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总爱“没苦硬吃”,晚辈该如何应对?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4-7-30 03:16   1204   0
前不久,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热议,在安徽的某医院病房里,一位老太太因坚持要下地干活,累倒住院。

原来,为帮其干活,子女专门请了五天假,来回花了4000元路费,帮她一起收了800斤小麦和100斤蚕豆,结果不仅收粮食的钱都换不来儿女交通费的一半,老人还累倒住院。



视频引起许多人共鸣,网友纷纷交流自家的“吃苦老一辈”,尤其最近天气越来越热,很多有老人的家庭,又因为开不开空调展开了“拉锯战”了。



近日,由沈腾、马丽主演的电影《抓娃娃》上映。片中“西虹市首富”为了把娇生惯养的小儿子培养成优秀的接班人,长期假装贫困,对其进行苦难教育,网友评价其“没苦硬吃”。

1

在湖南株洲的梁女士家中,她的母亲将节俭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

这位老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对生活中的每一点资源都极为珍惜。她习惯将洗菜、洗衣、喝茶后剩下的水收集起来,认为这些水还能发挥余热。

家中各处摆放的盆子,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这些盆子不仅让日常生活变得繁琐,更带来了安全隐患。梁女士亲眼见过母亲在端水时滑倒,虽然只是轻微擦伤,但这已经足够让人担心。



电影《抓娃娃》中,马继业为了让水表不走字,一滴一滴接水。

聊到长辈节俭话题,李女士分享了家中的一个小插曲。她说,夏天冰箱故障时,婆婆宁愿开启空调来保存一碗剩饭,也不愿将剩饭倒掉。“公公曾因饮用过期牛奶而腹泻,却笑称‘不然药都浪费了’”,这让她深感,过度的节俭有时反而牺牲了健康。

网络上流传的“烂梨思维”故事,深刻揭示了过度节俭可能带来的反面效果。一位老太太因担心浪费,总是先吃烂梨,结果是好的梨后面也烂掉,自己还吃坏了肚子。这个故事让许多人反思,我们的父母是否也在无意中陷入了这种思维模式。





年轻人的吐槽听上去确实挺无奈:老年人总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自找苦吃,让子女内疚不说,可能还搞砸了事情、搞坏了身体,最后还得是子女收拾烂摊子。

2

那老一辈究竟为何热衷于“吃苦”呢?

首先,不少老一辈成长于物质贫乏的生活环境中,即便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依旧保持着吃苦耐劳的习惯。

赵阿姨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的亲历者,感慨万分:“那时候,能吃饱就是福,所以我们看不得任何浪费。希望后辈们能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她的言语中透露出对节俭的坚持与对后代的期望。



图源:新华社

其次,老一辈的这些行为,也有可能是一种“牺牲式的爱”。比如,有网友分享自己回家吃饭,本想省时省力,订好了餐厅出去吃,妈妈却觉得没必要,坚持一个人张罗一大桌菜,忙得满头大汗。

这算“没苦硬吃”吗?其实,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意的他们,往往会通过辛苦付出来表达,渴望获得孩子对自己的理解。

在年轻人看来,花几千块坐飞机回老家收粮食,最后卖了几百块,累得一家人直不起腰,无疑是苦不堪言。然而,在老年人看来,秋收冬藏是一个老农民最大的快乐;如果子女还能顺便回家来看看自己,更是锦上添花。

3

大多数情况下,说老年人“没苦硬吃”,与其说是表达责备,不如说是表达关心。

有人说,爱一个人应该是以对方希望的方式,而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果想“以爱之名”制止“没苦硬吃”,那么至少应该先设身处地去尝试理解老人何以爱吃苦,在尊重个人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再去帮助其屏蔽危险。

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上,每一代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面对长辈的节俭传统,年轻人应以开放心态,通过交流和共同体验,帮助他们适应现代生活;作为长辈,也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把握好节俭的“度”。

这个过程不仅是代际文化的交流,也是家庭成员情感联系的加强。让我们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共同构建和谐的家庭生活,让爱在生活点滴中自然流露。

综合株洲新闻网、海报新闻、潮新闻等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