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就是被感知”,为什么会提出这样唯心的观点?如何去理解?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4-6-5 17:41   2522   0

一、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含义

贝克莱的令人震惊和带有挑衅性的公式是“存在就是被感知”。
显然,这将意味着如果有某物没有被感知,它将不存在。
贝克菜完全意识到他这个公式中潜在包含着的荒谬之处,因为他说:“这并不能说成是我取消了存在。我只是宣示了我所理解到的这个词的意义。”
但不管怎么说,当说到某物的存在依赖于它的被感知时,这的的确确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它在没有被感知时是否存在。
在贝克莱那里这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人们如何解释或理解存在这个词:“我说我写字的这张桌子存在,这就是说,我看见它并摸到它;而如果我走出我的书房,我还会说它存在,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我在我的书房中我就会感知到它,或是某种另外的精神在现实地感知到它。”
在这里贝克菜认为,存在这个词无非意味着包含在他的公式里的那个意思,再没有别的,因为人们找不到任何一个场合,在其中人们使用“存在”这个词而不同时设定有一个心灵在感知着某物。对于那些主张物质事物不与其被感知发生任何关系也有某种绝对存在的人,贝克菜答复说:“这在我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他认为,的确,“和以前一样,马在马厩里,书在书房中,甚至我不在那儿时也是如此。但既然人们不知道有任何不被感知而事物也存在的例子,则桌子、马和书,甚至当人们没有感知它们时也存在,就是因为有某个感知者确实在感知它们”。


二、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

贝克莱怎么会提出这个新观点来呢?在《视觉新论 》中他论证说,人们的一切知识实际上都依赖于视觉和其他的感官经验。
贝克莱具体论证道:人们从来也没有感到空间和体积;当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事物时,人们所有的不过是对事物的不同视觉或感知。人们也没有看到距离,对象的距离是由人们的经验所暗示的。
所有人们看到的东西都是人们的视觉机能能够感觉到的对象的性质。人们没有看到一个对象的“近”,人们只是在向它移动或者远离它时,对它具有不同的视觉。
贝克菜越是考虑人们自己心灵的活动并对他的观念如何与他心灵之外的对象发生关系感到不解,就越是肯定,他绝不可能发现任何不依赖于他的观念的对象。
他说:“当我们尽全力去想象外部物体的存在时,其实一直都在沉思我们自己的观念。”想象公园里有树,书橱里有书而并没有人看见它们,这对人们来说好象是再容易不过的了。但贝克菜说,这一切其实不过就是“在你的心灵中制定出某些你称之为书和树的观念。……但这时不正是你自己一直都在感知它们或思考它们吗?”
他下结论说,除非想象它们与某个心灵发生关系,否则对任何事物的思考都是不可能的。人们从来也没有经验过像我们的“近”或“远”的观念所可能暗示的存在于我们之外并与我们分离的某物。在“外面”没有什么人们并不对之有所感知的东西。


三、如何去理解?

信息即能量。
良性信息即正能量,恶性信息即负能量。
无论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只有被感知和意识到,它才开始与生命链接,对人发生作用。否则,它对生命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也就相当于不存在的。
英国哲学家贝格莱精辟的洞见:“存在就意味着被感知。”
长期以来,人们都给其贴上了所谓主观唯心主义的标签,嗤之以鼻。
记得在高中政治课本上首次读到这句话,当时,是把它作为批评的对象。认为贝格莱这老头也是够愚蠢的,假如别处有棵树,你没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了吗?
但经历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后,惊奇地发现,在心理学领域,它确实是一个事实和真理。当年那样想,实在是太“唯物”和太幼稚了!
一天,一对中年夫妇走进咨询室,先生念念有词,只嘟囔着一句话:“我很痛苦,我的人生不完美了!”
细问之下,他讲述了一个并不冗长却发人深省的故事。
他与妻子从初中便开始恋爱,帅哥配靓女,天生一对,引来了无数同学的羡慕。
初中毕业后,男的去广州打工学技术,女的在桂林某米粉店当服务员,由于天生丽质,活泼可爱,招来另一个男生的追求,此人整天赖在米粉店不走,一星期后,女孩觉得这样下去不妥,下晚班后,她决定与该追求者去桃花江边走一走,“说清楚”,没想到,对方竟然将她强奸了!
这对一个未满 16 岁的少女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她本能地选择了沉默。
好在从此以后,也许是畏罪潜逃,该男生再也没有出现过。几年以后,他们的爱情终于修成了正果,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生下一双儿女,丈夫开厂,妻子相夫教子,其乐融融,他们幸福地生活了 18 年。
不曾想,18 年后的一个普通饭局,竟让他的幸福感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矛盾纠结和痛苦。
原来在那个饭局上,一个人告诉他,妻子 18 年前曾经被人强奸过“这个事实”。回家后,几经逼问,被证实。他从此陷入了咽不下也吐不出的精神痛苦之中。
试想,妻子被强奸是 18 年前的一个“发生”,由于不知道,所以,此事对未产生任何影响。而 18 年后,确认此事后,接通了这个负性生活事件的能量,心理开始失衡,由于完美主义观念锁定,使既离不开妻子,又无法接纳妻子,始终无法走出矛盾纠结痛苦的人生怪圈。
遗憾的是,这位先生也不相信心理咨询能够帮助他走出困境,离苦得乐。讲完这个故事,便怏怏地离去了!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陷入沉思之中,关于存在与被感知、唯心与唯物、众生苦与慈悲心,还有发现的喜悦与对贝格莱老先生的歉意、忏悔及感恩。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