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米古尔斯基来到雅切夫斯基家里作客,使得雅切夫斯基全家人都感到愉快。
米古尔斯基本来是想向雅切夫斯基的大女儿求婚的,但是来到这里以后,他却爱上了雅切夫斯基的小女儿阿尔宾娜。
米古尔斯基只住了一个礼拜,没有求婚便突然走了。除了阿尔宾娜,谁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1830年的冬天,为了推翻沙皇的统治,波兰人民起义了。米古尔斯基来信说,他也参加了起义。
阿尔宾娜被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激动着。有一天,她穿上长裤,戴上四角军帽,准备穿上男装从家里逃走,也去参加波兰军队。
事情被父亲知道了,父亲从心里对女儿的愿望表示嘉许,但还是拦阻了她,并且告诉她:“妇女有别的事情可做:爱那些为祖国牺牲生命的人,安慰他们。”
但是,波兰起义失败了。成百上千的人遭到屠杀、鞭打、流放。米古尔斯基被流放到乌拉尔斯克。雅切夫斯基收到他从流放地寄来的一封信,念着念着便失声痛哭起来。
阿尔宾娜受父亲的委托,和米古尔斯基通信。米古尔斯基在一封信上写到,他那次的来访将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刻。阿尔宾娜明白他的心意,心里很是激动。
1833年初,阿尔宾娜的父亲因病去世。在乡间,阿尔宾娜生活中的主要乐趣是思念米古尔斯基,和他通信。依她看来,他是一个最伟大的英雄和受难者,她决心献出自己的一生来等待他。
等她满了18岁,她对后母说,她决定去找米古尔斯基,并且同他结婚。后母竟说米古尔斯基引诱了一位富家的姑娘,是一种自私行为。阿尔宾娜辩解说,米古尔斯基是一个爱祖国的高尚的人。
什么力量也不能阻止阿尔宾娜的决心。1833年11月,她告别了家人,带着忠实的老保姆卢德维卡,坐上了轿式雪橇,踏上了遥远的旅途。
米古尔斯基在一个正规兵营中充当一名士兵,不但要承担士兵生活的全部困苦,还要忍受当时每个列兵所受到的一切屈辱。
兵营里的一个中校营长对他很好。他为了报答营长的厚意,愿意给营长的几个准备进军官学校的儿子教授数学和法文。
有一天,米古尔斯基正在中校家里给孩子们上课,近处忽然传来了驿马的铃铛声,随后便在门口停下了。孩子们都一跃而起,想看看来的是谁。
米古尔斯基望着门口,等待孩子们回来,但进门的却是中校太太。她说:“有两位太太看您来啦,像是波兰人。”
米古尔斯基的热血涌上心头,三脚两步奔入前室。当他看见原来是阿尔宾娜时竟呆住了!阿尔宾娜高声叫了一声他的名字,双手抱住他,笑了一笑,就哭起来了。
温厚的中校设法得到上司的允许,请来一位天主教士,为米古尔斯基夫妇举行了婚礼。
米古尔斯基夫妇的生活充满了甜蜜和幸福,他们互相爱着。保姆卢德维卡对他们十分忠诚,使他们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
过了一年,他们有了一个男孩,再过一年半,又添了一个女孩。
可是兵营的枯躁生活并没有改变,因为他们离开了祖国。阿尔宾娜觉得她的丈夫是位英雄,却不得不在每一个军官面前立正、持枪操练、站岗和毫无怨言的服从,这是一种不可忍受的屈辱。
此外,从波兰又传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几乎所有的至亲好友都被判处流放,有的失去依靠,逃往国外了。
过了五年。突然,一个意外的、可怕的灾难向他们袭来。他们的两个孩子相继得病,在流放地区又找不到医生,几天以后,孩子都死去了。
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尔宾娜整天无精打彩的,她的心给撕碎了,她想:如果她的孩子住在城市或许不会死了。她常常一个人呆呆地一连坐上好几个钟头。
有时实在痛不欲生,她便奔进那狭小的房间,不理睬丈夫和卢德维卡的劝慰,只管低声哭泣,一面摇着头,请求他们离开,让她独自留下。
夏天时,她常常到孩子的坟上去,坐在那里默想:为什么我们要受这样的惩罚?我的孩子也给夺走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可是她始终得不到答案。
一天,阿尔宾娜突然告诉她的丈夫说:“我不能这样生活下去,我宁愿死也不再呆在这里。”米古尔斯基问:“那怎么办呢?”她说:“逃走。”
他们把主意告诉了卢德维卡和另一个波兰流放者罗索洛夫斯基,经过反复商量,逃走的计划终于拟定了。
阿尔宾娜、罗索洛夫斯基和米古尔斯基三人共同设计了一口箱子,人可以曲着身体躺在里面却不致窒息。
这天傍晚,米古尔斯基来到乌拉尔河畔,等到天黑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大衣和一封信往岸上一放,偷偷溜回家去。
第二天早晨,有人给阿尔宾娜带来丈夫的信,说她丈夫不幸跳河自杀了。她露出深深绝望的神情,眼泪汪汪地将信交给了中校。
过了一个礼拜,阿尔宾娜送上一份要求回故乡和迁走孩子尸体的申请书。人们都很怜悯这不幸的女人,她的申请被批准了。
第二天傍晚,罗索洛夫斯基陪同阿尔宾娜和卢德维卡,雇了一辆大车,带着那口箱子到了孩子的坟前,她跪在坟前祷告了一阵,然后对罗索洛夫斯基说:“该做的事都由您去做吧。我下不了手。”
罗索洛夫斯基和卢德维卡便移开墓石,用铲子挖坟墓的上部,于是坟墓显出一种被人挖掘过的样子。等一切都做完,他们才叫来阿尔宾娜,带着那口装满泥土的箱子,回家来了。
动身的日子到了。清晨,阿尔宾娜与卢德维卡带着一只小狗,坐上了铺着毛毯的马车坐垫。马车上还放着那木箱子,箱子里躺着米古尔斯基。他们启程了。
出城之后,三匹好马拉着马车,沿着平滑得像石头般坚实的道路,向无边无际的、没有耕作过的草原驰去。
阿尔宾娜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不时露出一丝微笑,忽而指指坐在车夫台上的马车夫,忽而指指木箱子,向卢德维卡点头示意。
到了第一个驿站,阿尔宾娜趁车夫不在,弯下身子,问丈夫觉得怎样,是否需要什么。她的丈夫说:“好极了,很舒服。什么也不要。就是再躺它两天两夜也不要紧。”
傍晚时分,他们不住驿站,而投宿在一家客栈里。阿尔宾娜叫卢德维卡监视着马车夫,自己放出丈夫来,让他吃饱,然后他重又钻进了那个秘密的地方。
第二天,他们到了萨拉托夫。按照计划,米古尔斯基要在这里改装,顺着伏尔加河岸往下走,在约定地点乘上阿尔宾娜雇来的小船,那时就自由了。想到自由,阿尔宾娜心跳起来。
阿尔宾娜没有进入萨拉托夫,却在市区附近的波克罗夫村住下了。她很想和丈夫说话,可是马车夫一直不肯离开马车,这使她很不安,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马车夫寸步不离地守在马车上。
那只小狗跳上马车尖声叫着,摇着尾巴,向马车座位底下钻着撞着。这时候,马车夫突然回过头来。
卢德维卡惊慌起来,她抓住小狗,把它带走了。马车夫带着疑惑的眼光,望望两个女人,仍旧不肯走开。
直到天将破晓,马车夫才睡着。阿尔宾娜小心地推了推箱子,叫了几声以后,她的丈夫回答道:“怎么样,能出来吗?”
“不行,马车夫在这里,”她说完,朝睡在大车上的马车夫看了一—眼,真奇怪,他在打鼾,然而他的眼睛却是睁着的。他望着她,但他的眼光刚刚碰到她,就又闭上眼睛了。
阿尔宾娜告诉她的丈夫,现在就去找省长办理出境手续,再过几天就可以自由了。她走下马车,看见那个车夫还在呼呼大睡,她心里想,大概是我看花眼了吧。
阿尔宾娜从手提箱里拿出一件风衣,到房间里换衣服去了。她换上一件最适于孀妇身份的外衣,渡过了伏尔加河,拜访省长去了。
省长接见了她。这个美丽的波兰孀妇露出可爱的微笑,说着一口流利的法国话,使那个老省长非常欣喜,什么都依从了她,还请她明天再来一趟,领取给察里津市长的命令。
阿尔宾娜满心欢喜,回到码头上,看见一只单桅双桨的小船。她同船主讲好价钱,付了定钱,叮嘱他把船摇到波克罗夫村的码头去。
一切都做得比她预料的顺利,她怀着愉快的、相信再过几天便可以自由了的心情渡过伏尔加河,向客栈走去。
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马车夫对小狗起了疑心,而且车上发生的一切他都听见了。第二天他就上警察局报告,说他车上的两个波兰女人不怀好意,他们的箱子里装的不是死尸,竟是一个活人。
警察局长立即带了武装警察,跟着马车夫,向客栈赶来。他们扑进客栈,从马车上抬下箱子,捉住了米古尔斯基。
正当阿尔宾娜走近客栈时,只见大门口聚集着一群人,向院子里探视着。她不曾想到这一大帮人跟她会有什么关系。她脚步轻松地走了过去。
但是当她走近看时,不禁大吃一惊。马车前站着警察局长,正提高嘶哑的嗓子,用严厉的声调说着什么。她的丈夫已被捆了起来。
一见阿尔宾娜,米古尔斯基战慄了一下,然后平静地微笑道:“没有关系,阿尔宾娜,不要担心。”
警察局长得意地说:“那位太太也来啦!请到这里来。您那小孩的棺材呢?嗯?”然后又向米古尔斯基瞟了一眼。
阿尔宾娜没有理睬他,只是张着嘴巴,恐惧地望着丈夫。
警察局长再次问道:“他是您的什么人?”回答他的只是凄惨的叫声:“为什么?为什么?”然后就听到阿尔宾娜一阵狂笑,便倒在马车旁的箱子上。
卢德维卡哭得浑身颤抖,泪流满面地走近她的身边,说道:“小姐,亲爱的小姐!只要爱上帝,就会百事顺利的!”
米古尔斯基被套上手铐押走了。阿尔宾娜也紧跟着奔出去,叫道:“亲爱的,原谅我!全是我,全是我一个人的过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