憋着。求助财上海这样陌生不知己的怪人,却不舍得好好和自己儿子和上门的“准媳妇“谈一谈,真是奇怪的很。说话也不要那么尖酸刻薄,什么新的旧的,您老人家是几手的?您老人家第一任用户是您老公吗?

8#
花村妇联主席  2级吧友 | 2018-9-21 00:17:43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内环线老阿姨”用的真是好,为什么是内环老阿姨不是土著老阿姨或者上海老阿姨呢?就是要和“内环线有房的老阿姨”结成抗无房穷逼联合统一战线,尽最大可能拉盟友站队带节奏。

你要是“上海老阿姨”,就没有这个效果了。上海那么大,嘉应的也配姓沪?

…………假装这是分割线…………

今天下午“内环线老阿姨”这六个字一直在我脑袋里徘徊不去,玛德咱虽然不是做的文字工作,但互联网上撕逼这么多年,称得上经验丰富,看到这个词,心里除了“佩服”之外真没有其他想法。


为什么呢?因为这6个字选边站队的针对性实在太强了。

内环线什么意思?突出主体的最重要属性——上海内环线有房。暗示一个高存量财富的家庭。一个家庭的财富配置,其实际价值无疑是高流动性资产>不动产,这里突出不动产,暗示是个缺乏现金流的“不动产千万富翁”。

老阿姨这个词不涉及职业,暗示另一个可能存在的属性——事业上有所欠缺,也就是财富增量不足。否则应该说的是“女老板”“女教授”“女CEO”之类代表职业属性,让双职工家庭“高攀不起”的词,而不是老阿姨这种基本性别属性。

六个字,一下子就把盟友的范围圈到了“因时代红利而在上海(或其他大城市)拥有高价值房产但却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的土著”这么一小群人,并牢牢抓住他们“担心和穷逼联姻被吸血”的焦虑心理来拉人站队。

厉害,佩服。


至于如何看待,实话说除了“内环线老阿姨”用得出彩之外,没什么可值得看待的。

内环3居室+郊区别墅不叫什么中等人家,只能算是个混的好的土著而已,但是快速增长的房价让他们变成了纸面上的千万富翁,于是他们膨胀了,觉得自己牛逼了,和外地逼还有无房穷逼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了。

但意识深处总有一个声音提醒他们:你的财富是纸面上的,无法变现,毫无保障,你只是风口上的猪。因此他们也会深深焦虑,严守着那点房产,去攻击任何看起来好像要“染指”他们房产的人。


这种“吃了房地产红利之后的焦虑症”现在可以说满大街都是,知乎上也有好多,不奇怪。这个焦虑症怎么治呢?

拿着你的房产证去工商银行,要求办理百夫长黑金卡,看看银行的老阿姨是个什么态度就知道你到底是个啥水平了。

9#
大可  4级常客 | 2018-9-21 00:17:44 发帖IP地址来自
马督工点赞的问题,进来一看居然没有人认识“财上海”这个著名新浪ID就开始评论。

“财上海”,又号称“菜场经济学家”或者昵称“菜菜”,多少年如一日在微博讨论房价,最著名的语录大概就是大家熟知的“京沪永远涨”,“按倒拆迁妹”。

在他的语系里,无所谓你是外地人或者上海人,复旦学霸还是三本学渣,帅哥美女或者土男丑女,创业精英还是打工屌丝,他其实都一视同仁的,千万不要觉得他在歧视你,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狗屁,他根本就不会根据他认为是狗屁的东西来歧视你。

他评价人就看一点:房!

有几套房?内环还是外环?新公寓还是老公房?

这才是他的唯一评价标准。

你是复旦交大毕业?你在外企工作?你创业成功了?你出国留学移民了?

这些都是屁,提也不要提,你还是告诉他你有几套房吧。

因为根据财上海的人生经验,以及这这些年国内的实际发展,只要你在北京上海有几套房,哪怕这几十年什么都不做,也比你复旦毕业外企工作然后移民美国但是就是错过了买房的人过得好。

所以财上海的文章里永远都是“内环老阿姨”,“外地来沪女”……大家不要觉得他在歧视外地人,他只是歧视没房子的人。如果这个外地女是煤老板的女儿,早早在内环买了好几套房子,在他的语系里这个姑娘是可以把“老阿姨”的脸按在地上使劲摩擦的。

下面还是给大家看看“财上海”的语录吧,大家体会下。所有版权归属新浪微博的“财上海”。


——————财上海语录————


京沪永远涨
一个字:印!

我家门口天天有保安,自费来保护我家的窗户。因为我的wifi不设密码,保安哥,就在窗口附近,拿着上网手机,不停的巡查。

控制京沪人口挤爆的4个办法。一是陈云模式。全国大锅饭,70年代上海和洛阳的工资是一样的,小城市住房好,大城市吃得好。二是巴黎模式。房价和房租,贵到你根本不想来的程度。三是恐吓模式。没有暂住证,抓到就收容审查3个月。四是扩容模式。把京沪水稻田全部建房子。你说哪个办法好?

上海房产证是墨绿色的,但有2个尺寸。一个是大的,一个是小的(没有法律区别)。我基本上都是大本。所以啊,以后找对象的姑娘,你看仔细了。大本是低价入手的,小本是高价入手的。

如果上海户口可以卖的话,那么上海老头老太会自动搬出上海,因为砸在自己手里,一点意义也没有。卖掉户口,给儿子换个首付。很好啊。皆大欢喜。

遥想当年福利分房。我进单位时,福利分房走到了最后一年。但大家都不信,福利分房真会结束,以为是一阵风之后照旧。所以,张江的三室一厅新房没人要。老同志们联手误导我们小年轻,要我们拿最大的房子,远一点的。他们今后可以分近一点的好房子。于是,我们这一批小年轻就无缘无故获利几百万。无语。

数年前,我认识的两个上海中等家庭,把各自儿子送到加拿大读书。现在。成绩单出来了,小A两手空空,回沪到处找工作,还是住在出国前的老公房,但是家里存款不多了。小c在加拿大和某某女儿,喜结连理,回沪后直接住盛大金磐了。

沪人的长项是做白领,现在傅蔚冈向小田居然把小沪的白领饭碗也抢跑了,这个太丢人了。多数沪不会做老板,摆地摊,哭了。向小田是湖北乡下出来的,混到清华毕业,大浦东扎根买房谈恋爱,这当中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小沪要学习人家的长处,超过人家,而不是简单搞“外地人学上海话”的荒唐事。

多数沪二代在就业市场,婚姻赛场,购房市场,面对全国锦标赛,无法胜出。上海男人学历,上海女人相貌,上海家庭财富,面对波澜壮阔的全国优质人口排山倒海般的冲击,大多数小沪已无能为力,只能是听天由命,骂骂咧咧。这种痛苦恐惧,躲也躲不开,你说烦心吧?所以外地人要体谅,要理解,要关爱小沪!

沪二代话题沉重。多数沪二代月入4千-1万,够生活,少积蓄,买内环新公寓绝望,买车困难。小沪面对新上海时代,站在儿时放学回家的马路旁,环望四周,遍地豪车豪宅,而自己已悄然出局,还要啃老,这种沮丧绝望心情,外地人是无法理解的。民工二代可去合肥买三房一厅,但沪二代无路可走,无力改变。骂!

建议,大浦东整体纳入自贸区,硬造一个自由港。金融业自建系统,发行外汇券。实物贸易在过江通道上设关卡,参照香港。法律部门由最高院设立专门派出法庭,由巡回法庭做终审裁决。自贸区对内地金融和贸易,用WTO规则。设立单独税法。房地产暂时不变。20年内搞定新加坡是完全可能的。

我从来不认为,阿里巴巴是马云掌控的,充其量也就是具体经办人、前台代言人和广告演员。阿里巴巴要颠覆中国的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这哪是这个小人物能够玩的东西?马云根本不理睬华尔街,把支付宝直接变成内资了,这种大手笔,哪里是一个民企敢玩的?奇怪的是,华尔街居然默认了。呵呵。看懂吗?

现在京沪人口爆棚,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本地居民出不去,因为户籍捆绑了医疗教育失业金,再各地住房限购,想走走不掉,出去也没地方住。必须切断这个捆绑,价高者得,人口流动,财富要素也流动起来,通过交换,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提高效率。

门当户对。我周边100%的婚嫁情况都门当户对。权贵联姻,高官儿对上市董事长女。高官女对省十大杰出青年。屌丝对屌丝,。上海大专男对外地本科女。拆迁户内搭。外地美女对上海两套房。我这么多年,就没有看到过一起灰姑娘的故事。只有一个例外是,结婚的时候,是门当户对,后来一方发迹。目前和美。

在婚姻赛场上,财富和美貌是硬通货。像令人尊敬的博士,其实只算是略微加分一点。她丈母娘其实并不介意他是博士还是研究生,关键是几套房和相貌好。嘿嘿。有个我认识的外地美女,拖到26岁了,二选一,优质男+宝山小公房;中下男+3套内环房。后来选了优质男,现在过得苦哈哈的,一脸郁闷。

上海人只有三种,有房出租的,欢迎外地人;只有一套房的,鄙视外地人;买不起房子的,仇视外地人。你是哪一种?

北京这么好,外地人能不去吗?前些日子,我在郑州坐火车去北京,一路上都是河南乡下的农田和破败的农屋,河南各地县的火车站,脏的就像是80年代,火车站旁边的铁路局宿舍楼,外墙脏的都黑了。几个小时的浑浑噩噩,突然间,眼前呈现出大片的漂亮彩色的建筑群,北京到了。这种吸引力,神马也挡不住啊。

中国经济素描。权贵阶层设立无数路障,收买路钱,稳赚不赔。小老板被搜刮的皮包骨头,就想移民。有钱无权阶层,炒房炒地,或低调隐居。小知识分子,无力买房,集中火力炮轰房价。专业人士(医疗卫生)吃拿卡要。屌丝打工仔,无力致富,但希望公务员和小老板倒霉。乡下人摆摊。城市贫民跳广场舞黄昏恋。

为啥35岁是个转折点?因为30岁之前,人可以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具体表现为:考证狂,天天下苦功。30岁左右考了证书入行,还有梦想,干了3-5年后明白了,自己无力改变现实。蓦然回首,自己岁数大了,孩子大了,房子没变大,于是就绝望了。

交友标准。新朋友聊天,如果他说,房价会跌,那么你赶紧绝交,这种人,纯屌丝,只会害人。如果这个新朋友说,房价还会涨,保持友谊,有钱人一般不会轻易毁了自己的信誉。

我以前学英语,是把英语当做一个技术来学的。那时候,学技术就有致富的希望。现在发现,什么也不玩了,就买房子吧,保你发财。英语,让外企白领去学吧。等你的房子涨价2倍,卖给外企白领,就ok了。

我作为一个普通知识分子,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这么多的匪气管理方式。我以前也是,苦口婆心,讲道理,谈未来,说理想,但是职工就一句话,我缺钱啊。后来我也不讲道理了,能干就发钱,不行就走人,互相公平。后来我发现,越是简单,大家越认同。于是我就走上了简单粗暴之路。

史玉柱说过一段话,大概是意思是,发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不要考虑哪些复杂的股权激励,人性化管理,没用。就发钱,简单粗暴,效果特好。现在的基层小干部队伍,要我说,人员减一半,工资加2倍,犯事就往死里打。不出三年,基本管好,管不好,你揍我。呵呵

我见过清官的,出去学习一次,连个饭都不请,下午5:30 准时回到单位,让手下人做单位班车回家,搞的手下人都没积极性,一个个遇事就推,推不了就找借口,办不成。另一个贪官,娘希匹的,手下的人,个个是如狼似虎,什么事情都敢揽在身上,拉出去干事,我从不担心搞砸了,就担心把别人砸了。你要哪个?

其实,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贪官的。贪官一般是,胆大心细,心狠手快,耐力超好。呵呵。用贪官,最放心,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他搞了钱,很开心,与此同时,也会让你开心一点。用清官,最烦心,他是很清廉,但也没有责任心,所有下属都被他得罪光了,事情还办不成,最后一大堆抱怨,老大自认倒霉,换人。

关于污染(空气和噪音)。各位在上海的兄弟,市区的污染小,核心区最小,千万不要去郊区,市区没有工厂,最多一点光污染。当然,临港新城还可以。

我刚刚工作的时候,上海几乎没有什么富人,乡镇企业家顶天了,所以,我的致富经是多么悲催啊。如果我是富二代,我肯定会去学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我喜欢什么,我都忘记了。走在致富路上,我只知道赚钱,忘记了感情,忘记了爱好,忘记了艺术文学,忘记了曾经同桌的你。

一个大学生,就算你哈弗毕业,聪明勤奋,学有所成,能够保你小康。大富大贵,那是靠运气。每个富人,都有一段无法解释,或者不能用聪明勤奋来解释的时期。

关于选择大学专业的建议。富二代学法律,尽可能长久的保住财产,也别想搞大了,把上一代的土地房产现金股票期权,守住就够了。穷二代学工科技术,运气好也开个企业。小资二代,可以选择经济学、新闻学,艺术类,医疗教育之类的,反正发大财难,发小财,机会多。

潘石屹是在1993年海南泡沫破灭的时候回到北京的,那时候万通6君子,加起来估计千万左右,六人一分家,每个人实际到手的真不多。那个级别,在同时代的浦东,只能说是小镇老板的水平。当时唐镇的三家钢铁厂,随便一家就远超他们。但当时浦东的老板集体走错了产业方向,目前99%灰飞烟灭了。

富裕村的村干部是最幸福的角色。北京一村干部儿子婚礼设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我对上海的村干部群体是非常熟悉的,原因?呵呵,N年前,有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是大队书记的女儿,哈哈。举例,有的村支书直接就是大型上市公司的老总。这是公开的信息。

十多年前,房价低,赚了钱就消费,百业兴旺,皆大欢喜。现在赚了钱都不消费了,拿去买房子,除了建筑行业和公款消费,其他行业就郁闷了。

最蠢的事,富人在普通亲友面前,用夸张的方式炫富。安徽丈母娘豪车陪嫁,给所有参加婚宴的亲戚造成了巨大的攀比负担,不管家里是儿子或女儿,心烦了。另外,未来婆婆面子上也不好受啊,背了这么大的人情债,肯定被人笑,以后婆媳最好是少接触。一有个矛盾,就会出八卦。其实私下给2套房不是更好吗?

资产千万啥感觉?在上海中环线,二室一厅的新公寓,自住一套,父母一套,出租一套,以备将来儿子结婚。ok,这就超过千万了。平时上班,不敢请假,去饭店之前要网上搜索一下性价比,买机票尽可能是5折。这是富人嘛?活脱脱的小白领阶层啊。但就这个水平,80%的上海人一辈子也达不到。没办法。

人最痛苦地是,失去了希望。北上广的很多外地大学生,按照已知的情况,永远买不起房子,在北上广拿个6千块的工资,纯粹是干耗青春,直到30岁。这种痛苦,一般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或许是最希望“重新发牌”的一族。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

我周围认识的女人。结婚后3年,有80%的女人都感叹,赚钱养家还是要靠女人。呵呵。原来对男人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婚后三年,男人的工资也就那么多,三观全毁,只好自己努力赚钱,共同养家。很多女人说,自己累死了。

欧债危机的根源是选举制的恶果。每个候选人不顾国家实力,拼命给农二代屌丝乱许诺,乱加福利,上台后,财政没钱兑现,就秘密借债。拖了十年,现在一夜回到解放前。意大利人口0.62亿,总债务是2万亿欧元。人均35万人民币的债务,花的那个开心啊。美国有航母,没人敢来要债,意大利没这个实力,惨啊

女人吃苦耐劳的地方是比较多的,但女老板成为风气的地方是,浙江、四川、东北。上海女人做生意的比较少,而且社会风气也不支持。浙江女人确实不错,吃苦耐劳,敢于冒风险。我见识不多,呵呵。欢迎批评。

经常看到大学生千奇百怪的表白方式,最直接的一大捧玫瑰,最搞大的是,整栋楼进行灯光控制,画出一个心型之类的,还有步行千里去提亲的。我只能说,最好不要搞这种傻了吧唧的东西。女人看重的不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女人看重的是实力:你的实力,或者你家的实力。其他都是浮云。

怎么做思想工作?今天某外地在沪白领说,他无法理解,上海地铁增加用沪语报站,并准备上升为地域骂战。我说,这是旅游项目,给外地游客增加旅游特色。那个外地白领欣然接受,说这个可以有。

银行是怎么印票子的?这个流程是很复杂的,多方面行为的汇总。微博是难以讲清楚的。举例:存准是15%,还是20%,就可以释放或减少5万亿的货币。若你非要知道,可以找本货币银行学的书看看。但我估计,一般人看了也难以理解。一般省分行的业务经理对这个问题就比较熟了。

古代京城,多少人,来来去去,也没有导致人口无限膨胀。所有人都把衣锦还乡看作是人生最高目标。这就解决了人口分布问题。现在,北上广,简直是拥挤不堪,效率低下。

印钞问题,现在是两阵对垒,界限清楚,一方是赞同印钞,富人是资产快速增值,躺着搂钱;农民在建筑工地,活多工资高,还可以挑三拣四。一方是不赞同印钞,主要是中产白领。有房的白领,还想改善,甚至是接老人一起过来照顾,没有房的白领,急于拥有一套结婚。谁会赢?

全国高端餐饮业营业额下降三至四成。那些人的钱,还在自己口袋里,但是端菜的小妹、饭店门口的保安被裁员了。呵呵。

认识一个老太婆,60多岁了,不看书、不看报,新闻联播也不看。但是每次投资很准,从未失手,也从不惧怕。问她为啥?她说,我从36元的工资开始到现在,就看准一条,票子每年都在毛。你只要去借钱,借更多的钱,然后买房,等你还钱时,那个钱,就不值钱了。我就是这么一辈子过来的。这就是老太婆的直觉

海上渔民的抱团精神特别强。茫茫大海上,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同村的小伙伴,这种感情,是世世代代,以命相托的感情。回到岸上,也没有争地争水的矛盾,男人一起出海,家里也没有瓜田李下的破事,所以渔民之间的抱团精神,远远超过中原地区的农民。这种抱团精神在战场和商场上,有惊人的凝聚力。如潮汕

上海人为啥契约精神特别强?上海开埠时间短,市区都是外地和外国人,跑了也找不到了。互不熟悉,又要通商协作,白纸黑字+租界法庭=合作基础。这种思维模式长期延续。人和人互不信任,但相信契约和法律。在上海,亲兄弟之间,也不喜欢互相借钱。更不可能去搞无抵押的集资。

温州的民间借贷思维,和上海不同。温州人是靠长期信任感来运作的。怎么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感?豪宅+好车:证明俺有能力;三代人无坏账记录,证明信誉好。ok。借条也不要了。所以,豪宅在温州,是信誉,是借钱方式。如果,你住在老公房的小两房,出去集资,谁理你啊。上海民间借贷靠契约抵押,坏账少。

过渡封闭的区域性楼市,不管本地人把房价炒到多高,必然是打回原形,再踏上一脚,鄂尔多斯,铁岭,温州,外地普通家庭哪里会去住这种地方!相反郑州新区,地处中原,辐射河南人口大省,我相信,会起来的。北上广的房价是全国人民在玩,不担心。除非《收容法》卷土重来,否则,北上广房价肯定涨。

某老板告诉我,他不招聘上海的男员工,担任核心职位。男员工的最佳年龄是28-35岁,但这段时间是他们买房的时间,所以表现的特别急吼吼。一言不合,立即翻脸,为了蝇头小利就辞职,或者通知你“不加工资,这个工作就前功尽弃了”,丑态不一。他现在找28-35岁的女员工,比较稳定。没办法,也是无奈之举。

越来越多的私企,已经把“正常生意”做成了“赌场”。举例,螺纹钢,进价是3000元,如跌倒2900元,你再精细化也没用了,人人叫你“老赖”;如果涨到3200元或3800元,你就是成功企业家了,可以去波士堂,和女主播谈谈人生理想和创业故事。什么玩意啊!如果你现在有2千万,是开厂还是买房?赌吧!

某友1999年做准备,2002年出国留学(经济学),2006年毕业回国,正规大学,父母卖掉了房子,在沪租房,靠着其可能飞黄腾达的幻想,苦苦坚持了7年。回上海后第一天,父母就把家里最后的6万元给他,让他炒股兴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全家一蹶不振。现在混日子。十分消极。其经济学文凭,在上海毫无用处。

四川农村娃读大学,就像是5年前上海工人家庭子女去留学。错过低价房,得到一张洋文凭(大部分是管理学,经济学之类的文科),现在回到上海,找工作很难的,拿着洋文凭,看着高房价,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哈哈
外地白领扎根上海的办法。小夫妻在市区上班,买嘉定等远郊区小三房160万(税10万),双方父母出资50万,自己出资30万,贷款90万,20年,月供6300元。嘉定房出租的租金,在市区租个小破房,熬到在嘉定找到收入差不多的工作,恭喜你,解套了。一定要买三房,否则,下一代就要重走你的路。但永远在郊区了

其实滞留京沪的外地大学生,都是老家竞争的失败者,没钱没关系,拿了一张没人看的文凭来大城市碰运气的。某友,其父是某贫困县的**,她毕业后短短4-5年,就是该县实权部门的副职了(副科级)。一年要到上海2次出差学习,大家一起,欢聚新天地,泡吧衡山路,徐家汇买衣服,黄河路吃海底捞。能比吗?

上海困难户最爱高房价。上海无劳动能力男,垃圾男,大龄男,失业男能轻易娶正常外地年轻女,就是高房价。本地人都有老屋,已拆迁多有一个外环线漂亮小房,未拆迁的有无限幻想。婚后十年,外地女就有户口和社保。上海男娶老婆,比本科屌丝简单的多。这也是屌丝最不高兴的事情。

浙江搞的是小快灵的私企模式。今后,浙江会经历一段90年代初上海的萧条景象。商务成本越来越高,低端产业萧条,关停并转,不断出现,高端产业尚未建立。江苏搞的是外资大厂模式,还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上海虽然产业不行了,但是依靠外地源源不断的消费资金和购房资金流入,也还可以继续混。

有个工程师辞职来上海发展,2006年的时候就月薪1万,在上海3年,最后回老家了。原因是,在上海租小房子,导致生活质量太差。他老家在西部大城市市区,收入是上海的一半,但有大房子,思来想去,回老家了。上海的高房价导致,人才流入会慢慢减少,富人流入会慢慢增加,最后由创新性城市,变为消费性城市。

估计这次经济变化,今后3-5年最苦的是浙江。高端服务和金融比不了上海,低端加工又不如西安成都。往上走,被上海拦住了,往下走,被西部挡回去了。浙江资本又因为各种炒作失败,亏了好几次,整体上手里的筹码不多了。

没有神话。万科王石最著名的话,“我不行贿”。呵呵。我以前一直还是蛮好奇的,他为什么这么牛,而且还牛的这么高调,霸气。终于明白了。以他的身份,能够抽时间和地方县长、处长聊一聊天,就是给足了对方面子,哪里需要去行贿啊?

很多很多,我周围认识的80后的姑娘。我看着她们,从读大一开始,,甜美青涩,怀揣梦想,慢慢的发展。现在基本都是,嫁个普通男人,生孩子,买小房,买小车,婆媳矛盾,早出晚归,疲惫不堪,无一例外的,进入了生活的强制轨道。现在,个个都是黄脸婆了,都是80后的。90后,也快了。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当时,最时髦的事情是闯广东。我认识几个在90年代初,在广东做二奶的上海小姑娘,悲哀。当时上海很穷。我的亲戚专门陪我乘坐了一次公交车,在南浦大桥上来回了一次,就是一个旅游节目了。杨浦大桥还在建设。黄浦区"一府两院"还在小房子办公,申花队如日中天,范志毅是上海人的偶像。上海郊区还是很穷。

说说小气的上海人。上海人,房子小,大部分人比较穷,大部分上海人舍不得去东方明珠,好像是150元的门票,小气,斤斤计较,甚至是占公共便宜,喜欢为点小事吵几句。但是上海人在骨子里,崇尚勤劳工作,不冒险,鄙视违法犯罪,上海生意人是很本分的,也不想发大财,就是过日子。上海人属于温顺的良民。

有个人,有几十个房产证。一次,丢了几个,她实在想不起来,丢的是哪个房子?也就算了。

当你从有1套房,到有3套房,幸福感是翻倍的增加,好像天天活在童话世界。当你有10套房,增加到13套,毫无感觉。反正也就是多个数字。当你有50套房,增加到80套,你会感觉很烦人。那么多房子,仅仅是缴纳几十套房子的水电气,物业费,就烦人之极。那才是真正的房奴。总不能聘用一个人,专门去交物业费吧。

两种改革模式。一是深圳模式,遇到黄灯赶紧走,遇到红灯绕着走;二是上海模式:排好队,绿灯一亮,集体通过。深圳模式乱,初期见效快,但是培养人一种投机取巧的思维方式,后期就不行了。上海模式稳,初期慢,但是正规化,有秩序。80年代初,大家思维不一,上海发展较慢。1993南巡后,上海迅速腾飞。

十年回顾:大起大落,喜剧收尾。十年前,风华正茂的那些长官,除了个别登顶成功,其他都是“退休或待退休”状态,或去吃牢饭了;当年的美女,现在也是老菜皮了。当年的小孩子,现在是急于嫁人。同学都已经认命了,同事也失去了任何的希望,只求再升一级。曾经豪言壮语的商人,大多归隐市井了。老了十岁。

我认识的温州人中,不论穷富,很喜欢攀比谁更有钱?以前上海人是暗暗的比,温州人是当面比。温州人婚宴中,最热门的话题是陪嫁,彩礼,房子几套,车子品牌。要是炫富,一片赞扬,要是穷,一大堆鄙视的话,鄙视男方的有,鄙视女方的也有。婚宴尚未结束,结论已下。要是差评,十年难翻身,实力信誉打对折。

上海精神,退化了。原来是号称“冒险家的乐园”,现在,上海人根本不敢冒险,就喜欢打工,以打工打到天花板为荣,鄙视冒险经商的人。嫁人最喜欢公务员,娶老婆最喜欢医生教师,找工作首选国企事业单位,事业发展以升职为最大目标。一生求稳,平淡收场,最后成了口头评论家。

上海人喜欢窝里斗。家庭内部是:婚前女方要房子,兄弟姐妹拆迁闹矛盾,亲戚落户口之类的;单位里:上海人互相鄙视,窝里斗,单位里的一群外地人选择站队,然后大捞上海的好处,最后还要鄙视上海人。呵呵。上海人不抱团,不争气啊。

周立波红了2次,实属意外。第一次是海派清口,确实不错,打垮了一大批老的滑稽戏演员。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素材很快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本来我以为他是结束了,没想到搞出了达人秀,实在是有商业头脑。这时中国最成功的商业表演节目,甚至超过了“超级女声”。第三次和小崔的搭档,是垃圾作品

80后备受煎熬,不简单是,物质条件差,而是失去希望。我比80后,大了一点点,我们刚工作时,物质条件也差,但是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很有希望,前途很光明。甚至是可以计算出,3年买个二室一厅;5年结婚,7年升职(最低级的干部)。全部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幸福。现在,不可能了。

需要上海户口的地方:经济适用房(便宜50万),考大学分数低一点(留学是30万),市区街镇三级困难补助最多2-3万,中小学赞助费5万。车牌也是放开的,当出租车驾驶员(外地人很难)。医保现在统一了,楼市限购问题不大,实在想不出,其他哪些还要上海户口的?

你来当规划局长:浦东张江的原规划导致容积率太低,基本上和美国有的一比,马路上看不到人,你觉得应该修改规划,增加容积率吗?

上海崛起得益于外贸的崛起,出口位置优越,通往内地的交通枢纽,通往海外的航运中心,人才济济,得天独厚。但是,如果外贸萎缩了,上海又比不过香港北京,真的毫无优势了。上海老百姓这些年,除了拆迁得益,其他真的没有什么好处。就业形势越来越差,房价带动物价,越涨越高,老百姓穿的越来越差。

沪牌价值,不是价格。一个车:4.8米长*1.5米宽=7.2平方米。车和车之间还要保持安全距离,那就是5.8米*2.5米=14.5平方米,注意是占地。高架桥的成本高于住房,沪牌占地换算成2倍容积率,应该是14-28平方米,如果按照上海外环线内均价3万房价,是40-80万。大家同意吗?我也疑惑。严重鄙视自己。

农民二次翻身的幸福。以前农村最有面子的家庭,儿子是大学生,进城了,在乡间有面子啊,那个幸福啊。没出大学生的家庭,没面子,儿子就是个农民工。今年,农民工集中大翻身,而进城大学生失去了光环,没钱没房没车,出手小气。包工头买房买车赚足面子,逆袭成功。农民心理上的幸福感,是无法想象的。

反思。大部分上海原住民和北京原住民都是蠢货,这两个地方的老百姓,居然认为“房价调控”是降价,十年啊,蠢到家了,害三代。我现在回忆起来,实在无法解释,为啥我会有这种错觉。你能够解释吗?确实没有任何人说,要降房价。任志强还反复提醒我们,是涨价。但是我们就是不相信。自己蠢,不怨人。

十多年前,开会研究招聘新人,一些外地来沪干部极力要招聘研究生,当时觉得是提高干部学历水平,有面子。若干年后才明白,那时候上海孩子读研究生少,招来的必是外地人。十几年后,外地干部基本掌控了该单位,上海人反倒是很边缘化了。其实,90%的岗位,大专生也绰绰有余。当时傻啊,上了外地人的当。

日韩的经济模式,是后起之秀的最佳模式,当然也弊端很多。日韩模式是,公平的政府,扶持少数私营企业,对外参与国际化竞争,对内提高员工待遇。在国内市场稳赚不赔,国内利润转化为研发资金,重点进攻国际市场,获得一个又一个世界单项冠军。弊端是,老百姓得到平稳富裕,但无出头之日,财阀永远是财阀。

现在,年轻人最恨的是,梦想破灭。20年前,大家的梦想,基本上能够实现。农民的梦想,打工5年,老家建房;工人的梦想,读个夜大,争取转干部。大学生也有梦想,苦干5年,分房提干。现在,啥也没了。唯一的梦想是,穷人翻身靠拆迁。农村哥哥拿到拆迁房,娶个复旦外地女,再收收租子,打打麻将,舒服啊。

2009年,房价稍微降低了一点,到处是砸售楼处,闹事打骂,乱哄哄的。房价一涨,风平浪静,皆大欢喜,大家拍手高兴。倒霉的是,没买的人。你说,什么叫“顺应民意”?你就认了吧。要降房价,就要出现大失业,银行大坏账。任志强是看准了软肋,所以胆敢肆无忌惮的嘲笑某人。这在五十年代,足够进牛棚了。

现在,不买房的人,是钱不够,而不是等降价。现在,正常思维的人,已经不相信房价会下降了。这就是调控的结果。

前段时间和很多技术型农民工聊天。一般夫妻年薪合计15万左右,包吃包住,最少能够存下10万。最大的希望是,子女长大后坐办公室,最好当公务员。所以这些农民工从小培养孩子贵族气质,钢琴,外语,演讲,旅游,名牌鞋帽等等。我实在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其实,上海人20年前就走了这条路,死路一条。

熟人甲。30年前是农村中学生,进“乡办小厂”当技术员,到专业学校进修后,回来是副厂长,厂长。98年改制,买下厂房土地成为私企老板。2000年赶上出口潮发财了。07年买地建新厂。08年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很差。09年的4万亿使其新厂房大增值。2010至今,逐步歇业,厂房出租,生活很好。

住建部用巨额现金重奖离婚。无语了。买房是为了建立家庭,“国五条”却拆散家庭。国五条后,如果离婚,税收减少6-10万。不离婚就白白向水里扔6-10万(喜欢纳税的除外)。我问了好多人,都说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肯定会暂时离婚的。这个政策还很难去堵死漏洞,因为法律总不能惩罚复婚者。难办了。

十年调控,最后变成了一堂语文课。调控的意思是涨价。我服了,你服吗?

这就是真实的上海。90年代,我中学最漂亮的班花,高中毕业被选中到某大宾馆服务员,大家觉得太洋气了。当时上海的各大著名商场,一半左右的营业员全部是班花级别的,大家经常聊天说,在那个大商场又看到美女营业员了,然后兴奋的交流半天。1998年后,外地人排山倒海般涌入上海。然后,彻底变了。

现在最惨的人是有1030万存款的人。买房不够,存钱亏本。

前几年,上海很多中下收入人群也心态不好,感觉外地人超过了上海人,调整了几年,也就认怂了。呵呵。香港人,很快也会这样的。

买上海房,必赚钱。权贵恼怒,所以限购。

腐败记忆中,90年代是最黄金年代。所有资源都便宜。开个小厂可以乐翻天。女人、房子、吃喝玩乐,耀武扬威,统统没人管。把猪圈挂个门牌,就可以拿到十万,挂门牌的也乐翻天。沪郊住宅用地,全部白送,为了增加GDP。一个乡长就是一个皇帝。某老板一下买了10套小房子,5万1套,养了十个美女,被大家瓜分。

现在,很多农民工子女也在玩贵族,学钢琴,话剧,演讲,芭蕾,拉丁舞,油画,击剑,外语,小提琴。呵呵。都去当贵族了,一声娇气,吃个水果,也要挑三拣四的。今后谁来当产业工人?见过一个儿童培训班“从小培养领军人物气质”。我的天啊。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小学老师搞点外快,给家长一点幻想。

官场中,几种人的官运好:一是官二代;二是漂亮活泼的女干部,三是大领导特别看得上的,原因很多,看运气了。其他小干部,熬起来很难。正常情况是十年升一级,大城市,副处到顶,乡镇,副科到顶。我看到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熬了十几年,也就泯然众人矣,变成了斤斤计较的小干部。心酸。

清代的官场三条铁规。任何官员严禁在辖区买房,居住在办公场所,只准在原籍和京城买。严禁官员的成年子女在其辖区工作生活,一律留在原籍或京城。退休官员,一律回原籍,不留京。这三条铁规直到清亡,也得以严格实施。所以,清朝没有衙内作恶,没有官员炒房,没有老干部**。

毕业多年,发现自己的同学,奇葩众多。入狱,高官,发财,和领导打架的,暴亡,默默无闻的小科长,也有先当高官后变白丁的玩意。出国比较多,人在异国他乡好可怜。总结:人生表现和大学表现毫无关系。大学潇洒的,毕业后混的大多不好,大学默默无闻的,现在一小半已出人头地,毫无规律。运气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以我不太多的人生经验告诉你,运气比能力重要。我的2个同学,水平差不多,一个在三线城市,由于一次大力提拔年轻干部的机会而飞黄腾达(那时小县城几乎无名校大学生),另一个在大城市默默无闻,但赶上了低房价,陆续买了多套房而发财。多年后相聚,互相感叹莫名其妙的人生。

上海的中环内的漂亮新公寓,早就和和普通人彻底无关了,但是售楼处还是卖的风生水起,谁在买?呵呵。外地干部。全国关门歇业的企业家。

隔壁小区,09年5月份是1.4万单价,现在是3.4万单价。100平方米,首付3成,也就是50万左右,短短四年,净赚200万。这个利润,你一辈子开店也赚不到。大学生创业,那是自己逃避现实。大学生啊,不要再骗自己、骗父母了。认命吧,踏踏实实过日子。

有几个亿的企业家现在也不创业了,搞股权投资;有几百万、上千万的企业家都想买房子;有几十万的小老板,守个小厂或小铺子,赚生活费。只有傻了吧唧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拿着爹妈一辈子打工收入,被忽悠的去创业,交了一大堆的税费当交学费,最后也不过是在菜市场卖煎饼果子。呵呵。

认识很多浙江的中小老板,10年前,大家聊天,互相比的是: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现在没人比企业好坏了,都在比:买了几套房,增值多少。对于企业运作,采取的是,混一天算一天,员工辞职,随便走,绝不挽留。最大的梦是,工厂如果拆迁,就算脱离苦海了。

4万亿,现在议论纷纷。但是有一条,大家从来不议论,就是为什么是在次贷危机发生的7个月后,才终于下决心搞。我的研究是,次贷发生6个月左右,传递到了中国就业市场,农民工大量回乡,这下子就不要争论了。坚决搞,而且要快。所以决策的底线,最重要的是就业。

5年前,我的一个学生女博士。结婚前,男方家里已经买房了,女博士也不好意思要求加名字,怎么办?女博士就在同一个小区,用陪嫁做首付,贷款7成,买了一个相同的房子,婚后用共同财产还贷款,就算离婚,也不吃亏。5年后,没有离婚,反而越来越恩爱了。因为2套房合计增值了5百万,不上班也可以了。哈哈。

近十年,社会财富加速分化,上班族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我仔细想了一下,区别在于“贷款”。用银行的钱生钱,是倍数效应。富人敢于贷款1千万,穷人根本不愿意贷款。由于印钞厂日夜加班,5年后,财富差距就是几千万了。这个差距就是永远的鸿沟,你这一生绝无可能再次逾越。祝你好运。

大部分80后,走入社会后,直接摸到了一手烂牌,根本赢不了。希望掀翻桌子,重新发牌,心情可以理解。我其实也说不出个什么,人生,就是如此。看运气吧。

我希望有关部门大大方方的和大家说清楚:楼市到底怎么搞?让大家有个预期,抓紧买,还是等保障房。过去十年,一直说要调控,一直在猛烈的涨价,完全对不上。呵呵,幸好经济学家没有上当。普通小户,购房像赌博,没买的,捶胸顿足,痛苦不已;买了的,欢天喜地,占尽便宜。几年后,人生完全不同。

楼市中最坑爹的”暗示宣传“。cctv主持人,每次播报高房价消息时,一脸严肃,忧心忡忡,给人感觉好像是,上面并不喜欢高房价,可能会抑制高房价。专家天天在说楼市泡沫论,要调结构,挤泡沫,忧心忡忡。有关部门视察座谈会,忧心忡忡,要大力建设保障房的语气。这些暗示,让三代人的积蓄蒸发了。

我对充斥在上海北京街头的几百万外地大学生感到担忧。他们在市区,绝大部分是跑腿动嘴的工作,很难有技术积累。现在吃青春饭,没有家庭负担,谈个恋爱,喝喝小酒,群租侃大山,5年很快就过去了。再往后,真要命了。买房没钱,工作无前途,转行没技术,经验无积累,很快就会愤青。这时候有关部门发愁了。

近五年的上海房价。中环内,不管你在那里买,到现在的涨幅完全一样,所以,买房只要看是否方便生活工作,其他不要在意了。新盘价,房产商已经给你精确计算好了,你根本谈不下来的;涨价幅度,有关部门已经给你精确计算好了,你也不用操心。你要思考的就一件事,有无机会入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603
帖子:1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