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
@ZY君。
首先,各个学校的奖学金数额有区别,东海岸还是西海岸,公立还是私立,甚至学校规模,都会影响奖助学金的水平。
其次,各个院系/专业/项目的数额有区别。可能有关的信息有学校政策,院系自身的政策,专业或者项目的特质和潜力水平等等。
再次,不同的奖助学金来源可能会导致区别。学校和院系给每个人的一般会是相对比较固定的水平,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到同一项(是的奖助学金的名头有好多项,理论上你还可以无限申请和累加,只要能找得到来源)。如果是导师资助,那就要看导师有多少钱了。(不过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叫,我这边导师出资已经不叫奖学金了,而是助研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Associate)。
另外我想补充的是,奖学金(fellowship)和助学金(助教Teaching Assistant和助研Research Assistant)是不同回事,涉及到不同的工资水平,以及相对的义务(比如修多少学分,做多少小时工作)等等。所以如果想要全面了解的话这些信息也少不了。
然后就是各个地方生活成本不同,尤其影响大的是住宿费用。
下面个人例子,不代表大众不代表平均,最终解释归个人所有,仅供参考。
支出背景:
我目前是在美国中北部州首府,这个地理位置本身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个人消费水平偏节省独居死宅步行上学不热衷购物通常在家做饭偶尔打牙祭,无大项开支(比如拔牙、买车、旅游等)的情况下月支出包括租房及各种基本生活费在1000刀出头(房租555,校外,属于价格较低性价比超高的老楼单人间公寓;合租的话一般费用更低,可以低到人均350左右;更低的就要剑走偏锋比如睡客厅了)。各位请根据需要自行调整。目前是在第二年春季学期,尚未完成硕士答辩。
收入(学费医疗保险费由奖助学金直接支付从来不过我手,不再详述。以下所列均为税前):
我所在项目时长为5~6年(硕博连读),第一年如果能申请上学校奖学金的话就拿学校奖学金(项目里申请上的研究生大部分都能拿到),第二年到第五年的四年间由系里提供助教机会。就我了解我们系算是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第一年全奖:包一年12个月,每个月1700刀。除此之外,研究生院另提供总共额外3000刀的奖学金(持续四年),原因是我们这个博士项目质量高(原文awarded by the Graduate School to graduate programs that were identifiedas high or strong quality doctoral programs in a recent Graduate School review of doctoral programs. 所以工资水平跟专业太相关了)。具体发钱的情况是前9个月每月2033,后3个月(5-7月,暑期)每月1700.
要求:春秋学期每学期修至少12学分,夏季学期6学分。无工作要求。
第二年:情况比较复杂。助学金包9个月,每个月1600刀(不是全校所有院系都是同样工资水平)。同时还有那研究生院3000刀奖学金。所以这9个月就是每月1933. 暑假三个月我拿到社会和行为学院的奖学金,据说是足够暑假费用了,不过还不知道具体多少钱。
要求:春秋每周20小时助教工作(监考、改卷、答疑等等)。助教助研要求春秋学期每学期至少8学分,夏季学期国际学生无选课要求,不过可能需要修teaching课程以及考口语考试为第三年instructor做准备(如下)。
第三年:预计在第三年之前完成硕士答辩,那么拿到硕士之后据说助学金工资会比第二年略有提升,估计会回到1700吧。那么同样研究生院3000刀。不过暑假除非是申请继续做助教工作,要不就得自己找其他来源了。
要求:春秋每周20小时助教工作(真正是本科生入门课程的instructor,要上台讲一学期的那种)。春秋学期依旧8学分,夏季要求估计取决于拿谁的工资。
第四年:和第三年类似。另外可能会在第四年完成资格考试成为Ph.D candidate。
第五年:candidate之后助学金基本工资会有提升,但研究生院的3000刀已经拿完了。
要求:依旧助教要干的活。post-candidacy要求春秋每学期3学分,夏季学期应该也取决于拿谁的工资了吧。
第六年及以后(如果需要的话):自己想办法……
关于助研及其他:
助研就是老板出钱啦,需要的义务就全听老板的,一般就是搞研究搞研究搞研究。我所在的实验室因为系里提供了四年的助教机会,所以助研的机会可能会用于把学生“买出来”一年专心搞研究不教课(我们实验室目前还没有真正这样施行过,不过老板已经发话了未来可以这么搞。有钱的老板就是任性哼)。
另外在post-candidacy之后就可以申请研究生院的presidential fellowship了,专为最后一两年做博士毕业论文用。如果申请到了的话可以提供至多三个连续学期,每月2168刀(这是今年的水平,不晓得是不是每年变化),包学费(Payment of general/instructional fees, nonresident tuition, and learning/technology fees),另外还有上限250刀的国内差旅费报销。
还有各种各样的funding机会,不过有些国家级常规资金(如NSF)是不开放给国际学生的。企业和私人赞助的也有很多,但好些是有领域要求的,就要看能不能碰上了。另外学校系里也会经常提供差旅费用来报销参加会议的住宿费和交通费,比如我们系里如果在会议上有展示(talk或者poster)的话,可以申请到500刀的额度,一年可申请一次。还有学校或系里给本科生研究生一些小型的以鼓励性质为主的研究基金,大约2、3千的额度。
-----------------------------------总结----------------------------------
1. 就我所知,一般来说只要能拿到全奖或助学金,足以包含基本生活费了,努力一把还有结余。
2. 但也有特别情况。刚好这会儿有人在申请研究生(美国人),她去伯克利(UCB)面试了解之后得出的常规奖助学金收支预算就是不够花(她说一年大概是 -50 刀……)。不过她说主要问题在伯克利住宿太贵了基本要人均1000以上。
3. 除了学校和系里的各种奖助学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看老板。一是老板本身是否有研究资金,二是老板是否有资源、信息来源,最后就是老板愿不愿意资助那么多。除了学费生活费之外,还有研究所需费用也是大头,如果老板不提供支持的话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呢。
4. 以上收入数字均是税前。学校默认是代扣税的,我第二年可以选择不代扣,不过懒得改了。联邦税、州税和地区税……绝对是个磨人的小妖精QAQ。我这两年实际拿到手的钱春秋学期每个月1500~1600(月末发),刚来头三个月看税扣得哗哗的简直难受得不行,后来扣着扣着就适应了╮(╯▽╰)╭还好每年春季退税会退一部分(奖学金全退,助学金中国和美国签的协议是年收入前5000的税全退。除此之外还有大概上百条的退税适用条款慢慢看吧)。感觉每年退税时手续很麻烦但拿到钱时爆开心都在当bonus。
PS:跟美国人比较一下,citizen本身就是年收入前6000的税全退。感觉……也不是辣么有优越感了呢呵呵哒
5. 差点忘了,我没有办理退休金手续,所以每月退休金是没有扣的。不过学校有活动费啊公交包月费啊体育馆费啊这费那费的一个月会扣个一百来刀。直接扣,没得取消的Q_Q
6. 想到再加
03/16/16于大哥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