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推荐你看《转变之书》。
这是我在美国临床实习时,督导推荐给我的一本书,我的督导说这是少有的一本几乎涵盖了人生所有困难及其通过路径的书,当时我就想这么薄的一本书,怎么可能包罗人生万象?但后来却慢慢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这是一本讲述变化、改变、转变过程的书,作者发现了人们生命挑战中的核心——也就是触发、通过和应对变化,他将个人和组织变化的内在过程抽象出来,形成一张地图。带给我们一张关于转变的宏观蓝图,使你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不会彻底迷失方向。并帮助你在不可避免的变化之中,逐渐迈向自我实现之路。
其实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大体上都与变化有关,我们不是在变化之中,就是在走向变化的路上,有时候是我们主观希望变化,希望考上好学校,希望升职,希望结婚、养育子女,并为之奋斗努力;有些时候这份希望则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比如被房东提前停租、被公司解雇、患上自己想都没想过的疾病、亲友意外离世……
不仅如此,我们的社会环境也迫使我们不断变化,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易变让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措手不及。中国,三十年走完国外一两百年的路,大到政策环境,小到你门口的拉面店,你周围的一切都在疯狂变化。在这个时代的城市里,你要想掌控自己的生活,让它千篇一律、始终如一,简直就比登天还难。
所以,与其在每一次变化到来的时候忙于应付、疲于奔命,不如坐下来静静地把这一本书读清楚、弄明白,把个人变化的整个过程,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自然规律搞清楚,才能在下一次变化的时候,不再做一只没头苍蝇,撞得头破血流,不再冲动行事、重蹈覆辙,又或错失变化的机会、追悔莫及。
这本书在西方畅销三十五年,经久不衰,原版以及后来的几次再版累计销售超过一百万册。作者 William Bridges 曾帮助过数以千计个人和组织顺利通过他们的转变历程。他的三阶段转变模型已成为行业典范,在小到个人发展,大到公司革新的整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他还曾是「人本心理学协会」的主席,并被华尔街日报提名为全美前十的独立高管培训专家。
既然这本书这么牛,接下来就由我来给大家详细讲讲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首先定义了什么是转变,指出了转变的重要性和核心性,并对比了转变与我们一般理解的改变的区别。然后,结合不同的场景情况,讲解了转变的三个基本阶段,也就是结束、过渡期和新的开始,及每一阶段的特点、作用和应对方式。
首先,咱们来说说什么是转变。作者之所以把「转变」这个词单独提出来,而不是使用我们一般的「改变」这个词来谈论变化,是因为转变和改变这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改变是我们身上或环境中发生的事件,比如上大学、找工作、换城市、结婚、生子、出国、退休等等,这些都是改变。而转变,则是发生在内部和心理上的。指的是我们为了将发生的改变整合到自己生活中,所必须经历的心理再定向和自我再定义。
在任何变化中,内在转变如此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内在的转变,所有外部改变终归只是换汤不换药。我们的社会虽然大谈自我提升、追求改变,却常常混淆因果,以为改变是以外部变化为主导的。而实际上必须是内在转变先发生,然后才有可能出现有意义的外在改变。如果内在转变没有,外在改变是没什么用的。说白了,你可以上班三年,还有一种自己在学校的错觉,或者孩子都两岁了,还过着单身汉一样的生活,你老婆抱怨你不像个爹,而你根本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内在没有因为外在的改变而转变。
真正有意义的变化不会因为外在改变而自然到来,而是需要以内在转变为转折点。因为外部改变常常驱向达成一个目标,比如拿到某个工作、赚到某个数字,它是在过去的思路上对现状的一种机械修正,说到底不过是我们在老思路、老模式上的再一次累积而已;而转变则是从:放手不再符合,或者不再满足你目前所处的生命阶段的东西开始,不论你最终选择去做什么,都是在洗心革面、脱胎换骨之后,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才算真的「有了变化」。
作者还强调我们要从生命的角度看待我们在变化中所需要的任何内在转变,将其视为一种死亡到重生的更新过程,而不是一次项目管理或质量控制,才有可能驾驭转变,抱着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进而带来人生的全面提升。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的发展不是物质机械的,机械如果运行的时候出现状况,只能说明是运转失灵,如果分崩离析那基本等于寿终正寝。如果你的车散架了,它百分之一百就是玩完了而已。但是,人要是一朝崩解,却可能一次全新的,更宏大的开始。你过去的经历和身份也许在转变之前看似成了一堆废铁,却可能在转变之后,重组成一个变形金刚。转变就是有这么大的力量,因此要正视它的价值和地位。
当然,作者也提到,有些人会抗拒内在转变,死抱着旧思路不放,图安全、图省事,只愿意用一些外表的改变在人生表面粉饰。然而没有转变的支撑,不论这些改变如何靓丽,最终都摆脱不了败絮其中的宿命。人的成长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扩张与收缩交替展开的不断转变的过程,一次次逃避和推迟转变最终只会让你的人生功课摞得山高,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时间会给他会心一击,打得他爬不起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应对外部的改变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