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住你读过什么?如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6 09:49   6842   5
我经常会去看一些nonfiction,但是经常一看完没过几周就忘得干干净净,之前尝试过去寻找解决办法,有人给我提建议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学过的知识不停的滚动,运用,或者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但是我觉得这些都太大了,太抽象了,我需要的是一些更加具体的方法。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09:50:4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如何记住你读过什么?

试试渐进阅读,打通阅读、理解与记忆: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如何阅读(用 Anki 渐进阅读)》
五年前我发现,对于我读过的大部分书,我几乎什么也没有记下来。我当时会阅读各种非虚构书籍——通俗心理学,通俗经济学,通俗社会学,五花八门——并自认为算是个多方位精通的自学者了。但是有一天,我和朋友大谈特谈我非常喜欢阅读《思考,快与慢》,我讲完后他想让我简单总结一下此书的主要观点。我思考了一阵子,结果只能嘟囔出一些什么系统一和系统二的话。我解释我只是为了补充背景知识而阅读这本书,并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当晚正待我要进入梦乡,我突然想到,自诩为自学者,并不意味你有所学。


很多人记不住学校教的东西,并以此而自嘲。如果你上过大学,你毕业之后应该很久没有用过你在大学学过的任何东西了。你会将上大学的这段时间合理化,称之为学习思维方式的宝贵一课,以及通往职业道路的愚蠢一站。我知道泡利有个不相容原理,但我说不出他和谁水火不相容,或者为什么。我们似乎觉得这样没什么问题。
成年人阅读非虚构书籍的动机,一方面是消遣,另一方面是想要了解并记住书中的要领。然而,我们记不住大部分我们阅读过的东西,这也不是新鲜事。重复是学习之母,然而假如你阅读完了《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没有多少场合能让你考虑资本收入比率。更没有多少人会在阅读《时间简史》后还会全身心投入在黑洞理论里。
面对这个事实,有一个完全合理的办法是坦然处之。阅读《制造共识》本身就是很愉快的体验,为了阅读这本书而阅读这本书是合情合理的;把所有休闲活动都拿到投入-收益分析的透镜之下审视,实在是没必要。你读完法官朱迪的故事,也不在意你记住了多少,乔姆斯基也不例外。我需要指出的是,我没读过乔姆斯基写的书,我在这里提到他是把他当作智力高峰。
我目前在大量学习经济学的知识。我很关注我这个学习项目,因此我有充分的动机,选择一种学习效果优先于乐趣的方式,在经济学上付出我有限的阅读时间。我逐步设计出一套系统,来帮助我记住更多我所读到的东西。这套系统收效不错,我听到过「你到底是从哪里读到这些东西的?」和「显然有人读过《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我的这个系统显然是我全盘编造的,并没有多年的(或者任何)科学验证支撑,但我觉得很有效。下面是一个简短的总结。
基本理念

学习来自于重复,但书本上的内容冗长而繁琐,并没有考虑到这点。阅读相同话题下的多本书,可以实现更高阶,更宏观的重复,但这样的重复并不能保证你能记住想要记住的具体知识,或者知识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为了实现更频繁的重复,我认为读书应该分成两个阶段:

  • 读书并批注,注意批注要让读完之后容易扫视重点并消化
  • 读完这本书就要写「读后总结」(writeup)。其内容包括总结这本书,进一步研究,制作抽认卡(使用 Anki)


读后总结通常需要一到四个小时,有三个目的:

  • 对整本书来一次大范围重复
  • 将书中的重要部分提炼成闪卡,从而永久重复下去
  • 提供了一本书内容的精简摘要,以及你对它的看法,便于未来参考
阅读总结有种种好处,但你必须先踏实地读书才行。
1. 阅读这本书

阅读时别忘记拿根笔。在书上涂涂画画,阅读会更加有效,同时也容易写读后总结——这点更重要。写读后总结时要纵览全书,总结要点,这时候优质的批注是给你自己提供的提示,能起到引导作用。你只需要将批注收集起来,并完成批注指示的行动即可。
注释最直接也最基本的形式是下划线。一旦一句话,一个词,或者一段文字抓住了你的眼球,在文字下面画上一大条线。但还有更好的做法。写下批注来说明一下,为什么你被这些吸引了注意,你想如何处理这条批注。是因为你看到了未来研究的线索?是这句话挺漂亮,还是这句话提纲挈领,简直是串起前面十页书的关键?
我发现,我可以用一小套符号来回答这些问题:

Q写读后总结时将这个事实做成卡片
?读后总结时,先做些研究,再把这个观点做成卡片
r?需要进一步研究
*很重要。也许做成卡片的话太过宽泛,但在读后总结中的总结一栏中应该记下
...这个问题很复杂——在总结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下。
lol好的引用——在写读后总结时把这句话抄下来,并添加到一份总的「好的引用」列表中。(我开始使用这个符号只是为了表示有趣的名言,但后来演变成表示所有类型的好的引用。这导致了一叠证据,无疑有一天会在法庭上困扰我——「随着他的心落入黑色的深渊,托马斯扣动了扳机」LOL)

我也有一些符号,用来作为常用笔记的速记:

orly我不相信你。
R如果你打算[写一个评论](https://robertheaton.com/2015/10/12/three-body-problem-the-cultural-revolution-in-space/)的话,这一部分尤其重要。这可能包含一些非常好的或非常愚蠢的东西

此外,把较长的句子写在空白处,并用大箭头指向他们所涉及的文本部分,用这些句子来:

  • 把重要内容换个方法描述,或复制过来
  • 「欧盟中的贫穷国家怒火中烧,因为他们需要救助比他们更富裕的希腊,并支付希腊老人的高额养老金」
  • 写下想到的任何其他想法或联系
  • 「我猜测,如果你高估了你的风险管理模型的力量,不管这些模型有多好,都会坏事」
  • 写下你想出的一些问题,而作者没有回答的。把问号放在方格中(见下文)。
  • 「为什么小经济体愿意加入欧盟?」
这些手写笔记迫使你更深入地琢磨你所阅读的内容,并将构成读后总结的摘要部分的基础。最后,在每一章结束时,重新翻阅该章,并简单写份内容概要。读完一章不要忘记写总结——如果你这时不写,就永远不会写了。
一旦你读完了这本书,并且对你所读的内容有所理解,书中也写满了各种符号、笔记、总结,那么万事俱备,你可以开始在读后总结中巩固你的知识了。
2. 读后总结

开始(最好是完成)读后总结的最佳时间是当天,或最多是在你读完一本书后的第二天,这样知识在你脑海中还很鲜活,正适合重复。开始写总结要比继续阅读清单上的下一本书难得多,所以保持势头很重要。
用模板开始你的总结。我的模板中有下列标题:

  • 评论
  • 摘要
  • 引用
  • 问题
  • 我的想法
从阅读评论开始,在上面做简短的笔记。接下来,翻开书,把你给自己留下的所有注释都扫一遍。大部分内容应该是意识流的总结(写在「总结」部分),以书中的要点为指导,你要么在旁边写一个大 * 号,要么在空白处手写出来。我在那些原文的文本注释前面加一个箭头(=>)来区分我自己的理解笔记。我用引号来表示作者与我想法不合的地方。你可以添加章节标题和偶尔的页码,以便在需要时从你的笔记中找到书中的相关章节。
「这些富得流油的民主党人根本不鸟平等问题,除非选举年到了,要把平等问题当作口号」(P92)。   => 这是非常绝对的声明——他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写摘要之外,你还应该:

  • 将所有好的引用(在书中用 lol 标记的)添加到「引言」部分
  • 在 Anki 中把每个要记住的要点(用 Q 标记)添加到抽认卡中
  • 在「问题」部分添加每一个研究点(用「?」标记)


在这之后,回到你的「问题」列表,研究每一个问题并制作更多的闪卡。如果你觉得很感动,那么你可以在「思考」部分用意识流来结束你对这本书的总体反应。我还喜欢把「引言」列表复制到一个漂亮片段的主列表中,并注明它们来自哪里。
每个人都应该在手边放上一堆格言——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  —— Robert Heaton


结论

如果你遵循这个过程并坚持复习你的抽认卡,你会记住更多你所读的内容。你还可以找到其他方法来增加重复次数。找一些人和他们讲讲你所学习的东西。如果我的经历可以作为参考,那么我的妻子会非常乐意与你交谈,特别是如果你记得她父亲的生日。如果你能对一本书说出一些连贯的话,就写一篇评论。如果一本书足够好,那么一年后再读一遍(我没有经常这样做)。
另一方面,如果一本书很无聊或很肤浅,那么就不必再花时间了。如果你决定不在乎记住任何你刚读过的东西,就不要费心写了,直接去读更好的书。如果你想把一本书作为「一般常识」来读,而不花太多时间在上面,那么我觉得也没有问题,但我觉得你有点自欺欺人。我每周会听几个小时的播客。如果我记得播客中一个参议员的名字,以及听某个我不记得名字的女人描述的马来西亚经济的大致状况,我就觉得很好。但我对此无所谓——我喜欢主持人的声音,也许毕竟有「一般常识」这回事。
我确实认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诚实。如果你读书纯粹是为了好玩,那就尽可能多地去玩,不要回头看。但如果你是为了知识而读书,请注意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相关阅读

叶峻峣:同时阅读上百篇文章?渐进阅读之程序员视角(IRAPP)02 渐进阅读 (yuque.com)如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我推荐写常青笔记。相关内容已经发布在往期文章中,这里就不赘述了:
叶峻峣:常青笔记(Evergreen notes)叶峻峣:常青笔记之间应该建立大量链接叶峻峣:优先选择明确的关联,而不是推断的关联叶峻峣:优先使用细粒度的关联叶峻峣:优先使用经过标注的关联希望上述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09:51:2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用卡片搭建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些情况:
看过的书,合上书本就忘,现实生活发生时也用不上。
每天看牛人的文章,感觉这个人的观点说的有道理,那个人说的也非常对,没有自己的想法。
每年按计划看了那么多书,自己写一篇文章时,却不知道写什么。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中,有提到“记住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遇到上面那些情况的原因是,我们记住的知识只是一个个点,没有让其产生链接,没有收录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所以用时提取困难,最终也会忘记。
那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在德国有一位普通的办公室行政文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成为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而且还成为20世纪最富有成效、最具创新性的社会理论家之一。
这个人就是卢曼。
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卡片笔记”,卢曼教授一生积累了90000个知识卡片,并通过这些卡片写了58本书和其他大量出版物。
1.卡片笔记是是什么
卡片笔记简单来说就是当你读到一段好的内容时,纪录下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下面再加上自己的经验或者感悟。
古典老师也是卡片笔记的实践者,他也提到了自己写作用到的工具就是卡片笔记。
卡片笔记分为三个重要部分:
第一核心概念,选取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记住,不是复制粘贴。这段内容能引起自己思考或是,和之前认识不同。
格式为不是……而是……这样就能和自己以前认知建立联系,并有了新的认知。
第二个人体验,对于这段话我有一个经验,体验,或者感悟写出来。
第三行动意向,如果只有知识,没有行动,对我们来说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后面要加上行动,这个行动不是现在就要做到,而是遇到什么情况,可以用到,格式为当……时候,我要……做。
2.卡片模块化
21世纪有个伟大的发明,就是货运的集装箱,它的发明降低了95%的码头运输成本,而卡片就是知识的集装箱。
卡片笔记要求一个知识点一个卡片,格式为核心概念+个人经验+行动意向。
这样做的好处是,卡片格式化,看起来方便,随时调用。而且卡片记录的内容颗粒度足够小,一个知识点一个延伸,两三个卡片就能组成一篇文章。
3.卡片组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在众多卡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卡片?
这时我们要在卡片记录时,加上分类标签。比如心理,职场,育儿等,推荐好用的工具就是浮墨flomo,有分类,有标签,标签之间还可以建立联系,(插一句,浮墨的联合创始人少楠老师,也是卡片笔记的实践者)。
知识体系就是众多卡片+标签的组合,当一个主题标签下,你拥有几十张卡片,你的大脑中就形成了一个大的知识网,从而就会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写文章写书的逻辑也是在这里,古典老师写《跃迁》时,就利用卡片笔记,用了27天的时间完成这本书。
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从小小的一张卡片开始吧。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09:52:04 发帖IP地址来自 湖南长沙
日练百题、日读百书。
自己出题,日思夜想。
独创定理,不记记住。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09:52: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单独记住一本书,的确很难。因为每一本书虽然是系统的,但是它里面的知识如果没有和其他的内容建立链接,我们很快就会忘记。

这就好比海滩上的一颗颗贝壳,虽然漂亮,散在那儿我们不会在意。当我们把它带回家,它就成为了我们的,相当于和我们建立了链接,我们会时常翻出来看,也不会忘记。

我以前也是读完书记不住,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印象最深的是《专注力的技术》(书的作者是胖子邓,也在知乎),读完才意识到要在读过的知识之间建立链接,才能对书中的内容记得更牢。
再读书时,我也有意运用了书中的方法,确实比以前的知识记得更牢了。

书中介绍的建立方链接的方法如下:

一.读完一本书,我们要尝试着尝在大脑中建立卡片目录,也就是说明这本书的分类和它的大致内容

首先是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分类。比如,它是是经管还是社科类?
其次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的主题。概括书的主要内容。
我对《专注力的技术》的说明是,这本书是从时间,思维,阅读,心智4个方面教我们如何才能保持专注。

二.和熟悉的内容建立联系


读完一本书,书中肯定会介绍有些我们不熟悉的概念,如果发现这个知识自己没有完全理解,可以试着与已经知道的知识,或者最接近的知识放在一起,把它们标记起来,作为知识拓宽的链接。
比如,我们不知道和弦是什么,在网上搜索之后,可以把它和最喜欢的歌手联系起来。
因为刚开始知道和弦是什么,但很难想到接触过的音乐中有哪些是和弦。如果把它和我们最喜欢的歌手连接起来,它们之间就建立了联系,我们在想到喜欢的歌手的时候,也会想起和弦这个知识。

三.牢牢抓住书中的理念


读完书后,提取整本书的理念,然后再根据这个理念建立关联。
比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理念是潜意识,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潜意识”“意识”这些关键词,去建立这本书中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关联。
我对《专注力的技术》是这样提取的:这本书讲的是专注,效率,那么可以和时间管理的书配合阅读。
四.关注交叉学科知识

读完书, 我们并不是把它放在一边就行了,而是要想一想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书有什么联系。
具体步骤如下:
1.加强原书在脑海中的链接,重温目录和大纲
2.再想深一层,思考以下问题:
之前读过的哪些书和这个主题相关?
这两本书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建立链接的方法差不多就这些吧,其实最重要的是知道了方法之后多用,不然方法依然是方法,我们还是记不住。
附上这本书的购买链接,需要的可以一键直达: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6 09:52:4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个人经验是利用好输出把读到的内容提炼一遍。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其它人,本来就是刻意练习提升学习效果的黄金法则,如何用更简单,更精炼的表达把自己读到的观点传递给他人,这个过程就是建立知识间联系,把读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东西,精炼,内化。
Non-fiction都是以某个话题展开,太适合跟知乎搭配一起食用,我用知乎,收获最大的就是各种精彩绝伦的问题,我带着这些问题读书,试着去书中寻找解答问题的素材,再通过提炼这些素材,返回知乎回答曾启发我的那些问题,反馈提问者给我的启发。

  • 读Dopamine Nation,网络小说看多了,会对人生有什么负面影响?
  • 读Atomic Habits,如何评价「原子习惯」这本书(Atomic Habit)?
  • 读Digital Minimalism,不刷短视频、不看碎片化信息,纯看书会和社会脱节吗?
  • 读Ten Arguments For Deleting Your Social Media Accounts Right now,很奇怪,为什么网上多的是不婚的人们,现实生活中身边的朋友们都排着队结婚生子?
  • 读River Town,中文好高级但总有人说英语最高级,但他自己也没学会英语,学英语总是吐槽英语什么鸟语,这么双标?
书里读到的东西,是素材,当我利用这些素材来回答知乎的问题时,评论区的engagement会给我很好的反馈,其中不乏锋利的批评,这些批评能带给我新视角,同时能让我想起书中读到自己不曾提到的东西,互为补充,能让自己消化更多。
还有一点就是:勤记笔记。



读一本书,遇到觉得日后会用到的素材,都会摘抄。



像我很喜欢在参与乔布斯跟Apple的讨论,却总是记不住Apple的那些高管名字,记录一页笔记,随时能翻到,比Google强。

之前读Steal Like an Artist, 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是形式跟内容的统一,nothing is roginal, 此书有近一半的内容是quotation,按公众号的审核标准作者要被判“抄袭”;可正是这种东拼西凑的形式完美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没有什么是原创,人类的知识结构就是这样组成的,所有的表达都是复读,但复读不是照读,是有选择性的重述,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创作。互联网时代,不要拿自己当读者,越早进入作者视角,越能享受阅读,越能享受创作;别把它看成高不可攀,人人都复读,人人皆创作。Everything that needs to be said has already been said. But, since no one was listening, everything must be said again.


公众号:姜大白,搜索关注一下对我帮助很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