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代,谁来「端盘子」成为现实问题 ...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5 08:38   3532   5
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过去,餐饮业和零售业也终于扬眉吐气。但据第一财经报道,随着餐饮的回暖,用工成了本次春节假期的难题。“年年餐饮业闹用工荒,今年是最严重的一次。”某餐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12月底开始,集团旗下的众多餐饮品牌都开始恢复营业,但缺口最严重的店,服务员甚至缺少了一半。

不只是餐饮业出现用工荒。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营销员、汽车生产线操作工、快递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保洁员、保安员、包装工、车工位列前十。

与此同时,我国2023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创纪录地达到1158万,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某些行业用工荒,这两者之间有无相关性?

事实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进入就业市场的求职者大多都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而白领之类岗位毕竟有限,若不转变择业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部分行业用工荒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部分大学毕业生可能受“身份”影响,宁愿“有业不就”,即使餐饮等行业开出更高的待遇,也难以吸引大学毕业生。而社会舆论也会质疑,大学毕业生到餐馆“端盘子”是否属于人才浪费。

其实,早在2011年,就曾有人大代表建议,用大学毕业生去“填补”用工荒。这一建议当时遭遇舆论普遍质疑,认为这没有考虑大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付出的成本,以及大学毕业生实际的就业期望,属于“高学历低就业”。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9%,高校毕业生为608.16万人,在高等教育尚未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生只占同龄人的三分之一不到时,提出这样的建议确实不合时宜,所以难以得到社会认同。

但在10年之后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7.8%,而且还将很快提高到80%。当我国整体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毕业生每年超过1000万时,这一建议就有其现实意义了。



▲资料图:2022年8月26日,北京朝阳区举办的线下招聘会,吸引了众多大学毕业生参与。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在求职者“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代,大学毕业生就是普通劳动者,去做餐厅服务员是很正常的选择。这有必要成为我们社会的普遍认知。

但是,这也不能仅靠通过高校毕业生降低就业期望去实现,而应建立适应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促使高等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以从源头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一些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以职业教育为办学定位,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而不是一味追逐举办学术型大学。

以往我国大学的学术型办学定位,以及对学生的成才观教育,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比如,有的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期望过高导致“有业不就”,而有的大学毕业生甚至连基本的技能岗位也难以胜任。

当然,还是不能回避这个老问题:如果读完大学,还是去做服务员、外卖员,那还读大学干什么?这一问题其实牵涉两个方面,一是大学对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升,二是行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意义是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让各行各业的新增就业人员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促进各行业提高服务水平。换言之,大学毕业生做餐饮服务员,是和以往的服务员不一样的,对于餐饮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意义重大。

总之,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需要有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新思维;解决部分行业的“用工荒”,各方也不能固守传统的职业定位与认知,从而着力破除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两张皮问题,拓宽人才的选择与社会适应性。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5 08:39:11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谢邀。
这大概是“人口下降”+“增长放缓”下的最大好处:
公平性的被迫下沉。

现在回头看,“人口增长”+“高增长”,真是玩效率优先的最佳剧本。
“你不做,有的是人做”,这一句话就能摧毁对公平性要求。
普通人不得不自发卷起来,互相竞争,唯恐错过高增长的机会。
于是可以设计一套择优机制,让海量备胎自己卷出高质量,然后掐最好的苗子,还可以支付相对低的成本。
什么合规社保加班工资这些,不用聊,备胎们自己都不敢提。效率极高,成本极低,投资回报极大。

但是一进入“人口下降”+“增长放缓”的剧本,这套择优机制就靠北了。
一是真没人干,二是卷也卷不出什么。
电子厂和工地里一堆四五十岁的,没人干这事已经不用说了。
关键是卷也卷不出个啥。
我当你天选打工人,一线城市年薪五十万。来,三十岁前给我搞出一套无贷学区房。
你天选之人,婚嫁市场上都未必拼得过本地收租土著。
那普通人还卷个屁?
又高考又考研,刷题泡课,苦哈哈十几年换来毕业年薪二十万(已经很好了)。
然后在大城市里挣扎十年,我当你能存一百万,估计也就郊区首付门槛,本地好点的公共服务资源和你无缘。
还回不了乡下,因为资本集中大城导致小城少就业机会。
整个卡住。
然后是生育率暴跌、消费乏力、小城农村的经济腹地衰退。

择优机制失效,就该转入培优机制。
从割韭菜转入种韭菜,而且还得小心收割,不能伤根。
老龄化是这样的嘛,劳动力总量不可逆地萎缩,要从质量里找增长。
而质量路线就必须要强调公平性:让更多人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健全的保障。
2亿单身独居成年人,家庭单位在崩坏。再过十年估计有3亿成年人没有软肋,你不把他们捧在手心里哄一哄,他们就躺平。
反正到30年时,每年起码有760万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到50年时,我国劳动力总量会从现在的9亿降到7亿。
发财很难,但低水平就业很容易,半待业打杂工咯。估计那时非一线的空置房比例能过20%,房租还能降一降。
你不提供更公平的环境,那大家混混日子,你自个下大棋去吧。

日本本科学历比例我记得是25%以上(不计短大专门这些),人家照样端盘子。
日本现在的小工厂工资也不算特别高,20万日元,折人民币一万,国内一堆中专生前仆后继。
说白了就是讲点规矩,宿舍、八小时、加班费和加班期限、年休假期、年金和保险。
国内要是能照这套下来,你就算月薪写明4000元,招工荒也解决了。
不要以为4000元招不来人,我跑过不少劳动力输出大省,这个条件绝对能招到。

就是玩效率优先的择优机制玩出瘾了,路径依赖。
择优机制可以躲政府成本,不用纠结劳动力培训、劳动条件保护、普遍保险、失业金补助。
也不用纠结廉租房、租售同权、农民工子弟学校。
更不用纠结集体协商权、劳资关系。
外部性成本全部甩给打工人自己解决,以至于有人能一脸天真地感慨:我国大城市里没有贫民窟耶。
那是,多影响房价。
现在这条路已经看到头。如果想保持国内还算成型的消费,让本国产业有一个稳健的研发转化为市场应用的空间,就必须要改善打工人的待遇。
而且主要成本得政府出。企业杠杆率都过160%了,你收割了卖地的大头,坐拥5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杠杆率才48%,你不出谁出?
花点钱,赎买点公平性,换回点积极性。多数人不是贪多,而是求稳定,你就当为他们买出个稳定来。
哪怕是稳定的低薪。

总之,耗着呗。
虽然没几个大学生真想待业,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待业反而是难得的倒逼动力。
这个结构不是大学生们搞出来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5 08:39:30 发帖IP地址来自 福建
谢邀!
现在的媒体啊,既没有足够的智商,也缺乏应有的社会担当,所以拱不动真实的社会问题,不如去端盘子算了。
大学生不愿意端盘子,大学生不愿意进厂……
是大学生心气太高的错吗?
拜托,大学生才是“被安排”的一方好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营销员、汽车生产线操作工、快递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保洁员、保安员、包装工、车工位列前十。
部分大学毕业生可能受“身份”影响,宁愿“有业不就”,即使餐饮等行业开出更高的待遇,也难以吸引大学毕业生。
如果读完大学,还是去做服务员、外卖员,那还读大学干什么?
这是在说啥?
不就是说人力供给和需求错位嘛——需求端要的是服务员、外卖员……但供给端提供的是大学生,大学生心气高。
那要怎么解决问题?
从供给端入手,
1)打压大学生心气——现在人人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不值钱了,去端盘子也没什么,去吧!
2)我们要减少大学生数量,搞职业技能教育,55分流。
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正是这个“没问题”,恰恰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因为这些人在直觉上,就认为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压抑年轻人”。
不然为什么不从需求端解决问题呢?
从需求端,去提高待遇,完善劳动环境,遵守劳动法,切实提高服务员、外卖员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大学生自然就会去干这些工作啊。
否则你自己都不想去端盘子,凭什么让别人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知道么?
但他们不会这么做,连想都不会往这个方向想,
因为这会提高企业成本,然后转嫁到消费价格中,
这样他们就不能轻松惬意地,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动动手指,就让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壮劳动力,把热气腾腾的食物,送到他嘴边了。
他们自己不会去端盘子,且需要别人为他端盘子,还不想支付更高的费用,于是他们洗脑你——大学生不值钱了,可以端盘子的;我们需要有人端盘子,别让你家孩子读大学了,让他学端盘子吧……
事实上也不光是“端盘子”,很多基础行业,包括机械、土木,都需要大量的操作工、流水工,即使985进厂、上工地,也都得打螺丝、打灰,怎么可能没落差嘛?
也难怪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都在搞劝退。
于是有些缺心眼的家伙就说——年轻人就该进厂、端盘子,可就因为读了个大学,心气读高了,应该让大学缩招,好断了年轻人当白领的念头,老老实实走“带专-进厂”的宿命之路。
反正他家孩子已经做好留学打算了。
关键是这也不解决问题呀!
首先,年轻人宁愿“有业不就”地选择躺平,并不是因为心气高,也不是因为不能吃苦,而是因为“不划算”。
我们过去只习惯用工资来衡量一份工作的回报,失于片面了,
其实更应该用“效用”来概括从一份工作中所获得的全部体验。
工资是一方面,安全感、尊严、社会接纳、自我实现……是另一方面。
我们也不应该仅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来衡量我们为工作所做的付出。
《要钱还是要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很棒的概念,叫“生命能量”。
意思是我们为工作所支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还有不良情绪、身体健康、思维空间、生活希望,以及很多人都忽略掉的——机会成本。
所以道理很简单,当“效用”<“生命能量”时,打工就不划算了,就不如“躺平”。


大家都不喜欢躺平,
对国家来说,是劳动效率的损失,对年轻人来说,也会心理矛盾,因为价值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谁会甘心当废物?
但这些年来,大家从工作中得到的“效用”在断崖式下跌,而支付的“生命能量”却一路飚涨。
比如同样是一份月薪5k的工作,搁10年前,有希望买老家县城的房子,但现在,房租一交就剩不下啥了——房价越高,生活成本越高,“效用”就越低。
而且随着工作越来越流程化、科层化、山头化、内卷化……打工人的“生命能量”也被透支得愈发厉害。
年轻人或许讲不出这许多道理,但每个人都能从实际体验中做出权衡,也就是说,“效用”<“生命能量”,才是导致“年轻人不进厂”的真正原因,绝非什么“不能吃苦”。
只要“效用”<“生命能量”的问题还在,即便是初中就毕业的小年轻,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心气,也不会甘心进厂打螺丝、端盘子。
肯定有杠精会说,都不进厂,都不去端盘子,那制造业怎么办?服务业怎么办?

这些人有个矛盾心态,他说农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国家根基,但他家孩子可不能当农民,更不能当农民工。
他说互联网、金融、网红有啥用,都是垃圾。但巧了,他家孩子就要去干这个。
所以本质上是收入分配的问题,
真觉得制造业、服务业重要,就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
你又担心企业不赚钱关门是不是?
企业想要赚钱,有“多、快、好、省”四个方向可供努力,你是不是只记住了“省”?
如果不能在“多、快、好”上下功夫,只能通过压缩工人工资才能生存,基本可以断定,这个企业活在产业链的最底层,那倒闭也好,转移也罢,都是早晚,没什么可惜。
我记得大猛子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之后,又接连出现很多“劝退一个土木,胜造七级浮屠”的视频。
有人忧心忡忡地说:“工地建设怎么办?”
有网友回复:“只有年轻人都不去工地,工地才有救。”
这句话放到这里也合适,服务业怎么办?制造业怎么办?只有年轻人不去端盘子,不进厂,服务业、制造业才有救。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的想办法去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待遇。
人就这样,有便宜钱挣,就不会去挣难的——只要仍有廉价劳动力的矿可挖,他们就不会费劲巴拉去升级工具,挖难度大的矿。

另一个问题是——过度教育确实存在,既浪费社会资源,还制造内卷。
既然“过度”,就应该退回来搞“适度”,所以我并不反对教育分流。
我反对的是他们搞分流的目的——为了打压年轻人心气,push他们去低端就业。
这就属于“嘴上全是大棋局,心里全是小算盘”了,反正打压的又不是他家孩子。
然而他们的算盘会打翻,也就是说他们“教育分流”的方案,搞不动!

首先,之所以会过度教育,是因为当初他们把高校扩招,当作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一种办法。
比如2020年,因为黑天鹅的影响,不仅研究生扩招,专升本也大量扩招,为的就是延缓就业。
没想到吧?分流和现行政策打架了——你说分流能解决失业,但扩招就是为了解决失业呀?
其次,国人有个不良传统,就是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而且诡异的是,大家还特喜欢评价别人,也不知道是哪来的资格。
比如郭锦程说他老家的人,明明自己处在社会最底层,还特喜欢对年轻人耳提面命,你不走他们认定的路,你就是loser,搞得年轻人既反感,又压抑。
可能某个小天才就是想去当“再世鲁班”,他们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搞那些奇技淫巧有什么用? ”
好不容易卷完考试,小天才又想去搞一些“绝不会有用的发明”,然后录视频当网红。
他们又说:“学而优则仕,你搞那个能稳定?”
你看这个传统,就是要用一些既缺乏逻辑支撑,又缺乏现实依据,单一且蛮横的评价体系,来规训别人的人生,压抑别人的需求。
人生三道窄门,升学、就业、婚姻,都给你标得死死的,越走越窄,越窄越卷,越卷越心塞……
容错率还特低,哪一步没走好,就势必要让你忍受一辈子黯淡。
那这和搞不动分流有什么关系?
因为有矛盾啊。
连上前面讲的,这里一共有三重矛盾:
矛盾1:他们认为必须有人“端盘子”,但不愿意自家孩子“端盘子”,那别人就愿意么?
矛盾2:他们认为过度教育是浪费资源,大学应该缩招,但又需要通过扩招来暂缓青年就业。
矛盾3:他们一方面想打压年轻人心气,好让他们进厂,但又把持严苛的社会评价体系——别说你没心气,你就是有心气但没有卷赢,也都是loser。
所以分流这种做法,直觉上虽然对,但很难推进,咱们更应该搞的是产业升级、共同富裕和内循环。
至于逻辑,下面这篇文章讲得很清楚,自己去看:
「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为什么越来越难?/叶泊枫」知乎 - 点击阅读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5 08:39:59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别怕,会有人端盘子的。
等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后,你会看到很多银发餐厅的。
去新加坡、欧洲等地看看,很多餐厅服务员年纪都很大了。
等到我们的退休年龄延伸到了65岁,很多人过了五十岁就很难再找到普通工作了,但没有坐吃山空的资本,还要继续打工挣生活费,所以,就有很多年纪大的人去端盘子了。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5 08:40: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邮电大学
是我眼花了吗?
以前知乎的热榜问题不是:五五分流对中下等成绩的学生太不公平吗?
这才几天就“人人都是大学生”了?
大学生怎么就不能端盘子了?清华学子都能卖猪肉卖成托拉斯。
关键你得开够高的工资!
那大学生端盘子、送外卖、疏通下水道等等等等都可以。
至于那样会怎么样?
哈哈,知乎上不是很多人鄙视中国人动手能力差,不像人家发达国家的人,家家的车库都是手工作坊,个个都是动手达人吗?
中国人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
只要服务行业工资足够高,考大学就不会再狂卷。脑体倒挂将不再存在。人人都成为动手达人。没事点个外卖将成为小资生活。等等等等太多了……
你以为你的便捷生活和低廉产品是怎么来的?那是你鄙视的厂妹的手指,和厂弟的矽肺,还有外卖小哥被你一句差评流下的眼泪换来的!
等有一天因为钱你没底气对饭店服务员呼来喝去的时候,你会发现钱其实最能提高人口素质。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5 08:40:1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你以为的用工荒——
就业市场上确实没人,加钱也请不来
实际上的用工荒——
4500一个月两班倒月休两天,怎么没人来呢?说好的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呢?

在我看来提问者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所谓的工作不体面,大学生就业浪费人才,你刷盘子八千一月,扫大街六千一月,开吸粪车掏化粪池月入过万,你看有没有人嫌弃工作不体面,觉得自己屈才?用着请牛马的钱,让人干牛马都要累垮的活,然后问为什么没人来干……你说为什么?有的是人干的前提也得是你这班是人干的啊。
保安保洁工资两千多块,儿子工作了的当地中老年人干,挣个饭钱还行,年轻人哪个干?别说房贷了,够房租饭钱吗?服务员刷盘子备菜累得要死没得假三四千一个月,上网当代练打单子都比这挣得多,一样累得要死至少这个工作时间还自由一点。进厂打螺丝更是重量级,四千五一个月两班倒月休两天是一个厂妹朋友和我说的,这个具体不好透露但是八成也是实话,你说这纯纯黑厂能没有人员缺口吗?
建议提问的老兄直接把乐山大佛搬开自己一屁股坐山上去,反正也乐不出来,换哪个大佛都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