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休这东西是1999年开始的,按劳动节和国庆节为例,其实原来都没有3天,一律改成了3天假期。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
就是那时候开始拼出调休假期,搞出了「黄金周」的概念。
别提为什么这么做,多少有一些历史原因。还有一些科普,比如1994年以前,我国法定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每个星期要工作六天,只有一天休息,根本没有双休日。
而随着时代变化,「假日办」这种组织慢慢也就随着时间流逝被淘汰出局了,但是调休和反调休的言论一直存在。大部分人的观点是:为什么要调休,还不如不调,回来两周连续6天班累死。
说下为什么必须调休:为了看起来假期长让你出去消费,同时不增加企业用工成本。
我们大部分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且用工成本低廉。
说白了,让你多上班,有助于企业迅速发展,经济增长,而假期让你拼个假期出去玩,有助于刺激你消费,让你把打工赚来的钱花掉,总的来说目的就是为加强循环。
这么想,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拆东墙补了西墙,一举两得,搞出这套的人是不是很聪明?
总的来说,不调休,企业的用工成本就上来了,竞争力就下去了,这个后果,没人敢背,所以一直保持着制定政策的惯性。
当然,比要求取消调休、推广一周四天工作制之类想法更靠谱的,是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先做到保障正常工作时间不加班、正常双休日休息,这个基础的要求基本都做不到,还怎么奢求其他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